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王 瑞1307530874513075308745163.com,目 的,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和省政府安委会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616号)要求,总 体 思 路,在对用人单位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全面辨识和检测的基础上,全面综合考虑危害因素的危害性、暴露强度、接触时间、接触人数、防护水平、健康效应、管理措施等因素,通过适合的风险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分级并据此对不同作业场所采取不同程度的防控措施,,工作目标,企业层面:建立风险等级管控标准,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效能;监管层面:建立职业卫生风险等级管控和职业病预警、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系统,实现对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科学精准、动态有效的等级管理,提高监管效能。,分级依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一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二部分:化学物(GBZ/T 229.2-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三部分:高温(GBZ/T 229.3-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四部分:噪声(GBZ/T 229.4-2012)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分级 (GBZ230-2010)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 189.10-2007,分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2011第52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2012第47号令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安监总局令2015第76号)山东省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鲁安监发201376号)关于发布放射源分类办法的公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 2005年 第62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保部令2011第18号),工作目标,企业层面:建立风险等级管控标准,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效能;监管层面:建立职业卫生风险等级管控和职业病预警、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系统,实现对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科学精准、动态有效的等级管理,提高监管效能。,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工作流程图,资料搜集和现场调查,用人单位概况调查包括用人单位性质、规模、地点、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环境条件、生产工艺及主要工程内容、生产制度、岗位设置、劳动定员、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内容。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工程分析:原辅材料调查、总平面布局调查、工艺与设备布局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劳动定员和工作制度;,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原则 1.全面识别原则:从建设项目工程内容、工艺流程、物料流程、设备配置等多方面入手;不仅要识别正常生产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还应分析特殊生产状况下如开车、停车、检维修、有限空间作业及事故等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偶发性职业病危害因素;不仅关注主反应,还要识别副反应过程中可能产生或存在的危害因素;不要忽略原辅材料杂质、中间品、废弃品中的有害物;不要遗漏公辅设施、外委作业的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2. 主次分明原则:在全面识别的基础上确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筛选原则;挥发性高、毒性高、危害性大;用量大、出现几率多、浓度或强度高;接触人员多、机会多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方法类比法经验法工程分析法检测检验法理论推算法,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粉尘52,毒物375,物理因素15,放射性物质8,生物因素6,其他3)职业病目录(10大类132种)职业接触限值(毒物标准339项、粉尘47项、生物因素2项、物理因素12项)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方法( 340 个标准检测方法,涵盖了360个化学物质),资料搜集和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时空分布,对作业工人进行工作日写实并对其作业方式、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方式、接触时间和时段等情况进行调查。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分级:搜集各种职业危害因素的理化性质、职业接触限值、对作业人员的健康影响、法定职业病及职业禁忌证等资料,搜集有毒化学物的急性毒性、扩散性、蓄积性、致癌性、生殖毒性、致敏性、刺激及 腐蚀性、实际危害后果与预后等资料;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分级(GBZ230-2010) 以往职业病发病情况调查。,资料搜集和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设施调查对作业场所设置的防尘、防毒、防噪声与振动、防暑降温、防潮防寒、防辐射、事故通风等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种类、数量、位置、形式、运行及其维护情况进行调查。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各接害作业工种(岗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接触水平,所配备的防护用品的种类、数量、性能参数、适用条件以及佩戴使用情况等。,资料搜集和现场调查,职业卫生管理情况对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职业病防治规划、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及执行情况、职业卫生培训及职业病危害的告知情况、职业健康监护制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设施及演练情况、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状况、职业危害申报情况、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等进行调查。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评分表,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 160)、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GBZ/T 189-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GBZ/T192-2007)等标准、规范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进行测定。,化学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类别及含义,职业接触限值: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限量标准。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职业接触限值的类别最高容许浓度(MAC):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 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职业接触限值为MAC的有毒物质的采样,(1)用定点的、短时间采样方法进行采样;(2)选定有代表性的、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作为重点采样点;(3)将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尽量安装在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4)在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时段进行采样;(5)采样时间一般不超过15min。,职业接触限值为TWA的有毒物质的采样,采用个体采样方法的采样采样仪器能够满足全工作日连续一次性采样。选择有代表性的、接触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劳动者作为重点采样对象。将个体采样仪器的空气收集器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采样仪器不能满足全工作日连续一次性采样时,可根据采样仪器的操作时间,在全工作日内进行多次采样。 采用定点采样方法的采样 劳动者在一个工作地点工作时,可采用长时间采样方法或短时间采样方法采样。 劳动者在一个以上工作地点工作或移动工作时,在劳动者的每个工作地点或移动范围内设立采样点,分别进行采样;并记录每个采样点劳动者的工作时间。,职业接触限值为STEL的有毒物质的采样,(1)用定点的、短时间采样方法进行采样;(2)选定有代表性的、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作为重点采样点; (3)将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尽量安装在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 (4)在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时段进行采样 (5)采样时间一般为15min;采样时间不足15min时,可进行1次以上的采样。,超限倍数的应用,对于未制定PC-STEL的化学物质和粉尘,即使其8h TWA没有超过PC-TWA,也应控制其漂移上限,采用超限倍数控制其短时间接触水平的过高波动。超限倍数所对应的浓度是短时间接触浓度,采样和检测方法同PC-STEL。超限倍数:在符合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WA的倍数值。即:,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4.1岗位职业病危害量化分级,4.1.1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确定 通过对建设项目的系统工程分析、类比调查、检测检验分析等全面识别工作场所存在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依据其性质、存在的量、可能导致的健康损害、接触人数和时间等确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4.1.2职业病危害岗位作业分级指数(D)计算,1)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指数,G= WMWBWL式中:G-分级指数;WM-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权重数;WB-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WL-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的权重数。依据(GBZ/T229.1-201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分级和取值,生产性粉尘职业接触比值的分级和取值,石棉及石棉纤维、木粉尘等GBZ2.1中标识为确定人类致癌物(G1)的粉尘,WM取值列入M80%一类。,关于B值的说明,B=粉尘浓度检测值/接触限值,当粉尘浓度检测值为未检出时,以最低检出浓度的二分之一作为检测值计算B值;应分别计算PC-TWA和超限倍数比值,选择最大值作为某类粉尘比值取值;对于GBZ2.1中同时具有呼吸性粉尘和总粉尘接触限值的粉尘,优先使用呼吸性粉尘的检测数据;若同一作业岗位同时接触两种及以上的粉尘时,应选择危害重、接触限值低的粉尘进行计算。,体力劳动强度的分级和取值,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G),注释:对于曾经检出职业性尘肺的作业岗位应提高一个危害级别。,表B.1 常见职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其中煤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5.6%( M10),故WM=1;煤尘CTWA=1.42 mg/m3,PC-TWA=2.5 mg/m3,(B)=1.42/2.5=0.57;CSTEL=3.43mg/m3,超限倍数为3.43/2.5=1.37,超限倍数限值为2, (B)=1.37/2=0.69,选择最大值为0.69,故WB=0.69;体力劳动强度为I级,故WL=1;计算煤尘分级指数:G=10.691=0.69,举例:A企业锅炉巡检工,接触的生产性粉尘为煤尘、矽尘。,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26.9%( 10M50),故WM=2;矽尘CTWA=0.92mg/m3,PC-TWA为0.7 mg/m3,(B)=0.92/0.7=1.31;CSTEL=0.97mg/m3,超限倍数为0.97/0.7=1.39,超限倍数限值为2,(B)=1.39/2=0.69,选择最大值为1.31,故WB=1;体力劳动强度为I级,故WL=1;计算矽尘分级指数:G=21.311=2.62,综合以上两种粉尘浓度检测结果,考虑最大保护原则,该岗位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指数为2.62,属于轻度危害作业。,2)化学物作业分级指数,G= WDWBWL式中:G-分级指数WD-化学物的危害程度的权重数WB-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WL-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的权重数,WD-化学物的危害程度的权重数确定,严格按照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进行。该标准是在GB5044-1985基础上,依据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及标记协调制度(GHS)、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等进行了修订的最新危害程度分级标准。标准以毒物的急性毒性、扩散性、蓄积性、致癌性、生殖毒性、致敏性、刺激及腐蚀性、实际后果与预后等9项指标为基础,分为4大类,每项指标均按照危害程度分为5个等级并分别赋分,计算毒物危害的指数(THI)。,WD取值表,注:工作场所同时接触多个毒物时,毒物危害程度级别取最严重的一种毒物的WD进行计算。,WB取值表,当化学物浓度检测值为未检出时,以最低检出浓度的二分之一作为检测值计算B值。对接触限值为MAC的化学物,直接计算其比值;接触限值为PC-TWA、PC-STEL或超限倍数的,分别计算其比值,选择最大值为某类化学物比值取值;一个岗位接触多种化学物时,接触比值为各种化学物接触比值之和。,WL取值表,接触化学物作业分级(G),注释:对于曾经发生过急、慢性职业中毒的作业岗位应分别提高12个危害级别。,举例:A企业化学水处理巡检工,工作场所接触的化学物为氯气、硫酸、溶剂汽油,按照(GBZ 230-2010)计算,得到氯气THI=51,属于高毒物品目录中物质,危害程度级别为极度危害,故WD=8;CMAC=1.1mg/m3,MAC为1.0mg/m3, (B)=1.1/1.0=1.1;,按照(GBZ 230-2010)计算,得到硫酸THI=41,属于中度危害,故WD=2;CTWA=0.8mg/m3,PC-TWA为1.0mg/m3, (B)=0.8/1.0=0.80;CSTEL=2.4mg/m3,PC-STEL为2.0mg/m3,(B)=2.4/2=1.2,选择最大值为1.20。,举例:A企业化学水处理巡检工,工作场所接触的化学物为氯气、硫酸、溶剂汽油,按照 (GBZ 230-2010)计算,所得溶剂汽油THI=26,属于轻度危害,故WD=1;CTWA=15.0mg/m3,PC-TWA为300mg/m3,(B)=15/300=0.05;CSTEL=200 mg/m3,超限倍数为200/300=0.67,超限倍数限值为1.5(B)=0.67/1.5=0.45,选择最大值为0.45。,综合以上三种化学物浓度检测结果,WD取值为最大值,即为8;职业接触比值(B)为三种化学物之和,即为1.1+1.2+0.45=2.75,权重数WB=2.75;体力劳动强度为I级,WL =1;该岗位化学物作业分级指数G=2.758.01=22.0,属于中度危害作业。,3)高温作业分级指数,注释:对于曾经发生过轻症、重症中暑的作业岗位应分别提高12个危害级别。,举例:A企业锅炉巡检工为巡检作业,每班8小时工作,每次巡检接触高温16min,每班巡检4次,每班接触高温时间为64min;体力劳动强度为I级,故WL=1;WBGT指数检测结果最大值为30.6,查阅上图可知属于I级,认为该高温作业岗位为轻度危害作业。,4)噪声作业分级指数,稳态和非稳态连续噪声作业分级表(G),LEX,8h 与LEX,w等效使用;对于曾检出噪声聋的作业岗位应提高一个危害级别。,4)噪声作业分级指数,脉冲噪声作业分级表(G),注释:对于曾检出噪声聋的作业岗位应提高1个危害级别。,举例1:A企业锅炉巡检工噪声等效声级LEX,8h 为86.7dB(A),为I级噪声作业,属于轻度危害作业。,举例2:化水巡检工噪声等效声级LEX,8h为79.7dB(A),属于非噪声作业岗位。,5)接触电离辐射作业,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 类放射源为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类放射源为低危险源。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 类放射源为极低危险源。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注释:对于放射源数量多(密闭点源大于5个或存在非密闭源)、接触时间长的作业岗位应提高一个危害级别。,4.1.3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总分级指数(T),(1)分级权重数(Ci)的确定 根据以上对接触粉尘、化学毒物、噪声、高温、电离辐射作业的岗位分级要求,分别赋以相应权重数。物理因素中因噪声分为五级,考虑噪声主要以慢性听力损害为主,将0级安全作业去掉(权重0),仅仅考虑IIV四个级别,电离辐射按照放射源分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 2005年 第62号)规定的危害分类给予权重赋值。据此,逐级分配的权重指数为:,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权重数(Ci),2)职业病危害岗位作业人数权重(P)的确定,职业病危害作业人数权重数,通过劳动定员和工作制度调查,确定各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的人数并据此给予相应的权重数P,岗位人数的权重数如下:,3)职业病危害岗位危害总分级指数(T)计算,某个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指数Ti的计算,T-某个岗位职业病危害总分级指数:N-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数量;n-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序号,i-n对应的取值(1n);Ci-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权重数;P-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数权重数;,按照职业病危害岗位危害总分级指数(T),将每个岗位的危害作业分为四级,A企业锅炉巡检工的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总分级指数(T)计算,举例1:锅炉巡检工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为轻度危害作业,故其生产性粉尘危害权重数Ci=2,同时接触噪声为轻度危害作业,故其噪声危害权重数Ci=1,接触高温为轻度危害作业,故其高温危害权重数Ci=1;锅炉巡检工定员为8人,接触人数权重数P=2;计算该岗位职业病危害总分级指数 T=(2+1+1)2=8,为轻度危害作业岗位。,举例2:化水巡检工接触化学物作业为中度危害作业,故其化学物危害权重数Ci=4;同时为非噪声作业,故其噪声危害权重数Ci为0;化水巡检工定员4人,接触人数权重数P=1;计算该厂化水巡检工职业病危害总分级指数 T=(4+0)1=4,为轻度危害作业岗位。,4.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演讲与口才技能提升训练方案
- 民族器乐欣赏二胡课件
- 金融机构客户准入与风险管理
- 儿童家庭教育期末测试题范例
- 五年级英语作文写作技巧大全
-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户外拓展运动》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方案
- 项目管理人员及技术团队配置计划书
-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数学分析B》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图文电工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顶管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范文
- 温硝化制硝基苯装置的改进
- GB/T 43137-2023土方机械液压破碎锤术语和商业规格
- 京东集团员工手册-京东
- 2023年苏州市星海实验中学小升初分班考试数学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 GB/T 37915-2019社区商业设施设置与功能要求
- GB/T 31298-2014TC4钛合金厚板
- GB/T 27746-2011低压电器用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器(MOV)技术规范
- GB/T 13667.3-2003手动密集书架技术条件
- 导轨及线槽项目投资方案报告模板
- 复旦大学<比较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