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粲登楼赋,(一)作者简介,王粲(177217),字仲宣,出身于东汉的上层官僚之家,父亲王谦是大将军何进的长史。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强记默识,善算术行文;有诗、赋、论、议垂六十篇,有王侍中集。,与鲁国孔融、北海徐干、广陵陈琳、陈留阮瑀、汝南应玚、东平刘桢,合称“建安七子”。王粲为七子之冠冕,文学成就最高。与曹植并称“曹王”。他以诗赋见长,初征、登楼赋、槐赋、七哀诗等是其作品的精华,也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和诗的代表作。,由于王粲才高名重,十七岁那年,东汉朝廷便征召王粲为黄门侍郎,王粲却以长安正处在一片混乱之中为由,不应征召。王粲先依刘表,未被重用。,后为曹操幕僚,备受曹操重用,官拜侍中,赐爵关内侯,在兴革制度、谋划军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王粲随曹操征吴,病死途中。享年四十一岁。,过目不忘之才,王粲少时即有才名,博闻强记,有过目不忘之才。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说他“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作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用现在通俗的语言解释,就是王粲的语文算术成绩都好,是一个文理科俱佳的全才。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记载的两件小事,证明了王粲确实是一个记忆力超强的人。,有一天,王粲与几个伙伴到郊外玩耍,走到半路上,发现路旁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满了密密麻麻的碑文。勤奋好学的王粲见碑文写得不错,就大声读了起来。,伙伴们早就听说他有过目成诵的本领,就和他开玩笑说:“王粲,你读完这一遍,能背下来吗?”王粲谦虚地说:“试试看吧。”于是,他把脸背过去,一句句地背诵起来。伙伴们一边听,一边对照原文看,他们吃惊地发现,王粲竟然背得一字不差!大家不禁为他喝起彩来。,还有一次,王粲在旁边看人下围棋,一不小心把棋盘给碰翻了。下棋的人见是王粲,就故作生气地说:“这可怎么办啦!我们就要见分晓了,本可以赢他一盘,看,却让你给搅了!”王粲说:“对不起,我给你们复盘成吗?”说着他捡起棋子,按刚才的棋势摆了起来。摆好之后,下棋的人和观棋的人,都不信王粲摆的和原来是一样的,就用东西把棋盘盖起来,要王粲另外再摆一盘,看看两盘摆的是不是完全一样。王粲二话不说,就在旁边重新摆过了一盘。摆好后,经过对照,一子儿不差。从此,王粲惊人的记忆力便远近闻名了。,蔡邕倒履迎王粲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蔡邕是当时的文坛巨匠和领袖,此人才学过人,朝野闻名,人们对他无不敬仰,家里常常宾客盈门。有一天,王粲去拜访他。蔡邕早已听说王粲的大名,听说王粲到来,慌忙出迎,连鞋子都穿反了。,王粲进屋后,宾客门见他只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而且身材短小瘦弱,容貌丑陋古怪,大为惊讶,弄不懂蔡邕为什么要如此看重王粲。蔡邕明白众人的心思,就说:“这是王公的孙子,有特殊的才能,我是不如他的。我家的书籍文章,都应该送给他,才算物归其主。”从此,两人便成了忘年之交。,王粲之死,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冬,王粲随曹操征讨孙吴,次年春,在返回邺城途中病逝,时年四十一岁。曹丕亲率众文士为其送葬。为了寄托对王粲的眷恋之情,曹丕对王粲的生前好友们说:“仲宣平日最爱听驴叫,让我们学一次驴叫,为他送行吧!”顿时,王粲的墓地上响起了一片嘹亮的驴叫之声。这驴叫声响彻四野,并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千古绝唱。葬礼之后,曹植又作王仲宣诔,其中说:“吾与夫子,义贯丹青。好和琴瑟,分过友生。庶几遐年,携手同征。如何奄忽,弃我夙零。”可见其交情确实非同寻常。,王粲死于壮年,其死因被记载在东汉名医张仲景的传记中。其中言道,张仲景凭自己多年的医疗经验,渐渐发现这位仅有二十几岁的作家王粲隐藏着可怕的“疠疾”的病源。,有一天,他对王粲说:“你已经患病了,应该及早治疗。如若不然,到了四十岁,眉毛就会脱落。眉毛脱落后半年,就会死去。现在服五石汤,还可挽救。”可是王粲听了很不高兴,自认文雅、高贵,身体又没什么不舒服,便不听他的话,更不吃药。,过了几天,张仲景又见到王粲,就问他:“吃药没有?”王粲骗他说:“已经吃了。”张仲景认真观察一下他的神色,摇摇头,严肃而又深情地对王粲说:“你并没有吃药,你的神色跟往时一般。你为什么讳疾忌医,把自己的生命看得这样轻呢?”王粲始终不信张仲景的话,二十年后眉毛果然慢慢地脱落,眉毛脱落后半年就死了。,(二)背景简介,王粲才能卓绝,但生逢乱世。十四岁时,军阀董卓劫持汉献帝和文武百官从洛阳西迁长安,王粲和父亲随行。汉献帝初平三年(192),王粲十六岁时,为躲避长安的董卓之乱,南下荆州。史称荆州牧刘表“爱民养士,从容自保,关西、兖、豫学士归之者以千数”。,王粲与刘表又是同乡,所以投奔刘表。刘表原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王粲,因王粲“形陋”,改变了主意。王粲没有受到刘表的重用,怀抱利器,竟久淹客地。在他避难荆州第十三年(建安十年)的某个秋日,登上当阳县东南的麦城城楼,骋目四望,自然万感横集,愁思泉涌,于是写下了这篇传颂不衰的名赋。,(三)译文,登上这座楼向四面瞻望,暂借假日销去我的心忧。看看这里所处的环境,宽阔敞亮再也很少有同样的楼。漳水和沮水在这里会合,弯曲的沮水环绕着水中的长洲。楼的北面是地势高平的广袤原野,面临的洼地有可供灌溉的水流。北接陶朱公范蠡长眠的江陵,西接楚昭王当阳的坟丘。花和果实覆盖着原野,黍稷累累布满了田畴。这地方确实美,但不是我的故乡,竟不能让我短暂地居留。,生逢乱世到处迁徙流亡啊,长长地超过了一纪直到如今。念念不忘想着回家啊,这种忧思,谁能承受它的蚀侵。靠着栏杆遥望啊,面对北风敞开胸襟。地势平坦可极目远望啊,挡住视线的是那荆山的高岑。道路曲折而漫长啊,河水荡漾长而深。故乡阻隔令人心悲啊,涕泪纵横而难禁。从前孔丘在陈遭受厄运啊,发出“归欤,归欤”的哀吟。钟仪被囚弹出楚曲啊,庄骂显贵越免不了露出乡音。怀念故乡的感情人人相同啊,哪会因为穷困或显达而变心。,日月一天天过去啊,黄河水清不知要到何日。希望国家能统一平定啊,凭借大道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力。担心有才能而不被任用啊,井淘干净了,却无人来取食。在楼上徘徊漫步啊,大阳将在西匿。萧瑟的风声从四处吹来啊,天暗淡而无色。兽惊恐四顾寻找伙伴啊,鸟惊叫着张开双翼。原野上静寂无人啊,远行的人匆匆赶路来停息。内心凄凉悲怆啊,哀痛伤感而凄恻。循着阶梯下楼啊,闷气郁结,填塞胸臆。到半夜难以入睡啊,惆怅难耐,辗转反侧。,(四)主要内容及赏析,东汉末年到魏晋时代,人们开始对自己的生命和命运重新发现、思索和追求,这就是一般所说的“人的觉醒”。作家关注自己的生存处境,于是发出了“怀才不遇”这样一种时代的典型音调。作为诗文中的首唱,大概要算王粲的登楼赋了。,这篇赋主要抒写作者寅生逢乱世、长期客居他乡、才能不能得施展而产生思乡、怀国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表现了作者对动乱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和平统一的希望,也倾吐了自己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心情。全篇抒情意味很浓,“忧”字贯穿全篇,风格沉郁悲凉,语言流畅自然,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的代表性作品。,王粲在赋中抒发的苦闷和怨愤,表达出了封建社会中身处困境但心志甚高的文人的共同感受,故颇能激起历代有志者的强烈共鸣。“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李商隐安定城楼)王粲登楼,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典故。,这是一篇抒情小赋,它以作者个人的情绪感受作为表现的主体。这首赋的成功,首先就在于其真切动人的直接抒情性。赋的起首写道:“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一个“忧”字,奠定抒情基调,并通贯全篇,一笔到底,始终不懈。全文可分成三段。,第一段写登临所见,于写景之中透露了些许“忧思”的信息。第二段,开头四句集中写作者胸中“忧思”既深且广:遭逢乱世堪忧,羁于客地堪忧,飘零日久堪忧而这种由社会动乱和自身遭遇相互纠结盘郁而成的“忧思”,已到了令人难以承受(“孰忧思之可任”)的程度。于是乡国之思自然涌出,忧思之情倾心尽吐。下面笔势顺转,写山高水长之远景,借古人古事,抒发穷达不变之乡情。而无论写景还是抒情,都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切。,第三段,对思乡之情作深一步的开掘,揭示了“忧思”的深层政治内涵。作者盼望黄河水清,王道一平,可以驰骋才力,实现抱负;原来他的“忧思”绝非关乎一己的乡土私情,而是一种无法实现经邦治国理想的苦闷和怨愤。“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文心雕龙明诗),建安文学的内在力量就在这里。王粲蛰居荆州一隅,因所托非人而宏图难展,不免感慨丛生,愁肠百结。“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便是愤懑郁积的内心情怀的直接表露。在赋的结尾部分,作者遥顾开头,以“循阶除而下降兮”,呼应“登兹楼以四望兮”,以“气交愤于胸臆”,呼应“聊暇日以销忧”。作者本为销忧而登楼,谁知登楼销愁愁更愁!,终篇之际,作者在浓重的使人压抑的悲愁气氛中,将一个夜半不寐、辗转反侧的自我抒情形象突现在读者面前,就像一幅占满整个画面的大特写,文章至此戛然而止,余味无穷,让我们至今掩卷而思,尚能强烈感受到作者内心起伏震荡的感情波澜。,登楼赋起句为“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一个“忧”字,可以说包含了这些年他在荆州的全部心境,也是全赋的情感底蕴。接着写四周景色秀美,却是“虽信美而非吾土兮”,透露出身在异乡客地的愁怀。再接着是叙述自己的忧思之源,乃是社会动乱,只身飘零,进一步抒发了“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的故土之情,蕴含着要离开刘表,荆州非久留之地的意念。,最后,赋文更深一层地点明了忧思的内涵,是希冀时世早日清平,以施展自己平生之才力,但此种期望又迟迟不见到来,今已感到所依非人而抱负难展,因而不由得要“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了!全赋情从景来,写得悲凉慷慨,极富感染力,历来与曹植的洛神赋并列,一起被誉为建安辞赋最高成就的代表。,(五)登楼赋之典故,1)“北弥陶牧,2)西接昭丘,”这两个典故暗示作者未遇明君的困难处境。3)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4)钟仪幽而楚秦兮5)庄舄显而越吟,这三个典故证明人们的思乡之情。不因穷困或者显达而改善,说明作者有强烈的思乡心情。6)俟河清其未极7)惧匏瓜之徒悬兮,8)畏井渫之莫食,这三个典故说明作者盼望国家统一,准备报效国家,又担心自己虽然品德高洁,却不被重用。,(六)艺术特色,写景虽然不是此赋的主体,但作者仍精心结撰,使之变化灵动,对于抒情起到陪衬、辅佐的作用;如果离开那些恰到好处、与上述情感抒发相映相生的景物描写文字,这篇抒情小赋将大为逊色。本文在景物描写方面值得称道的有以下几点。,一、虚实相间,第一段以“四望”二字提起、入题,然后从东南西北写四方所见。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如漳水和沮水,就抓住了这一带水流清澈、河道盘曲蜿蜒的特点,以一个“清”字、一个“曲”加以表现,再冠以“挟”和“倚”两个富于动态感的字眼、传神的点出了麦城城楼与两水相互依存的关系,概括而又生动。这是实写。,接着两句:“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则由实转虚,字面上写地理位置,实质上表达了对两位历史人物的怀念。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雪覆国之耻,功成身退,漫游五湖。楚昭王据史载是一位深明用人之道的明君(见左传?哀公六年)。这里点明古人遗迹,写景浑然一体,而用意则极深隽,恰暗示了作者未成功业、不遇明君的现实处境。写景一实一虚,使下文抒发的思乡之情,既有具体的环境条件,又显得深沉悠远,耐人寻味。,二、明暗相映,第一段用色彩明朗的秋景反衬思乡之情。荆州城显敞,川原可赏,地方富庶,历史悠久,诚可以“信美”一词简括之。但想到在这里长期寄人篱下,难展抱负,则荆州之富美,与我又何用!于是远游之客,必生故土之思。,文章第三段写景迥异,夕阳西沉,秋风萧瑟,天色惨淡,旷野无人。这一幅色彩昏暗的暮景,与作者因徘徊沉吟而变得愈益难遣的惆怅忧思,显得相得益彰,十分和谐;甚至在这死气沉沉北京上活动着的“求群”之兽,“相鸣”之鸟,也无不对作者离群索居、了无知音的悲哀起了感动兴发的作用。,三、主客相兼,“主客相兼”是指写景与抒情关系的处理。第一、三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收银员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保健按摩师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海南-海南垃圾清扫与处理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绿色金融债券市场发行风险控制与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南-河南计算机信息处理员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南-河南热处理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南-河南护理员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4版重组的婚姻离婚协议书
- 2024版合同管理优化建议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北-河北水工监测工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3.15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
-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英文复试模板
- 南京大学介绍
- DL-T-255-2012燃煤电厂能耗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 【视频号运营】视频号运营108招
- 青少年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 幼儿园拍摄技巧培训
- (正式版)JBT 14682-2024 多关节机器人用伺服电动机技术规范
- 村社区干部任职培训课件
- 2024年个人车位使用权转让协议书(通用)-(含多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