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不同的概念1、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 赵师秀约客诗云:“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其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2、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 烘托用在诗文中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清人刘熙载艺概 所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此法引入诗歌创作中,指从侧 面用笔,对事物进行描述、铺排,使被“托”之物更加突出。齐已有早梅一诗:“万木冻欲折,孤根 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此诗以“禽窥素艳来”一句便用烘托之法,表现出早梅之素艳。 3、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 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用相同或相美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即“绿叶衬红 花”。 白居易有钱塘湖春行一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平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 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此诗以西湖生气 勃勃之景,从正面衬托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此外,“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 歌”)以六宫后妃之美衬玉环更胜一筹的美。 反衬 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静,以乐衬哀,以丑衬美。谢亭送别 唐代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 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此外,“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王维鸟鸣涧)以鸟之“惊”、“鸣”反衬春山“夜静”。 4、对比指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在一起,以共同表现某种意境或情感。 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越王大败吴国,凯旋而归,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衣”,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宫女们个个打扮得花儿一般,在宫殿里恣情欢乐;另一幅则是“只今惟有鹧鸪飞”现在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昔日的胜利、热闹早已烟消云散。诗篇将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盛衰无常之感。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词云:“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此词将今日千里之外的“孤坟”与梦中十年前相守的妻子于“小轩窗,正梳妆”两幅画面对比,突出今日孤独凄凉,往日温馨,从而表达了对亡妻的深长思念之情。 二、用法的区分 1、渲染:通过(环境)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 从正面着笔。 杜甫的登高,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眼前的秋江之景,引发了 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俯仰间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萧瑟悲凉的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全诗定下了沉郁悲哀的基调。 2、烘托:通过(景物)环境描写来烘托心情。 从侧面着笔。(只写侧面一面) 如乐府诗陌上桑里最后八句:“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 其耕,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从观看者的神态来衬托罗敷的美,这比正面进行直接 描写节省笔墨,更具有艺术魅力。 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 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 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一般我们说,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如柳永的雨霖铃, 起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送别的环境,点出离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 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作者浓墨重彩,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极力渲染了一种凄凉的 气氛,烘托出作者内心的离愁别恨。 3、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写两面,但是是为了突出其中一面)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以苍凉秋景衬托诗人飘零之哀。 南朝梁王籍的名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绝妙之处就在于用蝉噪、鸟鸣作反衬,把深山密 林中那种幽静宜人的意境表现出来。 4、对比:对举的双方是为了通过对比得出另外的结论。 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总结:渲染和烘托:都是为了使描写的对象更鲜明,更突出,但二者着眼点不同:前者从正面着笔,由此言此;后者从侧面用墨,由此烘“托”彼。 烘托和衬托:“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 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衬托”是用类似的、相关的事物或反面的、 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对比和衬托: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 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 一方是工具, 一方是目的, 两者主次分明。(对比常用于论述,而衬托常用于描写) 范畴区分 渲染、烘托、衬托属于写作手法,而对比属于修辞手法。 三、练习题 一、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简析本诗运用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法,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一场夜雪的景色的。 请分析“时闻折竹声”一句诗的意蕴。 第题的要点是两个,一是要答“表现手法”,二是要答写景角度。最主要的手法应是侧面烘托。以“衾枕冷”,烘托雪夜之寒;以“窗户明”烘托出大雷已铺天盖地,到处是银白的世 界;以“折竹声”,烘托大雪之厚重,以雪夜奇寒烘托出作者心情之孤寒。这样回答,才能做到“虚实并举”,即既要有术语、套话,又要落实到具体诗句。回答本诗“写景的角度”,就要清楚知晓“角度”这一术语的内涵。这是从触觉、视角、听觉几个角度来描写夜雪的。第题要求赏析“意蕴”,“时闻折竹声”一句包含哪些意蕴呢,若能结合全诗,展开想像,设身处地,发散思维,不难看出,“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至少有三层含义。其一,“折竹”,极言雪之大之重,因雪压断了竹竿:其二,衬出夜之静。此为以声衬静;其三,诗人彻夜未眠,不然,何以“时闻”?为何不眠?不仅因“衾枕冷”,同时也透露出作者独居(谪居江洲)异地的孤苦难耐的心情。 二、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2、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 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出来的? 【参考答案】 1、C(提示:前两句是诗人听到的“景”,诗人盼望朋友到来,侧耳细听,没能听到朋友的脚步,只听到雨声和蛙声;这两句也暗中点明朋友“不来”的原因。明乎此,最后一句的“闲敲棋子”的“闲”就不能理解为“悠闲”“闲适”,而是闲得无聊。) 2、诗人当时候客不至,心情烦躁不安。通过一个细节描写“闲敲棋子”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餐饮分析测试题及答案
- 彩螺服饰测试题及答案
- 针灸学治疗考试试题及答案
- 沿海三副考试试题及答案
- 航海操作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甘肃省委宣传部直属事业单位选聘考试试题(含答案)
- 2024年中西医结合临床执业医师卫生资格定期考核题库(附含答案)
- 北京消防培训知识课件
- 护理查房复习试题及答案
-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训测试题(附答案)
- 2018年山东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10篇
- 本科病理生理学期末考试试卷 2023
- (中职) 化学分析技术11项目十一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教学课件
- GB/T 9871-200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老化性能的测定拉伸应力松弛试验
- GB/T 26480-2011阀门的检验和试验
- GB/T 19861-2005丙烯酸系阴离子交换树脂强碱基团、弱碱基团和弱酸基团交换容量测定方法
- GB/T 11085-1989散装液态石油产品损耗
- GB 30000.3-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3部分:易燃气体
- (完整版)沪教牛津版小学一至六年级英语单词汇总(最新)
- JJF 1587-2016 数字多用表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 完整课件-西方经济学下册(第二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