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第三章_第1页
成本会计第三章_第2页
成本会计第三章_第3页
成本会计第三章_第4页
成本会计第三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费用在各种产品以及期间费用之间的分配与归集,costAccounting,2,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期间费用的核算,教学内容,3,知识要点,按照上一章所述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账务处理的基本程序,本章将详细、系统的介绍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分配和归集的程序和方法(横向分配),以及期间费用的归集和结转。,4,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材料费用的归集、分配方法;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分配方法;制造费用的归集、分配方法;可修复和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方法及账务处理。难点: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5,第一节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生产费用按是否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分为:直接计入(生产一种产品)间接计入(生产几种产品),分配费用的计算公式(重要):,某分配对象应分配的费用,该对象的分配标准量,费用分配率,费用需计算分配,各项要素费用应按其用途和发生地点,进行分配和归集,6,一、材料费用的分配,(一)原材料费用的分配,费用分配的程序:,1、确定费用分配的标准,重量比例体积比例定额消耗量比例定额费用比例,2、计算分配率,3、计算分配额,重点,注意:理解和区分以下几个概念:消耗定额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7,【例1】某企业一车间生产甲产品1000件,原材料单位消耗定额为8公斤;生产乙产品200件,原材料单位消耗定额为80公斤,两种产品共同耗用原材料12000公斤,每公斤4元。要求:按照定额消耗量比例法分配原材料费用。,原材料费用分配案例,注:有两种计算分配率方法,8,(1)计算甲、乙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甲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10008=8000(千克)乙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20080=16000(千克)(2)计算原材料消耗量分配率原材料消耗量分配率12000/(8000+16000)=0.5(3)计算甲、乙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数量甲产品应分配数量80000.54000(千克)乙产品应分配数量160000.58000(千克)(4)计算甲、乙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费用甲产品应分配原材料费用4000416000(元)乙产品应分配原材料费用8000432000(元),解答1,9,(1)计算甲、乙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同解答1:甲产品:8000千克;乙产品16000千克(2)计算原材料费用分配率原材料费用分配率48000/(8000+16000)=2(3)计算甲、乙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费用甲产品应分配原材料费用8000216000(元)乙产品应分配原材料费用16000232000(元),解答2,说明:上述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区别在于:第一种方法可以考核原材料消耗定额的执行情况,有利于加强原材料消耗的实物管理,但分配工作量较大;后一种方法特点正好相反。,10,【例2】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某种材料5000公斤,每公斤8元。本月投产甲产品300件,乙产品200件。单件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甲产品10千克,乙产品25千克。要求:按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计算甲、乙产品实际耗用原材料费用。,原材料费用分配案例,11,【例3】某企业生产丙、丁两种产品领用A、B两种材料,实际成本共计66480元。本月投产丙产品200件,丁产品100件。丙产品的消耗定额为:A材料5千克、B材料9千克;丁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为A材料7千克、B材料9千克。A、B两种材料的单位成本分别是12元和14元。要求:采用原材料定额费用比例分配每种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费用。,原材料费用分配案例(多种产品共同耗用多种原材料),12,(1)丙、丁产品材料定额费用丙产品:A材料定额费用20051212000(元)B材料定额费用20091425200(元)丙产品材料定额费用合计37200(元)丁产品:A材料定额费用1007128400(元)B材料定额费用10091412600(元)丁产品材料定额费用合计21000(元)(2)材料费用分配率材料费用分配率66480/(37200+21000)1.1423(3)丙、丁产品应分配材料实际费用丙产品:372001.1423=42494(元)丁产品:210001.142323986(元),解答,13,各种材料费用的分配是通过编制“原材料费用分配表”进行的。原材料费用分配表是按车间、部门和原材料的类别,根据归类后的领退料凭证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的。根据“原材料费用分配表”的材料费用分配结果,编制会计分录,并据以登记有关总账和明细账。,分配结转原材料费用的账务处理,14,(三)低值易耗品摊销,设立“周转材料”总账科目,或单独设立“低值易耗品”科目1.一次摊销法领用时就一次摊销完毕,将全部价值一次记入领用当月的成本费用;报废时残料价值冲减当月的成本费用。2.五五摊销法领用的同时摊销50;报废的同时摊销低值易耗品价值的其余50。设置三个明细科目:周转材料在库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摊销,(二)燃料费用的分配(同原材料分配),15,【例1】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领用生产工具一批,价值12000元,采用一次摊销法。,借:制造费用12000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12000,低值易耗品摊销案例,16,【例3】某企业低值易耗品采用五五摊销法。本月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管理用具一批,计划成本12000元,本月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率为超支2%;本月报废另一批管理用具,计划成本8000元,回收残料计价400元,已验收入库。要求:编制低值易耗品领用、摊销、报废和调整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低值易耗品摊销案例,先做一做,17,1、领用借:周转材料在用低值易耗品12000贷:周转材料在库低值易耗品120002、领用月份摊销其价值一半借:管理费用(1200050%)6000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60003、报废月份摊销另一批价值一半借:原材料400管理费用3600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40004、注销报废低值易耗品价值及摊销额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8000贷:周转材料在用低值易耗品80005、月末调整领用低值易耗品成本超支差异借:管理费用(120002%)240贷: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差异240,解答,18,二、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了解),在有计量仪器记录的情况下,直接根据仪器所示的耗用数量和单价计算;在没有计量仪器的情况下,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可以按生产工时比例、机器功率时数比例、定额消耗量的比例分配。,外购动力费用是指外部购买的各种动力所支付的费用。,19,职工薪酬包括:,三、职工薪酬的分配,职工工资按职工工资一定比例提取的其他职工薪酬,职工薪酬的分配要划清计入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和不计入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的职工薪酬的界限。例如,为安装固定资产而发生的人工费,则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20,1、计时工资的计算(了解)计时应付工资一般有四种计算方法:,(一)工资费用的分配,按30日计算日工资率,按缺勤日数扣月工资按30日计算日工资率,按出勤日数计算月工资按20.83日计算日工资率,按缺勤日数扣月工资按20.83日计算日工资率,按出勤日数计算月工资,采用哪一种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确定以后,不应任意变动。,21,2、工资费用的分配1)按用途及发生部门归集和分配(划清计入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和不计入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直接进行产品生产的生产工人的工资:“生产成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工资:“制造费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管理费用”专设销售机构人员的工资:“销售费用”要求熟练掌握应借的科目2)生产工人的计时工资若为生产多种产品发生的(间接计入),则要在产品间进行分配分配标准:生产工时(实际工时或定额工时)分配公式:见下页(P40),22,(二)其他职工薪酬的分配按照职工工资总额和规定的比例计提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等,应计入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与工资费用一样也是按用途和发生的部门进行归集和分配-要求熟练掌握应借的科目,工资费用分配公式:,某产品应分配的计时工资,该产品的生产工时,工资费用分配率,3、工资费用分配是通过编制工资费用分配表进行的,并据此编制会计分录(P41),23,四、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分配,1、计提折旧的范围(P44)(掌握)2、通过编制“折旧费用分配表”,并据此编制会计分录分别计入相应成本和期间费用科目,根据其性质和用途分别计入相应的会计科目,五、利息费用、税金、其他费用,利息费用税金其他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24,第三节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是指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第一种:先通过“制造费用”科目归集,再转入“辅助生产成本”科目借方。第二种:简化方式。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直接记入“辅助生产成本”科目。,一、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1、“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2、“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科目,注意,适用:车间规模小,制造费用少,25,【例】某企业辅助生产车间生产工具一批,为简化核算,不单独核算“制造费用”。本月该车间发生费用如下:生产专用工具,领用原材料6800元,车间一般性耗用600元。生产工人工资6400元,其他人员工资1000元。计提固定资产折旧22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水电费等1600元专用工具完工,结转实际成本。要求: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辅助生产案例,26,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7400贷:原材料7400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7400贷:应付职工薪酬7400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2200贷:累计折旧2200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1600贷:银行存款1600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18600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18600,解答,27,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重点),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顺序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代数分配法,分配方法,辅助生产种类,提供产品提供劳务,费用的转出及分配方式不同(说明),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是通过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并据此编制会计分录。,28,(一)直接分配法,内容: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直接分配给除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产品、单位,而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例】某工业企业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该企业机修和供水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劳务,机修车间受益少,供电车间受益多。修理耗用材料均按修理工时比例分配。该企业2009年7月有关辅助生产费用的资料如下:,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案例,30,1.计算分配过程1)计算单位成本:待分配辅助生产费用/供应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部门的劳务总量供电单位成本=6400/(80000-10000)=0.0914机修单位成本=10000/(20000-2000)=0.5552)对外分配=各耗用的劳务数量单位成本甲产品耗用=460000.0914基本生产车间=160000.0914+150000.555行政管理部门=80000.0914+30000.5552.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及会计分录编制会计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6400-机修10000,解答:直接分配法,31,特点:只对外分配,不对内分配。优点:计算简便。缺点:计算结果不准确,不利于调动辅助生产车间相互节约消耗产品或劳务的积极性。适用范围: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不提供劳务或只提供少量劳务的企业。,直接分配法,32,(二)交互分配法(重点),内容:对各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费用进行两次分配。首先,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部门相互提供的产品或劳务的数量和交互分配前的单位成本(费用分配率),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内部)进行一次交互分配;然后,将各辅助生产车间、部门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交互分配前的费用加上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再按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数量和交互分配后的单位成本(费用分配率),在辅助生产车间、部门以外的各受益单位(外部)进行分配。,举例,33,1.计算分配过程:1)交互分配前单位成本:供电单位成本=6400/80000=0.08机修单位成本=10000/20000=0.502)交互分配:供电车间分配机修费=20000.5=1000(元)机修车间分配电费=100000.08=800(元)3)交互分配后实际费用:供电=6400+1000-800=6600(元)机修=10000+800-1000=9800(元)4)交互分配后单位成本:供电=6600/(8000-1000)=0.0943机修=9800/(20000-2000)=0.54445)对外分配:各部门的耗用量各分配后单位成本2.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及会计分录会计分录:1)内部交互分配借:辅助生产成本-供电1000-机修800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1000-供电8002)对外分配(参见教材P56),解答:交互分配法,34,特点:先对内分配,再对外分配。优点:分配结果较准确,有利于降低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的相互消耗。缺点:由于进行了两次分配,增加了计算工作量。适用范围: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数量较多的企业。,交互分配法,35,内容: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的费用分配是按照受益多少的顺序依次排列,受益少的排在前,先将费用分配出去(费用分配给内部及外部),收益多的排在后面,后将费用分配出去(费用只分配给外部)。,(三)顺序分配法P54,举例,36,1.如前例,现已知该企业机修车间耗电较少,而供电车间耗机修较多,则先分配机修费用,再分配电费。计算分配过程:1)分配在先的费用分配率(单位成本)=待分配费用/提供的劳务总量则机修费用分配率=10000/20000=0.502)分配机修费用(对内、对外)=各部门耗用量分配率供电车间:20000.50=1000(对内)基本生产车间:150000.50=7500(对外)管理部门:30000.50=1500(对外)3)分配在后的费用分配率=(待分配费用+分配转入的费用)/(提供的劳务数量-前已分配的内部的受益数量)则电费分配率=(6400+20000.50)/(80000-10000)=0.10574)分配电费(只对外):外部各部门耗用量分配率分配给基本生产=460000.1057=4862基本生产车间=160000.1057=1691管理部门=80000.1057=847,解答:顺序分配法,37,2.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及会计分录(参见教材P56)会计分录:1)分配机修费借:辅助生产成本供电1000制造费用7500管理费用1500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100002)分配电费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4862制造费用1961管理费用847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7400,38,特点:不进行交互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只分配一次,既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单位,又分配给排列在后面的其他辅助生产车间。适用范围:在各辅助生产车间或部门之间相互受益程度有明显顺序的情况下采用。,顺序分配法,39,内容:是指辅助生产的产品或劳务,按照计划单位成本计算、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方法。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包括辅助生产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在内,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之间的差额(即成本差异),可以追加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也可以简化计算工作,全部计入“管理费用”科目。,(四)计划成本分配法(重点)P60,40,1.计算分配过程1)按计划成本分配:供电车间=2000X0.52=1040机修车间=1000X0.10=1000生产甲产品=460000.10=4600基本生产车间=160000.10+150000.52=9400管理部门=80000.10+30000.52=23602)按计划成本分配合计:供电=80000X0.10=8000机修=20000X0.52=104003)计算实际费用=原待分配费用+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入的费用供电=6400+1040=7440(元)机修=10000+1000=11000(元)4)计算成本差异=实际费用一计划成本供电=7440-8000=-560(节约)机修=11000-10400=600(超支),解答:计划成本分配法,41,5)分配成本差异:两种方法按比例追加分配给辅助车间以外的受益单位简化处理:全部计入“管理费用”,解答:计划成本分配法,2.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及会计分录(参见P61)1)按计划成本分配借:辅助生产成本供电1040-机修1000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4600制造费用9400管理费用2360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8000-机修104002)结转成本差异(按简化的方法处理)借:管理费用40辅助生产成本供电560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600,42,特点:平时按计划成本对内和对外分配,期末计算差异,计入当期损益。优点:简化和加速了分配的计算工作;便于考核和分析各受益单位的经济责任。适用范围:计划管理水平较高,辅助生产产品或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制定比较准确的企业。,计划成本分配法,43,内容:根据数学上解联立方程的原理,计算出辅助生产单位产品和劳务的实际单位成本,再按照实际供应量和实际单位成本,在受益对象间进行分配。,(五)代数分配法,举例说明,44,如前例:设每度电的单位成本为x元,每小时机修单位成本为y元则得到联立方程为:,解答:代数分配法,6400+2000y=80000 x10000+10000 x=20000y,解方程得:x=0.0967y=0.5469各受益对象的分配额=实际耗用量单位成本,根据计算结果,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根据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45,特点:通过一元方程组求解辅助生产车间单位成本,同时对内和对外分配。优点:计算结果准确。缺点:如果企业辅助生产车间数量较多,则未知数较多,成本计算工作量较大。适用范围:辅助生产车间数量较少或者成本核算实行电算化的企业。,代数分配法,46,第四节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是指工业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该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一、制造费用的归集,(一)账户设置:“制造费用”(借方、贷方、余额)(二)核算内容见P62(三)明细账的登记:借方多栏式见P63按车间(基本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部门设置明细账,账内按照费用项目设置专栏。,47,二、制造费用的分配(按各车间分别进行),(一)分配标准,生产工时比例法(实耗工时或定额工时)较常用,分配结果较合理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适用机械化程度大致相同情况机器工时比例法适用机械化程度较高车间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适用季节性生产的企业,注意:分配方法一经确定,不应任意变更,48,(二)分配计算,1、前3种分配方法:分配公式类似,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分配标准量制造费用分配率,参考P64,49,2、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注意与前3种的不同),按照年度开始前确定的全年适用的计划分配率分配费用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不论各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多少,每月各种产品中的制造费用都按年度计划确定的计划分配率分配。,计算公式:,某月某产品制造费用该月该种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数年度计划分配率,特点和适用范围:核算工作简便,特别适用于季节性生产的车间,便于进行成本分析。但是,采用这种分配方法要求计划工作水平较高。,50,某工业企业只有一个车间,全年制造费用计划为52800元;全年各种产品的计划产量为:甲产品1000件,乙产品900件;单件产品的工时定额为:甲产品3小时,乙产品4小时。5月份实际产量为:甲产品150件,乙产品100件;该月实际制造费用为4000元。“制造费用”科目月初余额为借方1000元。要求:(1)计算制造费用年度计划分配率。(2)计算该月应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3)编制分配制造费用的会计分录。,【典型案例】,51,(1)计算年度计划分配率:甲产品年度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10003=3000(小时)乙产品年度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9004=3600(小时)年度计划分配率=52800(3000+36000)=8(2)该月应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甲产品该月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1503=450(小时)乙产品该月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1004=400(小时)该月甲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4508=3600(元)该月乙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4008=3200(元)该月应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3600+3200=6800(元)(3)会计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3600乙产品3200贷:制造费用6800,【解答】,52,案例中:5月份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为4000元,按计划分配率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为6800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与分配的费用不等,【分析】,制造费用,发生(按实际),分配(按计划),制造费用,5月初余额1000本月发生4000,本月转出6800,合计5000,合计68005月末余额1800,53,实计(超支)实计(节约),借方余额:待摊费用贷方余额:预提费用,制造费用期末有余额,年终时账户调整(计入12月份的产品成本),调整分录:实际发生额大于计划分配额:追加分配实际发生额小于计划分配额:相反分录,无论采用哪一种制造费用分配方法,都应根据分配计算结果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据以进行制造费用的总分类核算和明细核算。除采用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外,“制造费用”科目都没有月末余额。,54,第五节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一、废品损失的归集和分配,(一)废品损失的核算内容,1.废品,可修复废品不可修复废品,2.废品损失核算的内容,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以后的损失。,55,3.不列入废品损失核算的内容(P67):,应由过失人赔偿的废品损失降价出售的降价损失入库后保管不善而损坏变质的损失“三包”费用,4.单独核算废品损失的企业,设“废品损失”科目,,并增设“废品损失”成本项目,56,1.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的方法根据废品和合格品发生的全部实际费用,在合格品与废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废品的实际成本,从“基本生产成本”科目贷方转入“废品损失”科目的借方。2.按废品所耗定额费用计算的方法是按不可修复废品的数量和各项费用定额计算废品的定额成本,再将废品的定额成本扣除废品残料回收价值,算出废品损失,而不考虑废品实际发生的费用。,(二)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归集和分配,举例见下页,57,【例1】某厂铸造车间本月投产甲产品100件,当月完工。该批产品耗用原材料800元,直接人工400元,制造费用600元。经验收入库,发现合格品80件,不可修复废品20件,残值按每件5元计算。要求:按所耗实际费用计算废品损失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废品损失计算案例,思考?,58,解答,(1)计算废品损失原材料费用分配分配率=8001008合格品分配额808640(元)废品分配额208160(元)工资费用分配分配率=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