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PPT课件_第1页
《雨霖铃》PPT课件_第2页
《雨霖铃》PPT课件_第3页
《雨霖铃》PPT课件_第4页
《雨霖铃》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雨霖铃,柳永,.,2,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写作背景,.,3,雨霖铃也写做雨淋铃词牌名。相传唐玄宗入蜀,至斜口时,霖雨连日。栈道中闻铃声。为悼念杨贵妃,遂作此曲。白居易长恨歌云:“夜雨闻铃肠断声”即指此事。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4,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5,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6,描写哪些景物?,抒发什么情感?,运用怎样方法?,(内容),(情感),(技巧),.,7,把握情感,本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缠绵哀怨伤感低沉,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之情),.,8,作者用什么样的抒情方式将凄凉哀婉的感情表现出来的?,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写景),.,9,直接抒情的句子,上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下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0,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11,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江淹别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乌夜啼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芳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1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触景生情,却道天凉好个秋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煞人自古逢秋悲寂寥,共同感受普遍情感,“自古”说明了什么?为什么清秋节更让人难以承受离别之苦?,.,13,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来传情达意的?,意象:寒蝉、长亭、骤雨、兰舟、烟波、暮霭、柳杨、晓风、残月作用: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14,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A、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一句作者交代了送别时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用“寒蝉”“长亭”“骤雨”三个独立的画面构成一幅秋雨黄昏送别图。,B、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伤感、无可奈何。,.,15,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融情入景即景抒情,“寒”点出节令(深秋),显出凄清,渲染气氛;“晚”点出时间,恰又唤起“美人迟暮”的感慨;“雨”点出天气,暗合下文的送别之“泪”。“长亭”是送别之地,从来就是“天下伤心处”。,.,16,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难舍难分的离别过程,.,17,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离别的场景抓住了特定的动作情态表现人物内心巨大的痛苦:执手、泪眼、凝噎。凝噎喉头发硬,欲语不能。失语乃情感失控之象白描手法勾勒细节,拨动心弦,引发共鸣。,.,18,以诗解诗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20,千里烟波绵长,沉沉暮霭浓重,楚天辽阔无垠,三种景物各有何特征?,.,21,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种景物与词人的“伤离别”有何关系?,借景抒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2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孤清冷落的别后情景,.,24,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谐音,留,.,25,杨柳:,李白: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温庭筠:绿杨陌上多别离。,送别留赠的信物,自古就有“折柳送别”的习俗,.,26,风,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刺客列传,悲凉,寓意,.,2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温庭筠: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韦庄:惆怅晓莺残月,相别。,象征,离愁,月,.,28,把杨柳、风、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景中含情),.,29,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特定的时刻里酒醒之后,.,30,酒,依依惜别时:“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哀时曹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愁时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苏轼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李清照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31,酒,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愁,象征,酒醒,愁醒,情景交融,.,33,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孤清冷落的别后情景,.,34,体会诗意,离别前:,离别时:,离别后:,勾勒环境,描写情态,因情设景,刻画心理,寒蝉、长亭、骤雨,实写,(景语),执手、泪眼、凝噎,烟波、暮蔼、楚天,好景虚设、风情难言,(情语),实写,虚拟,(景语),虚拟,(情语),杨柳、晓风、残月,表现手法:,情景交融,虚实相济,.,35,缠绵哀怨宛转凄切,伤离恨别雨霖铃:,请欣赏雨霖铃,.,36,根据画面来朗读本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37,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38,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39,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40,根据画面来背诵本词,.,41,.,42,.,43,.,44,.,45,艺术特色:,柳词之美,美在有景,有物,有人,有情,惟有情,才使万物富有神韵。写作特点一:写作特点二:,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婉约词派的特点:,哀怨缠绵,.,46,总结诗词鉴赏方法:,1.把握信息。(词牌、作者。)2.理解字面意思。(注释、文言知识积累)3.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意象、主旨句)4.运用了什么手法?(虚实结合、情景交融),.,47,鉴赏古诗词的基本方法,一、鉴赏古诗词的语言二、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三、鉴赏古诗词的形象,.,48,知识储备:鉴赏古诗词的语言主要从修辞手法、炼字等角度赏析诗歌语言,评价诗歌语言的总体风格(如清新、平淡、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及其艺术魅力。,鉴赏语言,.,49,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寒蝉凄切凄凉悲切晚暮色苍茫,落寞骤雨初歇秋雨初过,凉气袭人,白日登程,挨延至晚不忍离别,唤起下句“留恋处”。骤雨初歇,无论如何也该启行表现必得离别,逼出下句“兰舟催发”。,.,50,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千里烟波轻烟笼罩暮霭沉沉压抑、郁闷楚天阔以空阔的天空为背景,写出了人的孤独杨柳岸柳,“留”也,有不舍之义晓风清冷,让人心生凉意残月离别、悲凉,.,51,鉴赏表达技巧知识储备鉴赏表达技巧可从表现手法、修辞方法、结构手法等方面赏析。表现手法有烘托渲染、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特别值得重视的是抒情的直接(直抒胸臆)与间接(情景交融),描写的正面与侧面、动与静和点与面等处理技巧等;修辞方法(既是语言品读的关键也是表达技巧的重点)有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夸张等;结构手法有由景入情、由事转议、首尾呼应、卒章显志等。,鉴赏语言鉴赏表达技巧,.,52,具体赏析,有人说:本文用“虚实结合”的笔法,你同意吗?表现在哪里?,虚写:推想,上片写分别时的情景实写下片写别后的情状虚写,.,53,直接抒情都门帐饮无绪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孤独痛苦,无限伤感,.,54,寒蝉凄切凄凉悲切千里烟波轻烟笼罩暮霭沉沉压抑、郁闷楚天阔以空阔的天空为背景,写出了人的孤独杨柳岸柳,“留”也,有不舍之义晓风清冷,让人心生凉意残月离别、悲凉,烘托出悲愁凄凉的气氛,哀景写哀情,情景交融,.,55,关于酒: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兵收河南河北)哀时,愁时,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恼抛诸脑后。杜甫依依惜别时,“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别。王维送别元二,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曹操为功业人才而愁,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慨。李白失意官场,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苏轼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李清照思念丈夫时,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56,鉴赏古诗词的基本思路概括为:,理解语言赏析技巧感悟形象领会情意,.,57,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拓展阅读:,.,58,这首词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伫倚危楼风细细”。说登楼引起了“春愁”。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象象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59,“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春愁”,又点明了时令。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联绵无尽。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呢?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了。,.,60,“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一种极为萋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无言谁会凭阑意”,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无言。有“春愁”又无可诉说,这虽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内容,却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作者并没有说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却又掉转笔墨,埋怨起别人不理解他的心情来了。作者把笔宕开,写他如何苦中求乐。,.,61,“愁”,自然是痛苦的,那还是把它忘却,自寻开心吧!“拟把疏狂图一醉”,写他的打算。他已经深深体会到了“春愁”的深沉,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浇愁。词人说得很清楚,目的是“图一醉”。为了追求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迹,只要醉了就行。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但结果却是“强乐还无味”,他并没有抑制住“春愁”。故作欢乐而“无味”,更说明“春愁”的缠绵执着。,.,62,至此,作者才透露这种“春愁”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他的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下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春愁”的纠缠,甚至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语破的:词人的所谓“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这首词妙紧拓“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掉转笔墨,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象大白。词相思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感染力更强了。,.,63,雨霖铃对高考诗歌鉴赏题的“母本”意义,.,64,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柳永,点明地点、节序、事件,“凄切”奠定词作的基调,通过景物描写,氛围渲染,融情入景,暗寓与自己心爱的人饯别之意。“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景物描写开篇,看似无形之笔,却是有心之柳,基本都是用来渲染一种特定的情味,为全诗定下感情的基调。,.,6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7四川)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拟小标题要先了解画面的主体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概括。此诗首联写了时间秋天(秋床)夜里(缺月、漏未央),地点驿站客馆,景物一灯照秋床,写主人公彻夜难眠。由此可得出答案:驿站秋夜难眠图。,.,66,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柳永,作者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表面写两人分手之情状,实际暗写他们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镜头既是细节描写,也是白描直述,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暗示。中国文学一般不直接写人物心理,尤其是古诗词,这种以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来写人物在诗词中曾屡屡出现,.,6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08山东)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捻(nin):持取,捻弄“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心理)变化。,.,68,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柳永,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此句近景远景相连,虚景实景交融,设想别后的道路遥远而漫长,衬托旅人前途茫茫,情人相见无期,景无边而情无限,属于王夫之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念”字后“去去”属叠字,越去越远的意思,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暮霭”曰“沉沉”,也属叠字,声调和谐,景色如绘,着色一层浓似一层。这种景情相融、以景传情的艺术手法古诗词中比比皆是。,.,6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07江苏)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写“极目远望,水天相接,树木迢迢,一片带雨的乌云飘来,遮住了大半个山”之景,其特征辽阔、低沉,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路途艰险、对朋友前途的关切之情。同时以“雨云埋山”显示了前途迷茫的郁闷。此题的答案为: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70,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柳永,此句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今宵”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况味,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画面之凄清,荡人心魂。景语似工笔小帧,明写眼前景而暗写别时情,显得含蓄而有余味。这种画面感体现出的景情关系与虚实相映更能生发无限意味,也是古今诗人追逐的境界。,.,7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06福建)端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三四句也如清丽小帧,因此也可从虚实关系角度入手分析。,.,72,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柳永,纵有良辰好景,也等于虚设,因为再没有心爱的人与自己共赏;再退一步,即便对着美景,能产生一些感受,但又能向谁去诉说呢?总之,“纵有”“更”这些词语强化了语意的表达,写出了作者一切都提不起兴致了,把词人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刻划到了细致入微、至尽至极的地步,也传达出彼此关切的心情。而用反问句形式,感情显得更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