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泓域咨询MACRO/ 定西市新基建项目投资建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定西市新基建项目投资建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行业调研及投资分析定西市新基建项目投资建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目录第一章 宏观环境分析第二章 行业发展概况第三章 区域内行业发展形势分析第四章 重点企业调研分析第五章 重点投资项目分析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第一章 宏观环境分析一、新基建产业分析(一)新基建概况全球经贸摩擦加剧,叠加海外疫情导致各国经济存在不确定性的影响下,外需不足,内需承压,经济发展动力需要寻求新的出口。投资作为与出口和消费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将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支撑,以政府为主导的新基建,将成为“稳投资”战略的重中之重。消费和出口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效果短时间内难以显现,投资能够有效提振市场预期,刺激经济增长。首先,出口层面来看,2018年3月以来,由于特朗普的单边贸易主义带来的中美经贸摩擦,我国贸易出口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虽然在2020年1月15日,伴随中美达成第一接阶段经贸协议,取得阶段性成果,贸易摩擦而暂时得以缓解,利于我国贸易出口企稳回升,但是仍要正视后续由特朗普反复多变的个性而带来的不确定性,贸易出口要想平稳回升或进一步升级需要时间。另外,受疫情影响,2月份PMI出现大幅下滑,外贸领域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28.7%和31.9%,环比降20.0%和17.1%,外需大幅削减。国内方面,中国人口红利下降,劳动力比较优势不断降低,出口贸易存在挑战。另外,当前贸易发展方向也呈现出智能化、服务化的倾向,传统贸易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跨境电子商务正快速发展。以5G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将会推动全球产业分工格局的重塑,新基建发展将有助于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占领高地。其次,从需求层面来看,2019年消费对GDP贡献率为57.8%,比上年下降了约20个百分点,城乡二元性、传统消费权重大、居住成本过高、以及投资结构与需求错配的问题使得消费贡献率增长势头承压,内需潜力有待持续释放,但短期内难以通过政策刺激显著改变。消费结构上,内部出现高级化发展趋向,但受到居住成本挤压。2019年居民服务性消费占比50.2%,超越货物消费权重,与发达国家60%-70%的服务消费比重相比还有较大增长空间。居住成本方面,房价的快速增长,挤压了居民的教科文娱、医疗保健等新型服务消费空间,2018年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居住收入比分别为23.7177%、10.3679%、9.2314%。一般认为,合理的房价收入比的范围为4-6,房价收入比越高,则房价越高,偏离合理范围越严重。2019年居民部门杠杆率达55.8%,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0.2万亿元,城市居民消费性支出中,居住占比已经达到24.82%,新兴服务消费可用资金不断被房价压缩。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化发展的载体,也是城市化发展的需求。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令人瞩目,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0.6%。然而,与美、日等发达经济体82%到91%的城市化水平仍有较大差距。随着城乡融合战略的推进,城镇落户门槛的不断降低,城市化进程也将快速推进。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2预计,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2050年将达到80%左右。农村地区劳动力将加速流向城市,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应与之匹配。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城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比增长速度在2018至2019年度仅为3.8%,该指标2009年曾经达42.16%的水平。5G基站、特高压的建设将成为城市新一轮发展的基础,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将进一步帮助完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加速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搭建,大大提升城市管理综合统筹能力。新基建将改善就业情况,培育人力资本。第一,新基建作为生产经营的基础部门,能够有效集聚劳动力,发挥对就业的吸纳作用,缓解失业等社会性问题。1979-2018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从69.8%降至26.1%。与此同时,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占比从17.6%增长至27.6%,从业人员总量实现反超。从GDP不变价数据来看,2019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在40%左右,远远高于农业7%-8%的GDP占比。工业部门的劳动要素生产率明显较高,并且仍有较大空间吸纳剩余劳动力。第二,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外溢性和网络效应,新基建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以及触发的新的行业机会都能够有效吸纳社会劳动力。第三,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以此带动就业结构的升级。新基建的科技化的发展导向,能够促进高技术人才的培育,长期来看有利于我国人力资本的积累,释放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当前我国传统基建存在重复建设、结构失衡、产能过剩、结构错配、区域分布不均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经济活动的开展。新基建的发展将会对传统基建形成补充,有着较大向上发展的动能。以5G为核心的高技术的发展引发的变革,支撑着中国数字经济的全新发展方向,推动我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智能化、互联网+的全新业态,对生产供给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型基建连接着供需的两端,发展新基建能够补短板,调结构,向前向后发挥联动作用,通过产业链条有效提高上下游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集约化、科技化水平,最终实现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的融合。(二)新基建机遇分析早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了“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通俗理解“新基建”就是发力于科技端,区别于传统基建,“新基建”主要包括七大领域: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2020年国务院首次常务会议上就提出要“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指出,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与传统基建项目差别是,“新基”建项目单体投资体量较小,大致以十亿元以下投资体量的项目居多,数十亿元投资体量的项目极少。所以,在社会资本方面,对新基建的投资会采取更具战略性的模式,不是以获取建设利润或做大资产规模为导向,更多是基于自身的产业来布局新的可协同要素,以力争让自身产业可以更高效、更全面地触达市场和客户,在新的市场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近期,各地新出台的基建发展规划皆涵盖了产业转型发展、创新驱动、“五网”建设相关的新基建项目,且新基建的占比有上升趋势。而在新经济、新产业、新模式等理念、发展目标的影响下,市场也会自发地将资金聚焦于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的新基建领域。可以说,从政策层面和市场层面,注意力、资源、资金都会逐步聚焦于新基建的发展。故而,新基建的全面落地已是水到渠成。“新基建”的特点包括:一是基础新,“新基建”更加关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底层信息技术的应用,带动智能设备的生产和应用,而传统基建主要依赖钢铁、水泥等;二是作用新,“新基建”不仅本身是新业态、新技术,并且能够通过数据的收集、计算、模拟、反馈等创造出更多的新市场、新需求;三是模式新,“新基建”可以通过更加丰富的金融手段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和运营,优化和改变以往传统基建仅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固有模式。“新基建”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明显:一方面,“新基建”有利于刺激形成经济新增长点,不仅对数字经济、智能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业态增长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而且加速释放了新能源汽车、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新基建”有利于加速补短板,对传统的轨道交通、公共设施、电网等领域持续赋能,并间接带动工程机械、水泥建材等行业。与动辄上万亿的传统基建项目相比,“新基建”规模太小,对拉动上百万亿元的经济体的增速来说杯水车薪。根据工信部,未来8年国内5G投资总额将达1.5万亿,因此2020-2021年运营商5G投资额度总共才有2000亿-3000亿元。政府可以大幅加快这方面的进展,从而以对数字、信息经济相关行业的作用很大,但总规模还是只有1.5万亿的话,对于拉动GDP实在微不足道。二、宏观政策分析(一)中国制造2025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面向未来,我国正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进创新,加强前沿科技布局,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创新,正在开启中国经济永续发展的新未来。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要坚定不移地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导经济实践,牢牢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这个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二)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建立完善工业绿色发展标准、评价及创新服务等体系,打造绿色制造服务平台,加快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服务业,全面提升绿色发展基础能力。健全标准体系。聚焦工业绿色发展需求,围绕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构建绿色制造标准体系,提高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指标及计量要求,加快能耗、水耗、碳排放、清洁生产等标准制修订,提升工业绿色发展标准化水平。充分发挥企业在标准制定中的作用,鼓励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促进工业绿色发展提标升级。积极推进标准互认,鼓励企业、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等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围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加强强制性标准实施的监督评估,开展实施效果评价,建立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制度。工业绿色发展必须全产业链发力,支撑绿色发展的服务平台和政策体系建设要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从绿色创新的前端到后端、从绿色创新到绿色产业、从标准体系到评价机制、从政策法规到投融资工具、从加强国际合作到引导公众舆论,覆盖工业绿色发展体系的方方面面。针对这些软硬件条件建设,规划做出了较为充分的谋划,旨在下好“先手棋”,打赢“攻坚战”。规划提出“围绕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构建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同时注重平台建设、国际合作和政策工具创新。其中,规划将发展绿色金融作为加快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实际上,无论是绿色工业技术研发应用,还是绿色新兴产业发展,都需要大规模绿色投资,这无疑对创新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发达国家先行一步。目前,美国、英国、法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已成为全球绿色金融的主要市场,其在信贷产品设计、风险管控等方面的作法值得借鉴。规划实施过程中,应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工信、银监、保监等部门形成联动,引导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参与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鼓励金融机构为企业量身定制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产品。同时,探索利用风险资金、私募基金等新型融资手段,逐步建立适合绿色发展的风险投资市场,借力金融工具和资本市场为工业绿色发展“插上翅膀”。助推工业企业加快绿色转型的同时,带动国内绿色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壮大。(三)xxx十三五发展规划当全球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又来到一个新的历史性选择关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除了激烈外部竞争压力,内部同样面临许多严重的问题。一是产业发展的制度和体制障碍需要进一步理顺,财政金融政策支持、资源倾斜优先配置等具体落实措施和政策没有完善。二是面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壁垒,技术创新进步还需要加大原始积累,关键和核心技术领域优势不明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研发、转化利用效率不高。三是光伏、风电等个别产业领域出现产能难以消化过剩问题。(四)xx高质量发展规划坚持创新驱动与开放合作相结合。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水平,突破制约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企业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坚持内外需协调、“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通过国际智力合作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是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作出的重要判断,也是政府工作报告对做好今年工作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各地各部门必须把推动绿色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因地制宜,切实发力,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的双赢之路,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进一步促进其在块状经济中发挥产品辐射、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营销网络等方面的核心带动作用。鼓励企业积极向产业链的上下游扩展,支持企业依托原有产业优势发展相关产业,引导企业围绕主导产品开展专业化分工协作,促进块状经济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提升块状经济的产业分工地位和整体竞争力。完善块状经济生产性服务体系,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持、检验检测、金融保险、信息咨询、资质认证、物流仓储、人才培训等服务。促进产业和企业向开发区、工业园区和乡镇工业功能区集聚,使各类园区成为产业集群的核心区域。选择一批块状经济比较发达的县(市、区)作为全省培育现代产业集群示范点。三、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发挥民间投资在制造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为广大民营企业创造一个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国务院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扩大就业、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非公经济36条”、“民间投资36条”、“鼓励社会投资39条”、“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10条”、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营造一视同仁的市场环境,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国家发改委会同各地方、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决策部署,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保持在8%以上,前7个月达到了8.8%,始终高于整体投资增速,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62.6%。四、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激发市场活力,培育更具竞争力的优质企业。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入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推动落实金融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担保机构扩大小型微型企业低收费融资担保业务规模。开展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帮扶、企业管理提升专项行动。推动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鼓励和支持非公资本参与制造业领域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加强政策文件公平竞争审查,完善反垄断审查机制。实施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构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长效机制。发展工业文化,促进实业精神振兴。第二章 行业发展概况一、新基建市场分析“新基建”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新基建”涉及的产业领域主要包括七个板块,分别是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特高压、新能源充电桩、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以及工业互联网。2020年以来,受疫情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央层面多次强调将推进“新基建”建设。经测算,2020-2025年间,“新基建”领域中的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投资规模最大,其次是5G基站建设。“新基建”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新基建”涉及的产业领域主要包括七个板块,分别是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特高压、新能源充电桩、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以及工业互联网。“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受“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影响,消费和出口受挫,投资则成为政府稳定经济局面的重要手段。投资手段中,“新基建”因短期有助于稳增长、稳就业,长期有助于增加有效供给,因此,被政府部门频频提及。2018年12月,“新基建”概念被初次提及;2019年,在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中,“新基建”又被多次提及;2020年以来,受疫情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推进“新基建”被政府强调的频次更高了。数据显示,2015-2019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波动下降趋势。201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64.5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基础建设投资增长3.8%。值得注意的是,2015-2017年,我国基建投资增速一直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而2018年及以后,基建投资增速提升,也正是在2018年,“新基建”概念政府被提出。初步测算,2020-2025年在我国“新基建”建设涉及的七大产业领域中,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领域的总投资规模最大,投资规模预计达34400万亿元;其次是5G基础建设领域,投资规模预计达24000万亿元。二、新基建政策背景分析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3月4日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根据相关报道,“新基建”最可能集中于7大领域:一是5G基站建设(5G板块),二是特高压,三是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基建和高铁),四是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五是大数据中心,六是人工智能,七是工业互联网。与“旧基建”相比,“新基建”的特点在于支持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的相关基础设施建以及针对“旧基建”进行的补短板工程。新基建既包含宽口径的广义新基建,也包括窄口径的狭义新基建。2018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结合来看,新基建包含了两个口径,一个是旨在创新的狭义新基建,主要包括以科技产业升级为核心领域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如5G基站、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人工智能、智慧医疗、网络安全、云计算等;另一个口径是重在补短板的广义新基建,除上述狭义口径包含的领域之外,还包括轨道交通等交运短板、核电等能源短板、垃圾回收处理等环保短板、医院养老院体育场等民生短板等领域。结合来看,与“旧基建”相比,“新基建”的特点在于支持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的相关基础设施建以及针对“旧基建”进行的补短板工程。传统基建的投资效率不高,同时也可能导致产能过剩并加速房价回升,“房住不炒”的主线下“新基建”发力顺理成章。2008年,为应对全球经济放缓,我国开展了“四万亿”的大规模刺激举措以对冲国内基本面的下行压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后果,如钢铁、煤炭等行业的产能、库存过剩,传统基建、地产等行业过于强势,居民、企业债务压力逐渐加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等问题,立足当下,若继续大规模采用传统的“铁公机”来刺激经济则可能加剧产能过剩并推升杠杆率水平,在此背景下,“新基建”的推出就顺理成章。从专项债流向看,新基建占全部基建的比例约为24%左右,子行业中轨道交通是主要发力点,而5G、大数据等狭义新基建的比重并不高。从PPP数据看,新基建占比约为22%,轨道交通、园区开发的占比最高。结合来看,狭义“新基建”的占比相对偏低,仍需政策发力以促进其持续发展。从PPP数据看,新基建占比约为22%,轨道交通、园区开发的占比最高。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2月末,我国共发行了9498亿元专项债,且资金全部流向基建领域(2019年9月国常会规定2020年的专项债资金全部不能流向土储棚改领域)总体看,狭义“新基建”的占比相对偏低,仍需政策发力以促进其持续发展。第一,新基建的占比持续升高,但目前传统基建仍占主导地位;第二,从新基建的分项来看,轨道交通、园区开发等致力于传统基建补短板的广义新基建占绝大多数,而5G、大数据等狭义新基建行业的占比不足50%。因此从短期来看,传统基建仍是当前稳增长的主导力量,但往后看,随着政策的不断引导和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5G、大数据等狭义新基建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政策面来看,以5G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政策的广泛支持。自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新基建”,此后得到政策的陆续加码,不断引导资金流向新基建领域。2020年度各省市投资计划清单相继出台,基建项目成为受关注的重点领域,同时涵盖新老基建两个范畴,下一阶段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将成为扩大内需稳定外需的重要力量。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截至3月1日,北京、河北、山西、上海、黑龙江、江苏、福建等13个省市区发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其中8个省份公布了计划总投资额,共计33.83万亿元。从财政政策来看,财政部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8480亿元,较上年提前下达增加4580亿元,增幅达33%。其中专项债务限额累计12900亿元,传统基建所占份额接近5000亿元。财政政策作为重大投资项目的主要资金来源,托底新基建发展行情。政府专项债中片区开发类的主要流向以园区建设、交通运输和城市建设为主。从PPP投资方向来看,片区开发、市政工程和交通运输仍是政府财政支出的主力,新基建的轨道交通、园区开发以及城镇化建设都涵盖在内。同时预计2020年财政赤字率有望增长,政策将更加积极有为支持新基建发展。利率方面,Shibor利率存在下行趋势,MLF利率在2月下降10个基点之后,2月20日贷款基本利率下调,1年期LPR从4.15调至4.05;5年期以上LPR调为4.75,前期为4.8。除此之外,央行松口存款基准利率有望迎来四年中首调,在保持流动性充裕合理的同时将有效降低社会融资成本。2月27日,央行表态要对普惠金融服务达标的银行择机定向降准,降准与定向降准政策近期也有可能落地。宽松的货币政策,资金成本低,能够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发挥投资乘数的拉力,有利于资本流向新基建领域。第三章 区域内行业发展形势分析一、建设地经济发展概况地区生产总值2448.33亿元,比上年增长7.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5.87亿元,增长10.61%;第二产业增加值1517.96亿元,增长7.78%第三产业增加值734.50亿元,增长5.5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0.29亿元,同比增长10.7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33.54亿元,同比增长11.83%。国税收入327.42亿元,同比增长6.08%;地税收入亿元58.49,同比增长10.57%。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15%。其中,食品烟酒上涨0.84%,衣着上涨1.09%,居住上涨0.76%,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91%,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06%,医疗保健上涨1.05%,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0.81%,交通和通信上涨0.84%。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667.5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576.88亿元,比上年增长5.11%。规模以上AA、BB、CC、DD(含特高压设备)等主导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235.09亿元,增长11.04%。AA完成增加值439.53亿元,增长9.96%;BB完成工业增加值373.11亿元,增长7.90%;CC完成工业增加值245.02亿元,增长8.37%;DD完成工业增加值137.09亿元,增长8.7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54.60亿元,比上年增长8.44%。实现利润总额854.56亿元,比上年增长11.3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44.84亿元,比上年增长7.36%。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完成3383.46亿元,增长5.80%;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61.38亿元,增长10.90%。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192.24亿元,同比增长7.08%;第二产业投资完成2922.08亿元,同比增长6.26%;第三产业投资完成730.52亿元,增长9.2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152.81亿元,增长6.76%。民间投资3997.95亿元,增长10.56%。城市基础设施投资598.23亿元,增长7.24%。重点项目1036个,完成投资2540.79亿元,增长8.46%。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7.81亿元,比上年增长10.50%。城镇实现零售额1099.18亿元,增长11.27%;乡村实现零售额412.00亿元,增长10.97%。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亿元545.50,增长11.74%。实际利用外资54579.77万美元,同比增长50.33%。外贸进出口总值267.74亿元,同比增长55.29%。其中,出口总值174.03亿元,同比增长54.38%;进口总值93.71亿元,同比增长59.24%。二、区域内特高压设备行业市场分析总体看,狭义“新基建”的占比相对偏低,仍需政策发力以促进其持续发展。第一,新基建的占比持续升高,但目前传统基建仍占主导地位;第二,从新基建的分项来看,轨道交通、园区开发等致力于传统基建补短板的广义新基建占绝大多数,而5G、大数据等狭义新基建行业的占比不足50%。因此从短期来看,传统基建仍是当前稳增长的主导力量,但往后看,随着政策的不断引导和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5G、大数据等狭义新基建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2月末,我国共发行了9498亿元专项债,且资金全部流向基建领域(2019年9月国常会规定2020年的专项债资金全部不能流向土储棚改领域)与动辄上万亿的传统基建项目相比,“新基建”规模太小,对拉动上百万亿元的经济体的增速来说杯水车薪。根据工信部,未来8年国内5G投资总额将达1.5万亿,因此2020-2021年运营商5G投资额度总共才有2000亿-3000亿元。政府可以大幅加快这方面的进展,从而以对数字、信息经济相关行业的作用很大,但总规模还是只有1.5万亿的话,对于拉动GDP实在微不足道。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古称“陇中”,东接天水市,西靠兰州市,北邻白银市,南连陇南市,并于甘南州、临夏州接壤。处在北纬34263535,东经1035210513之间,全市总面积20330平方千米。定西市受秦岭、祁连褶皱、六盘山支脉及黄土高原等影响,地貌比较复杂,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山、岭、梁、峰、岘、墩、嘴、顶、尖、坡、坪、台、崖、埂、塄、沟、岔、湾、屲、滩、坑、川、河谷等多类地形交错。定西地处黄土高原和西秦岭山地交汇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脉纵横,形态各异。在北部的定西、陇西、通渭、临洮、渭源5县,由于自然地域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其间穿插分布有石质、半石质低、中山山带。岭、梁为较大的山脉,山脊高低起伏,坡度时陡时缓。定西河谷川地、台地包括其境内分属黄河、长江两个流域、4个水系及其主要支流的各级阶地。定西市地处内陆腹地,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大,中北部干旱少雨,南部高寒阴湿,其气候类型属南温带半湿润-中温带半干旱区,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总的特点是光能较丰富,热量资源不足,雨热同季,降水稀少且变率大,气候干燥,气象灾害频繁。年均气温5.77.7,无霜期122160天,年均降雨量3506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且多以暴雨的形式出现,而蒸发量高达1400毫米以上。以渭河为界大致分为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和南部高寒阴湿区两种自然类型。前者包括安定区和通渭、陇西、临洮三县和渭源。北部占全区总面积的60%,为中温带半干旱区降水较少,日照充足温差较大;后者包括漳县、岷县两县和渭源南部,占全市总面积的40%,为暖温带半湿润区海拔高气温低。极端最高气温33.036.1,极端最低气温-29.7-22.6;年平均日照时数2114小时2433小时。定西市水资源贫乏,人均年占有量600多立方米,每亩耕地平均每年占有量140立方米,北部极缺,水质差,含泥量大,农耕地多,所需水量大。南部水资源相对较丰,水质较好,含泥沙量小,农耕地少,所需水量较少,水的供需矛盾不大。定西地区降水量的分布,其水平分布特征是南多北少,垂直变化上山区多于河谷。河流按其归宿,分属黄河、长江两个流域,4个水系。黄河流域境内集水面积20106.37平方千米,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98.9%,共分洮河、渭河、黄河干流3个水系。长江流域片境内集水面积223.63平方千米,位于嘉陵江水系西汉水支流湫山河上游。定西市境内有300余种。其中,两栖类有2目4科10种,爬行类有3目7科12种,鸟类有17目47科272种,哺乳类有6目19科70种。两栖动物如小鲵科的西藏山溪鲵、大蟾蜍华西亚种、中华亚种、岷山亚种、中国林蛙黑斑蛙等。爬行动物中,蜥蜴目壁虎科有多庞壁虎,石龙子科有康定滑蜥,蜥蜴科有蜥蜴,蛇科有丽斑麻蜥,游蛇科有黄青游蛇、王锦蛇、白条锦蛇,蛙科有蝮蛇短尾亚种、烙铁头。鸟类240种,主要有大白鹭、苍鹭、草鹭、大麻鸭、鸢苍鹰、红腹角雉、淡腹雪鸡、暗复雪鸡、蓝马鸡、大杜鹃、啄木鸟、百灵鸟、岩燕、家燕、棕背伯劳、灰喜鹊、红嘴山鸡、白颈鸦、麻雀、山麻雀、燕雀、普通夜鹰、岩鸽、灰斑鸠等。哺乳动物有刺猬、北方蝙蝠、巨耳蝠、蒙古兔、达乌里鼠兔、岩松鼠、旱獭、黄鼠、小飞鼠、大仓鼠、中华鼢鼠、小家鼠、狼、狐、豺、黑熊、石貂、艾虎、猪獾、水獭、猞猁、云豹、野猪、林麝、马麝、梅花鹿、苏门羚、青羊。珍贵动物主要有林麝、马麝、斑羚、鼠羚、梅花鹿、跑獐、猞猁、石貂、水獭、穿山甲、苏门羚、毛冠鹿、云豹、野山羊、蓝马鸡、红腹角雉、红腹锦鸡、暗腹雪鸡、淡腹雪鸡等。洮河、渭河水系经过鉴定查明的鱼类有34种,隶属5目7科。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鱼有18种,分布在西秦岭山脉西端的交汇地带和过滤地带的漳县、渭源县、岷县的南部。定西市共有大田栽培粮食作物、野生植物、饲草、林木、果树、药材等几大类型,107个科,500多个属。粮食作物有3个类型、4个科、18个栽培种、210个品种。全区植物较丰富,种类繁多。主要有药材、油料、淀粉、纤维、芳香、食用等作物300多种。其中药材植物大多分布在南部,有人工栽培和野生两种类型,共77科289种,其中人工栽培的有30多种。蔬菜类作物分属12种类型、50个种、120个品种,栽培较普遍的32个种。林木可分为天然林、人工栽培林和果树3个类型,有39科73属270个种。花卉植物共有47种、200多个品种。定西市境内金矿主要集中在岷县鹿耳坎、锁龙一带,分别为大、中型矿产地,其外围和深部找矿潜力很大,已探明总资源量40吨左右。锑矿主要分布于岷县甘寨、大沟寨一带,为中小型矿,总资源量为3万吨。铁矿主要分布于岷县、陇西县,均为小型矿床,总资源量为88万吨,金铁含量一般低于40%,个别可达54%。铜矿主要分布在临洮县何家山柳沟,为一矿点,其余均为矿化点,总资源量为1000吨(金属量);铅锌矿主要分布于岷县半沟一带,为一小型矿床,资源量为6000多吨。岩盐矿主要产地在漳县盐井镇一带。该矿地质储量(D级)1200余万吨。红柱石矿产分布于漳县与岷县交界处,漳县韩川乡马路里一带。该矿储量可观。水泥灰岩资源除临洮县康家峡为一大型矿外,其余为中小型,总资源量15390多万吨。耐火粘土主要分布于通渭县的何家山一带,资源量350多万吨。泥炭主要分布于岷县麻子川一带,属中型矿,资源量为70多万吨。白云岩,主要分布于陇西县、通渭县,总资源量为1800多万吨;大理岩主要分布于漳县宝珠寺一带,资源量为300多万吨;萤石主要分布于漳县东泉乡胭脂沟一带,资源储量约为60万吨。花岗岩、大理岩,主要分布于通渭县锦鸡峡等地。已发现地热水资源点4处,其中天然露头11孔,人工露头2孔。定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有岷县花儿、二郎山花儿会、洮砚制作技艺、岷县巴当舞、通渭小曲戏、临洮貂蝉传说、渭源县麻家集高石崖花儿会、陇西民歌、陇西云阳板、渭源羌蕃鼓舞、通渭皮影戏、临洮皮影戏、渭源皮影戏、安定区陇中小曲、通渭木雕技艺、通渭砖雕技艺、岷县点心加工技艺、陇西腊肉制作技艺、岷县铜铝铸造技艺、岷县传统织麻布技艺、临洮脊兽制作技艺、首阳山伯夷叔齐祭祀、定西剪纸、通渭剪纸、岷县宝卷、临洮花儿、临洮傩舞、岷县巴当舞、马营小曲、临洮水陆画、木板窗花年画、通渭马营脊兽、通渭草编技艺、洮砚制作技艺、岷县十八位湫神祭典、岷县二郎山庙会花儿会、岷县青苗会、岷县九宫八卦灯会、临洮拉扎节等。定西境内有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贵清山、遮阳山、莲峰山等。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齐家、寺洼等文化遗址,西起临洮绵延300公里的战国秦长城遗址,海内外李氏寻根敬祖的“李氏堂”和通渭温泉等。境内还有汉代新莽权衡、唐明皇御笔“哥舒翰记功碑”、元代墓葬群、明代铜钟等国家重点文物,同时还有渭源灞陵桥、陇西威远楼。目前,区域内拥有各类特高压设备企业897家,规模以上企业21家,从业人员44850人。截至2018年底,区域内特高压设备产值162573.53万元,较2017年142371.07万元增长14.19%。产值前十位企业合计收入65201.70万元,较去年57993.15万元同比增长12.43%。区域内特高压设备行业经营情况项目单位指标备注行业产值万元162573.53同期产值万元142371.07同比增长14.19%从业企业数量家897规上企业家21从业人数人44850前十位企业产值万元65201.70去年同期57993.15万元。1、xxx实业发展公司万元15974.422、xxx(集团)有限公司万元14344.373、xxx科技公司万元8476.224、xxx投资公司万元7172.195、xxx集团万元4564.126、xxx集团万元4238.117、xxx科技公司万元326.018、xxx投资公司万元2673.279、xxx集团万元2542.8710、xxx集团万元1956.052018年区域内特高压设备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4909.48万元,同比2018年67213.53万元增长11.45%;行业净利润14006.44万元,同比2017年12026.82万元增长16.46%;行业纳税总额18281.73万元,同比2017年15995.91万元增长14.29%;特高压设备行业完成投资56426.42万元,同比2017年49147.65万元增长14.81%。区域内特高压设备行业营业能力分析序号项目单位指标1行业工业增加值万元74909.481.1同期增加值万元67213.531.2增长率11.45%2行业净利润万元14006.442.12017年净利润万元12026.822.2增长率16.46%3行业纳税总额万元18281.733.12017纳税总额万元15995.913.2增长率14.29%42018完成投资万元56426.424.12017行业投资万元14.81%区域内经济发展持续向好,预计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6000.08亿元,年均增长8.78%。预计区域内特高压设备行业市场需求规模将达到245982.92万元,利润总额70270.71万元,净利润26406.72万元,纳税19043.88万元,工业增加值95656.16万元,产业贡献率10.45%。区域内特高压设备行业市场预测(单位:万元)序号项目2018年2019年2020年1产值190489.17216464.97245982.922利润总额54417.6361838.2270270.713净利润20449.3623237.9126406.724纳税总额14747.5816758.6119043.885工业增加值74076.1384177.4295656.166产业贡献率5.00%8.00%10.45%7企业数量107613131681序号项目2018年2019年2020年1产值190489.17216464.97245982.922利润总额54417.6361838.2270270.713净利润20449.3623237.9126406.724纳税总额14747.5816758.6119043.885工业增加值74076.1384177.4295656.166产业贡献率5.00%8.00%10.45%7企业数量107613131681第四章 重点企业调研分析一、xxx实业发展公司本公司奉行“客户至上,质量保障”的服务宗旨,树立“一切为客户着想” 的经营理念,以高效、优质、优惠的专业精神服务于新老客户。 通过持续快速发展,公司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不断增长,企业贡献力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本公司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先进的生产设备以及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面对科技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本公司不断创新,勇于开拓,以优质的产品、广泛的营销网络、优良的售后服务赢得了市场。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出口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用户的一致好评。undefined2018年,xxx实业发展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766.64万元,同比增长8.72%(1103.88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特高压设备生产及销售收入为12252.03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9.00%。2018年营收情况一览表序号项目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合计1营业收入2890.993854.663579.333441.6613766.642主营业务收入2572.933430.573185.533063.0112252.032.1特高压设备(A)849.071132.091051.221010.794043.172.2特高压设备(B)591.77789.03732.67704.492817.972.3特高压设备(C)437.40583.20541.54520.712082.852.4特高压设备(D)308.75411.67382.26367.561470.242.5特高压设备(E)205.83274.45254.84245.04980.162.6特高压设备(F)128.65171.53159.28153.15612.602.7特高压设备(.)51.4668.6163.7161.26245.043其他业务收入318.07424.09393.80378.651514.61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2018年实现利润总额4045.42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79.45万元,增长率13.45%;实现净利润3034.07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37.35万元,增长率12.51%。2018年主要经济指标项目单位指标完成营业收入万元13766.64完成主营业务收入万元12252.03主营业务收入占比89.00%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8.72%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万元1103.88利润总额万元4045.42利润总额增长率13.45%利润总额增长量万元479.45净利润万元3034.07净利润增长率12.51%净利润增长量万元337.35投资利润率49.25%投资回报率36.94%财务内部收益率23.80%企业总资产万元37818.95流动资产总额占比万元35.61%流动资产总额万元13467.66资产负债率36.41%二、xxx科技公司公司及时跟踪客户需求,与国内供应商进行了深入、广泛、紧密的合作,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和新科技在全球信息化的浪潮中持续发展,致力成为业界领先且具鲜明特色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专业提供商。公司以生产运行部、规划发展部等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依托各单位生产技术人员,组建了技术研发团队。研发团队现有核心技术骨干 十余人,均有丰富的科研工作经验及实践经验。公司自设立以来,组建了一批经验丰富、能力优秀的管理团队。管理团队人员对行业有着深刻的认识,能够敏锐地把握行业内的发展趋势,抓住业务拓展机会,对公司未来发展有着科学的规划。相关管理人员利用自己在行业内深耕积累的经验优势,为公司未来业绩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xxx科技公司2018年产值15974.42万元,较上年度13335.35万元增长19.79%,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4612.72万元。2018年实现利润总额5578.10万元,同比增长23.94%;实现净利润2074.75万元,同比增长27.81%;纳税总额107.57万元,同比增长13.87%。2018年底,xxx科技公司资产总额29164.82万元,资产负债率28.63%。第五章 重点投资项目分析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一)公司名称xxx(集团)有限公司二、项目建设符合性(一)产业发展政策符合性由xxx(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定西市新基建项目”主要从事特高压设备项目开发投资,符合产业政策要求。(二)项目选址与用地规划相容性定西市新基建项目选址于xx产业基地,项目所占用地为规划工业用地,符合用地规划要求,此外,项目建设前后,未改变项目建设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在落实该项目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可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满足xx产业基地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因此,建设项目符合项目建设区域用地规划、产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要求。(三)“三线一单”符合性1、生态保护红线:定西市新基建项目用地性质为建设用地,不在主导生态功能区范围内,且不在当地饮用水水源区、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区内,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要求。2、环境质量底线:该项目建设区域环境质量不低于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有一定的环境容量,符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解析卷冀教版8年级下册期末试题【研优卷】附答案详解
- 2025年在线教育平台互动教学工具应用与用户满意度分析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雾计算协同机制与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治理技术标准化报告
- 解析卷人教版(五四制)6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附参考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至2030年中国白芷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策略咨询报告
- 华东师大版7年级下册期末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有一套】
- 会员注册协议需要明确条款
- 国企企业面试题库附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解析卷-青岛版9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各地真题】附答案详解
- 考点解析-黑龙江省尚志市中考数学真题分类(丰富的图形世界)汇编专项训练试题
- 科学版(2024)一年级全一册体育与健康全册教案(表格式)
- 2025年高一上学期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课件
- 2025 年西安市一年级语文秋季开学摸底考 - 基础卷及答案(人教版)
- 2025年秋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
- 2025年云南省中考语文真题(附答案解析)
-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
- 2025年税务师考试税收征收管理法条例模拟试卷
- 第3讲 文言文内容概述题-据文比对判正误2026年高三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 针刺伤的预防与处理
- 吉林省2025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 2025年LNG加气站市场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