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市新基建项目投资建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_第1页
常宁市新基建项目投资建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_第2页
常宁市新基建项目投资建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_第3页
常宁市新基建项目投资建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_第4页
常宁市新基建项目投资建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泓域咨询MACRO/ 常宁市新基建项目投资建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常宁市新基建项目投资建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行业调研及投资分析常宁市新基建项目投资建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目录第一章 宏观环境分析第二章 行业发展概况第三章 区域内行业发展形势分析第四章 重点企业调研分析第五章 重点投资项目分析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第一章 宏观环境分析一、新基建产业分析(一)新基建概况全球经贸摩擦加剧,叠加海外疫情导致各国经济存在不确定性的影响下,外需不足,内需承压,经济发展动力需要寻求新的出口。投资作为与出口和消费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将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支撑,以政府为主导的新基建,将成为“稳投资”战略的重中之重。消费和出口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效果短时间内难以显现,投资能够有效提振市场预期,刺激经济增长。首先,出口层面来看,2018年3月以来,由于特朗普的单边贸易主义带来的中美经贸摩擦,我国贸易出口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虽然在2020年1月15日,伴随中美达成第一接阶段经贸协议,取得阶段性成果,贸易摩擦而暂时得以缓解,利于我国贸易出口企稳回升,但是仍要正视后续由特朗普反复多变的个性而带来的不确定性,贸易出口要想平稳回升或进一步升级需要时间。另外,受疫情影响,2月份PMI出现大幅下滑,外贸领域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28.7%和31.9%,环比降20.0%和17.1%,外需大幅削减。国内方面,中国人口红利下降,劳动力比较优势不断降低,出口贸易存在挑战。另外,当前贸易发展方向也呈现出智能化、服务化的倾向,传统贸易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跨境电子商务正快速发展。以5G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将会推动全球产业分工格局的重塑,新基建发展将有助于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占领高地。其次,从需求层面来看,2019年消费对GDP贡献率为57.8%,比上年下降了约20个百分点,城乡二元性、传统消费权重大、居住成本过高、以及投资结构与需求错配的问题使得消费贡献率增长势头承压,内需潜力有待持续释放,但短期内难以通过政策刺激显著改变。消费结构上,内部出现高级化发展趋向,但受到居住成本挤压。2019年居民服务性消费占比50.2%,超越货物消费权重,与发达国家60%-70%的服务消费比重相比还有较大增长空间。居住成本方面,房价的快速增长,挤压了居民的教科文娱、医疗保健等新型服务消费空间,2018年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居住收入比分别为23.7177%、10.3679%、9.2314%。一般认为,合理的房价收入比的范围为4-6,房价收入比越高,则房价越高,偏离合理范围越严重。2019年居民部门杠杆率达55.8%,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0.2万亿元,城市居民消费性支出中,居住占比已经达到24.82%,新兴服务消费可用资金不断被房价压缩。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化发展的载体,也是城市化发展的需求。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令人瞩目,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0.6%。然而,与美、日等发达经济体82%到91%的城市化水平仍有较大差距。随着城乡融合战略的推进,城镇落户门槛的不断降低,城市化进程也将快速推进。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2预计,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2050年将达到80%左右。农村地区劳动力将加速流向城市,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应与之匹配。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城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比增长速度在2018至2019年度仅为3.8%,该指标2009年曾经达42.16%的水平。5G基站、特高压的建设将成为城市新一轮发展的基础,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将进一步帮助完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加速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搭建,大大提升城市管理综合统筹能力。新基建将改善就业情况,培育人力资本。第一,新基建作为生产经营的基础部门,能够有效集聚劳动力,发挥对就业的吸纳作用,缓解失业等社会性问题。1979-2018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从69.8%降至26.1%。与此同时,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占比从17.6%增长至27.6%,从业人员总量实现反超。从GDP不变价数据来看,2019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在40%左右,远远高于农业7%-8%的GDP占比。工业部门的劳动要素生产率明显较高,并且仍有较大空间吸纳剩余劳动力。第二,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外溢性和网络效应,新基建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以及触发的新的行业机会都能够有效吸纳社会劳动力。第三,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以此带动就业结构的升级。新基建的科技化的发展导向,能够促进高技术人才的培育,长期来看有利于我国人力资本的积累,释放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当前我国传统基建存在重复建设、结构失衡、产能过剩、结构错配、区域分布不均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经济活动的开展。新基建的发展将会对传统基建形成补充,有着较大向上发展的动能。以5G为核心的高技术的发展引发的变革,支撑着中国数字经济的全新发展方向,推动我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智能化、互联网+的全新业态,对生产供给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型基建连接着供需的两端,发展新基建能够补短板,调结构,向前向后发挥联动作用,通过产业链条有效提高上下游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集约化、科技化水平,最终实现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的融合。(二)新基建机遇分析早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了“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通俗理解“新基建”就是发力于科技端,区别于传统基建,“新基建”主要包括七大领域: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2020年国务院首次常务会议上就提出要“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指出,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与传统基建项目差别是,“新基”建项目单体投资体量较小,大致以十亿元以下投资体量的项目居多,数十亿元投资体量的项目极少。所以,在社会资本方面,对新基建的投资会采取更具战略性的模式,不是以获取建设利润或做大资产规模为导向,更多是基于自身的产业来布局新的可协同要素,以力争让自身产业可以更高效、更全面地触达市场和客户,在新的市场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近期,各地新出台的基建发展规划皆涵盖了产业转型发展、创新驱动、“五网”建设相关的新基建项目,且新基建的占比有上升趋势。而在新经济、新产业、新模式等理念、发展目标的影响下,市场也会自发地将资金聚焦于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的新基建领域。可以说,从政策层面和市场层面,注意力、资源、资金都会逐步聚焦于新基建的发展。故而,新基建的全面落地已是水到渠成。“新基建”的特点包括:一是基础新,“新基建”更加关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底层信息技术的应用,带动智能设备的生产和应用,而传统基建主要依赖钢铁、水泥等;二是作用新,“新基建”不仅本身是新业态、新技术,并且能够通过数据的收集、计算、模拟、反馈等创造出更多的新市场、新需求;三是模式新,“新基建”可以通过更加丰富的金融手段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和运营,优化和改变以往传统基建仅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固有模式。“新基建”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明显:一方面,“新基建”有利于刺激形成经济新增长点,不仅对数字经济、智能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业态增长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而且加速释放了新能源汽车、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新基建”有利于加速补短板,对传统的轨道交通、公共设施、电网等领域持续赋能,并间接带动工程机械、水泥建材等行业。与动辄上万亿的传统基建项目相比,“新基建”规模太小,对拉动上百万亿元的经济体的增速来说杯水车薪。根据工信部,未来8年国内5G投资总额将达1.5万亿,因此2020-2021年运营商5G投资额度总共才有2000亿-3000亿元。政府可以大幅加快这方面的进展,从而以对数字、信息经济相关行业的作用很大,但总规模还是只有1.5万亿的话,对于拉动GDP实在微不足道。二、宏观政策分析(一)中国制造2025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创新驱动、融合带动,集群集约、绿色低碳,统筹协调、突出重点,把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培育壮大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立足我省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引领,推动产业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铸造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动能。以技术改造为抓手,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以融合发展为主战场,积极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的重大判断。高质量发展,强调的是质量而非速度,强调的是发展而非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着加快发展、转型升级的双重考验。(二)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环保是社会共同的事业,也需要共识来推动。近年来,不少行业都在自发地寻求绿色转型。向绿色产业转型,从整体上讲对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有益的。然而,具体到某一个行业、某一种产品,要把环保放在重要位置来考虑,其实并不容易。比如说外卖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餐具是不是环保产品、包装有没有浪费等,常常是排在次要位置的加分项。只有那些看到未来长远趋势和社会潜在需求的人,才会主动占位,把更多心思放到生产和流通过程的环保上,去拉动这方面的需求。(三)xxx十三五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其发展事关全局和长远。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谋篇布局,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支撑新旧增长动能转换的新动力,引领产业迈向中高端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我国创新驱动所需的体制机制环境更加完善,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配置持续优化,新兴消费升级加快,新兴产业投资需求旺盛,部分领域国际化拓展加速,产业体系渐趋完备,市场空间日益广阔。但也要看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创新水平还不高,一些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情况仍然存在,一些改革举措和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新兴产业监管方式创新和法规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还不适应经济发展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产业结构加速升级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强统筹规划和政策扶持,全面营造有利于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生态环境,创新发展思路,提升发展质量,加快发展壮大一批新兴支柱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四)xx高质量发展规划实践证明,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要清醒看到,我国经济运行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世界经济仍处于缓慢复苏的进程中。越是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就越要认识到明年贯彻好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才能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才能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更好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振兴实体经济,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国是个大国,必须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水平,不能“脱实向虚”。我们是靠实体经济发展起来的,还要依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任何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没有这个根基,我国经济非但走不远,而且难以在国际竞争中取胜。为此,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实、抓好。三、鼓励中小企业发展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非公经济36条”、“民间投资36条”、“鼓励社会投资39条”、“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10条”、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营造一视同仁的市场环境,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国家发改委会同各地方、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决策部署,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保持在8%以上,前7个月达到了8.8%,始终高于整体投资增速,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62.6%。从促进产业发展看,民营企业机制灵活、贴近市场,在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技术创新、促进转型升级等方面力度很大,成效很好。据统计,我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是由民营企业完成的。从吸纳就业看,民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生力军是就业的主要承载主体。全国工商联统计,城镇就业中,民营经济的占比超过了80%,而新增就业贡献率超过了90%。从经济的贡献看,截至2017年底,我国民营企业的数量超过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了6500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元,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了60%,撑起了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同时,民营经济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加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和支持,引导中小企业专注核心业务,提高专业化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的能力,为大企业、大项目和产业链提供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产品和配套服务,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发展一批专业化“小巨人”企业,不断提高专业化“小巨人”企业的数量和比重,有助于带动和促进中小企业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四、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长期积累形成的风险有可能会集中释放,进入风险易发高发期。本文对金融、房地产、政府债务、产业转型、人口老龄化、社会分化、外部冲击等领域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这些领域风险点多,影响面广,且相互叠加,传导机制复杂,如果应对不当,有可能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较大影响。为增强防范化解风险的针对性,本文尝试用德尔菲法,对各领域风险的交互影响程度和发生概率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影响力较大同时也是发生概率较高的前四个风险领域是金融风险、房地产风险、政府债务风险、企业债务风险。我国防范化解风险既有多方面优势,也面临诸多挑战。我们要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主动转方式、调结构、换动力、去杠杆、防泡沫,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第二章 行业发展概况一、新基建市场分析“新基建”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新基建”涉及的产业领域主要包括七个板块,分别是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特高压、新能源充电桩、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以及工业互联网。2020年以来,受疫情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央层面多次强调将推进“新基建”建设。经测算,2020-2025年间,“新基建”领域中的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投资规模最大,其次是5G基站建设。“新基建”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新基建”涉及的产业领域主要包括七个板块,分别是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特高压、新能源充电桩、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以及工业互联网。“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受“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影响,消费和出口受挫,投资则成为政府稳定经济局面的重要手段。投资手段中,“新基建”因短期有助于稳增长、稳就业,长期有助于增加有效供给,因此,被政府部门频频提及。2018年12月,“新基建”概念被初次提及;2019年,在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中,“新基建”又被多次提及;2020年以来,受疫情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推进“新基建”被政府强调的频次更高了。数据显示,2015-2019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波动下降趋势。201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64.5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基础建设投资增长3.8%。值得注意的是,2015-2017年,我国基建投资增速一直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而2018年及以后,基建投资增速提升,也正是在2018年,“新基建”概念政府被提出。初步测算,2020-2025年在我国“新基建”建设涉及的七大产业领域中,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领域的总投资规模最大,投资规模预计达34400万亿元;其次是5G基础建设领域,投资规模预计达24000万亿元。二、新基建政策背景分析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3月4日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根据相关报道,“新基建”最可能集中于7大领域:一是5G基站建设(5G板块),二是特高压,三是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基建和高铁),四是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五是大数据中心,六是人工智能,七是工业互联网。与“旧基建”相比,“新基建”的特点在于支持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的相关基础设施建以及针对“旧基建”进行的补短板工程。新基建既包含宽口径的广义新基建,也包括窄口径的狭义新基建。2018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结合来看,新基建包含了两个口径,一个是旨在创新的狭义新基建,主要包括以科技产业升级为核心领域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如5G基站、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人工智能、智慧医疗、网络安全、云计算等;另一个口径是重在补短板的广义新基建,除上述狭义口径包含的领域之外,还包括轨道交通等交运短板、核电等能源短板、垃圾回收处理等环保短板、医院养老院体育场等民生短板等领域。结合来看,与“旧基建”相比,“新基建”的特点在于支持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的相关基础设施建以及针对“旧基建”进行的补短板工程。传统基建的投资效率不高,同时也可能导致产能过剩并加速房价回升,“房住不炒”的主线下“新基建”发力顺理成章。2008年,为应对全球经济放缓,我国开展了“四万亿”的大规模刺激举措以对冲国内基本面的下行压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后果,如钢铁、煤炭等行业的产能、库存过剩,传统基建、地产等行业过于强势,居民、企业债务压力逐渐加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等问题,立足当下,若继续大规模采用传统的“铁公机”来刺激经济则可能加剧产能过剩并推升杠杆率水平,在此背景下,“新基建”的推出就顺理成章。从专项债流向看,新基建占全部基建的比例约为24%左右,子行业中轨道交通是主要发力点,而5G、大数据等狭义新基建的比重并不高。从PPP数据看,新基建占比约为22%,轨道交通、园区开发的占比最高。结合来看,狭义“新基建”的占比相对偏低,仍需政策发力以促进其持续发展。从PPP数据看,新基建占比约为22%,轨道交通、园区开发的占比最高。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2月末,我国共发行了9498亿元专项债,且资金全部流向基建领域(2019年9月国常会规定2020年的专项债资金全部不能流向土储棚改领域)总体看,狭义“新基建”的占比相对偏低,仍需政策发力以促进其持续发展。第一,新基建的占比持续升高,但目前传统基建仍占主导地位;第二,从新基建的分项来看,轨道交通、园区开发等致力于传统基建补短板的广义新基建占绝大多数,而5G、大数据等狭义新基建行业的占比不足50%。因此从短期来看,传统基建仍是当前稳增长的主导力量,但往后看,随着政策的不断引导和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5G、大数据等狭义新基建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政策面来看,以5G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政策的广泛支持。自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新基建”,此后得到政策的陆续加码,不断引导资金流向新基建领域。2020年度各省市投资计划清单相继出台,基建项目成为受关注的重点领域,同时涵盖新老基建两个范畴,下一阶段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将成为扩大内需稳定外需的重要力量。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截至3月1日,北京、河北、山西、上海、黑龙江、江苏、福建等13个省市区发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其中8个省份公布了计划总投资额,共计33.83万亿元。从财政政策来看,财政部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8480亿元,较上年提前下达增加4580亿元,增幅达33%。其中专项债务限额累计12900亿元,传统基建所占份额接近5000亿元。财政政策作为重大投资项目的主要资金来源,托底新基建发展行情。政府专项债中片区开发类的主要流向以园区建设、交通运输和城市建设为主。从PPP投资方向来看,片区开发、市政工程和交通运输仍是政府财政支出的主力,新基建的轨道交通、园区开发以及城镇化建设都涵盖在内。同时预计2020年财政赤字率有望增长,政策将更加积极有为支持新基建发展。利率方面,Shibor利率存在下行趋势,MLF利率在2月下降10个基点之后,2月20日贷款基本利率下调,1年期LPR从4.15调至4.05;5年期以上LPR调为4.75,前期为4.8。除此之外,央行松口存款基准利率有望迎来四年中首调,在保持流动性充裕合理的同时将有效降低社会融资成本。2月27日,央行表态要对普惠金融服务达标的银行择机定向降准,降准与定向降准政策近期也有可能落地。宽松的货币政策,资金成本低,能够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发挥投资乘数的拉力,有利于资本流向新基建领域。第三章 区域内行业发展形势分析一、建设地经济发展概况地区生产总值2402.52亿元,比上年增长10.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2.20亿元,增长10.29%;第二产业增加值1489.56亿元,增长10.28%第三产业增加值720.76亿元,增长9.2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1.41亿元,同比增长6.6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4.61亿元,同比增长10.25%。国税收入378.31亿元,同比增长8.56%;地税收入亿元56.44,同比增长8.84%。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15%。其中,食品烟酒上涨0.82%,衣着上涨1.09%,居住上涨0.80%,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92%,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0.69%,医疗保健上涨0.94%,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0.76%,交通和通信上涨1.15%。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895.2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537.79亿元,比上年增长7.64%。规模以上AA、BB、CC、DD(含5G设备)等主导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095.42亿元,增长8.28%。AA完成增加值486.43亿元,增长6.54%;BB完成工业增加值328.54亿元,增长11.24%;CC完成工业增加值296.23亿元,增长5.94%;DD完成工业增加值151.78亿元,增长10.6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73.56亿元,比上年增长6.87%。实现利润总额731.10亿元,比上年增长5.9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63.33亿元,比上年增长7.22%。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完成3399.73亿元,增长11.86%;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63.60亿元,增长11.13%。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193.17亿元,同比增长8.62%;第二产业投资完成2936.13亿元,同比增长9.31%;第三产业投资完成734.03亿元,增长11.8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858.54亿元,增长8.01%。民间投资3634.99亿元,增长10.04%。城市基础设施投资573.29亿元,增长10.28%。重点项目1091个,完成投资2443.81亿元,增长10.87%。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4.84亿元,比上年增长8.68%。城镇实现零售额1155.92亿元,增长7.16%;乡村实现零售额374.72亿元,增长8.07%。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亿元322.91,增长9.26%。实际利用外资59526.60万美元,同比增长57.87%。外贸进出口总值257.71亿元,同比增长59.91%。其中,出口总值167.51亿元,同比增长50.00%;进口总值90.20亿元,同比增长59.47%。二、区域内5G设备行业市场分析早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了“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新基建将改善就业情况,培育人力资本。第一,新基建作为生产经营的基础部门,能够有效集聚劳动力,发挥对就业的吸纳作用,缓解失业等社会性问题。1979-2018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从69.8%降至26.1%。与此同时,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占比从17.6%增长至27.6%,从业人员总量实现反超。从GDP不变价数据来看,2019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在40%左右,远远高于农业7%-8%的GDP占比。工业部门的劳动要素生产率明显较高,并且仍有较大空间吸纳剩余劳动力。第二,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外溢性和网络效应,新基建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以及触发的新的行业机会都能够有效吸纳社会劳动力。第三,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以此带动就业结构的升级。新基建的科技化的发展导向,能够促进高技术人才的培育,长期来看有利于我国人力资本的积累,释放我国经济增长潜力。通俗理解“新基建”就是发力于科技端,区别于传统基建,“新基建”主要包括七大领域: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常宁位于湖南省南部,衡阳市西南部,湘江中游右岸。东隔舂陵水与耒阳市为界,南与桂阳县相连,西与祁阳县接壤,北濒湘江与祁东、衡南二县相望。地处北纬26072636,东经1120711241。常宁市面积2046.6平方千米,约占湖南省总面积1%。常宁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大致呈两级阶梯形分布,南部是南岭山簇余脉的塔山和大义山,分别呈北东、南北走向,两山之间夹有庙前西湖的低平谷地,为常宁市与桂阳县交通要道,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座,1000米以下至100米的山峰63座,群峰巍峨,构成南部的天然屏障,为第一级阶梯;北部的平原,丘陵交错,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形起伏,为第二阶梯。境内地势类型分山地、丘陵、平原三种,其中山地面积、丘陵面积、平原面积分别占常宁市总面积的37.6%、26%和37.4%。常宁境内地质地层复杂,自古生界的寒武系到新生界的第四系,除新生界第三系外,均有出露。岩石以沉积岩为主,约占80%,出露于古生界至新生界的不同地质时期,火成岩分布较小,有数十个岩体出露,面积约428平方千米,以花岗岩为主,伴有中偏酸性的花岗闪长岩和少量基性煌斑岩,玄武质珍岩等。大地构造,属于华南加里东褶皱区,即华南褶皱系耒(阳)临(武)南北褶皱带的北端,衡阳盆地的南缘,分为加里东构造层、海西一印支构造层、燕山构造层。常宁市土壤分为地带性土壤和非地带性土壤,共9个土类,22个土属,233个土种。地带性土壤主要有山地草甸土,黄棕壤、黄壤、红壤。非地带性土壤主要有黑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河潮土。常宁市以水稻土、红壤土、紫色土、黄壤土面积较大,分布甚广,利用率最高。常宁水系完整,河网稠密。河川径流量主要由雨水补给,汛期降水较集中,非汛期降水偏少,丰枯流量悬殊,年水位变幅大,一般高水位出现于47月,低水位在10月至次年2月。常宁第一大水库洋泉水库担任着旱季供水给常宁市区的重任;第二大水库为超英水库。湘江干流水位变幅达11.0015.51米,约平均流量为1370秒立方米,最大流量为18100秒立方米,最小流量为30秒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为487.4亿立方米,径流时空分布总趋势与降水量分布相同,径流量多集中在春夏两季,47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60%以上,多年平均含沙量一般为0.1-0.5千克/立方米,干流低于支流。境内湘江段及其支流宜水,潭水、浯水、舂陵水等水质较好,pH值大都在7.2左右。常宁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但因塔山、大义山绵亘南部,中部低盆,有利空气滞留,春秋天气多变。各年度降水量、气温、日照等气象要素变化无常。常宁按土地自然属性分:宜农耕地37910公顷,占总面积的18.52%;宜林地面积91950公顷,占总面积的44.1%;内陆水域14440公顷,占总面积7.05%;园地面积4180公顷,占总面积的2.06%。常宁境内多年平均地表水总量约为162.11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15.36亿立方米,还原水量1.63亿立方米,容水量145.12立方米。地下水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红层孔隙裂水,前者赋存于河流临岸阶地沙卵层中,受季节影响变化较大,一般厚度15米,均以散流或下降的形式向河谷等地排泄,后者赋存于紫色页岩中,以裂隙水为主,水量贫乏。境内水资源受地形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地区分布不均匀,且水资源年际年内变化大,一般枯水年径流量只及年径量40%左右;年内降水多集中于4月至6月,这3个月降水量一般占全年水总量一半左右,同期河川径流量一般占年径流量一半以上。2010年,境内水能资源理论藏量(含境内湘江干流一段)共计105610千瓦,除湘江干流由省统一开发外,属市内可开发的小水电蕴藏量30860千瓦,其中舂陵水、宜水、潭水、浯水共29156千瓦,占94.5%;其他水系1704千瓦,占5.5%。开发16045千瓦,占可开发总量52%,却还有48%的水能理论藏量有待开发利用。常宁境内地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适合多种植物的繁衍生长,植被类型多种多样,截至2010年10月,存树种75科750种。用材林主要有杉木、檫木、樟树、木荷、枫香等;经济林主要有油茶、油桐、乌椿、板栗、棕榈等;杂树主要有马尾松、桎木、刺槐等;稀有珍贵树种有银杏、金叶白兰、南云红豆杉、三尖杉、滇楸、山拐李、青檀、闽楠、半枫荷以及引种栽培的杜仲、鹅掌楸、凹叶厚朴等,竹类主要有南竹(毛竹)其次有青皮竹、阔叶箬竹、箬竹、变形竹、刚竹、水竹、淡竹、金竹(黄杆竹)、黄皮刚竹、苦竹、茶杆竹、箭竹、麻竹、绿竹、紫竹等16种;药用植物有150余种,其中实用价值高、药源较丰富的有80多种,如丹皮、白芍、尾参、七叶一枝花等。常宁境内属森林动物区划的古北区与东洋区的交叉过渡地带,截至2010年10月,已知各类动物200余种,其中兽类30种鸟类70余种,爬行类20种,两栖类20种,鱼类80余种。属国家保护动物有穿山甲、水獭、水鹿、果子狸、斑羚、黄鼠狼、牙獐、华南兔、竹鼠、豪猪、貉、鼬獾、长耳鹗、短耳鹗、猫头鹰、猴面鹰、啄木鸟、竹鸡、环颈雉、董鸡、原鸡、燕隼、平胸龟、鹰嘴鱼、虎纹蛙、大鲵等。境内山区及半山区有野生动物豹、狼、野猪、野山羊、山牛、穿山甲、野兔、灌(狗灌、猪灌)、豪猪、麂、獐、狐狸、香狸、果子狸(花面狸),小灵猫、大灵猫、水鹿、斑羚、竹鼠、黄鼠狼等。禽类主要有翠鸟、白鹭、鹰、绿头鸭、天鹅、红脚隼、红腹锦鸡、雉斑鸠、杜鹃、画眉、百灵鸟、黄眉柳莺、啄木鸟、喜鹊、乌鸦、大山雀、麻雀、夜莺、长耳鹗、短耳鹗、原鸽、原鸡、燕鸡、猫头鹰、鹧鸪、鸳鸯、八哥、猴面鹰、白鸽、竹鸡、环鸽雉、董鸡、黑水鸡等。两栖动物主要有青蛙、泥蛙、山蛙、虎纹蛙、金钱蛙、蟾蜍等。爬行动物主要有乌龟、鹰嘴龟、鳖和蟒蛇、眼镜蛇、黄褐蛇、五步蛇、竹叶青、银环蛇、乌梢蛇、水蛇以及晰蜴,壁虎等。软体动物主要有螺、蚌、蜗牛等。环节动物主要有蚯蚓、水蛭等,鱼类,境内有80余种,分为7目、63属,以鲤科为大宗,约占62%,鳍科次之,主要有青、草、鲢、鳙、鲤、鲫、鲥、鳊、鳍、鲴、鲶、鳜、泥鳅、黄鳝等,境内湘江干、支流既有江湖洄游性鱼类,也有山溪定居性鱼类。常宁矿产资源丰富,其资源包括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可燃性有机岩(煤)、化工原料、陶瓷原料、建筑材料及辅助材料等矿藏。截至2015年6月,探明稀有金属等40余种矿藏。其中铅锌储量居中国之首,砂锡储量居中国第二,硼矿石、硅灰石储量居华南第一,黄金储量占全省一半以上,瓷泥、大理石均在亿吨以上。常宁最有优势的有色金属有铅、锌、金、银、铜、锡、钨、锑、汞等9个矿种。2010年,有矿点89处,其种铅储量88.1万吨、锌120.4万吨、金55.3万吨、铜6.3万吨、铀11.7吨、硫920.9万吨。非金属矿主要有硼、硅灰石、高岭土、耐火土、白云岩、水晶矿、冰洲石、钾长石、萤石、雄黄、雌黄、花岗岩、黄铣矿、毒沙矿、石灰岩等16种,且藏量相当丰富,其中硼矿有矿点4处,仅七坪村硼矿品质平均6.42%,最高达11.63%,已获工业加远景三氧化二硼储量82万吨。境内已探明含煤点28处,煤炭储量约1.6亿吨,其中以无烟煤为多,次为烟煤,主焦煤和瘦焦煤。黑色金属中已探明铁矿床总储量约831万吨,锰矿藏储量约400万吨。目前,区域内拥有各类5G设备企业638家,规模以上企业13家,从业人员31900人。截至2018年底,区域内5G设备产值111843.79万元,较2017年100335.33万元增长11.47%。产值前十位企业合计收入46003.21万元,较去年40163.45万元同比增长14.54%。区域内5G设备行业经营情况项目单位指标备注行业产值万元111843.79同期产值万元100335.33同比增长11.47%从业企业数量家638规上企业家13从业人数人31900前十位企业产值万元46003.21去年同期40163.45万元。1、xxx科技发展公司万元11270.792、xxx有限责任公司万元10120.713、xxx投资公司万元5980.424、xxx(集团)有限公司万元5060.355、xxx实业发展公司万元3220.226、xxx有限公司万元2990.217、xxx投资公司万元230.028、xxx(集团)有限公司万元1886.139、xxx实业发展公司万元1794.1310、xxx有限公司万元1380.102018年区域内5G设备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5213.77万元,同比2018年49218.91万元增长12.18%;行业净利润12699.25万元,同比2017年11226.35万元增长13.12%;行业纳税总额23383.62万元,同比2017年20609.57万元增长13.46%;5G设备行业完成投资28203.57万元,同比2017年23778.41万元增长18.61%。区域内5G设备行业营业能力分析序号项目单位指标1行业工业增加值万元55213.771.1同期增加值万元49218.911.2增长率12.18%2行业净利润万元12699.252.12017年净利润万元11226.352.2增长率13.12%3行业纳税总额万元23383.623.12017纳税总额万元20609.573.2增长率13.46%42018完成投资万元28203.574.12017行业投资万元18.61%区域内经济发展持续向好,预计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6000.09亿元,年均增长7.03%。预计区域内5G设备行业市场需求规模将达到169661.44万元,利润总额52812.74万元,净利润14984.49万元,纳税13549.23万元,工业增加值62462.43万元,产业贡献率16.58%。区域内5G设备行业市场预测(单位:万元)序号项目2018年2019年2020年1产值131385.82149302.07169661.442利润总额40898.1846475.2152812.743净利润11603.9913186.3514984.494纳税总额10492.5211923.3213549.235工业增加值48370.9154966.9462462.436产业贡献率11.00%15.00%16.58%7企业数量7669351197序号项目2018年2019年2020年1产值131385.82149302.07169661.442利润总额40898.1846475.2152812.743净利润11603.9913186.3514984.494纳税总额10492.5211923.3213549.235工业增加值48370.9154966.9462462.436产业贡献率11.00%15.00%16.58%7企业数量7669351197第四章 重点企业调研分析一、xxx科技发展公司公司始终坚持“人本、诚信、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服务宗旨,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一流服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指导和洽谈业务。2018年,xxx科技发展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607.51万元,同比增长14.87%(1373.41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5G设备生产及销售收入为8880.33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3.72%。2018年营收情况一览表序号项目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合计1营业收入2227.582970.102757.952651.8810607.512主营业务收入1864.872486.492308.892220.088880.332.15G设备(A)615.41820.54761.93732.632930.512.25G设备(B)428.92571.89531.04510.622042.482.35G设备(C)317.03422.70392.51377.411509.662.45G设备(D)223.78298.38277.07266.411065.642.55G设备(E)149.19198.92184.71177.61710.432.65G设备(F)93.24124.32115.44111.00444.022.75G设备(.)37.3049.7346.1844.40177.613其他业务收入362.71483.61449.07431.801727.18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2018年实现利润总额2322.66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00.52万元,增长率9.45%;实现净利润1741.99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14.04万元,增长率14.01%。2018年主要经济指标项目单位指标完成营业收入万元10607.51完成主营业务收入万元8880.33主营业务收入占比83.72%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14.87%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万元1373.41利润总额万元2322.66利润总额增长率9.45%利润总额增长量万元200.52净利润万元1741.99净利润增长率14.01%净利润增长量万元214.04投资利润率39.25%投资回报率29.44%财务内部收益率24.81%企业总资产万元13893.50流动资产总额占比万元34.37%流动资产总额万元4775.84资产负债率23.05%二、xxx投资公司公司拥有优秀的管理团队和较高的员工素质,在职员工约600人,80%以上为技术及管理人员,85%以上人员有大专以上学历。公司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国家产业政策、环境保护政策以及相关行业规范的指导下,在各级政府的强力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作为企业科学发展的永恒目标和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公司始终坚持“源头消减、过程控制、资源综合利用和必要的未端治理”的清洁生产方针;以淘汰落后及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为重点;以强化能源基础管理、推进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及淘汰落后装备、深化能源循环利用为措施,紧紧依靠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突出节能技术、节能工艺的应用与开发,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细化管理、对标挖潜、能源稽查、动态分析、指标考核为手段,全面推动全员能源管理及全员节能的管理思想;在项目承办单位全体职工中树立“人人要节能,人人会节能”的节能理念,达到了以精细管理促节能,以精细操作降能耗的目的;为切实加快相关行业的技术改造,提升产品科技含量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有力地促进了项目承办单位的高速、高效、健康发展。公司坚持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不断推动转型升级,使产品在全球市场拥有一流的竞争力。公司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企业对于产品和服务的前瞻性研发布局。公司所属行业对产品和服务的定制化要求较高,公司技术与管理团队专业和稳定,对行业和客户需求理解到位,以及公司不断加强研发投入,保证了产品研发目标的实施。未来,公司将坚持研发投入,稳定研发团队,加大研发人才引进与培养,保证公司在行业内的技术领先水平。xxx投资公司2018年产值11270.79万元,较上年度9427.68万元增长19.55%,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1147.40万元。2018年实现利润总额3293.29万元,同比增长14.66%;实现净利润1221.74万元,同比增长17.44%;纳税总额69.95万元,同比增长10.49%。2018年底,xxx投资公司资产总额19390.05万元,资产负债率26.18%。第五章 重点投资项目分析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一)公司名称xxx有限责任公司二、项目建设符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