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禅与艺术,1,PPT学习交流,与,2,PPT学习交流,禅和文学密不可分。由于中国的文学与哲学融合无间,哲学思想往往通过优美的文学意境表现出来。在诗歌的通灵旖旎中,潜蕴着深邃睿智的感悟。通过文学而表达佛法的最高境界,是中国佛学、中国禅宗的显著特色之一,是其得天独厚所在。,3,PPT学习交流,禅诗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4,PPT学习交流,历代写禅诗的圣手极多,如寒山、拾得、王梵志、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苏轼、曹雪芹,近代的赵朴初大居士、启功大师、明旸法师、真禅法师、周汝昌大师等,枚不胜举。高僧大德、国学大师几乎都作禅诗。禅诗三百首、禅诗一万首等都是极佳的读本。,5,PPT学习交流,禅诗最终是禅家参悟沉思的结晶,它打破了常俗的框架,从另一个思维的角度入手,表现禅的机敏智慧,也表现了禅的淡、远、空、寂、闲的特点,6,PPT学习交流,诗人与禅宗,7,PPT学习交流,苏东坡慧根深植,在浮沉不定的一生中,他始终能潇洒面对,也正因为如此,他的诗词文中,总具有明朗空灵的自然之气。,8,PPT学习交流,苏东坡的许多诗词被视为悟后作品庐山三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认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9,PPT学习交流,苏轼的禅诗梵天寺见僧守诠小诗,清婉可爱,次韵但闻烟外钟,不见烟中寺。幽人行未已,草露湿芒屦。惟应山头月,夜夜照来去。,10,PPT学习交流,慈湖夹阻风五首,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半帆。且并水村侧过,人间何处不岩。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11,PPT学习交流,庐山烟雨苏轼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此诗就说明诗人观物悟禅的过程以及禅悟后的空寂旷达的心境。庐山的烟雨,钱塘江的潮汐,是那样美丽壮观,令人心醉神迷,倾心向往,如果不去观赏一番,真是令人遗憾终生。去观赏了,看到的是庐山的蒙蒙烟雨,钱塘江纷纷滔滔,了无穷尽的潮汐。初看之时,看到的是蒙蒙烟雨,滔滔潮汐的物象。当你“到得还来别无事”,超越物相,而观物感悟,进入禅的境界后,那物相已不是原来的物相了,而成了佛的世界,禅的意境了。虽然庐山还是照样的烟雨蒙蒙,钱塘江潮汐还是照样的宏伟壮观,但那已不是悟前的庐山烟雨,钱塘江的潮汐,这烟雨,这潮汐,就是佛,就是禅了。这种禅悟,也就是对自然现象即悟即真,若有若无的感悟。这种感悟,因人不同而有差异。可以渐悟,也可以顿悟。,12,PPT学习交流,苏东坡一生波澜起伏,在历经人生的沧桑之后,他的心性有了很大的转变,他在自题金山画像一诗中曾自我表明心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首诗在表达自己的“心”已不受任何外物的牵动,而自“身”的飘荡更是能随遇而安。而被常人视为是受苦的贬谪之地黄州、惠州、儋州,却是他一生过得最丰富且快意的一段日子。,13,PPT学习交流,如梦令二首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其二自净方能净彼,我自汗流呀气。寄语澡浴人,且共肉身游戏。但洗、但洗!俯为人间一切。借入浴的俗谛,寓超俗的禅境。,14,PPT学习交流,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15,PPT学习交流,次韵子瞻赠金山宝觉大师秦观云峰一变隔炎凉,犹喜重来饭积香宿鸟水干迎晓闹,乱帆天际受风忙青鞋踏雨寻幽径,朱火笼纱语上方珍重故人敦妙契,自怜身世两茫茫,16,PPT学习交流,“诗佛”王维在他生前,友人就评价他“当代诗匠,又精禅理”。“似禅”、“入禅”乃是后人评价他的诗歌的话头。在盛唐繁荣的诗坛上,王维诗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而取得了特殊的成就,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禅宗在王维诗中的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以禅语入诗,以禅趣入诗,以禅法入诗。,17,PPT学习交流,王维的禅诗大多描写自然界的清幽、静谧、肃穆,创造了空灵浑融的艺术境界。由于禅味的自然渗透,王维的作品达到了物我两忘、云水无心的妙境,只可意会,难于言传,只能由读者自己领悟。,18,PPT学习交流,“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19,PPT学习交流,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20,PPT学习交流,花开花落,无悲无喜,其存在完全依循自然的律动,开落生死,都顺应自然的本性,既无绽放的欢乐,也没有凋谢的悲哀。绚丽之极,终归平淡。这正是禅家“亦空亦有,色空一如”的境界。,21,PPT学习交流,王维笔下的白云流水是他心中所映像的景物,其自由舒卷的形态也暗示着诗人的心态。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归辋川作空林独与白云期。早秋山中作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答裴迪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辋川集欹湖,22,PPT学习交流,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心境交融的优美禅境,心明如镜,览照万物,达到了灿烂澄明的悟境。,23,PPT学习交流,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24,PPT学习交流,用客观景物作为心灵的反照,用客观来反照主观。如鹿柴一首: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森林,复照青苔上。没有人迹,没有人语声,没有日光,只有反照的光彩,从而表现了日暮山林的一片空寂。这首诗写得是空旷、暗淡的景物。却给人“淡而愈浓、近而愈远”的印象,就是因为其中表现的心境值得品味。,25,PPT学习交流,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空山显然不是空无所有的山,而是心灵的感受。这种感受显示出内心的空寂清静。,26,PPT学习交流,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27,PPT学习交流,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28,PPT学习交流,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29,PPT学习交流,木食草衣心似月,一生无念复无涯,时人若问居何处,绿水青山是我家。,30,PPT学习交流,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31,PPT学习交流,我心如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叫我如何说_寒山子,32,PPT学习交流,悟道诗无名,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33,PPT学习交流,无去无来本湛然,不据内外及中间。一颗水晶绝瑕翳,光明透出满人间。拾得,34,PPT学习交流,众星罗列夜明深,点点孤灯月未深,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寒山,35,PPT学习交流,碧落静无云,秋空明有月。林下道人幽,相看情共悦。,36,PPT学习交流,烟收山谷静,风送杏花香。永日萧然坐,澄心万虑忘。,37,PPT学习交流,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38,PPT学习交流,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39,PPT学习交流,常居物外度清时,牛上横将竹笛吹。一曲自幽山自绿,此情不与白云知。,40,PPT学习交流,僧家亦有芳春兴,自是禅心无滞境。君看池水湛然时,何曾不受花枝影?,41,PPT学习交流,有路不通世,无心孰可攀?石床孤夜坐,圆月上寒山。寒山,42,PPT学习交流,“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苍雪大师,43,PPT学习交流,花非花,雾非雾(唐白居易),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时多?去似朝云无觅处!句句是禅,字字是禅。在禅者看来,清净无为的本心,便是禅的大千世界。外部世界的千变万化、千姿百态,尽管实实在在展现在眼前,但在他们,不过是那颗无所不包的“本心”的幻化;而这种外部世界物的外化,不过是过眼云烟,转瞬即逝,终归于无。所以,眼中的花,并非实实在在的花;雾,也并非实实在在的雾。只是“本心”外射的花与雾的“幻化”而已。这些东西,“夜半来,天明去”,瞬间即逝,无影无踪。来的时候,就像那“来如春梦几时多”,突如其来,毫无知觉;去的时候,“去似朝云无觅处”,不可追寻,不可捉摸,无影无踪,全归于“空无”。,44,PPT学习交流,特入空门问苦空唐白居易,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空,并非把一切都看成没有。空是虚空,虚空里面自有万物,自有一切包容。佛门对苦与空的体会颇为深切,世间万种苦,所以人间也叫苦海,苦海无边,佛法就是普度众生的慈航。空也是一种觉悟。能认识到四大皆空,觉悟到人生的无常,心性就能够由此而提高。梦是否和真实生活一样呢?或者我们的生活在觉悟的人眼里,竟也如同大梦一场?梦中何必争人我,人间的是非又何必斤斤计较?对悟者而言,梦如同生活的一面镜子,告诉你所有的执著都是虚空,都是捕风。梦里的一切不能永远挂在你的心上,现实中的一切又何尝不是如此?能在心中常住的,不过是佛性而已。,45,PPT学习交流,来时无迹去无踪唐鸟窠道林禅师,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人的生死都毫无痕迹可寻,不知我从哪里来,也不知向哪里去。死生之间,只一件事相同,那就是迷惑。人从生到死,都无法摆脱迷惑。如果不能看破生命中充满了迷惑,那么人就只能陷入迷中一再沉沦,到最后一无所得,恍然一场春梦。,46,PPT学习交流,无风无日无边景,有水有山有碧川。远瞰星辰依旧在,身浮朗朗白云间。,47,PPT学习交流,甘露颂,无声甘露润精华,寸草承荫展幼芽。小叶迎风根旺节,闲去遮瀑谷飞霞。灵光炼石摩珠暖,法两垂专慧力加。沥沥飘来盈泽福,苍山阅尽是人家。,48,PPT学习交流,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49,PPT学习交流,寻南溪常山人山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诸,芳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50,PPT学习交流,观壁卢九想图(唐)包佶,一世枯荣无异同百年哀乐又归空夜阑鸟鹊相争处竹下真僧在定中,51,PPT学习交流,不是众生不是相唐大川禅师,不是众生不是相,春暖黄莺啼柳上。说尽山河海月情,依前不会还怅惆。休惆怅,万里无云天一样。,52,PPT学习交流,山高岂碍白云飞唐大川禅师,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雨催行客到,风送片帆归。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53,PPT学习交流,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54,PPT学习交流,闻钟唐皎然,古寺寒山上,远钟扬好风。声余月树动,响尽霜天空。水夜一禅子,冷然心境中。,55,PPT学习交流,黄庭坚自赞偈,“似僧有发,似俗无尘,作梦中梦,见身外身。”,56,PPT学习交流,从心头落下那真实的山川和湖泊落下红色的远天和近处的迷雾菩提高挂凉荫深深眼口观心低下头去,(现代诗)佛祖,57,PPT学习交流,花落有声,在泡影中走或者就让我成为泡影许多与我本无所谓的人们在这个夏天行走在寒山古寺的绿荫下蝉鸣声在某处老树上享受清凉钟声荡漾张继和一个叫寒山子的落拓诗僧地球在钟声的撞击中旋转,58,PPT学习交流,我想闪电与光和雷声太阳离我们遥远所以阳光一路走来听不到如雷的步履绿叶以清凉的鲜绿和阳光说着什么如一些美丽的身影和笑容总让泡影画弧花落有声,59,PPT学习交流,洛夫金龙禅寺,晚钟是游客下山的小路羊齿植物沿着白色的石阶一路嚼了下去如果此处降雪而只见一只惊起的灰蝉把山中的灯火一盏盏地点燃,60,PPT学习交流,洛夫说:经过多年的追索,我的抉择近乎金刚经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的“心”本来就是一个活泼而无所不在的生命,自不能锁于一根柱子的任何一端。一个人如何能找到“真我”?如何求得全然无碍的自由!又如何在还原为灰尘之前顿然醒悟?对于一个诗人而言,他最好的答案是化为一只鸟,一片云,随风翱翔。,61,PPT学习交流,周梦蝶摆渡船上,是水负载着船和我行走?仰是我行走,负载着船和水?瞑色撩人爱因斯坦底笑很玄,很苍凉。,62,PPT学习交流,杨平,没有一个生命真正死过。萎谢的花,绝迹的兽消失在地平在线的光从蛹到蝶有形的是躯体,剥落的是往事轮转的是一首永恒的慈悲之歌!,63,PPT学习交流,菩提花开的天河有只丽鸟南北的现代禅诗,没有了古人那样的福缘外部的山水,离开我们越来越远它们被一个叫做城市的欲望掠夺南北内心的山水,64,PPT学习交流,青原惟信,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65,PPT学习交流,未参禅时,执着于世间的表面现象为实有;修习佛法时,为了不执着,刻意否定一切表面现象为无,形成对不执着的执着;开悟后,明白世间万物是因缘和合体,不会轻易贸然予以认同或否定,返璞归真,以平常心看事物(中道)。,66,PPT学习交流,没有人问你愿不愿意,你已经拥有了生命;来不及问一声为什么,命运已经催促你上路。这一路,你走得好辛苦:为了那失去的亲人,为了那褪色的爱情,为了那在岁月中风化了的少年壮志-这让你筋疲力尽的一生,真的是属于你自己的吗?在这个世界上,到底什么是生命原本的真实?在无垠的时空中,我们个体的生命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当上演的人生悲喜剧渐渐落幕,望着看客们慢慢消失的背影,这时,你才发现,只有你,独自地站在空旷的舞台之上-,67,PPT学习交流,你回头,你转身/你看三千里外的河山/你看彼岸”。,68,PPT学习交流,生命的本真如此朴素,生命的意义如此单纯,为什么尘世中的我们还总是摆脱不了孤独和痛苦?我们怎样才能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愉悦?禅者说,修离相之禅,得不乱之定,生无住之心。,69,PPT学习交流,生命只是原子偶然结合的产物,随缘而起,随缘而灭,它本身并无存在的目的,但是,人要为自己的生命提供一种意义,这个意义高于人自身存在的目的,却要求人去自我超越,所以,如果非要追究人生命的意义,那么,人的自我超越便是生命的意义。“灵山上/凤凰起舞/绿草芬芳/佛将一朵花给众人观看/佛一言不发”。迦叶,“只有你,微笑盈盈”,“唯有你深入花的意中”,“花本身还是花嘛/花本身不是花嘛/花之外还有花嘛”,70,PPT学习交流,禅诗,在品味之余,体悟禅境及禅思之美它是家,是日,是月,是灯,给人之安适、之光华、之宁静、之温暖,是何等的惬意!,71,PPT学习交流,禅在现代诗歌中的表现绝不等同于古代士大夫式的“林下风流”,而是沉思之后“当下即是”的清醒。它有着自身的现代精神特质非逃避的,乃直面生活;非沉醉的,乃唤醒灵魂;非出世退隐的,乃超世的入世、积极的用世。,72,PPT学习交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恬然虽然已成为现代人永远的乡愁。但一首禅诗,也许可以让你找到一条不时回去的幽径。,73,PPT学习交流,禅观可使人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发现人性中本具的真与善,引禅思入现代诗歌,以艺术的方式呈现禅境的轻灵宁静安详之美,唤起人对“正气、清凉、和谐、圆融”的自觉追求,,74,PPT学习交流,诗与禅,两道浩瀚水流的熔融,两条炫目光带的汇合,无疑使唐宋两代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幸运儿。一方面,在国家兴衰和经济发展变化中,两代知识分子度过了由充满青春活力到渐趋成熟的岁月。是他们,上承先秦诸子百家遗风,掀起了古文运动;近袭魏晋南北朝的文化自觉,创造了灿烂辉煌的诗词及传奇小说。如果说,唐诗以其风格的雄浑豪壮、题材的异彩纷呈、样式的千变万化而名垂青史;那么,宋诗,75,PPT学习交流,则以平易而深刻、细腻而贴切、凝练而自由、新巧而泼辣的独特风味深化了诗歌的沃土。另一方面,在思想界,佛教禅宗的崛起以至昌盛,又从审美心态上哺育了两代诗人,驱使他们从“禅”的、心理体验的角度去寻幽探胜,追求那一点灵犀,以禅入诗,以禅助诗,以禅喻诗,形成了适合于中华民族的特殊审美理想。,76,PPT学习交流,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五灯会元卷一),77,PPT学习交流,一次,佛祖在灵山说法。九天十地无量世界,一切诸佛菩萨天龙鬼神皆来集会。说到精妙处之,上天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听众中有位大梵天王心悦诚服,生大欢喜,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向世尊恭献一枝金波罗花。于是我佛停止宣讲,顺手拿起此花,似乎要给大家看。当时在座众徒都不知何意,一个个默不作声,只有十大高足之一的摩诃迦叶,脸上忽然露出会心的微笑。佛于是说道:“我有清净法眼,涅盘妙心,能够明见实相无相,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我当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首先传给摩诃迦叶。”,78,PPT学习交流,一枝花,在普通人的眼里,无非是颜色、香味、名称再加以美或丑的评价。在诗人的笔下,则会再添风韵,像“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便再现了梅的超逸精髓。而在觉悟到了无上智慧的佛手中,它既是花又不是花。“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它蕴藏了整个世界的秘密。因为,在觉悟者的心中,花的精神生命是同万事万物的精神生命深融一体、不可分割的。我们肉眼所看到的森罗万象,各各差异,甚至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但这一切不过是无限虚空中瞬间的生生灭灭,起起落落,它们的本来面目同为寂静的虚空。觉悟到这一点,人的心中所生的种种分别、善意、是非、美丑、高下还有什么是恒常不变的呢?,79,PPT学习交流,拆除心灵的封界,回到那个更高更广的真实之中,居高临下的关照万物,等同梦幻空花,有而不实。佛祖拈花之时,佛也非佛,花也非花,而只是那虚空中绽开的笑颜;迦叶内心领了,情不自禁以微笑回应,此刻,他又哪里再是门徒?再是迦叶?刹那之间,两颗心,灵魂与灵魂达到真正的默契:心心叠印,性性相通了。如此微妙的境界,其中已包含了几许不可言传的禅意。可这样的默契在人类中间实在太少了!也正是为了寻求这种人与无限、人与人的默契,两千多年前灵山法会上,这么不经意的一拈一笑,引来了后世中土一派盛大蓬勃的佛教派系禅宗。,80,PPT学习交流,“禅”字由梵文“禅那”音译而来,意为“静虑”、“思维修”、“定慧均等”。它是指经由精神的集中(也即止、定、禅定、心一境性),以进入有层次冥想的过程。它是佛教很重要而且基本的修行方法。“禅”的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意指透过自身实践,从日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最后达到真正认识自我。,81,PPT学习交流,几个禅宗名词:参禅也叫“悟禅”,就是通过静心思虑,排除杂念的方法,来探究和领悟佛教的真理。禅机佛门禅宗所宣扬的“妙谛”即“真理”。机锋禅宗僧徒认为用语言文字正面表示禅理是不可能的,主张“以心传心,不立文字”,因而多用比喻或隐语来试探,让听者猜度,印证,甚至一言不发,靠某些特定的动作来表达心意。,基本观点:自性论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心无佛心,向何处求佛?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若悟,即众生是佛。顿悟论不假文字无佛理可依;净土虚无无净土可望;坐禅非悟无“戒定慧”法规可循;对法相因面对事物相因关系,得生命体、验超然本性之法。,82,PPT学习交流,希腊人因为很早认识了自然的“恶”,所以征服自然成了他们文化的中心;印度人因为对自然有太多的欲望,又因为欲望不能实现而转向厌弃自然和世界;中国人却正因为仰赖和相信自然,才根深蒂固地确立了“天人合一”的理念。,禅宗在中国的兴起,是中印两国文化互相碰撞、互相渗透的结果,也是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心理结构、人生哲学、生活情趣使之然,而且也与中国美学、诗学、艺术创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当初佛教一踏上中国这块“天人合一”的神奇大地,就注定了必定要和儒、道两家激烈冲击碰撞,最终又必须互相吸纳融合,才能落地生根。这是达摩的必然,也是禅宗的必然。,83,PPT学习交流,一苇渡江,落地生根一片花瓣在流水中打着旋悠悠漂远。长江,正是暮春时节。轻轻溅起些小水花,一杆嫩绿的芦苇被抛入了江中。没等江水拥走,一只皲裂胼胝的赤脚踩了上来。芦苇微微一沉,流水似乎稍稍停滞了一下,又稳稳地浮起。几只蜻蜓围着叶尖,紧贴江面嬉戏。虬髯的达摩站在苇杆之上,远眺的凹目闪着光。一袭旧衲在江风中鼓起,大袖飘飘。许久,他深吸口气,一运力,苇杆便如箭般向北岸破浪而去。蜻蜓受了惊,四下飞散。据说这是北魏太和十年。正是他,将源自灵山法会的禅宗传入我国。后在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山洞中面壁九年,后传二祖慧可。楞伽宗传播至中国北方,落地生根,成为一个独特的门派。,84,PPT学习交流,机锋崭露,六祖承钵“啪!”又一根木柴被劈成两爿。大唐龙朔元年的一个午后,蕲州黄梅东禅寺的碓房外,慧能象往常一样劈着柴。一只蜻蜓在他渗着汗珠的额头边上下飞舞,以至他不得不经常挥手驱赶。这时,五祖禅堂前传来一阵喧哗。“衣钵定是神秀承了。”“上座此偈实在彻底。”“毕竟是多年修行啊。”慧能放下斧头,站起来舒舒筋骨,拍拍身上的木屑尘土,施施然走了过去。禅堂前的廊下早围了一群人,不光有本寺僧众,还聚了一些前来礼佛的俗客。他们在墙上神秀写的一首偈前啧啧称赞。有位士人模样的正高声诵读:“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85,PPT学习交流,慧能暗暗摇摇头,上前拉了拉那位士人的袖子,用他那有些难懂的岭南土白对他说:“居士,我也有一偈,请帮忙写上。”“你自己不会写吗?”这位士人,江州别驾张日用,回过头乜着眼打量着灰头土脸的慧能。“慧能不识字。”慧能两手随随便便垂在身前,裤管高高挽起。“不识字也来作偈?这事倒也稀有。”“欲学无上菩提,不可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慧能还是缓缓地用他的土白说着。别驾不由一惊,再看他时,这个瘦小干枯,樵夫模样的年轻沙弥浑身好象发出了金色的光芒。他生生把几句讥笑的话吞下了肚:“好,你说我写!”“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86,PPT学习交流,就凭这么小小一偈,这位入门只有八个月的粗使僧人便成了禅宗六祖。从此禅宗“一花开五叶”,在华夏大地成为了最兴盛的佛学宗派。更有人说,慧能才是“中华禅”的真正始祖。对于禅宗,我只是个一知半解的门外俗汉,不敢多加评论。我最感兴趣的是,这位以机锋胜过了多年苦修,精通佛典的上座大弟子神秀的传奇人物,到死也是不识一个大字的文盲。,禅宗六祖慧能,禅宗六祖初祖菩提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87,PPT学习交流,诗佛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这些诗句都是心境交融的优美禅境,心明如镜,览照万物,达到了灿烂澄明的悟境。唐代思想,三教汇流。一般文人心灵中都综合了三家的思想。三家思想就如同三维空间,每个人都生活在三维空间之中,但又有各自的位置。三教之中的禅宗思想深深地渗透了唐代的诗歌世界。在诗情与禅意的海洋中,诞生了王维这样伟大的诗人。,88,PPT学习交流,王维被誉为诗佛,是唐代禅诗的代表人物。王维的禅诗大多描写自然界的清幽、静谧、肃穆,创造了空灵浑融的艺术境界。由于禅味的自然渗透,王维的作品达到了物我两忘、云水无心的妙境,只可意会,难于言传,只能由读者自己领悟。,竹里馆终南别业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美独往,胜事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这些诗的境界,在唐诗里也是少见的。表达了诗人对天然机趣、山水妙音的领悟,同时展示了诗人高洁洒脱的风致和澄净剔透的心灵。独说王维,难于看清楚禅对王维的人生及其诗艺的影响。,89,PPT学习交流,河畔芦苇莽莽苍苍,清晨薄雾凝成白霜。我所思念的的“她”呀,飘闪在河的远方。溯流而上去找“她”呀,道路艰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去寻“她“,”她”又仿佛在水中央诗无达诂。朱熹诗集传:“伊,不知其所指。”我们不可以把“伊人”狭隘地理解为恋人。,有情的大自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一个秋天明净的黎明,有位先民,仿佛从混沌的宇宙之梦中醒来,带着勃勃生气和新鲜幻想,寻找着,追赶着那含蕴在在自然和生命中的无穷秘密。“她”,究竟是是有所指的恋人,还是象征着宇宙的本体,甚或是深邃的物质世界,不可知的命运,90,PPT学习交流,自乐平生道僧寒山自乐平生道,烟萝石洞间。野情多放旷,长伴白云闲。有路不通世,无心孰可攀。石床孤夜坐,圆月上寒山。,早梅僧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灵澈上人何山寺七贤石诗皎然七石配七贤,隐僧山上移。石性殊磊落,君子又高奇。跂禅服宜坏,坐客冠可隳。夜倚月树影,昼倾风竹枝。集质患追琢,表顽用磷缁。佚火玉亦害,块然长在兹。,91,PPT学习交流,苏轼的禅诗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梵天寺见僧守诠小诗,清婉可爱,次韵但闻烟外钟,不见烟中寺。幽人行未已,草露湿芒屦。惟应山头月,夜夜照来去。慈湖夹阻风五首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半帆。且并水村侧过,人间何处不岩。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92,PPT学习交流,禅画,93,PPT学习交流,1.从佛教禅的思想,作实践印证的手法。2.以简略笔法,随心应手写出胸中的丘壑。3.机锋转语,不拘泥常规,写出悟道者的境界。4.画中有禅,禅中有画,诗书画大结合。,94,PPT学习交流,他们的画,无论是风雨水火,还是雷霆霹雳,无不极尽纵恣奇绝之美,诡怪陆离,神工鬼斧,就连一笔一划也极尽扭曲盘结,踉跄跌宕之态,摄人心魄,把人带到一个看似飘渺而又存在的多维空间。,95,PPT学习交流,禅诗或禅画,常常选择大自然中最能表现宁静清旷的景物为素材,如幽谷、寒泉、明月、白云、苍松、翠竹、远山野水、荒村古寺等等。在诗画里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象是明月和白云。,96,PPT学习交流,禅画布局,留空白是一大特色,虽是一张画只画二分之一,乃至三分之一不等,而空白不画,那种空广的感觉可让欣赏者的心灵有回旋的余地。往往画面空间不画的比画的更可给人无限遐思。在画与不画之间,表现出色空不异,不取不废,圆融无碍,那就是最高布局的佳构了。,97,PPT学习交流,写意画,以表现个性,所谓性情中人。大祗灵光独运,质朴脱俗,弄笔戏墨,遗貌取神。写意都是主观的感受,得心应手,意到笔随,不象之象有神,不到之到有意,不囿规矩,不拘古式,不摹仿他人,标新立异,自成一格。但写意画有高低之别,这要看画家对人生的体验与咀嚼,能在画面绘出几分耐人寻味的画来了。,98,PPT学习交流,99,PPT学习交流,100,PPT学习交流,101,PPT学习交流,102,PPT学习交流,103,PPT学习交流,104,PPT学习交流,南宋时代的玉涧庐山图,在左下角绘三个层次的山峦,前、中、後三个山头墨色浓淡分明,在山间有飞瀑泻下。在右边留下一大半空白,玉涧题过溪一笑意何疏,千载风流入画图,回首社贤无觅处,炉峰香冷水云孤。这幅画的意境是写东晋时代慧远在庐山办莲社,弘扬佛教净土法门。慧远法师立誓发宏愿,终年在山办道,以溪为界不下山,而有虎溪三笑的故事。,105,PPT学习交流,纸本墨画。上图画一长者,右手托著脸腮,两腿交差坐著,以悲天悯人的深思状。下图画一老者,右手斜伏在一睡虎上,老人慈祥入眠。衣纹粗旷几笔,弹动自如。脸部细加构勒,显出二祖慧可修行调心的公案。墨色浓淡表现阴阳明暗。笔墨变幻无穷,隐藏不少玄妙禅机。上写出二祖的悲心;下又绘出二祖用功的心法动静二相了然,二祖调心图(现藏於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106,PPT学习交流,六祖截竹图,纸本墨画,现藏於东京国立博物馆。梁楷画。六祖慧能砍竹的修道工夫。慧能俗姓庐,南海新兴人,父既少失母且寡居,家贫每日上山砍柴负薪销售以作糊口。他是一位不识字的庄稼汉,有一天在市肆间偶闻人诵金刚般若经而悟道。因而到黄梅拜五祖弘忍禅师学佛。但他被赶到厨房去作粗工。慧能徒孙马祖道一禅师倡导平常心是道,神通并妙用,运水与搬柴。六祖截竹图是一幅写修平常道的禅画。,107,PPT学习交流,布袋图,修行人务须万缘放下。布袋和尚赞云:左一布袋,右一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籍布袋圣僧为体裁,说明一般人因拖累太多,业障太重,受无明所困,唯有放下这一切包袱,才能得到清净自在。修行人要一切万缘放下。,108,PPT学习交流,如本无失当不用有所求。因人生是有所迷失,故需向贤知识求教。寻找已放失却本具圆成之心,此幅写向往禅道。,寻牛,109,PPT学习交流,2.见迹:依经解义,阅教知踪。因缘和合,发现修行的路子。此幅写开始修持。,110,PPT学习交流,见牛,修行已见眉目,或得轻安,进一步再行参究。此幅写走上修行之路。,111,PPT学习交流,得牛,找到修行的路子,勇猛精进,万缘放下,单提摄心。此幅写如法修持。,112,PPT学习交流,牧牛,前思才起,从念相随,从容不迫,一路向上绝不放松。此幅写定境现前。,113,PPT学习交流,骑牛归家,修行有所得,心无碍,逍遥自在,满载而归,见本来面目。此幅写性相圆融。,114,PPT学习交流,忘牛存人,法无二法,明心见性,体验宇宙人生最高境界,虽然如此,但乃有我执。此幅写悟道心境。,115,PPT学习交流,人牛俱忘,凡情脱落,圣意皆空,万德具足,觉心常照。此幅写圆满自在。,116,PPT学习交流,返本还源,本来清净,不受一尘,一切如故,道在平常。此幅写平常心是道。,117,PPT学习交流,入尘垂手,悲智愿行成就一身,自度再自度,度他再度他。此幅写得道者要弘法。,118,PPT学习交流,119,PPT学习交流,120,PPT学习交流,121,PPT学习交流,122,PPT学习交流,123,PPT学习交流,124,PPT学习交流,125,PPT学习交流,126,PPT学习交流,127,PPT学习交流,128,PPT学习交流,禅画是表达禅理的方便法门之一。禅的本质是要看入自己生命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完备的项目管理制度
- 美的冰箱管理制度
- 环境保护在宠物墓园管理中的重要性
- 诊所药物注射管理制度
- 文旅活动-策划方案
- 潮州膳食管理制度
- 儿童毛毯营销方案
- 地磁安装施工方案
- 衣服风扇营销方案
- 2025咨询考试实务真题及答案
- 企业创新风险管理与技术创新
- DB50-T 867.48-2023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48部分:医疗机构
- 临床实践中的医学伦理问题
- 医疗质量每月检查记录表
- 高一家长会课件10(共47张PPT)
- 《观潮》语文教学PPT课件(3篇)
- 银行异地工作调动申请书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甘孜州小学语文二年级期末评估考试题
- GB/T 32322.1-2015滚动轴承直线运动滚动支承成型导轨副第1部分:1、2、3系列外形尺寸和公差
- GB/T 19017-2020质量管理技术状态管理指南
- 《桃田贤斗个人分析(论文9000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