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VELA 换热网络设计_第1页
5-VELA 换热网络设计_第2页
5-VELA 换热网络设计_第3页
5-VELA 换热网络设计_第4页
5-VELA 换热网络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扬子石化6.5万吨/年硫磺回收项目换热网络换热网络设计南京工业大学VELA团队参赛成员:王 韩|于驷勇|陈绍煌|张麟平|钱心语指导教师:包宗宏|周志伟|周荣飞|武文良|崔咪芬扬子石化6.5万吨/年硫磺回收项目2017 “东华科技-陕鼓杯”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 换热网络设计南京工业大学VELA团队参赛成员:王 韩|于驷勇|陈绍煌|张麟平|钱心语指导教师:包宗宏|周志伟|周荣飞|武文良|崔咪芬2017 “东华科技-陕鼓杯”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 扬子石化4万标立方米/时含硫尾气处理、6.7万吨/年硫磺回收装置 目 录目 录1第一章 换热网络理论基础21.1 概述21.2 夹点技术3第二章 工艺流股提取5第三章 换热网络合成63.1 Aspen Energy Analyzer 介绍63.2 换热网络合成过程6第四章 换热网络优化12第五章 其他节能措施14第一章 换热网络理论基础1.1 概述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可把过程工业的生产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即化学装置子系统、换热网络子系统和公用工程子系统。其中化学装置由反应、精馏、吸收、萃取等化工基本设备单元组成,物料在这些设备中发生特定的物理、化学变化。在这些化学装置的结构和操作条件确定后,进出各个设备的流股根据操作条件要求需要冷却和加热,这些流股构成了热回收系统,即换热网络。在工艺过程设计中节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换热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使物流温度满足要求,而且也是为了回收过程余热,减少公用工程消耗,机遇这种思想进行的换热网络设计称为换热网络合成。换热网络合成的任务,是确定换热物流的合理匹配方式,从而以最小的消耗代价,获得最大的能量利用效益。图 1.1 热集成的来源和辅助换热网络目前,换热网络集成主要有三种方法:试探法,夹点技术法,数学规划法。其中,夹点技术法以其使用简单,直观和灵活的优点被广泛的使用。但夹点技术法也有其缺点,夹点在应用中的主要缺陷有两点:过于注重能量的节省,而在设备和经济上的考虑略显不足;有些夹点匹配技术(如利用分流技术来匹配物流)在工艺的难以实现。采用夹点技术进行换热网络的设计时,除了通过物流的信息计算相关的物理参数从而满足换热匹配要求外,还要求得最小公用工程,最小换热单元数和最小换热面积。事实上,对于实际生产装置,很难达到这一目标。通常,最小公用工程消耗意味着较多的换热单元数,而较少的换热单元数又需要较大的换热面积。同时换热网络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设备布置,物流是否具有腐蚀性及对换热材料的要求,更要结合实际来确定合理的节能方案。因此,实际进行换热网络设计时,需要在某方面做出牺牲,以获得一个折中的方案。本项目采取克劳斯热转化、催化转化、尾气吸收再生模拟,纵观整个流程,大量能量被消耗在分离过程中,因而需要对能量进行回收利用,并采取一定的节能措施来降低能量消耗,提高过程的经济性。1.2 夹点技术夹点技术(Pinch technology)是以热力学为基础,从宏观角度分析过程系统中能量沿温度曲线的分布,从中发现系统用能的“瓶颈” (Bottleneck)所在,并给以 “解瓶颈”(Debottleneck)的一种方法。主要通过构造冷、热物流组合曲线,总组合曲线和平衡组合曲线来对工艺过程进行能量分析,制定节能设计和改造方案。要形象的判断工艺流股的夹点位置,首先就要做出T-H复合图。T-H图是用来表示工艺流股的热特性,即流股的温度焓的关系图,流股在换热过程中的焓变为:H= T0TiMCpdT其中M为质量流率,Cp为热容。以焓变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作出的T-H图如下:图 1.2 不同类型的T-H图T-H图上,焓在热力学意义上并不严格,其中线段可以水平的随意移动,并不影响焓变的绝对值,其斜率为1/Cp。对于多股流股,我们在T-H图上可以实现合并,热、冷流股经过简单的平移和重叠可以分别统一合并为一条。在对冷热流股都进行了合并后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图:图 1.3 冷热流体的组合曲线图在夹点位置:冷热物流间的传热温差最小,刚好等于Tmin且该处过程系统的热流量为零。通过图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夹点位置,并且直观的看出内部换热量与冷公用工程及热公用工程的大小比例关系。对于夹点的设计与优化存在三条准则:(1)无跨越夹点的传热(2)夹点之上无公用工程冷却器(3)夹点之下无公用工程加热器夹点的选取对于整个工程的费用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当夹点选取越小时,内部换热量增加,公用工程费用减少,但是随着夹点温度的减小,换热器的面积增加,当夹点温度设置为零时,换热器面积达到无限大。因此,夹点温差与公用工程、设备投资、总费用的关系存在下图关系:图1.4 最小温差和费用关系图可见,存在一个最优值,使总费用最小。第二章 工艺流股提取在换热网络设计前,我们已经对主要塔设备进行了优化,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能量能耗。我们再将可以需要热交换的数据(考虑到反应器的热稳定性等问题,不将其列入换热网络中)进行了提取,列于下表(流股编号为Aspen Plus初始编号):StreamsInlet T/Outlet T/Enthalpy/kWS4_To_1-4824.063.88016.03-20_To_3-2199.440.03556.71-12_To_1-1377.840.01052.11-10_To_1-11150.080.01979.1S1_To_S290.1150.0890.11-58_To_S16112.268.88000.22-15_To_2-17164.0210.0597.23-11_To_3-2669.138.04657.31-37_To_1-3853.640.0314.92-3_To_2-480.0230.01548.62-10_To_2-12165.0220.0720.4S13_To_3-4106.9230.02583.43-16_To_3-1748.367.91320.51-19_To_1-2052.242.0128.72-1_To_2-240.0170.0432.0表 2.1 中间过程流股数据第三章 换热网络合成3.1 Aspen Energy Analyzer 介绍Aspen 拥有自带的能量分析模块,能够轻松帮助用户实现热集成,换热网络的优化。在较早期的版本中,称为Aspen pinch,而近两年的版本中改名为Aspen energy analyzer。Aspen energy analyzer 换热网络的合成与优化上主要是基于夹点技术。在用户指定的夹点温度下,它能够自动合成多套换热网络备选方案。由于换热网络的合成要考虑到设备费用与操作费用等各种复杂的情况,如果是基于换热网络合成的准则进行人工合成,那将会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并且可能只会考虑到局部的优化而忽略整体优化,在这方面,Aspen软件是一门有力的工具。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Aspen并不能为我们生成最佳的换热网络。计算机模拟生成最优换热网络是近几年来热门的研究课题,目前有基于Grossmann的超结构模型的改进算法,神经网络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等各种智能算法,但没有一个算法能够确保对于任何换热工况都能模拟出最佳的网络。在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Aspen模拟出的换热网络存在不符合实际的情况,如两股相隔较远的流股进行换热。这种情况下,虽然能够实现能量的回收,但是管道铺设费用将大大增加。因此,Aspen energy analyzer主要用于初步的换热网络合成。Aspen energy analyzer 在使用上主要步骤为:(1)提取 Aspen 或 Hysys 中模拟流程中的物流数据,或者是可以人工手动输入。选取公用工程,输入流股与换热器的费用参数。(2)进行最佳夹点温度分析。(3)自动生成多套换热网络也可以手动合成。(4)通过调节分流比例与换热器热负荷自动优化换热网络或认为根据换热网络的欧拉公式、拓扑结构等判断不合理的地方手动调节。3.2 换热网络合成过程我们将所提取的工艺流股输入Aspen energy analyzer V8.6中,并对最小传热温差进行经济评估,获得总费用和温差的关系曲线图:图 3.1 总费用-最小温差关系图从上图观察可以发现,20左右曲线总费用降至最低。但考虑到最小传热温差较大则换热面积较小,在换热设备选择上有所影响,因而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在系统允许的情况下,我们选取最小温差为13进行下一步计算。设定最小温差后,我们获得冷、热物流的组合曲线如下图:图 3.2 冷热物流的组合曲线图从而确定了我们换热网络合成的能量目标:图 3.3 能量回收目标需要的热公用工程能量为5.154103 kW,即5.154 MW;需要冷公用工程能量为8.735103 kW,即8.735 MW;总年度费用成本指数为0.05744。夹点温度为176.5、163.5和112.2、99.2。以下为所得的总组合曲线:图 3.4 总组合曲线依据上图和所要换热的流股数据,我们选取了热公用工程为:中压蒸汽,低压蒸汽。冷公用工程为:循环冷却水。选取合理的公用工程可以降低公用总消耗量,从而减少能量浪费。但是由软件自动生成的网络可能过于复杂,对布管等均会带来一定的困难,考虑到后期建设的合理性和便利性,我们对于一些不适当的匹配进行禁止,同时也禁止了长工段之间的换热,如下所示:图 3.5 禁止换热流股通过对以上数据图表的深入分析,我们建立并优化了热交换网络,根据Aspen Energy Analyzer V8.6的计算,所有参与换热的流股完全以公用工程形式换热的网络图如下:图 3.6 全公用工程换热网络图图 3.7 全公用工程换热网络数据之后再使用Aspen energy analyzer V8.6的换热网络自动生成功能,所生成的推荐方案如下所示:图 3.8 换热网络方案其中我们选取了总费用成本指数最低的推荐方案4作为我们的初步换热网络设计,如下所示:图 3.9 优化后的换热网络图 3.10换热网络推荐方案数据本方案所需热公用工程能量为6.124103 kW ,即6.124 MW,冷公用工程能量9.704103 kW,即9.704 MW,费用指数为0.03737。本项目初步核算结果为:若换热流股均采用公用工程,则共需热公用工程1.611104 kW ,即16.11 MW,冷公用工程1.969104 kW,即19.69 MW,总费用指数为0.06429。我们可以发现进行初步的换热网络合成由于大量能量回收,最终使总费用大大下降,提高生产过程的经济效益。但我们从软件自动生成的方案中也发现了许多不合理和待优化之处,下一步就要进行对换热网络的进一步优化。以下为所需换热器的一些基本数据:15扬子石化4万标立方米/时富气脱硫&6.7万吨/年硫磺回收装置换热网络表 3.1 换热器基本数据Heat ExchangerLoad kWArea m2Hot StreamHot T in Hot T out Cold StreamCold T in Cold Tout E-1211052.12 63170.86 1-12_To_1-1377.84 40.00 COOLWATE25.00 26.48 E-1231148.18 51751.97 1-10_To_1-11120.61 80.00 S4_To_1-4823.97 29.43 E-1252583.39 77668.06 MS250.00 249.00 S13_To_3-4106.91 230.00 E-1121320.54 23380.97 3-20_To_3-2199.36 67.00 3-16_To_3-1748.25 67.90 E-124597.19 312089.87 MS250.00 249.00 2-15_To_2-17164.00 210.00 E-126720.38 407507.10 MS250.00 249.00 2-10_To_2-12165.00 220.00 E-1116370.15 56154.70 1-58_To_S16112.22 68.80 S4_To_1-4831.79 63.80 E-1271548.63 586305.08 MS250.00 249.00 2-3_To_2-480.00 230.00 E-118648.19 96268.37 1-10_To_1-11150.00 120.61 S1_To_S290.11 132.26 E-120128.69 13587.64 1-19_To_1-2052.24 42.00 COOLWATE25.00 26.48 E-1144657.28 46233.40 3-11_To_3-2669.05 38.00 COOLWATE26.48 35.00 E-116241.96 14099.70 LS175.00 174.00 S1_To_S2132.26 150.00 E-122251.32 12872.26 3-20_To_3-2167.00 40.00 COOLWATE25.00 26.48 E-128431.98 83874.87 MS250.00 249.00 2-1_To_2-240.00 170.00 E-119314.91 68538.25 1-37_To_1-3853.61 40.00 S4_To_1-4829.43 31.79 E-1131630.10 18197.82 1-58_To_S16112.22 68.80 COOLWATE26.48 35.00 E-1151984.81 16432.52 3-20_To_3-2199.36 67.00 COOLWATE26.48 35.00 E-117182.76 17124.85 1-10_To_1-11150.00 120.61 S4_To_1-4829.43 31.79 扬子石化6.5万吨/年硫磺回收装置换热网络第四章 换热网络优化换热网络优化方法是在在采用夹点设计法得到的最大能量回收换热网络的基础上,经过调优,得到换热设备个数较少的系统结构,从而得到最优或接近最优的设计方案。上述所得的较优换热网络仍有很大优化空间。减少换热器的数目主要方法为流股分割和切断热量回路(能量松弛法)。但流股分割减少了操作的灵活性使过程操作复杂化。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能量松弛法进行优化。能量松弛法是通过合并相同物流间的两个换热器,将两个换热器的热负荷转移到一个换热器上,两物流间交换的总负荷不变,传热温差发生变化。但这样常常会导致穿过夹点的热量流动,导致公用工程相应地增加,使得换热网络的合成偏离最大能量回收的目标,因而称之为能量松弛。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上述换热网络中存在一些热负荷比较少的换热器,设置明显不合理。通过能量松弛,将其与相邻换热合并,减少换热器数目。在减少换热器的同时,去除了一些不必要的分流操作,可以使总费用有所下降,也使得换热网络更加便于布置。最终优化后的冷、热物流的组合曲线如下图所示:图 4.1 优化后的冷热物流的组合曲线图最终优化后的换热网络如下图所示:图 4.2 最终优化后的换热网络图图 4.3 优化后的换热网络数据最终本项目的总费用指数为0.03682,所需热公用工程为6.129103 kW,即6.129 MW;冷公用工程为9.710103 kW,即9.710 MW。以下为换热网络优化前与最终优化方案节能效果对比表。表 4.1 节能效果对比表项目热公用工程消耗(MW)冷公用工程消耗(MW)换热网络优化前16.1119.69换热网络优化后6.1299.71节省百分率61.95%50.68%相比自动调优换热网络合成的工艺流程,总费用降低约42.7%,能量回收效果十分明显。由此可以看出,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