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元素》PPT课件_第1页
《营养元素》PPT课件_第2页
《营养元素》PPT课件_第3页
《营养元素》PPT课件_第4页
《营养元素》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天然水中的生物营养元素,5-1概述5-2氮对水体水产的影响5-3磷对水体水产的影响5-4其他营养元素5-5水体的富营养化,5-1概述,一、营养元素的定义: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必须元素和非必须元素:常量必需元素:N、P、K、Ca、Mg、S、C、H、O微量必需元素:Fe、Mn、Cu、Zn、B、Mo、Cl等,必需元素的生理功能为:构成植物体内有机结构的组成成分,参与酶促反应或能量代谢及生理调节。如纤维素、单糖和多糖中含有碳、氢、氧;蛋白质中含有碳、氢、氧、氮、磷、硫;某些酶中含有铁或锌;Mg2+和K+是两种不同的酶的活化剂;K+和Cl-对渗透调节具有重要作用等。,非必需元素,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不需要的元素无害元素虽然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不需要,但是少量摄入后不会产生严重病理现象,如铋元素等有害元素不仅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不需要,而且摄入微量,就会出现病态或中毒症状,又称有毒元素。如汞、镉、铅等,二、藻类吸收营养元素的特点,1,选择性吸收有效形式N:NH4+NO3-NO2-P:H2PO4-HPO42-一般不吸收磷脂类有机态磷,2,比例性按比例吸收营养元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平均计量关系式106CO2+16NO3-+HPO42-+122H2O+18H+微量元素(CH2O)106(NH3)16H3PO4+138O2O:C:N:P=276:106:16:1(摩尔比)=142:41:7.2:1(质量比),释放的,吸收的,植物光合作用时,每吸收1mgP同时吸收7.2mgN和41mgC,并释放142mgO2。或者说,光合作用每吸收76mlCO2,便释放99mlO2。浮游生物死亡后被完全分解时,每消耗99mlO2,释放76mlCO2,限制法则,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是按比例进行的,各种营养盐之间相互限制。如果某一营养盐极为缺乏,即使其它元素大量存在,也不被吸收利用,即水中含量最少的一种营养盐起着限制作用。限制作用一般出现在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后,营养元素浓度降低到不能继续维持其生长,浮游植物便停止繁殖。,奢侈吸收(饥饿吸收),藻类处于缺乏营养元素的环境下,一旦接触含量高的有效形式的营养元素,其吸收利用速度极快,并能过量的吸收营养元素存储于细胞中。例如P元素被大量吸收后储存于细胞内.OOOOPOPOPOO-O-O-,3,吸收速率,(1)被动吸收靠扩散,吸收速率决定于扩散速度,与浓度梯度有关。(2)主动吸收细胞利用呼吸做功可以逆着浓度差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符合酶促反应动力学规律。,若S=Km时,V=1/2Vmax,4.米门氏方程酶促反应速度与浓度的关系,酶促反应速度(吸收速率),最大反应速度,米氏常数,限制性底物浓度,图酶促反应速度与浓度的关系,*实例,某些硅藻对NH4+吸收速率与浓度的关系,三、影响天然水体初级产量与生产速率的限制因素,1.水中营养元素有效形态的实际浓度S太低2.各种营养元素有效形态的浓度比例不适合浮游植物的需要3.水中营养盐的总储存量或补给量不足4.向藻类细胞表面迁移补给有效营养盐的速率不足,5-2氮对水体水产的影响,一、天然水中氮元素的存在形态1溶解氮气2亚硝酸态氮(NO2-N)3硝酸态氮(NO3-N)4总铵(氨)态氮(TNH4+-N)5.有机态氮,氮存在形态,.游离态氮溶解N2具有相对较强的化学惰性,在水中的溶解度也很低,但大气中占78%,水中的含量较高,在海洋中可达20mg/L,而其它可溶性氮化合物仅为0.7mg/L。多数藻类不能利用,只有少数固氮藻类可以利用。N2过饱和很容易引起气泡病。一般N2%115就可产生气泡病症状。,.亚硝酸态氮,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在水中易转化。溶氧低时可转化为N2和N2O,溶氧高可转化为NO3-清洁水中含量很低,地表水0.01mg/L对鱼的毒性:温水鱼5mg/L,无害鲑鳟鱼0.06mg/L,无害对人的毒性:使血液的载氧能力降低是致癌物亚硝酸氮在天然水中的浓度是非常低的,它主要是硝化反硝化过程及植物体内被摄取的硝酸在硝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氨及氨基酸过程的中间产物。,3.硝酸态氮是含氮化合物的稳定形态,是氮氧化的产物。易被植物吸收,对生物基本无毒。4.总铵态氮是NH3和NH4+的总和。二者在水中可以相互转化。5.有机氮包括蛋白质、氨基酸、尿素、胺类、硝基化合物等。,二天然水中氮来源,鱼池施肥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注入。水生生物和鱼类的代谢产物。池塘中氮主要来源于肥料和饲料。进入水体中的氮一般以氨的形式存在。这些氮来源于鱼鳃排泄物和细菌的分解作用。饲料中的氮有60-70被排泄到水体中,因此水产养殖生产中总氮浓度与投饲率及饲料蛋白含量有直接关系,在精养池中经常会出现对鱼类有害的“富氮”。,三、氮的循环,1.氮气的溶解作用天然水中氮的最丰富形式是溶解游离态氮气,主要来自空气的溶解,地表水中游离氮的含量接近饱和值,脱氮作用和固氮作用对其影响不大,在天然水域中,游离态氮的行为基本上是保守的。大气中氮在水中的溶解遵守亨利定律和道尔顿定律。,2.植物对氮的吸收,NO3-、NO2-、NH3及NH4+是一切藻类都能直接吸收利用的氮源。通常认为,植物会首先吸收NH4+,当海水中NH4+几乎被耗尽时才会大量吸收NO3-溶解有机氮也是一些微藻和细菌主要的可利用营养盐之一。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浮游植物也会直接利用一部分溶解有机氮化合物(DON),但是吸收量甚少。,这是氮循环的一个主要过程,即水中气态氮通过特定的细菌、蓝绿藻转化为有机氮,这是水中氮的重要来源之一。相对沉积物来讲水体中的固氮作用较小,氨的存在会降低固氮作用速率,此外硝酸和氧也对固氮作用有影响。,固氮作用,氮元素的再生,无机氮被浮游植物吸收转化成有机氮,并通过浮游动物的摄食,各级浮游动物之间及鱼类等的捕食继续在食物链中传递。在这个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氮由于溶出、死亡、代谢排出等离开食物链重新回到水体中,这就是营养盐的再生过程。,浮游植物胞外溶出,在河口和沿岸区域,大约30%的净初级生产力被浮游植物溶出,而约20%的被浮游动物捕食。可见,由浮游植物胞外溶出产生的有机物是不可忽视的。尽管有研究表明浮游植物细胞倾向于贮存氮,在缺氧和存在细菌时,胞外溶出氮就会增加,分别占到细胞内氮的10%20%和3%12%。溶出产物主要包括蛋白质、氨氮以及少量的亚硝酸盐和氨基酸。,浮游动物及鱼类的溶出和排泄,氨氮是浮游动物溶出产物的主要形式,当然还包括脲、氨基酸、蛋白质等。不同种类的浮游动物溶出速率并不相同,桡足类溶出速率还与动物干重有显著的相关性,个体较小的动物的溶出速率比个体较大的快。,3.氨化作用,氨化作用是指含氮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释放出氨的过程。这个过程在有O2和无O2的环境中都能进行有机物NH+4+CO2+SO42-+H2O含氮有机物NH+4+CO2+SO42-+胺类+有机酸类速度受pH影响,中性弱碱性环境的效率较高,需氧生物,厌氧生物,4,硝化作用,在氧气丰富的条件下,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氨态氮转化为亚硝态氮,进一步转化为硝态氮的过程。硝化分两个阶段进行:A,2NH4+3O24H+2NO2-+2H2O+能量B,2NO2-+O22NO3-+能量综合计量关系式:(H+与HCO3-结合)NH4+1.83O2+1.99HCO3-0.021C5H7NO2+1.041H2O+1.88H2CO3+0.98NO3-,(1)溶氧O21mg/L抑制O2(56)mg/L,速度与O2无关O2在1(56)mg/L硝化速度随O2增加而加快,影响硝化作用速率的因素,适宜pH范围:弱碱性,pH=7.8-8.9以pH=8.4最好。pH=9.5以上硝化细菌受到抑制pH=6.0以下亚硝化细菌被抑制,硝化速度急剧下降,(2)pH,在5-30范围内温度升高,硝化作用加快40硝化作用受到抑制,(3)温度,温度的影响*温度分别为20,25,30时氨氮去除率与亚硝化累积速率,温度对硝化作用影响明显,温度降低氨的去除率迅速降低,光照可以抑制硝化作用的第二个阶段,(4)其他因素,不同强度光照对硝化作用的影响,(4)其他因素(续),非离子氨NH3-N0.1mg/L,可抑制硝化作用重金属对反应的抑制程度不一Cu2+Cd2+Zn2+Cu2+最强烈,Cd2+次之0.1mg/L就已产生明显抑制(NO2-N的生产量为对照组的一半左右)Cu2+为1.0mg/L时,硝化作用几乎完全停止Zn2+的抑制效果最弱,当浓度达到0.5mg/L时抑制才较为明显。,5,反硝化(脱氮)作用,(1)反硝化作用的概念:在缺氧条件下,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NO3-转化为NO2-,最终转化为N2和N2O的过程。,(2)影响反硝化作用的因素,NO3-、NO2-的含量脱氮反应速率随着含量的增大而增加pH最适范围pH7-8,pH5脱氮作用停止溶解氧95%活性硅:能用钼酸盐法测出的硅。,*英国某河口,硅酸盐与盐度的关系,1,意义动物和植物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元素例分别把对虾蚤状幼体(期)培养在含铁量为0.40mg/L和无铁海水中,在同样条件下饲养两天含铁海水中对虾幼体大部分存活无铁海水中的对虾幼体则全部死亡含铁过多的水有毒,对生物有很大危害,二、铁,铁在水中有Fe2+、Fe3+、Fe(OH)2、Fe(OH)3、FeCO3、FeS及FeS2等主要为三价胶态铁4Fe2+O2+10H2O4Fe(OH)3+8H+天然地面水中总铁含量一般都在100g/L以下地下水的含铁量常较高,2,存在形态,(1)富铁水特点:地下水,pH较低缺氧Fe2+(2)曝气或添加到养鱼池中的反应4Fe2+O2+10H2O4Fe(OH)3+8H+问题:1mgFe2+氧化需要消耗多少O2?(3)富铁水大量注入养鱼池后引起的一系列后续过程:O2,pH,HCO3-,透明度,水逞红褐色,活性磷(4)铁的去除:曝气絮凝过滤或静置,3,富铁水的危害及铁的去除,三、碳,1.意义:一切藻类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2.有效形式:CO23.CO2来源:生物呼吸有机物分解从空气溶解HCO3-分解4.CO2消耗:生物吸收CaCO3溶解逸出,四、微量元素,例如:CuMnZnMo等、含量低有力含量高有害不含则生物生长不良,5-5水体的富营养化,富营养化天然水体中由于过量营养物质(氮.磷)的排入,导致各种水生生物、植物异常繁殖和生长的现象。一般来说,总磷0.02g/m3,无机氮0.3g/m3,就可以认为水体已处于富营养化的状态。贫营养湖与富营养湖之间的临界负荷量是:总磷为0.20.5g/m3.年,总氮为510g/m3.年,一、水体形成富营养化的原因,1天然湖泊营养型的自然演变(缓慢)雨水NP湖泊(贫营养湖)营养湖沼泽地和干地演变过程缓慢(经过数千年乃至数百万年的地质年代)。2过量营养物质的排入(迅速)农业施肥、畜牧业、渔业、生活污水、污水灌溉、地表径流,二、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破坏生态环境破坏自然景观影响城市供水和人体健康对鱼类危害1.蓝藻为主,而蓝藻有不少种有胶质膜,不适于作鱼饵料,而其中有一些种属有毒如微囊藻。2.藻类过度生长繁殖,将造成水中溶解氧急剧变化,藻类呼吸作用和死亡藻类的分解作用消耗大量得氧,有可能在一定时间内使水体处于严重缺氧状态,严重影响鱼类生存。,三、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措施,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输入减少内源性营养物质负荷,1.物理措施:包括挖掘底泥沉积物、进行水体深层曝气、注水冲稀以及在底泥表面敷设塑料等。2.化学方法:这是一类包括凝聚沉降和用化学药剂杀藻的方法3.微生物法:投加适当的适量的微生物(各类菌种),加速水中污染物的分解,起到水质净化的作用。4.生物性措施:种植水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大型飘浮植物、着生藻类、浮游藻类、沉水植物投放水生动物:螺、蚌、鱼,四、水体富营养化的表观现象:,水体营养多,造成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因占优势的浮游生物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中则叫作赤潮。,(一)水华,水华是指内陆水域中一些浮游生物的暴发性繁殖引起的水色异常现象.,引起水华的主要生物种类主要有蓝藻类、绿藻类、硅藻类、有色鞭毛虫四大类。,水华的危害,1.藻类本身使水道阻塞,鱼类生存空间缩小,使水体生色,透明度降低,其分泌物又能引起水臭、水味,在给水处理中造成各种困难;2.藻类繁生将破坏水体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使有机物生产速度远远超过有机物消耗速度,导致水中有机物的积蓄;3.促进细菌类微生物繁殖,一系列异养生物的食物链都会有所发展,使水体耗氧量大大增加;4.生长在光照所不及的水层深处的藻类因呼吸作用也大量耗氧;5.富氨氮的水体开始使硝化细菌繁殖,在缺氧状态下又会转向反硝化过程,进一步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的亚硝酸盐和氨。,水华的管理措施,控制营养元素进入水体去除水体中过量的营养物质去除过量繁殖的水生植物,(二)赤潮,赤潮海洋中某些浮游生物(尤指藻类)、原生动物或细菌等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繁殖或聚集达到某一水平,引起水色变化或对其它海洋生物产生危害作用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2000年舟山群岛赤潮,2006年黃海海州灣海域赤潮,2007年厦门近海赤潮,2007年厦门近海赤潮,中国赤潮发生的概况,赤潮常发地区:渤海:主要是渤海湾、黄河口和大连湾等地长江口:主要包括浙江舟山外海域和象山港等地福建沿海、珠江口海域:大亚湾、大鹏湾及香港部分海区等地,赤潮发生的次数,表119721998年中国沿海发生赤潮次数,赤潮发生的原因,化学因素富营养化、适宜的营养盐结构等;生物因素赤潮生物种群动力机制、种间竞争、养殖生物等;水文因素水温、水体稳定性等;气象因素气温、降雨、风等。营养盐是赤潮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光、温度、盐度、微量元素(铁等)、维生素(B1等)、海流等是赤潮辅助条件,浮游动物的摄食压力和赤潮生物自身的死亡是主要的制约因素等。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在其他若干辅助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赤潮生物的旺发,即发生赤潮。,引起赤潮的主要生物种类,形成赤潮的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据统计,世界上赤潮生物大约有200多种,除属于细菌和原生动物外,大部分属于浮游生物。如蓝藻、甲藻、硅藻、绿色鞭毛藻、绿藻等。我国沿海赤潮生物有80余种.,赤潮的危害,1.影响水体的酸碱度和光照度2.竞争性消耗水中的营养物质,并分泌一些抑制其他生物生长的物质,造成水体中某几种生物量增加,但种类数量减少。3.许多赤潮生物含有毒素:主要集中于甲藻如亚历山大藻、裸甲藻、鳍甲藻、原甲藻、岗比藻等;毒素包括有:麻痹性贝毒、腹泻性贝毒、神经性贝毒、记忆缺失性贝毒和西加鱼毒.,4.部分以胶着状群体生活的赤潮藻,可使海洋动物呼吸和滤食活动受损,导致大量的海洋动物机械性窒息死亡。5.处在消失期的赤潮生物死亡分解时消耗大量溶解氧6.赤潮会对水产养殖与捕捞业造成危害,赤潮的预防,目前尚无很好的赤潮综合防治方法,主要预防为主控制海域的富营养化重视对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水的处理,提高污水净化率,重视农业退水的面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