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审核)_第1页
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审核)_第2页
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审核)_第3页
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审核)_第4页
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审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波理工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姓 名 学 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分 院 完成日期 US New Trade Protectionism and its Impact on the Manufacturing of China摘 要2009 年,持续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各国、各行业的影响都已显现,经济衰退、企业破产、失业率上升,世界经济陷入低迷,各国贸易保护壁垒重新筑起。本文首先简要地论述美国贸易保护政策的历史演变,分析其新贸易保护的特点。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新上台的奥巴马政府至今为止采取一系列表现鲜明的带有贸易保护倾向的措施。再来考察此次金融危机下美国贸易保护方式的新特点。着眼于正在兴起的新一轮贸易保护的热浪,对我国制造业产生的不利影响。新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我国商品拓展国际市场,削弱了我国传统商品的竞争优势;打击了我国企业参与世界贸易活动的积极性。基于美国对中国实行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提出我国应如何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美国的政策,走出经济低迷,着重于从制造业出发。关键词 新贸易保护;历史演变;影响及困境;对策Abstract2009,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continuous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had appeared: recession, enterprise bankruptcy, rising unemployment rate. The world economy got into trouble; countries adopt the trade barriers again. This paper briefly concludes the history of US trade protectionism, and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trade protectionism. 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new government of Obama took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protect its benefit. To dig out whether there appear som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protectionism under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its influence on Chinese manufacturing. The new trade protectionism against Chinas commodities extending the market, weaken the completive advantage of traditional goods and our enthusiasm to participate in the world market. To analysis what kind of measures can we do to deal with the protectionism? And how can we pass the financial crisis under the new round of protectionism? Key words The New Protectionism; Historical change; Affection; Countermeasure; 目 录一、引 言1二、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历史演变2三、危机后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征4(一)贸易保护倾向的转变4(二)社会壁垒日益突出4(三)贸易保护着眼于国家壁垒4(四)隐蔽性和表面合法性4(五)保护动机带有进攻性.5四、危机后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6(一) 影响概述6(二) 实证分析8五、中国制造业突破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困境10(一) 缺乏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力10(二) 自主品牌缺失11(三) 缺乏社会责任感11(四) 企业规模小而散乱12六、中国制造业突破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13(一) 创立自主品牌,树立品牌意识13(二) 加强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13(三) 规避人民币升值的风险13(四) 扩大内需,回归国内市场14参考文献16 一、引 言2009 年,持续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各国、各行业的影响都已显现,经济衰退、企业破产、失业率上升,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顺势抬头,各国贸易保护壁垒重新筑起。而美国作为世界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也遭遇了进入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危机。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新上台的奥巴马政府至今为止所采取的一系列贸易措施同样表现出鲜明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最近出台的各种贸易保护的条款已经引起了各国的舆论的广泛争论。自2007年以来,美元不断走低,相对的是人民币开始不断的升值,为了维持同样的人民币价格底线,用外币表示的我国出口产品将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终导致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的产品出口价格远远低于其他国家的同类型产品,削弱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随着人民币的持续增值,2007年以来,制造业已经逐步进入高成本时代,能源、原材料、土地价格等直接成本涨幅过快。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的增长,对制造业企业来说无疑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使其这部分的资金占用比例大大提高,利润却在不断减少,很多中小企业都面临着倒闭的危机。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球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大幅度衰退,国家购买力急剧下降,国外对中国产品的市场需求也逐渐降低。市场需求减少,成本的上升,给我国的制造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在国际市场上,人们更愿意倾向于价廉物美的产品,而中国各种成本的快速提高,使我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降低。再加上大部分企业对国内市场这一块并没有完全的重视起来,使其产品的国内形象没有牢固的树立起来,国际市场竞争力降低,国内市场没有充分利用是中国制造业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新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我国商品拓展国际市场,削弱了我国传统商品的竞争优势;也不利于我国服务贸易及投资业务向世界范围扩展,打击了我国企业参与世界贸易活动的积极性。但是,中国应积极合理应对一些国家出台的贸易保护措施,以减少受新贸易保护的影响。二、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历史演变汉米尔顿于1791年12月向国会递交了关于制造业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他提出通过高关税政策来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他的这种思想和主张,代表反映了落后国家进行经济自我保护、通过经济发展与先进发达国家进行经济竞争的保护贸易学说。同时他也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保护幼稚工业的政策主张。1841年,李斯特出版了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这是一部在经济学说史上有重要地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著作。进一步发展了汉米尔顿的贸易保护学说,建立了一套以生产力理论为基础、以贸易保护为核心、为后进国家服务的保护贸易理论。同时,他也是第一个在从理论层面探讨在面临国际竞争的具体条件下,如何运用保护贸易的政策与措施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建立了具有完整体系的保护贸易理论。在19世纪后半叶由于技术进步、工业化合经济高速增长,从而推动了国际贸易多边主义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贸易保护虽然有较小程度的减少,但由于各国贸易政策的不可预见性仍然十分的严重,同时各国本国经济环境的不断恶化,都为最终导致1929世界经济大危机(Great Depression)爆发埋下了隐患。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The Smoot-Hawley Tariff)和有效关税上升的共同作用下,将关税提高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进一步导致了各国经济发展环境的恶化,引燃了各国之间针对关税的贸易战,使很多国家出现了严重的通货紧缩、失业率不断增高的消极情况。在20世纪30年代的这次危机中,各国通过这样的手段来保护本国的经济,相继提高关税,阻碍了世界经济的正面发展。与此同时,早期金本位制度的解体和货币的急剧贬值,使各国的货币政策也随即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1934年,美国长期实行的保护关税政策通过互惠贸易法得到了扭转,其关税开始不断下降。美国贸易政策的始终表现为保护贸易主义和贸易自由化的交替。1、二战结束至70年代中期的自由贸易政策二战结束至70年代中期,一股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在美国逐渐抬头。为了保护本国工业的发展,作为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在历史上一直坚持采用保护贸易主义的政策。但是二战之后,其贸易政策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由贸易保护主义向自由贸易的实质性变更。在这个阶段,美国的贸易政策主流是自由贸易政策,但是并不改变保护主义的本质。转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第一,对本国贸易政策的调整;第二,GATT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从中可以看出,美国的贸易政策是始终是以本国利益为出发点的,因此这种贸易政策是有限度的自由贸易政策。2、70年代中期以来的公平贸易政策在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双重作用基础上美国形成的公平贸易政策,首先,它延续了自由贸易对经济发展的有利部分,使正常的贸易渠道得到应有的保护,提高了各国市场准入水平;其次,在自由贸易对其经济发展会产生负面影响的领域,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应该是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的第301条款,该条款具有单边保护主义的性质,其主要的目的是迫使贸易伙伴开放市场,从而达到扩大出口、增加就业的目的。随着1986年美国半导体协定和1988年的综合贸易与竞争力法案的颁布,美国开始实施的包括自动出口限制、反补贴、反倾销等非关税壁垒措施明显增多,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世界各国的贸易保护意识加强,给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消极效应。3、90年代以来的单边主义贸易政策90年代的单边贸易政策是由70年代的公平贸易发展而来的,实质上是保障公平贸易政策的一种极端形式。美国采取强硬的进攻性政策,一方面强调开放市场,在国际社会中大肆宣传自由贸易,推行贸易多边谈判及双边谈判,为其进入其他国家而扫除壁垒;另一方面,在加强对国内市场的保护,在众多领域实施了关税补贴、配额限制以及反倾销、反补贴等多种手段的贸易保护措施。体现了其以自我利益为中心,只是增加了所谓的“合法”、“合理”性。总体而言,二战后美国的贸易保护特点可以进行如下的概括:从国家贸易壁垒转变为区域性贸易壁垒;从关税壁垒转变为非关税壁垒;将重心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而对美国而言的“公平贸易”往往是对其他国家的不公平贸易。其所有的贸易政策都是基于自身利益出发的,却往往忽略了世界大环境的和谐发展。三、危机后美国新贸易主义的新特征2009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美国经济大幅度震荡,因此诱发美国采取一系列手段与措施来减少其带来的经济损失。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顺势抬头,并堂而皇之地被提上了美国政府政策的选项。在此作用下,其对华的贸易保护主义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和动向:(一) 贸易保护倾向转变危机之前的贸易保护更倾向于为发展民族经济而通过对某些部门或行业实行保护措施来促进这些部门或行业的成长;而此次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实质上却是美国通过广泛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来实现其政治层面的目的和经济利益。(二)社会壁垒日益突出社会壁垒是指以劳动者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借口而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由于发达国家近几年来的经济增长缓慢,与各个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关系恶化,其千方百计利用社会壁垒来降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尤其是针对那些社会责任较低的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标准要求相当之高,特别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更是难以达到此类标准。因此,社会壁垒日益成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保护的手段之一。2009年3月,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提出征收二氧化碳关税来保护美国本国的同类型产业。这种环境成本的提高,削弱了我国本身的劳动力优势,减少我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力,从而抑制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三)贸易保护着眼于国家壁垒与早期的贸易保护主义相比较:30年代美国着眼于国家壁垒为基础,而在70年代以后,其更趋向于向区域性转变。也就是说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由一国的演变为区域性。但是,在这次金融危机的作用之下,美国又重新回归到了国家壁垒。罗恩柯克说,新一届的美国政府将致力于实施更严格的全球贸易规则,同时,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认为,导致美国失业率不断增加的最主要的原因。但其实,美国在过去推行的开放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为这次经济衰退埋下了祸根。(四)隐蔽性和表面合法性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的经济受到大幅的损失,与此同时其本国的就业率也在不断的下降,失业人口比例不断增加。“购买美国货”条款的出台,预示着新贸易保护主义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拐点。“买美国货”条款相比较而言具有更强的贸易保护色彩。它包括美国政府直接购买的商品以及政府拨款而购买的商品。同时对于原产地增值没有任何的指示,从而加大了改项条款的不确定性。新的购买条款打的是世贸住址的擦边球,使其当前的贸易保护主义具有了隐蔽性和表面合法性的特征。(五)保护动机带有进攻性在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框架之下,联邦政府的贸易保护动机是带有进攻性的。发达国家设立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来削弱对方产品的比较优势或者直接限制对方企业的进入。新贸易保护主义除了坚持对原有传统商品的保护,还扩大到了新兴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涉及知识产权的各类领域。由于中国目前的很多技术标准都无法达到甚至大大低于国际标准,这给了发达国家对我国推行各类贸易壁垒的有力借口。四、危机后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一)影响概述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主要的工业国家经济都进入下行周期,受此影响全球贸易和投资也呈现大幅下降趋势。美国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之一,但是在经济危机下,美国实行了积极的贸易保护政策,导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持续大幅降低。如图4.1所示,2009年我国对美国出口总值为2209.1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12.45%,同时也低于2007年的出口贸易总值,同比2007年下降了4.2%。 图4.1中国对美国出口总额(亿美元)作为“世界工厂”,在全球经济危机、资产缩水和市场萎缩的环境下,中国的出口受到巨大打击,美国频繁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对稳定中国的外需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仅2009年一年,美国队中国提出了20项贸易救济调查, 2009年前三季的数据显示,我国遭受的反补贴调查以125%的增幅不端增加,美国在这三季对我国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达到58.4亿美元,增长了近639%。这一年中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数量与金额均创了历史的最高纪录。如表4.2详细所列,2009年美国先后对中国的一系列钢铁产品、铜版纸、磷酸盐、编织电热毯和轮胎等产品提出了反补贴、反倾销或特殊保障措施的调查。 表4.2 美国对中国进行双反的案例2009年5月美国对进口自中国的环形碳素管线管实施反倾销,税令,中国的出口环形碳素管线管的钢铁企业将被征收高达101.1%的反倾销税。2009年6月美国唯一编织电热毯生产商代表其国内产业向美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请求对原产于中国的进口编织电热毯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2009年9月美国称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惩罚性关税税率第一年为35%,第二年为30%,第三年为25%。2009年11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6日初步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铜版纸、从中国进口的焦磷酸钾、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征收“双反”关税。2009年11月美国以中国油井管存在补贴为由宣称将对相关产品实施10.36%至15.78%的反补贴关税。该案涉及金额约27亿美元,是迄今为止美对华贸易制裁的最大一起案件。其中影响最为严重的是:2009年9月,美国公布了持续半年的轮胎特保案结果,决定对中国出口美国的乘用轮胎连续三年分别加征35%、30%、25%的惩罚性关税。根据中国橡胶协会统计得出,44家轮胎企业在2009年1-10月的出口量占产量的比例只有40%,是近年来的最低水平,出口量下降了4.1%,中国的轮胎产品出口不仅受到国际需求量减少的影响,更主要的原因是遭遇了美国等其他国家的阻碍。2010年伊始,美国已经对中国的钻管产品发起双反调查,其国内玻璃制造业也在酝酿对从中国进口的玻璃制品进行贸易救济调查。其次,在受到美国如此积极的贸易保护轰炸的情况下,中国国内的制造业企业也深受打击。本文中着重列举了几个代表性的制造业,主要有汽车零件、鞋类、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机电产品和服装及衣着材料这5种类型的出口产品。表4.3 2007-2009年中国制造业代表性产品的出口状况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2007年2008年2009年汽车零件122.8148.2129.6鞋类253.1296.6280.2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561653.7599.7服装及衣着附件1150.71197.91070.5机电产品7011.78229.37131.1 从表4.3 2007-2009年中国制造业代表性产品的出口状况不难看出,2009年这一年,汽车零件、鞋类、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机电产品和服装及衣着材料这5个部门的产品出口额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汽车零件表现的尤为明显。2009年同比上一年出口额降低的20.9%。同时,其余各类产品与2008年相比分别减少了5.7%、8.4%、13.4%和11%。(二)实证层面如表4.4所示,列出了我国自2008-2010年以来对美国的月出口额Y以及在这36个月之中的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X(每100美元可兑换的人民币数量)的统计资料。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发现,自2008年开始,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额度在不断的波动中,但是每年依旧保持着一定量的增幅。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不难看出在2008年的稳定增长之后,2009年,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中国的出口总额却减少了314.74万亿美元。为了能够更好地反映汇率和贸易保护对出口的影响,在模型中需要建立虚拟变量来建立模型。 表4.4 2008-2010年月出口额及月平均汇率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凤凰财经网时间出口总额(亿美元)汇率时间出口总额(亿美元)汇率2010.12 262.10 665.15 2009.06 177.40 683.32 2010.11 264.60 665.58 2009.05 167.10 682.45 2010.10 251.10 667.32 2009.04 171.80 683.12 2010.09 269.80 674.62 2009.03 164.50 683.41 2010.08 267.30 679.01 2009.02 117.80 683.57 2010.07 273.50 677.75 2009.01 172.90 683.83 2010.06 255.10 681.71 2008.12 191.70 684.24 2010.05 241.10 682.74 2008.11 203.60 682.86 2010.04 204.70 682.62 2008.10 236.50 683.16 2010.03 193.30 682.64 2008.09 246.80 683.07 2010.02 164.00 682.70 2008.08 240.60 685.15 2010.01 187.30 682.73 2008.07 236.00 683.76 2009.12 222.10 682.79 2008.06 212.80 689.71 2009.11 200.10 682.74 2008.05 212.10 697.29 2009.10 213.00 682.75 2008.04 208.60 700.07 2009.09 211.60 682.89 2008.03 188.20 707.52 2009.08 188.20 683.22 2008.02 154.80 716.01 2009.07 202.60 683.20 2008.01 191.60 724.53 首先定义虚拟变量D如下: 0 采取贸易保护措施 D= 1 不采取保护措施并设函数为 yt=0+1xt+1D1t+t使用Eviews3.1软件建立模型,得出估计方程为: yt = 1332.2-1.62xt-31.53D1t t (4.32) (-3.6) (-2.99) R2 = 0.367, F=9.511、经济意义检验:又回归估计结果可以看出,汇率、贸易保护与出口额负相关。这与现实是相符合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汇率每变动1个单位,贸易出口的总额会减少1.62亿美元;第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实行贸易保护措施,会使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减少31.53亿美元。2、统计推断检验:该模型的可决系数R2=36.7%,拟合效果并不理想。但也只能说明汇率和贸易保护这两个因素并不是决定贸易出口额的主要因素。F检验值9.51,明显显著。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t0.05(34)=1.09 , | tx |=3.61.09, | tD1 |=2.991.09,明显大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因此汇率和贸易保护这两个因素的影响都是显著的。这个结果还是说明了美国对中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确会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制造业的出口额受到限制。而在中国制造业的出口占据了中国出口美国总额的80%-90%左右,因此,在这次经济危机过程中,美国强调使用贸易保护来降低进口额,从而保护其本国国内的同类型企业。从模型中可以看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币升值最直接的影响是出口价格相对提高,这意味着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下降。出口企业也遭受出口收入转化成人民币时的汇兑损失,最终也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增长。这与模型分析的结果是相一致的。对汇率来说,它的t=3.6,说明其显著地影响着出口额的高低。五、中国制造业突破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困境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制造业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但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再加上危机想美国尤为积极的贸易保护政策,中国的制造业如何继续快速发展成为了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而对于像中国这样以劳动力为优势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在美国如此乐此不疲的保护状态之下,中国的制造业如何才能突破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围栏?中国的制造业到底面临了怎么样的困境。(一)缺乏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力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劳动力的优势是非常之明显的,一直以来也是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基础。但是,同时却忽略了生产率,即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人工成本。从而更突出了创新能力差,核心竞争力低的特点。我国规模以上的制造业企业近30万家,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20%,产值比重超过90%;但近年来,这些规模企业中有专利申请的仅占8.8%,导致我国生产的商品附加值低、利润率低。随着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各个企业都开始意识到创新能力或科技投入对企业收入的影响。从而使我国企业2007年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为1.44%,在2008年又有了进一步增加到1.54%,到2009年底,我国科技投入支出已经达到GDP的1.7%,但与世界领先国家3%左右的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微笑曲线(Smiling Curve)微笑曲线就是一条说明产业附加值的曲线,从横轴来看,由左至右代表产业的上中下游,左边是研发,中间是制造,右边的营销;纵轴则代表附加值的高低。以市场竞争形态来说,曲线左边的研发是全球性的竞争,右边的营销是地区性的竞争。而我国的总体产业为加工、组装,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却非常之低,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二)自主品牌缺失目前绝大部分“中国制造”采用贴牌生产(OEM)模式,我国有近20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品牌的还不到10%,90%以上是替外国品牌做“贴牌”生产。外资品牌在中国贴牌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一般都比较低,中国无法取得高端产品的订单。在当今的国际市场中,品牌效应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它不能决定产品的价值,但却可以使产品产生更大的附加值。当然要想了解这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莫过于看该国家拥有多少国际知名品牌。我国的企业大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服装、食品、五金、玩具等。在这些领域,中国没有自己的品牌,只能通过做OEM来获得利润。2010年“世界品牌500强” 排行榜涉及的国家共计28个,其中美国占了“500强”中的237席,法国以47个品牌数位居第二,日本以41个品牌排名第三。入选品牌数量前十名的国家还有英国、德国、瑞士、中国、意大利、荷兰和瑞典。而中国入选的却只有17个品牌,这17个品牌之中甚至包括了中国银行、中国人寿、中国石油、华为、中国国际航空、中国石化、中国中化、人民日报、和中国电信。除去这些非制造业的品牌之后再看,很显然说明我国企业缺乏对品牌的认识,“搭便车”的思想较为根深蒂固。(三)缺乏社会责任感由于我国技术比较落后,而且生产条件差,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使其产品获得更多的利润,从而在劳动力上来创造优势。再加上我国工资水平低,工作时间相对较长,劳动环境的卫生状况等都不尽如人意。而社会责任标准主要是欧美国家制定的,他们的生活水平比发展中国家高,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执行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发达国家认为中国是使用劳动标准低的成本优势向劳动成本高的国家进行所谓的“社会倾销”。自2006年以来,为了进一步倡导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企业开始意识到对自身企业社会责任感建设的紧迫性。受社会壁垒影响最大的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产品,如纺织、服装、玩具、鞋类等,这些都是我国现阶段出口的重头产品,生产企业更应该注重认证工作和执行社会责任标准同步进行。由于我国生产企业历来有为了按时完成任务而加班加点或随意延长工作时间的习惯,需要加以改进。(四)企业规模小而散乱由于对经济的防范不足,在危机中轰然倒塌的企业并不在少数。仅2008年的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企业规模小,产品层次低,生态效益差。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大多规模小,实力弱,现代化科学管理的体现尚未建立。导致我国制造业敏感度较小,风险防范能力差,对于金融危机的应对能力不足。同时,过度地依赖世界市场。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外出口形势严峻,国外市场需求量减少,从2007年开始,全球性的经济陷入衰退,美国等西方市场的购买力不断地降低,市场需求持续减少,与此同时我国国内的市场却并没有完全打开。内需暂时不能代替国外市场,导致企业压力不断增大。长期以来,流行于西方国家的“中国威胁论”,对中国的和平发展造成了不好的外部影响,美国等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发展心存焦虑之情,担心中国的崛起可能会触动对方的利益,中国在金融危机的卓越表现更是加重了他们的担忧,因而寄希望于通过一些措施来遏止中国的发展,而这些国家当前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的确是他们妄图遏止中国经济复苏、崛起一个手段,试图削弱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影响力。五、中国制造业突破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面对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掌握某项核心技术,固然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但是对于我国的制造业企业来说,想要实现这种转变不是在短时间就能够实现的。当今的制造业已经已经开始呈现出了绿色制造业、制造业与高新技术广泛融合等特征,我国在这几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其他的国家。提高创新效益,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企业的稳健发展,为企业寻找有利的比较优势。(一)创立自主品牌,树立品牌意识创立自主的品牌,树立品牌意识。在我国,企业的品牌意识一直以来都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只是单纯的依靠外国的品牌做贴牌生产,企业很难在现代社会长期地生产下去。树立品牌意识对企业,甚至于整个行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打造属于中国自己的品牌,在销售、售后等活动中不断地积累自己企业的无形资产,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形象。(二)加强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加强建设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要积极申请并取得社会责任认证,进一步改善国外对我国劳动标准的片面看法。要增强对自身的要求,增加对社会的责任感,然后要加强科学管理,降低产品成本,把对社会的责任当作是自己的责任。 改善生产环境和劳动条件,提高劳工待遇。按照SA8000的标准,国内企业不能任意延长工作时间,而且要不断改善生产环境和劳动条件,提高工人工资待遇,这将成为我国外贸企业执行社会责任标准的必要工作。(三)规避人民币的风险2007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进出口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当然,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直接提高产品的价格,但是这一做法直接影响到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所以使用该办法的企业并不多。面对这一无法改变的汇兑环境。中国的制造业近年来快速增长,收汇期延长,为了解决一系列发货与收汇的问题。由于出口押汇期限较短,可以通过出口押汇等短期的融资方式,有效解决资金的临时短缺问题。同时,在贸易往来中,要时刻关注汇率波动,规避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风险。(四)扩大内需,回归国内市场由于我国制造业产品在国际竞争力自金融危机后不断降低,因此如何稳定国际市场,同时将眼光转向国内庞大的市场,不断扩大内需成为了重中之重。随着外贸出口的限制越来越多,已经开始有不少企业选择回归国内市场。在新一轮的世界市场竞争中,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各个国家之间争相进入的主流市场之一。而本土的企业尽早的回归到自己的国家之中,有利于发挥其本土的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