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痤疮_第1页
针灸治疗学痤疮_第2页
针灸治疗学痤疮_第3页
针灸治疗学痤疮_第4页
针灸治疗学痤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治疗学-痤疮,主讲人:梁振新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一般情况 患者男,28岁。主诉 额面部反复出现粉刺,毛囊性红丘疹3年现病史 近3年额面部反复出现黑白头粉刺,毛囊性红丘疹, 时轻时重,服中药曾好转。既往史及家族史 身体健康,其父亲年轻时曾有相同病史。,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好,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 额颊部见多数米粒大毛囊性红丘疹,间有少许黑白头粉刺。实验室检查 血尿常规正常。肝、肾功正常。,思考 您的初步诊断是什么?,最终诊断:痤疮,诊断依据:1、年龄:青年男性;2、好发部位:皮脂溢出部位;3、皮损特点:粉刺及毛囊性丘疹;4、病程:慢性经过,时轻时重。,教学内容,概述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其他疗法按语,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痤疮的概述;熟悉痤疮的病因病机;掌握痤疮的辨证治疗了解痤疮的其他疗法。,一、概述,(一)定义:是由于湿热毒导致肌肤疏泄失调,以颜面、胸背部出现丘疹、脓疱、结节、囊肿,有时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为特征的一种皮肤病。,一、概述,(二)、特点1.发病年龄:多发于15-30岁的青年男女。2.好发部位:皮脂溢出区面部、胸部、背部及肩部,多对称分布。3.皮损特点:原发皮损为粉刺(黑头粉刺及白头粉刺),可发展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可数种皮损并存,散在分布。(4)自觉症状:伴轻微痒痛。(5)病程:慢性,反复发作。,一、概述,粉刺:包括白头粉刺和黑头粉刺。是与毛囊一致的圆锥形丘疹,不发红也不隆起与皮面,数量少则不易察觉,用手可以触及含在皮肤中的米粒大的皮损。可为闭合性的,也可为开放性的。开放性粉刺顶端呈黄白色,也可因色素沉积形成黑头粉刺。可挤出头部为黑色而其下部成白色半透明的脂栓。粉刺是痤疮的早期损害,加重时可形成炎症丘疹。丘疹:可为粉刺发展而来的炎症性丘疹,皮损为红色丘疹。脓疱:可在丘疹的基础上形成绿豆大小的脓包。囊肿结节:如果炎症继续发展,可形成大小不等的暗红色结节或囊肿,挤压时可有波动感。,Pillsburg法,分成4级: 级:黑头粉刺,散发至多发,炎性皮疹散发 级:+浅在性脓疱,炎性皮疹数目多,限于面部 级:级+深在性炎性皮疹,可发生于面及胸背部 级:+囊肿,易形成瘢痕,发生于上半身,轻型,轻型,根据Pillsbury(布尔斯博瑞)分类法将度和度定为轻型,度和度定为重型,重型(囊肿、结节),重型(瘢痕),重型痤疮,二、病因病机,二、病因病机,一、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初步认为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与内分泌因素、皮脂分泌过多、毛囊内微生物等也有一定的关系。,中医病因病机:1、人在青春期生机旺盛,由于先天禀赋的原因,使肺经血热郁于肌肤,熏蒸面部而发为疮疹;2、冲任不调,肌肤疏泄失畅而致;3、或姿食膏梁厚味、辛辣之品,使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生,蕴于肠胃,不能下达、胸背而成。,三、辨证治疗,辨证治则处方方义操作,(一)辨证,主症:颜面、胸背部出现丘疹、脓疱、结节、囊肿,有时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二)辨证,1、肺经风热:丘疹多发生于颜面、胸背上部,色红,或有痒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2、湿热蕴结:丘疹红肿疼痛,或由脓疱,伴有口臭、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3、痰湿凝结:丘疹以脓疱、结节、囊肿、疤痕等多种损害为主,或伴有纳呆、便溏、舌淡苔腻,脉滑。4、冲任失调:女性患者经期皮疹增多或加重,经后减轻。伴有月经不调,舌红苔腻,脉浮数。,(三)治则,清热化湿,凉血解毒。冲任失调者宜行气活血,调理冲任。以局部及手阳明经穴为主。,(四)处方,主穴:阳白、颧髎、大椎、曲池、合谷、内庭。配穴:肺经风热加少商、尺泽、风门;湿热蕴结加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痰湿凝滞加脾俞、丰隆、三阴交;冲任不调加血海、膈俞、三阴交。,(五)方义,本病好发于颜面部,取阳白、颧髎能疏通局部经气,调畅肌肤,使其疏泄正常;大椎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取手阳明经穴曲池、合谷,配足阳明经穴内庭能清泻阳明邪热。 加少商、尺泽、风门以清泻肺热;加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以清热化湿;脾俞、丰隆、三阴交以利湿化痰;血海、膈俞、三阴交以调理冲任。,(五)操作,毫针刺,用泻法,不灸。大椎穴可隔日1次点刺出血。每日1次,留针30min。,针刺前的准备,1、选择针具: 一次性毫针 美容针,2、体位选择 主要以卧位为主。,3、消毒 针具用高压消毒。操作者的手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4、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角度以直刺为主。头面部以浅刺为主,远端配穴深度为一寸左右。,5、选穴,主要选穴1、阿是穴2、丝竹空3、攒竹4、巨髎5、迎香6、太阳7、颊车8、痤疮,选穴配穴 1、合谷 2、三阴交 3、太冲,具体方法,1、清理 患者平卧治疗床上,医者坐于患者头部床头,面向患者,用止血钳夹一75%的酒精棉球,对患者面部进行常规消毒,用右手持美容针轻轻挤压面部的白头和黑头粉刺,以挤尽白色油脂料为准,遇有红色丘疹、浓胞、结节处,以一寸毫针点破,轻轻挤尽脓血,用酒精棉球擦拭干净,待全部面部清理干净后,再用75%的酒精棉球全脸擦拭。,针刺法操作,针刺法操作,2、针刺(1)局部取穴:围刺:用0.28mm20mm毫针面部多针围刺。留针30分钟。散刺:用0.25mm13mm毫针轻刺面部,以皮损明显处为进针点。(2)远端配穴:合谷、三阴交、太冲,用1.5寸毫针直刺,进刺深度为0.8寸。十次为一疗程。,针刺法操作,四、其他疗法,1、耳针:选取肺、大肠、肾上腺、内分泌、皮质下、神门、面颊、耳尖。每次选23穴,用毫针中强度刺激,每日1次,留针20min,同时耳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埋耳针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2、挑治:在胸椎112旁开0.53寸的范围内,寻找阳性反应。3、刺络拔罐:取大椎、肺俞、膈俞、太阳、尺泽、委中。4、耳背放血:取双侧耳背近耳轮处明显血管。选好1根血管,经揉搓使其充血,常规消毒后划破血管,使血自然流出或轻轻挤压使之出血510滴。消毒切口盖上敷料。1次未愈者,1周后另选血管治疗。,1.选穴,肺、大肠、肾上腺、内分泌、皮质下、神门、面颊、耳尖,(一)中药内服基础方 生地15、蒲公英10 、紫花地丁10 、黄芩10 、丹皮10 肺经风热加野菊花15 、连翘10脾胃湿热加厚朴10、藿香5 冲任不调加红花10、益母草10 失眠加合欢10、夜交藤10 有丘疹、脓胞加皂角刺10、夏枯草10 皮肤骚痒加紫草10 、白鲜皮10 便秘加生大黄3 口渴加沙参10 、竹叶5,具体方法,(二)中药外用外用方 苦参 石膏紫草黄芩蛇床子 白鲜皮用免煎中药水调外擦患处即可,五、按语,1、针灸治疗痤疮疗效较好,部分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