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发展(物质基础);政治上: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阶级关系上:诸侯士大夫崛起,“士” 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受到诸侯国统治者重用;(备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 “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备注: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引起阶级关系的变动二,启示 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的历史时代的政治经济发展、变革的产物三,历史影响: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是中国两千多年思想文化的源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主要派别派别代表道家老子、庄子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1、儒家学派(1)孔子 主张:思想核心:“仁”,就是“爱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民本思想:“以德治民”,“节用而爱人”,取得“民信”“克己复礼”:行为符合礼的要求政治: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教育:首创私人讲学,主张“ 有教无类 ”,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评价:包含了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包含了民本思想,也是孔子所倡导的道德观和伦理观;(2)孟子.孟子的主张(战国中期人)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提出“宽刑薄税”;发展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伦理观上:“性本善”。(3)荀子的主张(战国末期人)“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民本思想:君舟民水;伦理观上:“性恶论”评价:荀子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改造了儒家思想,使其更能适应社会小结: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导致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2、孔子、孟子、荀子吸收了诸子百家主张中合理部分,其中孔子创立儒家思想,孟子、荀子把它发展为一个更加完整体系,成为诸子百家中的大宗历史地位:1、孔子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2、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发展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3、孔子思想对世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影响,在世界思想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2.道家 (1)老子 时间:春秋晚期。主要思想: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认为事物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老子:提倡清心寡欲,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朴素的辨正法哲学思想。 (2)庄子 时间:战国时期。 主要思想: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特别提示道家崇尚自然,宣传自然无为。对于今天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仍有现实意义。3法家: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主要思想:主张君主要以 法 治国。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主张君主专制。(1)代表人物及主张:李悝(变法措施)商鞅 (变法措施)经济措施 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政治措施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 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推行县制 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 变法主要作用: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制度,开阡陌,肯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合法性;打破了奴隶主世袭贵族的特权,确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发展和壮大了地主阶级政治势力;中央集权的实行,巩固了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统治;发展了封建经济,壮大了地主阶级经济力量;方便了税收和交换。 为什么法家思想对当时的统治者最有用?(1)战国时期处于大变革时期,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人民渴望统一。(2)法家政治上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奖励耕战;经济上主张重农抑商,承认土地私有;文化上主张加强思想文化控制等,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确立封建制度,有利于国家实现统一。4、墨家学派 主张“兼爱”、“非攻” “节俭”、“尚贤”阶级派别代表人物主张评价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道家老子、庄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儒家孔子核心思想“仁”、“礼”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新兴地主阶级儒家孟子主张实行“仁政” 调和阶级矛盾,以 利于封建统治荀子“制天命而用之”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用自然发展生产的朝气和信心新兴地主阶级法家韩非主张加强君主专制,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主张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革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迫切愿望小生产者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要求平等,反对战争,任人唯贤,过俭朴生活反映了广大小生产者要求和平、稳定的愿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经历:春秋时期,应运而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战国后期,经孟子、荀子,发展为蔚然大宗秦朝,用法家,焚书坑儒,遭到打击汉初,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1,从“无为”到“有为”(1)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 无为而治 ”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2)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但社会也潜伏着危机,如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匈奴为患等。 (3)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 道家 、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在位期间,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 天人感应 ”学说。董仲舒还提出了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原因)1、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2、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汉武帝尊儒的措施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儒学成为选官任官的标准。教育方面:中央设太学,地方令各郡县设立学校,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3、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结果西汉后期,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统治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自汉武帝至五四运动)。归纳总结 儒家学派从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的社会地位的变化?(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剧变,百家争鸣。儒家主张仁、仁政,反对苛政,不能适应中央集权、国家统一的潮流。儒学遭到冷遇,未受到重视。(2)秦始皇完成统一后,以法家思想治国,采取“焚书坑儒”政策,儒家学派为统治者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汽车4S店租赁协议范本
- 2025房产装入家族信托全程指导与税费缴纳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施工专用设备综合保险合同
- 2025版车辆租赁及汽车租赁平台开发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酒店与广告公司合作宣传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钢结构工程承揽合同质量保障模板
- 麻疹健康教育讲座课件
- 电商代运营物流配送及仓储管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信用贷款合同规范样本:信用社会保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二手房出售合同附带原业主装修补偿及物业管理责任转移协议
- 高血压疑难病例护理讨论
- 汽配行业质量管理方案
- 2025小学英语新课标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 6S管理改善案例
-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农产品直供食堂合作协议
- 市政道路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总承包项目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 空中交通流量建模与仿真-深度研究
- 2025年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与地缘政治风险
- (2025)新《公司法》知识竞赛题库(附含参考答案)
- 2025年度旅游景区安全生产管理协议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