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病人的压疮成因及护理对策_第1页
骨科病人的压疮成因及护理对策_第2页
骨科病人的压疮成因及护理对策_第3页
骨科病人的压疮成因及护理对策_第4页
骨科病人的压疮成因及护理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骨科病人压疮成因分析与护理对策,2007NPUAP压疮的新定义:指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或复合有剪切力或/和摩擦力作用而发生在骨隆突处的局限性损伤。,骨科病人因牵引固定或手术或疾病自身原因需要长期卧床,成为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成因分析,骶尾部压疮位列骨科压疮首位。骨科病人多需卧硬板床休息,如脊髓损伤,脊柱肿瘤,胸腰椎骨折,下肢牵引固定及手术后病人。骶尾部成为病员身体主要的支撑点,压疮成因主要是以下几方面。,骶尾部压疮,骶尾部无肌肉附着,缺乏脂肪保护,紧贴床铺,长期受压或受摩擦力剪切力的作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容易发生压疮。另一方面,骶尾部属视野不易察觉处,如果不能做到及时翻身抬臀减压,患者及家属对压疮防护知识不了解,骶尾部极易发生压疮。,骶尾部的生理结构是导致压疮发生的直接原因。,患者高龄,瘦弱,肥胖,营养不良,体质虚弱,强迫卧位,术后害怕疼痛不敢翻身等都是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患者自身条件导致压疮的客观原因,研究表明:体温每升高1摄氏度,组织代谢的氧需要量增加10%,持续压力引起组织缺血时,温度升高将增加压疮的易发性。过度潮湿引起皮肤软化及抵抗力降低;潮湿会浸润皮肤组织,削弱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造成局部皮肤水肿;有害物质易于通过且利于细菌繁殖,使得上皮组织更容易受到损伤,而引起压疮。潮湿皮肤较干燥皮肤发生压疮的几率高出5倍。,高温与潮湿是造成压疮的环境因素,足跟压疮多由牵引石膏外固定支具所致,体质瘦弱,营养不良,合并糖尿病等患者是好发人群。,足跟部压疮,足跟部处肢体的远端,血运不良,肌肉脂肪附着少,是压疮发生的内在因素,牵引固定则是压疮发生的外在因素。皮肤牵引时小腿上皮套因牵引锤的牵拉,使皮套下滑,牵引重力集结作用在足跟,造成足跟直接受压;骨牵引病员的患足会不自觉呈外旋下垂状,足跟承受患足重力卡压在帆布垫上;下肢石膏固定患者则由于石膏直接卡压足跟,石膏包裹患肢,造成血液回流障碍,导致足跟部压疮发生。足跟部压疮在骨科压疮中排第二位。,枕颌带持续牵引容易致下颌部压疮;两侧大转子皮肤是强迫卧位特别是侧卧位经常被疏于观察的部位;皮肤牵引带膝部两侧锁扣易卡压膝部两侧;锁骨固定带的锁扣及铁环易卡压肩背部,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性压疮,在骨科临床护理中不容忽视。,其它部位压疮,护理对策,规范高危压疮的评估标准(Braden scale 和 waterlow scale)加强压疮知识的培训建立压疮及高危压疮监控体系加强责任意识,提高护理技能,提高护士对压疮的管理能力,加强卫生护理,保持床单平整,清洁,干燥。出汗多可在患者背部加放一条吸汗的棉质毛巾,及时擦干,及时擦洗更衣,更换床单被套等,避免患者处于潮湿环境中。使用便盆时,避免生拉硬拽,可指导病员正确抬臀,必要时在便盆边缘垫布垫,以免擦伤皮肤;对长期卧床病员可指导抬臀运动,每天练习16-20次,每次持续2-3分钟;对行牵引固定患者,经常巡视病房,及时调整牵引,保持体位正确有效,可协助与指导患者穿衣裤,避免皮肤牵引带或固定带与皮肤直接接触,或在易卡压处放置海绵垫或软毛巾,减轻局部组织受到的压力。,加强基础护理,采取正确的措施,对高龄,瘦弱,营养不良,肥胖,强迫卧位,术后使用镇痛泵者及合并糖尿病等患者,应重点观察与监督,严格交接班,使用气垫床,或在病员骶尾部置放水垫,用软枕凌空足跟;建立翻身卡,1-2小时巡视,重点查看骶尾部,足跟部,大转子皮肤受压情况,协助病员更换体位,或适时松解牵引,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高危人群,好发部位,重点观察,重点监督,严格交接班。,根据压疮分期,采取针对性治疗护理措施,1、经常评估患者,向患者及家属做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使其主动参与护理。2、减压护理: 气垫床、水垫、海绵垫、软枕头、翻身垫等。定时翻身,间歇解除身体各部位的压力,是预防及治疗压疮最有效的措施。掌握翻身技巧,避免拖、拉、推等动作。3、加强营养,改善全身状况。,综合处理,透明贴、水胶体或泡沫敷料保护。换药间隔:710天或敷料自然脱落。,期 局部处理,创面渗液少:水胶敷料,如透明贴、溃疡贴、安普贴、薄形多爱肤等;创面渗液多:藻酸盐水胶体敷料/泡沫敷料外敷。换药间隔:35天。水泡的处理:小水疱:注意保护,可用水胶体敷料。大水疱:无菌注射器抽出疱内液体,挤出疱液,早期保留疱皮,用透明贴或溃疡贴等水胶体敷料外敷。,期 局部处理,黑色期:机械清创或外科清创或自溶清创后充分引流(藻酸盐、脂质水胶体)高吸收性敷料外敷。换药间隔:12天。黄色期:清创,水凝胶/水胶体糊剂、藻酸盐类敷料高吸收敷料或水胶体敷料或纱布外敷。换药间隔:23天。红色期:水胶体糊剂高吸收性敷料或水胶体敷料外敷。换药间隔:35天。窦道(潜行):渗出液多者用藻酸盐填充条高吸收性敷料或纱布外敷。渗出液少者用水胶体糊剂吸收性敷料或纱布外敷。,期、期 局部处理,谨慎处理,不能被表象所迷惑。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严禁强烈和快速的清创。早期可用水胶体敷料,使表皮软化。,可疑的深部组织损伤 局部处理,清创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