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市区域气候资料整理_第1页
云南省市区域气候资料整理_第2页
云南省市区域气候资料整理_第3页
云南省市区域气候资料整理_第4页
云南省市区域气候资料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中国省级行政单位,位于中国西南的边陲,省会昆明。云南的简称是“滇”或“云”,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云南省总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北回归线穿过省境南部。东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北面是四川省,西北面是西藏自治区。云南省气候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等7个温度带气候类型。云南气候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云南纬度和海拔相关。从纬度看,其位置只相当于从雷州半岛到闽、赣、湘、黔一带的地理纬度,但由于地势北高南低,南北之间高差悬殊达6663.6m,大大加剧了全省范围内因纬度因素而造成的温差。这种高纬度与高海拔相结合、低纬度和低海拔相一致,即水平方向上的纬度增加与垂直方向上的海拔增高相吻合的状况。使得各地的年平均温度,除金沙江河谷和元江河谷外,大致由北向南递增,平均温度在524左右,南北气温相差达19左右。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和天气系统的不同,全省气温纬向分布规律中常会出现特殊的情况,出现了“北边炎热南边凉”的现象。特别是在垂直分布上,因境内多山,河床受侵蚀不断加深,形成山高谷深,由河谷到山顶,都存在着因高度上升而产生的气候类型差异,一般高原每上升100m,温度即降低0.6左右。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由于地处低纬高原,空气干燥而比较稀溥,各地所得太阳光热的多少除随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增减外,也受云雨的影响。夏季,最热天平均温度在1922左右;冬季,最冷月平均温度在68以上。年温差一般为1015,但阴雨天气温较低。一天的温度变化是早凉,午热,尤其是冬、春两季,日温差可达1220。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全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100mm,南部部分地区可达1600mm以上。但由于冬夏两季受不同大气环流的控制和影响,降水量在季节上和地域上的分配是极不均匀的。冬季位于“昆明准静止锋”的西侧,受单一暖气团控制,降水稀少。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潮湿闷热,降水充沛。降水量最多是68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11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季节为旱季,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020%。云南无霜期长。南部边境全年无霜;偏南的文山、蒙自、思茅,以及临沧、德宏等地无霜期为300330天;中部昆明、玉溪、楚雄等地约250天;较寒冷的昭通和迪庆达210220天。云南光照每年每平方厘米为90150千卡。1.昆明市昆明属北纬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由于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日照长、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5,最热时月平均气温19左右,最冷时月平均气温8左右。历史上年极端气温最高31.2,最低-7.8。年均日照2200小时左右,无霜期240天以上。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年降水量1035mm,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城区温度在029之间,年温差为全国最小,这样的气候特征在全球少有,由于温度、湿度适宜,日照长,霜期短,所以鲜花常年不谢,草木四季长青,是著名的“春城” 、“花城”。昆明日温差较大,紫外线强度较高,一天之中有四季,有遇雨变成冬之说,在冬、春两季,冬季日温差可达1220,夏季日温差为可达410。昆明气候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1.春季温暖,干燥少雨,蒸发旺盛,日温变化大;2.夏无酷暑,雨量集中,且多大雨、暴雨,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故易受洪涝灾害;3.秋季温凉,天高气爽,雨水减少。秋季降温快,天气干燥,多数地区气温要比春季低2左右。降水量比夏季减少一半多,但多于冬、春两季,故秋旱较少见;4.冬无严寒,日照充足,天晴少雨。5.干、湿季分明。全年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明显地分为干、湿两季。510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85%左右;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5%左右。2.曲靖市曲靖市地跨东经1024210450,北纬24192703之间,总占地面积33821平方公里。曲靖主要为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一般具有冬春光照条件较好,春温不稳,风高物燥,降水不均;夏无酷暑,降水集中,涝旱兼有,风和日丽;秋季降温快,阴雨多;冬暖冬干,寒潮降温的气候特点,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4.5。2011年,曲靖市遭遇自1961年来最严重的春、夏、初秋连旱,全年各县(市)区平均气温14.12,其中,麒麟区、陆良县并列最高15.1,富源县最低13.0;平均降水量592.1毫米,其中罗平县最多1027.1毫米,马龙县最低417.0毫米;平均日照时数1998.12小时,其中会泽县最多2471.2小时,罗平县最少1546.2小时。曲靖市地处云贵高原中部滇东高原向黔西高原过渡地带的乌蒙山脉,西与滇中高原湖盆地区紧紧相嵌,东部逐步向贵州高原倾斜过渡,中部为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分水岭地带,高原面保存较好,形态完整,东南部具有典型的岩溶丘原景观。市境地貌以高原山地为主,间有高原盆地,高山、中山、低山、河槽和湖盆多种地貌并存。境内山岭河谷相间交错,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较为齐全,碳酸盐岩石分布广、面积大,多溶洞和岩溶地貌,山脉有乌蒙山系和梁王山系,多呈北东南北向或近南北向,大致可分为西列、中列和东列3个平行岭脊。3.玉溪市玉溪市处于低纬度高原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随复杂的地形及受印度洋、北部湾温湿与干燥气流综合影响变化,具有冬春干季、夏秋雨季及垂直与背向、朝向影响而具多样性气候变化特征,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5.4-24.2,最高32.2,最低-3;年平均降水量787.8-1000mm,多集中于6-10月,尤其是雨季集中于5-10月,大、暴雨多集中6-8月,范围小、强度大的“单点暴雨”频繁发生;相对湿度75.3%,绝对湿度13.6毫巴;年平均蒸发量1801mm。1-3月份为霜期,偶见降雪。由于地形复杂,高差较大,一般山区比坝区降雨量大,温度较低,自山顶到谷底,全年和昼夜温差变化亦较显著。2玉溪的平均海拔在1800左右,玉溪地处云贵高原西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条件复杂,以红河为界,其东西两边的地貌景观有较大的差异。红河以西为滇西横断山区,山体走向呈北西向,哀牢山主峰大雪锅山高程3165.9m,当地最低侵蚀基面高程328m,相对高差2838m;红河以东为云贵高原,由于受云南山“字”型构造的影响,山体走向分别为南北向,北西向北东向及南突的东西向,山体破碎,其间以梁王山主峰海拔高程2820m为最高点,一般高程1500-1900m。4.保山市保山市地处云南省西部,位于东经982510002和北纬24082551之间。属低纬山地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处低纬高原,地形地貌复杂,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气候类型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共7个气候类型。其特点是: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年均气温为1417C;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年降雨量7002100毫米。保山是“春城”。保山城依山骑坝,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5C,最冷月平均气温8.2C,最热月平均气温21C,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保山市地处横断山脉滇西纵谷南端,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坝区占8.21%,山区占91.79%。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延伸倾斜,最低海拔535米,最高海拔3780.9米,平均海拔1800米左右。在群山之间,镶嵌着大小不一的78个山间盆地,最大的保山坝子,面积149.9平方千米。5.昭通市昭通居于云岭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结合部,东侧紧邻贵州省威宁县(毕节地区),南侧紧邻云南曲靖市,西侧紧邻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以金沙江为界相邻,北侧紧邻四川宜宾市以金沙江为界相邻。国土面积2.3万平方公里。昭通境内群山林立,海拔差异较大,具有高原季风立体气候特征。昭通境内四季差异较小,但是不同的海拔上气候有着较大的差异,海拔从高到低有高原气候、温带气候、亚热带气候之分,而在同一海拔上,昭通南部温度比北部高,湿度比北部低。昭通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属典型的山地构造地形,山高谷深。市内平均海拔1685米,其中市政府驻地海拔1920米,最高海拔4040米(巧家县药山),最低海拔267米(水富县滚坎坝)。昭通全年平均气温在11-21之间,最冷气温出现在1月,月平均气温在1-12之间,最热温度出现在7月,月平均气温在20-27之间。昭通降水比较丰富,但是南北分布不均,南干北湿,涝灾和旱灾时有发生。6.丽江市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衔接地段,地理坐标为东经10014,北纬2652,海拔2400余米。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僳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丽江属高原型西南季风气候,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丽江的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在12.619.8,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为18.125.7,最冷月平均气温为411.7,年温差小,但日温差较大。年极端最高气温25.1度,最低气温27.4度,每年的510月为雨季,7、8月特别集中。7.普洱市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北纬22022450、东经990910219之间,东临红河、玉溪,南接西双版纳,西北连临沧,北靠大理、楚雄。东南与越南、老挝接壤,西南与缅甸毗邻,国境线长约486公里(与缅甸接壤303公里,老挝116公里,越南67公里)。普洱市南北纵距208.5公里,东西横距北部55公里、南部299公里,总面积45385平方公里,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州(市)。普洱由于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这里大部分地区常年无霜,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享有“绿海明珠”、“天然氧吧”之美誉。普洱市海拔在3173370米之间,中心城区海拔1302米,普洱市年均气温1520.3,年无霜期在315天以上,年降雨量11002780毫米,负氧离子含量在七级以上。8.临沧市临沧市位于云南省的西南部,界于东经984010034和北纬23052502之间,云南临沧东部与普洱市相连,云南临沧西部与保山市相邻,云南临沧北部与大理白族自治州相接,云南临沧市南部与邻国缅甸接壤。临沧市属亚热带低纬度山地季风气候,四季温差不大,干湿季分明,垂直变化.突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有“亚洲恒温城”之美称,年平均气温16.817.7。2013年平均气温18.1,日照2552.6小时,降雨量1158.2毫米,相对湿度71%。临沧市属横断山系怒山山脉的南延部份,系滇西纵谷区,境内有老别山、邦马山两大山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并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境内最高点为海拔3429米的永德大雪山,最低点为海拔450米的孟定清水河,相对高差达2979米。9.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在云南省西部中缅边境,位于东经97319843、北纬23502520之间,是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德宏气候资源也是得天独厚的,全州紧靠北回归线附近,所处纬度低,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东北面的高黎贡山挡住西伯利亚南下的干冷气流入境,入夏有印度洋的暧湿气流沿西南倾斜的山地迎风坡上升,形成丰沛的自然降水,加之低纬度高原地带太阳入射角度大,空气透明度好,是全国的光照高质区之一,全年太阳辐射在137143卡/厘米,年降雨量14001700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在18.420,年日照22812453小时,年积温64007300,年陆地蒸发量在14001900毫米之间,干旱指数在0.41.2之间。形成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雨热同期,干冷同季,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霜期短、霜日少,的特点,为多种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和越冬条件。德宏地处云贵高原西部横断山脉的南延部份,高黎贡山的西部山脉延伸入德宏境内形成东北高而陡峻,西南低而宽缓的切割山原地貌,全州一般海拔在8002100米,全州依东北高,西南低的地势,形成不同海拔的七类地带:海拔2700-3404.6米的高寒山区,山势 陡峭,森林茂密,冬有积雪,气候寒冷,无人居住,面积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0.22%;海拔2200-2700米地带,特点是山顶浑圆,谷坡在10-30度,森林较多,局部已经开发为轮歇地,林间草场可发展畜牧业,面积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5.64%;海拔1800-2200米地带,此类地带多为江河支流源头,次生林较多,面积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16.52?%;海拔1600-1800米地带,植被稀少,垦植较多,导致冲沟较多,是州内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带,也是旱粮、旱地甘蔗、茶叶、草果、八角及热带水果的主产地,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44.1%;海拔950-1100米地带,谷坡一般在10-20度之间,植被多为灌丛、草地,冲沟切割较多,水土流失严重,属州内低热层地带,面积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15.25%,是橡胶等热带经济林木和热带水果的主产地;海拔600-950米地带,面积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17.95%,其中,农业耕地面积占全州总耕地面积的55.03%,海拔210-600米地带,属热带河谷季雨林地带,面积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0.39%,未垦地多为热带原始森林和荒草坡地,其植物种类繁多,是天然的热带动植物园。10.怒江傈僳族自治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云南西北部,地处东经98099939,北纬25332823之间。多为高山陡坡,可耕地面积少,垦殖系数不足4%。耕地沿山坡垂直分布,76.6%的耕地坡度均在25度以上,可耕地中高山地占28.9%,山区半山区地占63.5%,河谷地占7.6%。州境内天气变化大,气候各异。怒江州气候具有云南年温差小、日温大干、湿季分明,四季之分不明显的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的共同特点,同时因受地貌和纬度差异的影响,具有北部冷,中部温暖,南部热;高山寒冷,半山温暖,江边炎热;部分地区雨季开始特别早,干季短暂,温季持续时间长,无春早,立体气候显箸的独特气候特征。4怒江州内海拔最低738米,最高5128米,显著的海拔高差和复杂的地域环境影响热量条件的再分配,各地温度有差异。一般在海拔1400米以下的低热河谷区,气温最高,热量丰富,每年平均气温16.8C20.1C,最热月气温21.7C24.7C,最冷月气温11.1C13.6C,年极端最低气温-28C3.7C,大于或等于10C积温5530C5019C;海拔18002300米的中高山区,年平均气温15.1C11.1C,最热月气温19.3C17.8C,最冷气温9.1C3.2C,极端最低气温-2.8C10.2C,大于或等于10C积温5019C3223C;海拔2300米以上高山区,年平均温度11.0C以上最热气温17.8以上,最低气温31C以下,极端最低气温-10.2C以下,大于或等于10C积温3223C以下,为气温最低,热量最差的地区。怒江州泸水、福贡、贡山三个县土壤偏酸,兰坪县土壤偏碱。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钾元素丰富。海拔1500以下的河谷江边,主要为赤红壤,红壤;海拔2000米左右的半山区,主要为黄红壤、黄棕壤;海拔25003000米的高山区主要为棕壤、暗棕壤。3000米以上,依次为灰棕森林土和高山草甸土。11.迪庆藏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藏、川三省区交界处,总面积23870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为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6740米,同时也是云南省最高,最低海拔为澜沧江河谷,海拔1486米,绝对高差达5254米,较小范围内的巨大高差使得境内出现了垂直气候和立体生态环境特征。迪庆藏族自治州是云南省海拔最高和唯一的藏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内气候属温带寒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4.716.5,年极端最高气温25.1,最低气温27.4。立体气候明显,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12.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州地处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结合部位,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复杂多样,点苍山以西为高山峡谷区。大理州地处低纬高原,在低纬度高海拔地理条件综合影响下,形成了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特点:四季温差小。较接近北回归线,太阳辐射角度较大且变化辐度小,形成年温差小,四季不明显的气候特点,“四时之气,常如初春,寒止于凉,暑止于温”,四季温差不大;热带季风气候,分雨旱季。大理州冬干夏雨,赤道低气压移来时(冬半年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雨量仅占全年降雨量的515%,信风移来时(夏半年5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595%;垂直差异显著。大理州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气温随海拔高度增高而降低,雨量随海拔增高而增多。河 谷热,坝区暖,山区凉,高山寒,立体气候明显;气象灾害多。由于季风环流的不稳定性和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大理州气象灾害较多。常见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低温、洪涝、霜冻、冰雹、大风等。13.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跨东经1004310230,北纬24132630之间,属云贵高原西部,滇中高原的主体部位。楚雄州境内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但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楚雄彝族自治州划分总的气候特征是冬夏季短、春秋季长;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霜期较短;降水偏少,春夏旱重。同时因各地地形和海拔的差异,形成气象要素时空分布复杂、立体气候和小气候特征明显的特点。年均气温为14. 821.9 摄氏度。绝大多数地区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7.4摄氏度;最热月(6月)平均气温21.4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42摄氏度(1963年5月31日),极端最低气温-8.4摄氏度(1974年1月1日)。元谋坝子和金沙江河谷地区全年无霜,其他大部分地区无霜期为221天275天。楚雄州降水量偏少,年均降水量8001000毫米,且主要集中在7月至10月。楚雄州地处云南省日照高值区,年均日照为2450小时,从西北向东南呈递减分布。西北部的永仁县最多,年平均达2823小时,日照率达65%,是云南省日照时数最多、日照百分率最大的地区。最少的是禄丰县为2198小时。楚雄州的蒸发量年平均为2432毫米,为年降雨量的3倍多。元谋县的蒸发量为降雨量的6倍多,是云南省蒸发量最大的干热盆地,蒸发量最小的是南华县和双柏县,年均不到2000毫米。14.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州位于位于东经1014710416,北纬22262445之间,地处云南省东南部,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分为山脉、岩溶高原、盆地(坝子)、河谷4部分。红河州地处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型湿润季风气候区,在大气环流与错综复杂的地形条件下,气候类型多样,具有独特的高原型立体气候特征。州内四季不甚分明,但干、雨季节区分较为显著,每年5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其中连续降雨强度大的时段主要集中于68月,且具有时空地域分布极不均匀的特点。据近10年间统计,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区,年平均气温16.3,极端气温-9.0、31.5;年平均降雨量2026.5毫米,一般年最大降雨量为2508.1毫米,其中金平县分水岭老林地区年降雨量最大达3471.1毫米,个别年份最高达4338毫米,居全省之冠;一日最大降雨量可达212.4毫米,具有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间盆地、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分别为17.2、23.4,极端气温2.0、40.7,年平均降雨量817.2毫米、1688.7毫米,年最大降雨量2257.2毫米,一日最大降雨量144.7毫米,与山区对比相对较小,但仍具有单点暴雨集中,强度大的特点。15.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033510612,北纬22402448之间。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区和半山区占总土地面积的97%,最高点是文山县的薄竹山海拔2991.2米,最低点是麻栗坡县的船头(天保国家级口岸),海拔107米,平均海拔在10001800米之间。文山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年平均气温19度,年降雨量779毫米,全年无霜期356天,日照时数2228.9小时,多为亚热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其特征为西南部多,东北和中西部较少;山地多,谷地少;夜雨多,白天少;局部性大雨、暴雨多。干湿季分明,510月为雨季,雨量占全年雨量的82%;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雨量占年雨量的18%。因此部分地区容易发生干旱或洪涝等灾害。太阳辐射能丰富,热量资源充足。热量分配在时、空分布上的特点是:冬季气温较高,春季气温回升快,24月平均每月上升4左右,3月份气温基本稳定在15以上;夏季高温不强,大部地区7月均温仅2123,7月后开始下降,秋季降温快,9月份均温比7月份下降2以上,部分县平均最低气温已降至16以下。但受低云和雾雨影响,太阳辐射受到削弱。境内地形起伏大,高差悬殊,因此在不同地区、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差异较大热量条件也随之产生差异。文山州大部分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凉和雨热同季,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