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华大学环境学院学生创新活动计划_第1页
2017年东华大学环境学院学生创新活动计划_第2页
2017年东华大学环境学院学生创新活动计划_第3页
2017年东华大学环境学院学生创新活动计划_第4页
2017年东华大学环境学院学生创新活动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年度东华大学环境学院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汇总表 今年我院共申报创新项目40项,经学院评审,2017年度东华大学环境学院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排序如下表:1、立项:今年申请的所有项目均给予立项,按照国家级、上海市级、学院重点项目、学院一般项目四类项目分别立项。国家级和上海市级项目每项均先下拨项目经费10000元,项目答辩验收通过后每项追拨10000元,学院重点项目每项下拨经费3000元,学院一般项目每项下拨经费1500元。2、所有项目最终立项以学校教务处公示为准。前25项,除国家级、上海市级项目外,均作为院级重点项目,26-40项作为院级一般建设项目。3、所有项目均可以开展起来,国家级和上海市级项目按照学校统一时间验收,学院项目建设期为1年。项目序号项目名称项目类型项目负责人参与学生人数项目其他成员信息(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信息项目所属一级学科项目简介(100字以内)姓名学号姓名职称1大气污染颗粒物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创新训练张韫祺3姚一丰邱靖涵 陈勇航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 本项目将通过国际先进卫星数据和辐射传输模式,揭示大气污染颗粒物对太阳辐射的影响规律,进一步定量给出大气污染颗粒物对地面太阳辐射的影响程度,科学评估我国各地区太阳能资源可利用量,开发太阳能新能源。2寒冷季节地源热泵地埋管周围土壤冻结特性研究创新训练殷超4葛俊云谢伟翾余赟周亚素教授土木工程地埋管作为地源热泵系统的核心,其换热性能对地源热泵系统的效率和运行稳定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若不考虑土壤冻结问题,则所设计的地埋管换热器长度和钻孔间距偏大,导致投资增加。因此,建立考虑土壤冻结的地埋管换热器传热模型,研究地埋管周围土壤的冻结特性及土壤冻结对地埋管换热性能的影响,对严寒地区地埋管的设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3环境监测实验室废液优化处理研究创新训练刘颀娴4胡诗瑶 吴妍旻邢昊钰余阳副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东华大学环境学院实验中心在学生实验期间会产生实验废水,通常交由外包公司进行集中处理。本项目旨在通过实验室方法,高效廉价地自主处理实验所产生的废水,使其达到可排放的标准。4电化学滤膜技术降解抗生素类新兴污染物的性能和机制研究创新训练展秋怡3葛优文张钰刘艳彪 李方特聘研究员环境科学与工程本项目拟选用具有大比表面积和良好导电性的碳纳米管作为膜材料,通过真空抽滤法制得自支撑三维滤膜。通过在滤膜上施加一定的正向偏压,能够同时完成对污染物的吸附和原位电化学氧化降解。5印染污泥厌氧消化热碱预处理工艺参数优化创新训练马璞月3倪圣笙()罗颖()陈小光副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厌氧消化处理印染污泥,充分体现节能环保、资源再利用的绿色理念。但印染污泥直接厌氧消化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探究印染污泥厌氧消化预处理最优工艺参数,可为印染污泥的处理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并为其后的工程放大提供科学依据。6太阳能气泡泵启动性能及可视化试验研究创新训练蔡韫宣6苏云飞()孙家炯()董珂以()梁若佳()汪宁()杨洪海副教授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在建筑空调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项目将空气提升泵与太阳能热虹吸泵的研究进程相互借鉴,选取加热功率、沉浸比、系统压力及提升管管径为变量,研究气泡泵启动时间和启动效率。7静电纺丝制备新型MD纳米纤维膜及其在高盐印染废水中的应用 创新训练邱靖涵5李佳()李丹阳()张羽()张若晨()黄满红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制备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创新性利用碳纳米管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并研究合适比例加入纺丝液,改善膜性能,并利用膜蒸馏装置,对实际高盐印染废水进行膜蒸馏实验,评价处理效果及膜的性能。83-氯咔唑好氧降解菌的筛选创新训练王嘉佳2马怡宁赵晓祥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该项目以一种新型污染物卤代咔唑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降解方法,探讨微生物对卤代咔唑的降解性能及降解机理。9用低阻高效空气过滤技术控制建筑环境PM2.5创新训练邱钟航5马良宋宛津李颖古丽夏提沈恒根教授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本项目核心技术为本实验室研发的新型驻极体静电过滤材料和净化装置技术,该材料变原有的玻纤等高效滤料的阻留、阻隔过滤机理为“机械拦截+静电吸附”机理,在保留过滤材料对PM2.5高效过滤的同时,降低了过滤阻力,提高了过滤器的寿命。10厌氧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提取及组成结构分析研究创新训练安东璇1朱玉婵()高品副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本项目课题将以厌氧活性污泥作为研究对象,优化确定厌氧污泥EPS最佳提取方法,考察分析厌氧污泥EPS组成及其物化特性,研究EPS对厌氧污泥絮体结构变化的作用影响。11天然水体中庆大霉素特异性检测新方法创新训练潘哲伦3顾鑫峰()谢昱()许贺副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利用石墨烯量子点,通过荧光适体传感器,创立检测庆大霉素的新方法12以家用空气源热泵为基础的地下空间供暖降湿机组设计创新训练章荆宁5颜欣欣鲁赉 王诗雨董鑫阳樊雪轲赵丽颖刘刚副教授土木工程本项目拟设计一种能够服务于地下空间的湿度控制系统,有效利用夏季空调室外机排出的废热,将废热经过处理引入地下空间,既能够有效除去地下空间内的湿量,使其达到舒适值,又符合我国节能减排绿色建筑的要求。通过学习并研究当前的空调系统,总结当前基础上相关内容的特点及困难点,以便为之后的空调系统的改造优化与数值模拟夯实基础,做好前期保障。13微气泡低温等离子体耦合水处理技术研究创新训练张凯2颜子惠 刘亚男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以提高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技术的能量利用效率为出发点探明目标污染物的去除机理14四环素转化产物的残留特征及藻类毒性研究创新训练曹沁4方圆圆 牛雨晴 陈娇 沈忱思讲师环境科学与工程目前,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母体药物本身,而对转化产物关注的较少。针对这一现状,本项目拟通过模拟微污染水研究四环素类抗生素在水体中的残留特征。同时,以蛋白核小球藻等三类绿藻为研究对象,考察四环素类转化产物对这三类绿藻的EC50,了解不同各异构体对水生植物的毒性差异。15新型外墙保温材料在徽州居民住宅建筑中应用研究创新训练汪宁6黎茜柳梁若佳 梁铭昕 韦俊豪 耿鹏程 刁永发沈恒根教授/博导教授/博导土木工程采用能耗模拟和实验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积极研究新型外墙保温材料在夏热冬冷地区建筑中应用,对保温材料的选择、优化、创新、推广及提高人体的舒适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对建筑节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对建筑节能具有重要的理论、经济和现实意义。16非均相Co3O4/GO/PMS体系氧化降解印染废水的研究创新训练陈赟丹2金鹭()李登新教授环境工程本项目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氧化石墨烯为催化剂载体进行研究。17壳聚糖网状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酸性染料酸性蓝25吸附性能研究创新训练冶晓凡4邬倩倩 汪舒怡 马崇磊宋燕西副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该项目主要通过乳化交联法制备交联壳聚糖网状聚合物,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表征手段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表征。并进一步研究交联壳聚糖网状聚合物对酸性蓝25染料的吸附性能、吸附机理。获得对酸性蓝25染料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新型吸附材料。18防霾婴儿车创新训练陈玉5陈荟霖 张毅飞 周镇港 时传妍赵敬德副教授土木工程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雾霾天气越来越频繁。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研发了防雾霾婴儿车,主要作用是过滤掉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PM2,5.整体设计密封降噪,并安装通风管道为车体环境输送新风。旨在打造一个防霾安全环保的婴儿车。19印染工业废物完全零排放的创新模式探究创新训练黄伽文4陈奕人柯贤瑜金志鸿马春燕讲师环境科学与工程通过集成创新的形式,创造印染工业废物完全零排放的新模式20促进功能菌群DDMY2高效降解不同结构染料的新型生物质激活剂研究创新训练王嘉怡5何苗 陈思 张梦婷 俞承志 谢学辉副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本项目主要研究在印染废水方面通过筛选高效功能菌群以及通过共代谢基质和生物激活剂的调控作用,为生物法处理印染废水工艺提供高效、光谱的功能菌群,并提供共代谢基质调控和激活剂调控的理论指导。21污泥生物炭负载过渡金属微波脱硝实验研究创新训练王香兰3徐钰刘羿良邓文义副教授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本项目将开展污泥生物炭负载过渡金属微波脱硝研究,探究微波场作用下污泥热解残渣的脱硝特性和反应机理,探寻能够实现低温脱硝的催化剂。22TiO2/Bi2WO6/GO可见光响应光催化剂制备及脱色性能研究创新训练姚笃成2邢昊钰刘洪禹高品副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本课题项目将通过水热合成法优化制备TiO2、Bi2WO6与GO纳米复合材料,利用SEM、TEM、XRD、XPS等技术手段对其表观形貌、晶体结构、元素形态等物化性质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在可见光范围内对活性染料的光降解脱色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响。23食品添加剂亚硝酸快速和高灵敏检测的传感器研究创新训练李致霆5张雨琪(),邹晨(), 史书宽(),黄金烨()许贺副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本项目采用聚萘二胺/碳纳米管复合修饰材料,构建电化学传感器的识别界面,利用亚硝酸盐的氧化催化性质,建立痕量亚硝酸盐电流或电压检测新方法。24不同型式高压静电复合材料空气过滤效率对比创新训练徐精一5王嗣富 马艳云 何如如 邓婧 杨学宾副教授土木工程实验目的是为了测试IFD装置在不同风速、不同电极厚度以及采用不同放电形式的情况其空气过滤效率的大小以及变化趋势,之后再对试验测试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得出风速、电极厚度、放电形式与过滤效率之间的关系。25难降解有机物Fenton催化氧化用低浸出性催化剂研究创新训练饶哲信2陈赟丹()李登新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Fenton试剂有催化剂难以回收、对pH要求低、易形成淤泥等缺点。本项目旨在寻找一种新催化剂,解决传统Fenton氧化的局限性,降低铁离子在催化过程中的浸出率,使催化剂易于回收的同时减少对低pH的依赖。实现其在催化降解难降解性有机物方面的广泛应用。26利用细菌纤维素负载纳米二氧化钛研制新型光催化膜创新训练宋呈嘉5俞承志()、高菊 ()、 于俏()、 吴泽钰()谢学辉讲师环境科学与工程本项目致力于将细菌纤维素与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结合起来,构成新型光催化膜。该光催化膜较传统光催化膜具有成本低、催化效率更高、生产工艺方便简洁,无毒无二次污染,对人体无不良影响。具有商品化潜力和广泛的市场前景。27半椭圆管水平降膜液膜厚度及传热特性研究创新训练胡昊4颜子雄刘子渝王辛予周亚素教授土木工程水平管降膜蒸发器,管外发生液体蒸发相变换热,管内发生蒸汽冷凝相变换热,在其传热管两侧均发生相变传热,传热系数很高,但是目前的强化传热技术大都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圆形截面在很多情况下不能满足生产节能以及一些特殊情况的需要因此高效低阻强化换热元件的开发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较有效的解决方案,即用半椭圆管代替水平圆管。28冷却塔排水正渗透处理过程中驱动液溶质逆向扩散对膜污染的影响创新训练杜缪佳3朱宇 唐奉楠陈刚讲师土木工程采用正渗透技术来处理冷却塔排水,研究对不同驱动液溶质逆向扩散对正渗透污染的影响,揭示驱动液性质对膜污染的影响规律和机制,建立降低膜污染的有效方法,为高含盐废水正渗透处理提供驱动液的选择提供理论指导和废水的回用提供理论基础。29对流层大气臭氧污染的卫星资料应用研究创新训练姚一丰5张韫祺赵明阳王雪谢雯陈勇航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 本项目将通过国际先进卫星数据,对我国中东部地区臭氧污染进行数据模拟,揭示臭氧污染的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补充我国在臭氧污染卫星数据上的应用。30高比容量锂离子电池用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1.2Mn0.54Ni0.13Co0.13O2的合成与改性创新训练王新宇4位彩凤 李静 罗羽翔贺振江讲师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近几年来这些电子产品对电池容量要求越来越高,但同时要求电池体积要更小和更薄,使得新材料锂电池的研究迫在眉睫。31 城市污泥超声破解性能与超声节能工艺的研究创新训练贾荣翚4周雷 董雪彤 牛超田 晴副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在本项目中使用低频超声处理初沉池与二沉池污泥,探究不同污泥超声最佳参数的不同,同时从两方面研究污泥低频超声节能工艺:研究使用低频超声相较于普通超声的节能情况;研究利用保温吸音材料提高声能使用效率的节能情况。32介孔磁性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新材料及其分离红霉素研究创新训练汪舒怡4邬倩倩冶晓凡马崇磊宋燕西副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项目内容以苯乙烯等为功能单体,DVB为交联剂,在AIBN作用下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表征手段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表征。研究分子印迹材料吸附红霉素的特异选择性能、吸附机理,获得对红霉素具有选择性吸附性能的磁性分子印迹材料。33一种控制工业粉尘PM2.5的超净低阻袋式除尘技术创新训练常洺铖5张志曈申屠喆超周志银王恒毅沈恒根教授土木工程工业尘源捕集与PM2.5控制用袋式除尘技术和高效低阻电袋复合除尘技术的研究34垃圾填埋场及其周围土壤修复创新训练梁巍瀚5李芳温佳敏 桂妹 许若梦桑文静讲师环境科学与工程主要通过利用吸附动力学和数值模拟技术,研究生物炭颗粒对重金属的吸附机理,并模拟研究生物炭协同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行为,对垃圾填埋场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净化,以达到土壤修复的目的。35氧化石墨烯对两类抗生素吸附性能研究创新训练邬倩倩5汪舒怡冶晓凡马崇磊程贞宋燕西副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 本项目制备氧化石墨烯,研究其对水中红霉素和环丙沙星抗生素吸附性能,用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模型对相应数据进行拟合,研究吸附机理。36微波诱导泡沫陶瓷催化燃烧VOCs创新训练卢雅妮4赖志成 黄婧怡姜雨辰邓文义副高级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长期接触VOCs会损害人体组织并引发癌症,且多数VOCs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本研究为微波辅助催化氧化低浓度有毒有害废气治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项目如获成功,将在燃料燃烧及建筑和装饰材料领域存在巨大应用潜力。37聚苯胺石墨烯纳米复合壳的制备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