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储运销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ppt课件_第1页
油品储运销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ppt课件_第2页
油品储运销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ppt课件_第3页
油品储运销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ppt课件_第4页
油品储运销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黄玉虎2010年9月,油品储运销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目录,一、制定标准的依据和必要性二、油气回收历史和现状三、油气污染治理方案和技术四、排放标准及限值五、治理投资和效益,一、制定标准的依据和必要性,1、标准的依据由于汽油挥发性极强,因此在汽油储运销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有毒有害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简称油气);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42条规定:“运输、装卸、贮存能够散发有毒有害气体或者粉尘物质的,必须采取密闭措施或者其他防护措施”。,2、标准的必要性,(1)城市臭氧污染现状(2)VOCs排放清单和来源解析(3)加油站油气的光化学污染(4)油气危及人体健康和安全(5)造成汽油资源的极大浪费(6)汽油消耗量快速增长,(1)城市臭氧污染现状,北京2009年城近郊O3最高小时浓度达到0.43mg/m3,是国家二级标准的2.2倍,超标天数保持在50天/年左右。杭州中国环境监测2010年01期“杭州主城区大气臭氧对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影响”一文指出,与现行API相比,纳入O3后的修正API中PM10作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大幅减少,从2004年的78%下降到2007年的49%,原因是O3作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在增多,说明杭州也将面临O3污染压力。,(2)VOCs排放清单和来源解析,2005年,北京市油品储运销排放的VOCs占排放总量的5.9%;流动源对北京市城近郊区臭氧生成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油品储运销。,(a)Guangzhou(Atmos.Environ.,2008)(b)Beijing(JESH.2005),(3)加油站油气的光化学污染,多数加油站位于社会道路旁边,道路周边高楼林立、环境较为封闭,加油站内风速较低,油气不易扩散稀释。机动车又是VOCs和NOx的主要排放源,造成加油站环境空气中VOCs和NOx浓度较高。加油站油气中所含VOCs在紫外线照射下,易产生高度反应性自由基,与大气环境中NOx及其他有机物形成O3、过氧乙酰硝酸酯(PAN)、醛类等污染物,并成为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4)油气危及人体健康和安全,油气中含有的VOCs、BTEX和MTBE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如损伤内脏功能,或造成癌症。在汽油储运销过程中产生的油气浓度很容易处在1.4%7.6%的爆炸极限范围内,油气密度比空气大,加油站人员、车辆多,操作频繁,发生爆炸的几率比较大。,(5)造成汽油资源的极大浪费,参考国内外油气排放因子,整个汽油储运销过程(从炼油厂到汽车油箱)合计排放因子为每吨汽油排放8公斤油气。,全国储运油气排放量预测(万吨/年),(6)汽油消耗量快速增长,北京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让人吃惊,保有量从0.23万辆到100万辆用了48年,2003年8月、2007年5月、2009年12月保有量先后突破200、300和400万辆。北京市交通委预测2011年将达到500万辆,2015年前突破700万辆。2007年汽油终端消费量为325万吨,按照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趋势,2010年和2015年北京市汽油消耗量将达到467和727万吨。,二、油气回收历史和现状,1、美国美国加州的圣迭戈市(SanDiegoAPCD)和湾区(BayAreaAQMD)分别在1972年和1973年率先批准了加油站油气回收规章,要求执行卸油(第一阶段)和加油(第二阶段)油气回收。为了保证油气回收计划在全加州的一致性,1974年通过了州立法案(健康和安全法规41954),法规指出加州将批准油气回收系统认证程序。,1976年,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CARB)颁布了第一套认证程序CP-201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的认证程序(该文件已经更新至2006年版本),认证程序规定了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油气回收系统性能标准,与之配套的测试程序(如TP-201.2)规定了测试方法。2000年,CARB通过了增强型油气回收(EVR)计划,系统性能标准和认证过程都变得更加严格。1977年,美国清洁空气法案(CAAA1977)明确规定,特定地区必须采用油气回收技术控制加油时的油气逸散。1990年,清洁空气法案(CAAA1990)还要求所有被划定为臭氧中等和严重超标的地区必须执行ORVR(车载式油气回收)计划。,2、欧洲,(1)德国在1992年10月14日实施了第20号法令,要求必须针对汽油的转移排放安装油气回收设备;1993年1月1日实施了第21号法令,要求在新建加油站安装油气回收系统,并对现有加油站进行改造。该法令要求必须由有资质的专家对油气回收产品进行认证。德国工程师协会(VDI)制订了VDI4205标准评价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的测量和测试方法,德国TV公司按照VDI标准对油气回收系统进行认证检测。,德国对油气和机动车尾气治理后的臭氧达标情况,(2)欧盟,欧盟在德国的基础上,1994年12月颁布了指令94/63/EC汽油储存和从储油库向加油站配送汽油过程的挥发性有机物(VOC)排放控制;2009年10月颁布了指令2009/126/EC加油站给机动车加油过程中的第二阶段汽油油气回收;2010年,欧洲技术委员会以VDI4205为基础开始编写欧洲(第二阶段)法规。,3、中国,2000年,作为奥运前期准备,北京开展了油气治理工作,2003年颁布了地方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3个系列排放标准。在此基础上,2007年颁布了国家排放标准,2008年又颁布了验收检测技术规范。自此,我国已基本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环保技术法规体系。,三、油气污染治理方案和技术,1、排放来源汽油易挥发,任何暴露作业、减压释放、设备渗漏、以及其他非正常情况,都将产生油气排放,其中主要发生在装卸过程。汽油的储运销过程至少要经过四次装和卸,包括炼油厂发油,储油库收、发油,加油站卸、加油,排放源见下图。,2、油气回收治理方案,提出与生产相结合的油气污染治理方案:全系统密闭、集中回收处理。,3、油气回收技术,(1)储油库油气回收技术储油库主要污染源包括收油、储油和发油。采用浮顶罐治理技术后,收油和储油的油气排放减少了90%,所以储油库主要是治理发油时排放的油气。治理发油油气排放,首先需要改造储油库发油系统,实现底部装油,其次并对油气进行回收处理。,底部装油技术,底部装车是国外普遍采用的先进技术,不仅能够很好的解决油气密闭收集问题,还可以提高装车速度,不易发生静电,节省人力,地面操作比较安全。,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吸收法油气通过两个切换使用的炭床,对吸附到一定程度的炭床采用真空解析,再通过吸收或其他方法转变成液体汽油,实现油气回收。吸附法油气回收工艺流程见下图。,北京储油库活性炭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碳罐,碳罐,喷淋塔,组合工艺将吸收、吸附、冷凝、膜分离等技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或集成使用。右图是我国自主技术“压缩+冷凝+膜分离”的油气回收装置。,(2)油罐车油气回收技术,油罐汽车应具备油气回收系统。装油时能够将汽车油罐内排出的油气密闭输入储油库回收系统;往返运输过程中能够保证汽油和油气不泄漏;卸油时能够将产生的油气回收到汽车油罐内。任何情况下不应因操作、维修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发生汽油泄漏。油罐汽车应具备底部装卸油系统,与储油库发油系统相配套。,(3)加油站油气回收技术,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由卸油油气回收系统、汽油密闭储存、加油油气回收系统、在线监测系统和油气排放处理装置组成。该系统的作用是将加油站在卸油、储油和加油过程中产生的油气,通过密闭收集、储存和送入油罐汽车的罐内,运送到储油库集中回收变成汽油。,卸油油气回收,将油罐汽车卸汽油时产生的油气,通过密闭方式收集进入油罐汽车罐内的系统。,加油油气回收,将给汽车油箱加汽油时产生的油气,通过密闭方式收集进入埋地油罐的系统。,在线监测系统,在线监测加油油气回收过程中的气液比以及油气回收系统的密闭性和管线液阻是否正常的系统,当发现异常时可提醒操作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能记录、储存、处理和传输监测数据。,油气排放处理装置,针对加油油气回收系统部分排放的油气,通过采用吸附、吸收、冷凝、膜分离等方法对这部分排放的油气进行回收处理的装置。,四、排放标准及限值,1、储油库发油收集系统任何位置的油气泄漏浓度不超过0.05%;回收装置的排放浓度25g/m3,处理效率95%;底部装油快接头的滴漏量不大于10ml。,2、油罐车,4.2.1油罐汽车油气回收系统密闭性检测压力变动值应小于等于表1规定的限值;4.2.2油罐汽车油气回收管线气动阀门密闭性检测压力变动值应小于等于表2规定的限值;4.2.3防溢流探头应按专业检测技术规范,采用国家有关部门认证的检测仪器进行检测;4.2.4油罐汽车罐体及各种阀门和管路系统渗透检测应按GB18564和QC/T653执行。,3、加油站,4.3排放限值4.3.1液阻4.3.2密闭性4.3.3气液比4.3.4处理装置4.3.5在线监测系统,(1)液阻,加油油气回收管线液阻检测值应小于表1规定的最大压力限值。液阻应每年检测1次,检测方法见附录A。,表1加油站油气回收管线液阻最大压力限值,(2)密闭性,油气回收系统密闭性压力检测值应大于等于表2规定的最小剩余压力限值。密闭性应每年检测1次,检测方法见附录B。,表2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密闭性检测最小剩余压力限值(单位为Pa),(3)气液比,各种加油油气回收系统的气液比均应在大于等于1.0和小于等于1.2范围内。依次检测每支加油枪的气液比,安装和未安装在线监测系统的加油站应按附录C规定的加油流量检测气液比。气液比应每年至少检测1次,检测方法见附录C。,(4)处理装置,处理装置的油气排放浓度应小于等于25g/m3,排放口距地平面高度应不低于4m。排放浓度每年至少检测1次,检测方法见附录D。不同类型的在线监测系统,应按照评估或认证文件的规定进行校准检测。在线监测系统应每年至少校准检测1次,检测方法参见附录E。,(5)在线监测系统,五、治理投资和效益,1、治理成本用年控制成本表示。年控制成本F1是指在设备折旧期内的平均治理费用,年控制成本F1=年均化投资F+年运行维护费用-回收汽油的价值。2、治理效益用n表示设备折旧年限,用x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