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采区边界调整说明书(方案一)_第1页
八采区边界调整说明书(方案一)_第2页
八采区边界调整说明书(方案一)_第3页
八采区边界调整说明书(方案一)_第4页
八采区边界调整说明书(方案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郊煤矿八采区边界调整说明书附件一八采区边界调整说明书第一章 矿井概况城郊煤矿原设计生产能力为240万t/年,经过两次大的技术改造,2009年核定生产能力为500万t。矿井目前有7个生产采区,2个准备采区。一、矿井现生产采区情况: 一采区辅助采区:截止到2011年4月底剩余1个综采工作面(F2103),剩余综采可采储量58万吨,2011年下半年回采结束。二采区扩大采区:截止到2011年4月底剩余3个综采工作面(2219、2217、2211),剩余综采可采储量199.5万吨,预计2012年7月回采结束回采结束。四采区: 截止到2011年4月底剩余1个煤柱面(2410)和一个充填工作面(C2401),剩余综采可采储量91.5万吨。五采区:截止到2011年4月底剩余4个综采工作面(2502、2503、1504、2505),剩余综采可采储量183.5万吨,其它区域是厚度2.0m以下的薄煤带。六采区:六采区地质条件复杂,采区范围小,从目前揭露的情况看适合综采的储量非常有限,截止2011年4月底剩余3个综采工作面(2603、2604、2610),剩余综采可采储量55万吨,该采区地质条件较差,储量极不可靠。八、十采区: 截止到2011年4月底剩余4个综采工作面(2802、21001、21005、21007),剩余综采可采储量165万吨。六个生产采区合计剩余综采可采储量752.5万吨。二、准备采区情况:九采区: 九采区共计4个综采工作面(2901、2902、2903、2904),剩余综采可采储量198万吨。十二采区:截止到2011年4月底十二采区轨道巷集中巷已经施工了370m,胶带集中巷已经施工了436m。十二采区共设计7个综采工作面,合计综采可采储量863.8万吨,首采工作面21202预计2012年3月圈出。十六采区:截止到2011年4月底十六采区轨道下山、胶带下山均已经落底,首采工作面预计2012年1月可以圈出。十六采区共设计11个综采工作面,合计综采可采储量624.8万吨。三个准备采区合计综采可采储量1686.6万吨。 以上生产采区及准备采区,合计综采可采储量2439.1万吨,其中西北翼及北翼综采可采储量1999.6万吨,东翼及东南翼综采可采储量439.5万吨。三、新水平情况:1、南翼施工情况及新采区形成采煤工作面的时间截止到2011年4月底,南翼轨道暗斜井余393m落底暗斜井施工70m70,胶带暗斜井余310m落底,行人暗斜井余840m落底,预计南翼胶带暗斜井2011年9月落底,南翼轨道暗斜井2011年12月初落底,南翼行人暗斜井预计2012年7月落底,南翼落底后首采工作面最快到2014年年底具备生产条件。2、西翼施工情况及新采区形成采煤工作面的时间截止到2011年4月底西翼轨道暗斜井已落底,西翼胶带暗斜井余550m落底,预计2012年8月份落底;西翼行人暗斜井已落底。-800m水平西翼首采工作面最快2014年下半年可以圈出。第二章 八采区概况一、边界调整前八采区概况:八采区位于城郊煤矿北翼,东侧为十采区边界,北侧为F3断层保护煤柱线,西至二2煤层露头保护煤柱,南至八采区集中巷保护煤柱线。原设计八采区共有2801、2802、2803和2804工作面四个综采工作面。截止到2011年4月底,只剩下2802工作面(合计剩余储量5万吨),预计到2011年5月份回采结束,六月份该工作面回撤结束。二、二采区扩大采区概况:二采区扩大采区位于城郊煤矿西北部,北至八采区人为边界线和D8F9断层边界,南至F4断层保护煤柱线,东至F16断层保护煤柱线,西至二2煤层露头保护煤柱线。二采区扩大采区设计共有2211、2217、2218和2219四个综采工作面,其中2211综采工作面为煤柱工作面面。截止到2011年3月底,2218综采工作面已回采结束,2211综采工作面里段已经圈出,正在安装,2211胶带顺槽外段还余670m,预计7月初施工结束,该工作面可采储量85万吨,其中联巷以里储量为22.5万吨,该工作面预计4月份开始回采,到7月底2211工作面联巷以里回采结束。2217综采工作面已经圈出,该工作面可采储量50万吨;2219工作面胶带顺槽和切眼已经施工结束,轨道顺槽还余730m,预计到6月初能够施工结束,8月初具备生产条件。三、八采区边界调整的原因:根据2011年采掘接替规划,北翼采区到2011年下半年只有2219、2211和C2401三个工作面,东翼有F2103和2502两个综采面,C2401是充填开采工作面,不具备高产条件,2211综采工作面和2219综采工作面需同时回采方可保证2011年矿井的产量。2211综采工作面里段储量22万吨,4月份2211工作面开始回采,预计到2011年8月初2211工作面里段回采结束,转入旋转回采,二采区扩大采区主辅运输系统均被截断,即2219、2217工作面外围生产系统被截断。为保证矿井正常生产,需把2219工作面及2217工作面划归为八采区,利用八采区系统进行生产。2219工作面和2217工作面划归为八采区后合并更名为2805工作面,工作面合计储量为114.5万吨。四、边界调整后八采区概况:在2219综采面和2217综采面掘进顺槽期间,利用二采区扩大采区系统进行生产,并经过二采区扩大采区生产系统进行安装。待工作面安装调试完毕后,利用八采区系统进行生产。截止到2011年4月份,只剩下2217轨顺车场(110m)及2219轨道顺槽(275m)没有施工,其余巷道均施工结束。到2011年8月份2805综采面开始回采时,八采区其他工作面均回采结束。第三章 2805综采工作面生产系统第一节 主运输系统1、主运输路线:工作面煤流 2805工作面胶带顺槽 2805工作面出煤联巷八采区胶带巷 北翼2#煤仓 北翼胶带运输大巷 北翼1#煤仓 主井 地面2、2805工作面运煤设备选型:2805工作面采用SGZ-730/400型号刮板输送机一部,在2805胶带顺槽安装两部SSJ-1000/2160型号胶带输送机,在2805出煤联巷安装一部SGZ-730/400型号刮板输送机。刮板输送机和胶带输送机主要技术参数:1)SGZ-730/400型刮板输送机:电机功率:2200 kW 运输能力:700t/h链速:0.95m/s (0.46m/s) 刮板间距:1080mm2)SSJ-1000/2160型胶带输送机:储带长度:100m 骑跨胶带输送机机尾长度:15m电机功率:2160kW 运输能力:800t/h带宽:1.0m 带速:2.0m/s第二节 辅助运输系统1.巷道原始参数: 2805工作面轨道顺槽长度1600m,平均坡度1,最大坡度6;2805轨顺车场长度130m,最大坡度22。2.选型计算根据工作面安装及运输状况,需采用SDJ-28A双速绞车进行提升,由于其提升长度及坡度较多,对其中一部坡度最大、长度最长斜坡段的进行设计校验,其设计验算情况如下。最大提升载荷基本参数:ZY3800-16/35型液压支架自重13.5T,装载支架用平板车重1T,最大提升载荷Q=13.5+1=14.5T,按最大坡度22,长度130m进行设计计算。2. 1绞车卷筒切点处最大静载荷计算:Qj=Q0(sin+f1cos)+PL(sin+f2cos)Qj-切点处最大静载荷Q0-绳端载荷 按最大载荷选取14.5t;-轨道倾角 按最大倾角选取22;f1-滚动摩擦系数(提升容器运动的阻力系数)取0.015;f2-钢丝绳与底板和托辊间的摩擦系数,取0.2;P-钢丝绳每米重量;L-钢丝绳的倾斜长度130mQj=(sin22+0.015cos22)2.499.8130(sin22+0.2cos22)=56335+1777=58112N58.112KN 根据绞车卷筒切点最大静载荷58.112kN,选取SDJ-28A绞车提升长度130m,最大牵引力280KN,符合使用要求2.2钢丝绳安全系数:67系列纤维芯 26mm钢丝绳最小破断拉力:392kN39258.16.746.5,满足煤矿安全规程要求。第三节 排水系统工作面的水自流至工作面两顺槽设置的临时泵窝,临时泵窝具备200m3/h的排水能力,经一趟四吋和一趟六吋排水管路泵排至2805轨顺车场八采区轨道巷北翼轨道巷井底水仓地面。第四节 通风系统1.矿井通风现状目前矿井通风系统为混合式,共有三大通风系统,即北风井、东风井和西风井系统。2805综采工作面由北风井担负其供风任务。北风井:井筒为直径5.0m,井深424m,装备梯子间。安装FBCDZ26/2355型对旋轴流式风机两台,流量为62157m3/s,流量为:78196m3/s,静压:1884840Pa,电机功率2355kW,电压6kV,转速1470转/分。叶片角度调整范围-9+6。2.通风线路、风量配备2.1通风线路根据2805综采工作面布置方式,利用合理的通风设施,采用新鲜风流从八采区轨道巷进入2805工作面轨顺车场,再进入2805综采工作面轨道顺槽,工作面。乏风由工作面胶带顺槽至2805出煤联巷,再回到八采区胶带巷至北翼胶带巷,至北风井。即:地面主副井井底车场-495m轨道运输石门北翼轨道大巷八采区轨道巷2805轨顺车场2805轨道顺槽2805综采工作面2805胶带顺槽2805出煤联巷八采区胶带巷北翼2#煤仓回风绕道北翼12#联络巷北翼胶带运输巷北翼1#(2#)总回风巷北风井地面。2.2工作面风量配备由于矿井为低瓦斯矿井,工作面配风计算时,以气温为指标作为工作面风量计算的依据。2.2.1综采工作面风量计算2.2.1.1根据工作面人数计算:Q1=4N式中:Q1工作面人员呼吸所需风量,m3/min;4每人每分钟需要新鲜风量,按人体正常需要取4m3/min;N工作面最多人员,取42人(工作面生产32人,流动人员10人)。代入数据得:Q1=442=168(m3/min)2.2.1.2根据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计算:Q2=100qKc式中:Q2工作面排瓦斯所需风量,m3/min;q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据城郊煤矿瓦斯2009年鉴定结果取0.52m3/min;Kc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系数,取1.5。代入数据得:Q2=1000.521.5=78(m3/min)2.2.1.3根据工作面的温度计算:Q3=60VCSCKi式中:Q3 工作面降温所需风量,m3/min;60秒与分单位换算系数;Vc工作面适宜风速,进风温度在2326范围内取1.5m/s;Sc工作面平均有效断面,经测量计算得9.2m2 ;Ki工作面长度系数调整,取1.0;代入数据得:Q3=601.59.21.0=828(m3/min)因为Q3最大,所以确定工作面实际需风量为828m3/min。2.2.1.4工作面按风速验算:2.2.1.41最大控顶距下的最小风速:Vmin=Q/Smax式中:Smax工作面最大有效通风断面,经测量计算得10m2。代入数据得:Vmin=(82860)101.38(m/s)0.25m/s2.2.1.4.2最小控顶距下的最大风速:Vmax=Q/Smin式中:Smin工作面最小有效通风断面,经测量计算得8.4m2。代入数据得:Vmax=(82860)8.41.64(m/s)4(m/s)根据计算结果,工作面最大风速和最小风速都满足要求。1个综采工作面配风量取为828m3/min。 2.2.2回撤工作面需风量回撤工作面应满足按瓦斯、二氧化碳、气温等规定计算的风量,一般选用25.5kW局部通风机供风,吸风量为200 m3/min。Q回=Q局Ii +600.15 S (m3/min)=2001+600.1510.8=298(m3/min)式中: Ii局部通风机台数,取1台;S局部通风机吸风口至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之间巷道最大断面积,取10.8 m2。2.2.3煤巷综掘工作面风量计算漏风系数计算:煤巷综掘工作面采用压入式局部通风机通风,风筒选用抗静电、阻燃的600mm胶质风筒,最长供风距离800m。漏风系数:P=11(L100)P100 =11(800100)0.015=1.14式中 P100百米风筒漏风率,取0.015; L根据工程设计掘进巷道送风长度不超过800m,取800m; P漏风系数。a 按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计算:Q掘=100Qq掘Ka = 1000.202.0 = 40(m3/min)式中:Q掘掘进工作面实际需风量,m3/min; Qq掘为掘进工作面平均绝对瓦斯涌出量(参照其它掘进面的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20m3/min);Ka为备用风量系数,机掘k=1.52.0,取2.0。b 按局部通风机吸入风量:根据供风距离采用211kw对旋式局部通风机,其吸风量:Q局=300(m3/min)c 按工作面最多工作人数计算:Q综掘=4N=430=120(m3/min)式中:N为工作面最多工作人数,取30人。d 风速验算:风速验算:V= Q局/(60S) S顺槽面积= 300/(6010.8)=0.47(m/s)0.25m/sV4m/s,符合规程要求。经上述条件计算,1台211kw对旋式局部通风机吸风量最大值为300m3/min。煤巷掘进工作面需风量Q煤=Q局Ii +600.25 S (m3/min)=3001+600.2510.8=462(m3/min)式中: Ii局部通风机台数,取1台;S局部通风机吸风口至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之间巷道最大断面积,取10.8 m2。2.2.4岩巷炮掘工作面需风量计算岩巷炮掘工作面采用压入式局部通风机通风,风筒选用抗静电、阻燃的600mm胶质风筒,最长供风距离600m。漏风系数:P=11(L100)P100 =11(600100)0.021.14式中 P100百米风筒漏风率,取0.02; L根据工程设计岩巷掘进巷道送风长度不超过600m,取600m; P漏风系数。a、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Q掘=100q 掘K掘通 =1000.241.3 =31.2( m3/min)式中 Q掘掘进工作面实际需风量,m3/min;q掘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二氧化碳的绝对涌出量,实测为0.24 m3/min;K掘通二氧化碳涌出不均衡通风系数,掘进工作面的二氧化碳涌出不均衡系数均在1.11.3之间,取上限1.3。b、局部通风机实际吸风量计算需要风量岩巷掘进: Q掘=Q扇Ii +600.15S掘 (m3/min)式中 Q扇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实际吸风量,m3/min;目前井下掘进工作面选局部通风机型号为2BKJ6.0,功率211kW,吸风量在200340m3/min之间,取260m3/min。Ii掘进工作面同时通风的局部通风机台数,矿井每个岩巷掘进工作面同时使用的局部通风台数为1台;S掘局部通风机吸风口至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之间巷道最大断面积,取11.8 m2。岩巷掘进工作面需风量Q岩=Q扇Ii +600.15S掘 (m3/min)=2601+600.1511.8=366(m3/min)c、按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人数计算每人供风4m3/min:Q掘=4N (m3/min)式中 N掘进工作面最多人数,为30人。Q炮掘=4N=430=120(m3/min)式中:N为工作面最多工作人数; d、按最大炸药消耗量计算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的风量,采用下式计算Q掘炸 = 式中:Q掘炸 压入式通风时风筒出口风量;m3/min t排除炮烟时间,一般取25min; A掘进最大炸药消耗量,取40kg; S巷道掘进净断面积,11.8m2; L稀释炮烟长度,230m; P漏风系数,取1.14。Q掘炸 = =219(m3/min)e、按风速进行验算V=Q炮掘/(60S)=366/(6011.8)0.49 (m/s)式中 S工作面断面积,取14.6m2。0.25m/sV4m/s通过以上计算及验算,岩巷炮掘工作面需风量取最大值432m3/min。3、2805工作面通风困难时期2805工作面通风困难时期,北风井担负二采区扩大采区、四采区、六采区、八采区、十采区的通风。二采区扩大采区安排1个综采面施工;四采区安排一个综采面施工,另外担负着充填硐室的供风;六采区安排2个煤巷综掘头施工,另外担负着六采区变电所及泵房的供风;八采区安排一个综采面施工;十采区担负着1个回撤面和1个炮掘头和1个综掘头施工,另外担负着十采区变电所及泵房供风;北翼担负着5个硐室供风(北翼爆炸材料库、北翼电机车充电硐室、北翼2#变电所、北翼3#变电所、北翼4#变电所)。3.1二采区扩大采区总需风量Q2=Q采K= 8281.15 = 952 (m3/min)式中:Q采为二采区扩大采区采煤工作面需风量,为828 m3/min;K为漏风系数取1.153.2四采区总需风量:Q4=(Q采+Q硐)K = (828+80)1.15 =1044(m3/min)Q采为四采区采煤工作面需风量,为828m3/min;Q硐为四采区机电硐室需风量,为80m3/min;K为漏风系数取1.153.3六采区总需风量:Q6=(Q掘+Q硐)K = (246280)1.15 =1155(m3/min)Q掘为六采区掘进工作面需风量,为924m3/min;Q硐为六采区机电硐室需风量,为80m3/min;K为漏风系数取1.153.4八采区总需风量Q8=Q采K= 8281.15 =952 (m3/min)式中:Q采为八采区采煤工作面需风量,为828m3/min;K为漏风系数取1.153.5十采区总需风量:Q10=(Q回+Q掘+Q硐)K = (298+246280)1.15 =1497(m3/min)Q备为21001回撤面需风量,为298m3/min;Q掘为十采区掘进工作面需风量,为924m3/min;Q硐为十采区机电硐室需风量,为80m3/min;K为漏风系数取1.153.6北翼硐室需风量:Q北翼硐室=(Q硐)K = 5801.15 =460(m3/min)式中:K为漏风系数取1.15北风井系统需风总量为:Q北=Q采区=952+1044+1115+955+1497+460=6023m3/min=100.38 m3/s4.1 主要通风机能力验证2805工作面通风困难时期由北风井担负通风任务,北风井安装FBCDZ26/2355型对旋轴流式风机两台,流量为62157m3/s,静压:1884840Pa,电机功率2355kW,电压6kV,转速1470转/分。叶片角度调整范围-9+6。矿井通风阻力计算(参照2010年11月河南理工大学为我矿进行的通风阻力测定的有关数据及矿井设计手册有关资料),先计算出矿井摩擦阻力,矿井通风摩擦阻力占矿井总通风阻力的90%,然后计算矿井通风总阻力,另考虑自然风压的因素,矿井通风机应提供的压力还会降低,即将计算的通风总阻力减去自然风压就是风机应提供的风压,按2010年7月河南理工大学为我矿进行的通风阻力测定的自然风压数据,再考虑综合因素,北风井自然风压定为300 Pa。通风阻力计算(见附表)。矿井系统总阻力为:3849.59 (Pa)风机应提供的风压为:3849.593003550(Pa)通风等积孔:2.01 (m2)风阻:Ns2/m84.2结论:从北风井等积孔、风阻值来看,八采区边界调整后通风难易程度属容易。32城郊煤矿八采区边界调整说明书八采区边界调整通风阻力计算序号巷道名称SULRQh114-115北翼轨道巷13.113.96500.0010 0.00402 24496.70 八十采区总风量113-114北翼轨道巷12.9713.871230.0097 0.00758 252913.47 北翼3#变电所80112-113北翼轨道巷12.9313.812370.0070 0.01060 252918.83 111-112北翼轨道巷13.5614.142570.0082 0.01195 252921.23 110-111北翼轨道巷13.5614.14840.0072 0.00343 348111.54 二采区扩大采区952109-110北翼轨道巷13.5614.142280.0092 0.01190 463671.02 六采区总进风1155108-109北翼轨道巷13.2413.974550.0085 0.02328 4636138.98 107-108北翼轨道巷12.1513.382530.0064 0.01208 471674.62 北翼压风机硐室80106-107北翼轨道巷8.2811.052050.0024 0.00958 479661.19 北翼充电硐室80105-106北翼轨道巷12.313.47920.0047 0.00313 584029.65 四采区总进风1044104-105北翼轨道巷13.1713.933070.0031 0.00580 592056.50 二采区泵房80103-104北翼轨道巷14.2414.494280.0096 0.02062 6810265.61 北翼爆炸材料库80102-103北翼轨道巷13.9514.344260.0069 0.01553 10886511.12 西翼总进风4076101-102北翼轨道巷12.214.415430.0069 0.02973 10886978.74 3-101北翼轨道巷12.214.172850.0087 0.00156 1224164.80 南翼总进风1355、掘进煤处理802-3井底车场12.9713.86950.0099 0.00597 8784128.05 1-2副(主)井28.2618.845300.0011 0.00049 1454428.60 123-124北翼胶带巷13.14 13.92 5700.0118 0.04127 2449 68.75 八十采区总风量124-126北翼胶带巷13.43 13.07 1460.0127 0.01000 2529 17.77 北翼3#变电所80126-127北翼胶带巷12.17 13.40 4320.0067 0.02152 2529 38.23 127-128北翼胶带巷12.50 13.58 2180.0200 0.03031 2529 53.86 128-129北翼胶带巷11.56 13.05 1200.0067 0.00679 3684 25.61 六采区总进风1155129-130北翼胶带巷11.56 13.05 3150.0087 0.02315 4636 138.21 二采区扩大采区952130-131北翼胶带巷12.37 13.51 3360.0113 0.02710 3894 114.16 84%131-132北翼胶带巷13.18 13.94 2340.0067 0.00955 3106 25.58 67%132-133北翼胶带巷12.09 13.35 2930.0109 0.02413 3186 68.03 北翼压风机硐室80133-134北翼胶带巷12.50 13.38 2690.0105 0.01935 3266 57.34 北翼充电硐室80134-135北翼胶带巷13.45 14.08 800.0073 0.00338 4310 17.44 四采区总进风1044135-136北翼胶带巷13.18 13.94 5570.0109 0.03697 4390 197.90 二采区泵房80136-137北翼胶带巷12.04 13.32 480.0020 0.00073 2100 0.90 137-138北翼2#总回风巷10.33 13.24 2600.0069 0.02155 3012 54.28 西翼及北翼一部胶带进风800138-139北风井19.63 15.70 4280.0054 0.00476 6023 47.98 115-116八采区轨道巷9.8512.051170.0083 0.01217 9523.06 116-117八采区轨道巷11.212.854680.0029 0.01229 9523.09 117-1182805轨道顺槽车场10.813.63740.0389 0.15707 95239.54 117-A2805轨道顺槽10.813.615560.0359 0.60308 952151.82 A-B2805工作面12.4714.141860.0845 0.11461 95228.85 B-1192805胶带顺槽10.813.617050.0358 0.65898 952165.90 119-1202805出煤联巷10.813.6900.0299 0.02905 9527.31 120-121八采区胶带巷9.6111.92260.0143 0.04318 95210.87 121-122八采区胶带巷11.3312.932990.0206 0.05465 95213.76 122-123八采区回风巷11.3312.932990.0279 0.07416 95218.67 合计3849.59 第五节 供电系统一、八采区边界调整基本情况:1、根据2011年采掘接替规划,到2011年8月份2805综采面开始回采时,八采区其他工作面均回采结束;其中十采区有两个掘进工作面,即十采区辅助胶带巷和十采区辅助轨道巷,电源来自十采区变电所。2、2805工作面原煤运输系统采用胶带顺槽胶带机和出煤联巷刮板机运输;辅助运输系统拟采用绞车牵引轨道运输。3、2805工作面顺槽掘进和安装期间仍利用二采区扩大采区变电所供电(见二采区扩大采区设计),回采期间采用北翼4#变电所进行供电。4.根据2805工作面布置状况,由于工作面装机负荷容量较大,且负荷偏离供电中心较远,拟采用移动变电站进行供电。二、北翼4#变电所容量重新效验:1、北翼4#变电所负荷统计表:序号用电设备安装地点设备配套台数供电负荷统计备注1综采工作面1套2768kW综采工作面负荷统计按照:采煤机498kW,工作面刮板运输机2200kW,乳化液泵站2125kW,转载机、破碎机290kW,胶带输送机4160kW,刮板机2200kW,排水、运输及其他负荷按照400kW计算。2八采区胶带机1套222kW胶带机主电机290kW,张紧绞车等其他负荷为42kW。3十采区胶带机1套416kW胶带机主电机2160kW,张紧绞车等其他负荷为96kW。4十采区变电所4台4355kW水泵4355kW(最大涌水量)5十采区绞车房1套270kW5其他负荷400kW6总负荷量4786kW(按正常涌水量计算)2.北翼4#变电所高压电缆效验2.1主要数据:北翼3#变电所到北翼4#变电所距离850m,高压电缆为交联聚乙烯绝缘MYJV223120/6kV型900米2根。2.2北翼4#变电所主回路高压电缆重新效验2.21北翼4#变电所容量计算:根据容量计算公式SS 视在功率,kVA;PN 有功功率,4786kW;Kr 需用系数,查表取0.6;Ks 变电所同时系数取0.9cos 平均功率因数,查表取0.8得出变电所负荷容量:S=3230KVA2.22长时持续电流效验:310A其中单根高压电缆载流量为345A,Ifh310AIy345A,故所选电缆能够满足长时工作发热要求。2.23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电缆截面:A68.9mm2120mm2,电缆截面满足要求。A 计算电缆截面,mm2;I 正常负荷时持续工作电流,A;N 同时工作的电缆根数,2根;J 电缆经济电流密度,取2.25A/mm2。经重新效验后,回采期间2805工作面由北翼4#变电所供电能够满足要求。三、综采工作面供电设备效验:1、2805工作面负荷统计表:序号用电设备安装地点设备配套台数供电负荷统计备注1工作面切眼1套1328kW综采工作面负荷统计按照:采煤机498kW,工作面刮板运输机2200kW,乳化液泵站2125kW,转载机、破碎机290kW2胶带顺槽1套740kW胶带输送机4160kW,排水及其他负荷按照100kW计算。3轨道顺槽1套300kW轨道顺槽排水、绞车等负荷按照300kW计算。4出煤联巷1套400kW刮板运输机2200kW6总负荷量2768kW 2、综采工作面供电设备选择 2805工作面拟采用两趟高压电缆,一趟高压负担工作面切眼主要负荷、排水及运输设备;另一趟高压负担胶带顺槽胶带机和2805出煤联巷刮板机及排水设备。21 工作面切眼及轨道顺槽供电设备选择工作面切眼及轨道顺槽采用四台移动变压器,高压电缆初选MYPTJ-3.6/6-350325/332.5型号的高压电缆,其主芯线截面Ae50mm2。电缆长度为实际敷设距离2388m的1.1倍,为2626m: =183A119(A)式中,Pe计算容量,1628(kW); Kx需用系数,Kx0.40.60.55加权平均功率因数,0.85平均效率选0.85;K-常温下电缆需用系数取1;IP-常温下允许持续电流, 183A(查煤矿电工手册); Ica-实际持续电流,A;MYPTJ350325/332.5型高压电缆能够满足综采工作面使用要求。2.2 综采工作面胶带巷供电设备选择:2.2.1 移动变压器容量效验计算:818(kVA)式中:Pe计算容量,1140(kW);Kx需用系数,Kx0.40.60.61 Pd最大启动电机功率,选400(kW); Pe计算容量,1065(kW);加权平均功率因数,0.85;选择1台KBSGZY630/6/0.69和一台KBSGZY-500/6/0.69型移动变电站,其额定容量为1130(kVA)818(kVA)能够满足要求。移动变电站电源来自北翼4#变电所,现用MYPTJ335316/332.5 3.6/6kV型高压电缆,按持续允许电流校核高压电缆截面:=148A92(A)式中,K-常温下电缆需用系数取1;IP-常温下允许持续电流, 148A(查煤矿电工手册); Ica-实际持续电流,A; 平均效率选0.85;MYPTJ335316/332.5 3.6/6kV型高压电缆能够满足要求。经过2805综采工作面高压电缆及移动变电站效验,综采工作面回采期间由北翼4#变电所进行供电能够满足要求。三、采区照明2805工作面照明由照明综合保护器供电,照明综合保护器引出照明线路,照明灯及照明线路使用MY-3414电缆,每个ZBZ-4/127照明综保正常保护距离为500m,照明综合保护器由变电所或附近配电点供电。第六节 压风系统利用八采区原有压风管路延接工作面压风管,为工作面提供压风。八采区主要压风管路选用六吋管,风压0.7MPa,主要向1个综采工作面供风。第七节 供水系统利用八采区原有六吋管供水管,为采区及工作面提供用水。第八节 综合防尘系统与矿井综合防尘系统相配套,建立采区综合防尘管路系统及巷道、采掘工作面、运煤转载点喷雾除尘装置。主要巷道要定期洒水冲尘。第九节 监测及通信系统1监测系统目前矿井使用的监测系统为KJ90NB系统,所有监控设备均由重庆煤科院生产。2805工作面顺槽掘进和安装期间,仍利用二采区扩大采区监控系统(详见二采区扩大采区设计说明书,不再重复介绍),回采期间监控通信系统如下:监控分站的设置:在八采区末部联巷安装1台KJ90-F16型监控分站。分站位置应在便于人员观察、调试、检验及支护良好、无滴水、无杂物的进风巷道或硐室中,安设时应垫支架,使其距巷道底板不小于300mm,或吊挂在巷道中。此分站可带16个传感器信号。2805工作面需要安装甲烷传感器36台,烟雾传感器1台,温度传感器1台,馈电断电仪2台,应接容量最多10个,此分站可满足2805工作面监控安装需要。监控分站供电取自北翼4#变电所照明综保,供电采用MY3*6+1*6型电缆,分站的主通讯线路信号传输采用MHYV1*4*2/0.58型电缆,从北翼4#变电所敷设电缆,挂在电缆钩的最上一钩。远程馈电断电仪设置:2805工作面按一路高压、一路低压供电设置。在北翼4#变电所安设KDG3K型远程馈电/断电仪,安装2台。断电仪与分站之间采用MHYV1*4*7/0.52型监控电缆连接。断电仪与工作面供电开关采用MKVV5*1.5型电缆。甲烷传感器设置:2805工作面、上隅角及回风流处各安装1台KG9701A型甲烷传感器。上隅角甲烷传感器吊挂位置:距老塘侧土袋墙、切顶线或挡风帘及上帮不大于800mm、不小于200mm,距顶板不大于300mm(以传感器进气口计算),距巷帮不小于200mm。工作面甲烷传感器吊挂位置:距煤帮不大于10m,距顶板不大于300mm(以传感器进气口计算),距巷帮不小于200mm。回风甲烷传感器吊挂位置:距回风口10-15m处(有车场的距车场交叉口10-15m处)。甲烷传感器应垂直悬挂在支护良好、无滴(淋)水的巷道内,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mm,距巷道侧壁不得小于200mm(以传感器进气口计算),并粘贴“甲烷传感器校验标签”。甲烷传感器与监控分站采用MHYV1*4*7/0.52型监控电缆连接,监控电缆敷设在动力电缆的上方,与动力电缆的距离保持100mm以上。监控断电执行过程:当2805工作面任何一个甲烷传感器超限或线路故障时,分站接收信号,发出断电指令,断电仪执行断电,供电开关停电。烟雾传感器设置:2805胶带机头电滚筒下风侧1015m安装1台GQF0.1(B)型烟雾传感器。应垂直悬挂在支护良好、无滴(淋)水的巷道内,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mm,距巷道侧壁不得小于200mm。烟雾传感器与分站之间采用MHYV1*4*7/0.52型监控电缆连接。温度传感器设置:2805工作面回风口1015m安装1台GW50(A)型温度传感器。传感器应垂直悬挂在支护良好、无滴(淋)水的巷道内,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mm,距巷道侧壁不得小于200mm。温度传感器与分站之间采用MHYV1*4*7/0.52型监控电缆连接。2通信系统通信系统采用的是华仁达调度交换机,2805工作面的通信系统接在此交换机上。2805工作面的控制台、2805轨道顺槽车场、2805胶顺一部胶带机头、2805胶顺二部胶带机头各安装1部KTH-15型防爆电话机,2805工作面的通信信号统一采用MHYV124/0.28型电缆传输。电缆敷设在动力电缆的上方。2805轨道顺槽通信电缆敷设从北翼4#变电所经八采区轨道巷、2805轨道顺槽车场至2805轨顺控制台,中间用三通接线盒分出2805轨顺车场电话。2805胶带顺槽通信电缆敷设从北翼4#变电所经八采区轨道巷至2805胶带顺槽。第四章 安全技术措施第一节 危害因素分析1、工作面灾害因素分析1.1 2805工作面的开采安全技术条件1.1.1瓦斯:瓦斯含量较低(一般小于0.5cm3/g),且为吸附型瓦斯,属低瓦斯矿井。1.1.2自然发火等级:二2煤层为为三类不易自然煤层。1.1.3煤尘爆炸危险性:根据2004年度煤科总院重庆分院的煤样鉴定报告,二2煤层煤尘无爆炸危险性。1.1.4水文地质:正常涌水量为100m3/h,最大涌水量取300m3/h。工作面主要充水因素为:二2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水(3 ),该段砂岩厚约40m,富水性较好,是采掘工作面的直接充水水源。巷道或回采工作面穿过较大断层时,断层裂隙带导通底板灰岩水,引起突水。采区范围内钻孔封孔时间均较早,封孔质量有待进一步验证,如果封孔质量不好,在掘进或回采时二2煤层顶底板的含水层会通过钻孔导出。1.1.5 顶、底板岩性: 八采区2805工作面二2煤层直接顶板多为砂质泥岩,厚度3.47m-7.12m,平均5.3m。直接底为细粒砂岩,厚度7.95-18.48m,平均13.2m。 1.1.6 地温:本开采区二2煤底板温度3336。1.1.7 地压:采区上限标高为-370m,下限标高为-450m,地面标高+32.79+34.06m。采区二2煤层地压130140kg/cm2。1.2矿井灾害类型根据采区开采的安全技术条件,采区可能存在突水、顶板垮落、高地温等灾害。2、生产作业主要伤害因素分析在生产过程中将遇到的危害因素有:火灾、水害、热害、冒顶、爆破产生的震动、有害气体、触电、机电及运输事故都会危及人身安全。井下使用炸药、雷管,如果安全措施不完善,也将对人员造成危害。第二节 安全技术措施1、矿井灾害预防措施建立井下环境安全监测系统,对瓦斯、煤尘、温度、风速、地压等进行监测,对灾害进行早期预测预防,切实防止灾害的发生。11火灾的防治措施为防止电气及运输设备发生火灾,设计采取了以下措施:1.1.1采区车场及机电设备硐室均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1.1.2在主要巷道安装消防洒水系统。1.1.3在井下设有消防材料库,采区机电峒室内配有足够的消防器材。1.1.4机电设备硐室设防火栅栏两用门。1.1.5井下胶带输送机均选用阻燃型胶带,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1.1.6采区内电气设备采用矿用防爆型,并设有保护接地、短路、过流、过负荷、断相、漏电等保护。1.1.7井下爆破严格遵守有关规程、规范规定,防止爆破引发火灾。1.1.8矿井生产期间,必须有专人负责检查和维护井上下安全设施,保证其完好无损,符合要求。1.2综合防尘措施1.2.1加强通风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