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的政治制度PPT课件_第1页
秦汉的政治制度PPT课件_第2页
秦汉的政治制度PPT课件_第3页
秦汉的政治制度PPT课件_第4页
秦汉的政治制度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1,PPT学习交流,西晋,前770,前256,东周,春秋,前475,前221,战国,前206,西汉,8年,25年,220,东汉,新,秦,蜀,吴,魏,265,317,前206,秦朝(BC221BC206)秦始皇嬴政西汉(BC2068)汉高祖刘邦新朝(8-23)王莽更始政权(23-25)更始帝刘玄东汉(25220)光武帝刘秀,楚汉之争(BC206BC202)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2,PPT学习交流,秦始皇嬴政,3,PPT学习交流,汉高祖刘邦,4,PPT学习交流,光武帝刘秀,5,PPT学习交流,图定史实,6,PPT学习交流,【阶段特征】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一、政治上:完成国家统一,秦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奠定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二、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经济发展主要在黄河流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三、思想文化上:统治者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奠定中国传统文化基础。汉赋是主要文学形式;许多科技成就领先世界。,7,PPT学习交流,8,PPT学习交流,第一讲秦汉时期的政治,9,PPT学习交流,秦朝创造之制度对后世的影响人类社会在步入粗犷古朴的铁器农耕时代之后,在大体上同时代的东方和西方,都各自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东方的秦帝国和西方的罗马帝国,它们后来都各自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建立了统一的大政权,成为高悬于人类历史天空的两颗最耀眼的明星。然而,两者的命运却迥然不同:罗马帝国拥有统一大政权的历史虽然长达数百年之久,但它在历史的更替中却变成了无数破裂的碎片,始终未能建立起一脉相承的统一文明,犹如莽莽大河化成了淙淙小溪;秦帝国拥有统一大政权的时间虽然极短,但它创造的一整套国家体制却绵延不断地流传下来,仿佛滔滔大河千古不息,奠定了中国文明的根基。,10,PPT学习交流,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早期政治制度,夏、商、周,秦,(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清朝,11,PPT学习交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12,PPT学习交流,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概念: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军政、财政等权力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政府。(二)基本内容:1.皇帝制度2.中央行政制度3.地方行政制度4.法律制度等(三)特点:1.皇权至高无上,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2.人治色彩浓厚,以文化专制来巩固政治专制。3.皇权与相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贯穿中央集权制度的始终。4.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无条件服从皇帝。)(三)基本矛盾在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两大基本矛盾:1、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2、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相权逐渐被削弱,到明朝时丞相被废除,皇权不断加强,到明清达到高峰;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受到削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基本趋势。,13,PPT学习交流,秦朝的政治,14,PPT学习交流,一、秦统一六国,3年高考2年模拟P5,15,PPT学习交流,1.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决策系统(皇帝制度)2.以“三公九卿”为轴心的中央政务系统(三公九卿制度)3.以“郡县”为基础的地方施政系统(郡县制度)4.为施政配套的辅助系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资料),秦帝国为配合施政制定了一系列辅助系统,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选拔与考察官吏的制度;细密、严苛的法律体系;统一文字、钱币和度量衡;统一车轨、修建驰道、灌溉设施(如灵渠)和长城等等。,二、秦朝的政治制度:,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地方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中央的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16,PPT学习交流,(一)皇帝制度,特征:,(1)皇权至上地位不可僭越(2)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3)皇权独尊权威不可世俗,材料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材料二:制曰:“朕为始皇帝。後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三: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後世。其议帝号。”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二)三公九卿制(中央官制)见资料,17,PPT学习交流,1.秦始皇废除分封制的原因,(三)郡县制(地方行政制度),(始皇二十六年BC221),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於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18,PPT学习交流,1.秦始皇废除分封制的原因,(三)郡县制(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和诸侯国实力的增强,诸侯国往往不受中央政府的管治,容易造成割据混战。,19,PPT学习交流,3.郡县制的评价(资料补充完整),(三)郡县制(地方行政制度),1)形成中央直接管理地方,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了国家统一,体现了政治制度的进步。2)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3)为后世所延续,对巩固国家统一和维护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影响深远。,秦四十八郡上郡、巴郡、汉中、蜀郡、河东、陇西、北地、南郡、南阳、上党、三川、太原、东郡、云中、雁门、颍川、邯郸、巨鹿、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砀郡、泗水、薛郡、九江、辽东、代郡、会稽、长沙、齐郡、琅玡、黔中、广阳、陈郡、闽中、南海、桂林、象郡、九原、东海、常山、济北、胶东、河内、衡山、鄣郡、庐江,2.概况(见资料),20,PPT学习交流,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21,PPT学习交流,(1)选拔官吏的制度,军功爵制,1.选拔和考核官吏制度,(2)考核官吏制度,中央派专职官员监督殿最制,(四)辅助制度,22,PPT学习交流,五人共盗一钱以上,“斩左趾(左足),黥为城旦(额上刺字,徒刑六年)”秦律,2.法律制度体现地主阶级的意志,特点:细密、严苛、轻罪重刑,23,PPT学习交流,补充:秦朝加强统一的其他措施见资料,24,PPT学习交流,三、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特点:,1.皇权至高无上。2.人治色彩浓厚,以文化专制来巩固政治专制。3.皇权与相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贯穿中央集权制度的始终。4.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无条件服从皇帝。),25,PPT学习交流,四、秦朝政治制度的影响见资料补充:4、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26,PPT学习交流,概念解析:汉承秦制指汉朝的规章制度基本上都是继承并维护了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表现为承袭了秦朝君主制制度、郡县制、减产制度、官吏选任制度、法律制度、赋税制度、官吏管理制度等,维护了秦汉“大一统”的局面。,27,PPT学习交流,汉代的政治,28,PPT学习交流,(一)中央官制:1.西汉:中外朝制度。见资料2.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尚书台),汉承秦制,调整发展,(二)地方制度:1.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国逐渐威胁中央,汉景帝时爆发七国之乱;2.汉武帝通过颁布“推恩令”、设刺史、酎金夺爵、打击豪强地主等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三)监察制度:御史府(长官:御史大夫);刺史制度;司隶校尉(四)选官制度:察举制、征辟制(五)开拓疆域: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3次较大战争(BC127、BC121、BC119),夺取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汉在河西走廊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4郡;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六)外戚宦官专权;党锢之祸。(七)豪强地主势力发展。东汉时期,“累世公卿”的豪族把持着东汉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权,豪强地主成为一种地方割据势力。,29,PPT学习交流,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材料:汉武帝执政早期,“丞相(田蚡:武帝之舅)入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听。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上乃曰: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史记武安侯田蚡列传通过上述材料,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30,PPT学习交流,中朝官在宫内办公、值班,给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特别是重大政务,充当参谋、顾问。包括大司马、侍中等职。,尚书尚书本是传递文书的小官,汉武帝时“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皇帝需要找人帮助阅读日常文书,提出初步意见,设立领尚书事一职,帮助皇帝审批文书。尚书机构由此发展。,汉代的中朝官和和尚书,拓展:,31,PPT学习交流,(公孙弘)凡为丞相御史六岁,年八十,终丞相位。其后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继踵为丞相。自蔡至庆,丞相府客馆丘虚而已,至贺、屈氂时坏以为马厩、车库、奴婢室矣。东汉班固汉书卷五八公孙弘传,汉武帝,32,PPT学习交流,东汉建立后,光武帝在“内外朝”的基础上正式建立“尚书台”为国家最高决策机构。光武帝刘秀鉴于西汉末年大权旁落于贵戚大臣,所以竭力把权力集中于君主,建武二十七年(42年),改大司马为太尉,改大司徒、大司空为司徒、司空,削弱三公权力;提高尚书台地位,凡机密之事全部交给尚书,让尚书协助皇帝决策,以此制约三公。因而加重了尚书的职权。因尚书的官署在宫禁内而称为台阁,故有尚书台之称。,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尚书台),33,PPT学习交流,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尊王子弟,大启九国-汉书诸侯王表,汉高祖刘邦,地方制度汉初、汉武帝,汉初:郡国并行郡国并行制的推行,导致了后来的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但它的实行有一定的合理性。汉初诸吕叛乱时,郡县官吏消极观望,未闻有讨伐诸吕者。是齐王、琅琊王等刘氏子弟发兵讨伐,一举歼灭了诸吕,维护了刘氏统一政权,这表明汉初封国制度有利于稳定政治局势。此外,郡国并行页有利于汉初的经济恢复。,34,PPT学习交流,刺史: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眾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昭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昭守利,侵渔百姓,聚敛為姦。三条,二千石不卹(恤)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暴,剥截黎元,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祅祥讹言。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也。,汉书颜师古注引汉官仪,刺史以“六条问事”,35,PPT学习交流,“州”的发展演变1.三皇五帝时代(BC2607-BC2110年)就有九州的概念,即将天下分为九个“州”。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但这时“州”的划分,更多地体现为地理意义,政治意义相对较弱。2.秦朝建立以后实行郡县制,无州之设置。3.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于元封五年(前106)创部刺史制,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监察区名为州,州设刺史。西汉的州只是监察区,还不是真正的行政区域。真正的行政区域还只是郡、县两级。4.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刺史改州牧,拥有赋政治民之权,州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成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形成州、郡、县三级制。全国仍为13州,相当于现行的“省”一级行政单位。这种制度前后延续了四百年左右的时间。,36,PPT学习交流,旧号卧虎,是汉至魏晋监督京师和京城周边地方的监察官。始置于汉武帝征和四年(前89年)。西汉时司隶校尉秩为二千石,东汉时改为比二千石。属官有从事、假佐等。又率领有由一千二百名中都官徒隶所组成的武装队伍,司隶校尉因此而得名。司隶校尉初置时能持节,表示受君令之托,有权劾奏公卿贵戚。除监督朝中百官外,还负责督察三辅(京兆、左冯翊、右扶风)和河东、河南、河内、弘农7郡等京师周边地区,起到和刺史相同的作用,但它比刺史地位高。,司隶校尉,37,PPT学习交流,酎酒:经过两次或多次复酿的重酿酒。酎金:汉时诸侯于宗庙祭祀时随同酎酒所献的黄金。,38,PPT学习交流,打击豪强地主势力,史记酷吏列传“济南瞷(jin)氏,宗人三百余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史记季布列传: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汉书严延年传:大姓西高氏、东高氏,自郡吏以下皆畏避之,莫敢与啎(w背逆;抵触),咸曰:“宁负二千石,无负豪大家。”,豪强地主(六国旧贵族之后、汉初功臣或二千石大吏之家、高资富人、豪侠等),他们凭借世代名门显贵的地位或高额资产,长期盘踞于郡国,欺压百姓,兼并田地,造成朝廷的法制在这些郡国范围内难以施行。,39,PPT学习交流,1.迁徙郡国豪富,2.加强监察:刺史: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眾暴寡。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也。,打击豪强地主势力的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