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制度PPT课件_第1页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制度PPT课件_第2页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制度PPT课件_第3页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制度PPT课件_第4页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制度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军制种类:王师、族军、诸侯军兵种:车兵(武士)、步兵(平民)车站形式:一人驾车、一人执矛一人执弓编制:卒:100人旅:500人师:2500人,第二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第三节西周的政治制度,禁卫军3000人,共38000人,六、意识形态、礼仪与宗教意识形态:对抽象的“天”的尊崇西周意识形态基本命题天命:统治的合法性敬徳“天命靡常”有德-尊礼守礼礼仪:婚丧嫁娶、祭祀、朝聘、交际、会盟、战争专门的礼仪规范仪式的演练服从制度安排宗教:“敬鬼神而远之”-巫xi的地位下降。,第二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第三节西周的政治制度,五、军制种类:王师、族军、诸侯军兵种:车兵(武士)、步兵(平民)车站形式:一人驾车、一人执矛一人执弓编制:卒:100人旅:500人师:2500人,第二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第三节西周的政治制度,殷八师,西六师,禁卫军3000人,共38000人,六、意识形态、礼仪与宗教意识形态:对抽象的“天”的尊崇西周意识形态基本命题天命:统治的合法性敬徳“天命靡常”有德-尊礼守礼礼仪:婚丧嫁娶、祭祀、朝聘、交际、会盟、战争有专门的礼仪规范仪式的演练服从制度安排宗教:“敬鬼神而远之”-巫覡的地位下降。,第二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第三节西周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刑法,夏代刑法:“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尚书甘誓肉刑、赎刑。商代刑法:“殷法有伦”尚书康告-条理、规则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韩非子外储内说上刑名:劓、刖、桎梏、流放、砍头、炮烙、剖腹、活埋、醢、脯“醢九侯”、“脯鄂侯”西周的刑法:墨、劓、剕、宫、大辟五刑,3000多律条,后加流、赎、鞭、扑,合为九刑。,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左传昭公六年,监狱:夏曰夏台,殷曰羑里、周曰囹圄,皆圜土。,夏商西周的教育与文化,名称:“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孟子滕文公上内容:“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兼习武艺。礼记王制教师:经验丰富的老人和祝、宗、卜、史等神职和文职人员。“学在官府”学校类型:大学-经籍、小学-书计天子学-“辟雍”、诸侯学-“泮宫”,羲和掌天地四时历法官,思考题,1.简述夏商周政体变化过程。2.简述中国宗法制度形成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名词解释:青铜器、分封制、宗法制,五帝三代时期大战,黄帝炎帝之战阪泉之战黄帝蚩尤之战涿鹿之战武王灭纣牧野之战,上编: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史前-1911年),第一章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第二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第四章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第五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制度第六章隋唐政治制度第七章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第八章两宋时期的政治制度第九章金元时期的政治制度第十章明朝的政治制度第十一章清朝的政治制度第十二章近代政治制度第十三章民国、共和国时期政治制度,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第一节春秋战国的历史地位第二节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第三节列国行政制度第四节军事和法律制度第五节职官管理制度,1.疆域扩大和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形成华夏民族奠定活动疆域2.社会经济得到普遍的发展铁器-牛耕-水利灌溉-商品-交通-都市-土地所有制-赋役制度3.政治文化、法律制度有了大变化世卿世禄制遭破坏官僚制度形成君主专制:“主卖官爵,臣卖智力”-成文法4.思想领域空前活跃百家争鸣、百花齐放5.职官管理体制形成职权责,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第一节春秋战国的历史地位,一、君主的名号和职权二、“君临之术”理论三、君主继承制度四、后宫和宦官制度,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第二节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形成,一、君主的名号和职权初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僭越请示周天子“王”;诸侯公、侯、伯、子、男中期:强国争霸、周王室表里俱失-盟主后期:楚国君主称王、列国君主相继称王“夫擅国之谓王、能利害之谓王、制杀生之谓王”资治通鉴卷五周赧王四十九年王”有了专制一方的含义诸侯、卿大夫坐大36-混乱政出多门专制、官僚制度、,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第二节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形成,官僚制度的出现使君主的地位得到提高,权力得到扩大,到战国末期形成了集中权力于上,在君主制约下分权于臣下的局面,进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君主专制主义理论。“君设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祥;君操其柄,臣常其事。”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第二节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形成,二、“君临之术”理论:是否应该集权,如何集权动乱稳定“圣人”牢固掌握统治权的君主“多贤不可以多君,无贤不可以无君。”-慎到“使天下两天子,天下不可理也。”-管仲“正名”-孔子-上下有序、贵贱有等、政出天子“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老子“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孟子“隆一而治、二则乱。”-荀子“一则治,两则乱”吕氏春秋,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第二节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形成,是否应该集权?先秦诸子认为:必须以统一代替混乱,以集权代替群雄并立,舍此难以谋求安定和繁荣。如何集权?君临之术权势法术为中心权:“权者,君之所独裁也。”权力势:“势者,王之神。”指决定君主能否充分支配权力的客观条件。法:公布于全国的普遍准则。阶级统治术:“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策略手段治国用人必不可少的法宝权术、势术、法术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六柄:生之、杀之、富之、贫之、贵之、贱之四位:文、武、威、德七术:众端参观、必罚明威、欣赏尽能等等择将之术、进良之术、兼人之术、天下之行术两手:刑与法“杀戮谓之刑、庆赏谓之德”二柄2000多年来高度中央集权的,以君主专制、人治为主轴的政治体制,大体上就是以上述六柄、四位、七术、两手等作为驾驭国家的机器,驱役全国臣民的依据和手段的。不同时期侧重点不同,三、君主继承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度混乱君主、诸侯、太子、后妃、外戚、权臣、官宦等人物进行过各种谋议、权衡利害,策划过各种权术和阴谋,制造过各种形式的宫廷政变,篡位弑君。孟尝君冯驩,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第二节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形成,四、后宫和宦官制度后宫制度:嫡长子后宫嫡庶嫔妃日趋严格附属制度郑庄公武姜、叔段黄泉见母齐桓公卫共姬饿死王妃与诸侯、权臣、宦官相勾结引起内乱。,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第二节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形成,宦官制度:在宫廷为王侯及后妃、夫人们生活服务的官员的总称,有阉割的男人、未成年的贵族子弟及家内奴隶充当,在西周时已经形成一定的制度。宫正、宫伯、内宰、阍人、寺人、内小臣、内竖、阉官齐桓公:雍巫易牙、寺人貂(竖刁)长卫姬无诡为太子塞宫门,筑高墙,断交通饥渴而死。秦庄襄王妃吕不韦-嫪毐“诈腐”,一、世卿世禄制逐步瓦解士阶层的崛起:战争、教育二、文武分职的官僚制度文武分职:574年崔柕-相;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谋元帅”将军-元帅见功与赏,因能授官,添设爵位官分文武,王之二术也权力制衡三、宗教官的地位下降三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春秋战国对“天神”有了新的认识。司仪媒介,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第三节列国的行政制度,四、地方郡县制的建立楚国:县君主设立长官任免权控制晋国:郡-边远地区,宽阔的地域郡下设县以郡统县君主直接控制的地域越来越多起来郡的长官:守、太守县的长官:令、长、公、尹、大夫、啬夫,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第三节列国的行政制度,丞(主民政)、尉(主军事)、御史(主监察)、司寇(主刑罚)、司空(主土木工程)、司马(主军马)令史、佐、史县级行政管理制度乡、里、连、闾,设官吏进行管理。秦商鞅变法:乡里什五组织统治网络层层控制整个国家。,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第三节列国的行政制度,一、军事制度1.兵役制度:国人-野人15-60岁,普遍征兵制与招募制并存2.军队编制和兵种步兵、车兵、骑兵、水兵五家为轨,十轨为里,四里为连、十连为乡200人为卒-连长,2000人为旅-乡良人五乡一帅1万人一军五乡之帅,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第四节军事和法律制度,3.军事行政和管理调动部署权在君主-战役指挥权在将领符节玺印制度:行文命令+兵符(虎符)军事行政管理人员军事刑罚制度、肉刑以下将领可施刑战败、逃跑、叛变、降敌课就地处置。,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第四节军事和法律制度,二、法律制度法规: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刑法种类:死:杀、斩、剖腹、枭示、囊扑、抽肋、肢解、醢、秿,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第四节军事和法律制度,一、军事制度二、法律制度,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第四节军事和法律制度,一、军事制度1.兵役制度:国人-野人15-60岁,普遍征兵制与招募制并存2.军队编制和兵种步兵、车兵、骑兵、水兵五家为轨,十轨为里,四里为连、十连为乡200人为卒-连长,2000人为旅-乡良人五乡一帅1万人一军五乡之帅,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第四节军事和法律制度,一、军事制度1.兵役制度:国人-野人15-60岁,普遍征兵制与招募制并存2.军队编制和兵种步兵、车兵、骑兵、水兵五家为轨,十轨为里,四里为连、十连为乡200人为卒-连长,2000人为旅-乡良人五乡一帅1万人一军五乡之帅,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第四节军事和法律制度,虎符,4.军事理论的发展“汉兴,张良、韩信次序兵法,凡百八十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汉书卷30艺文志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尉缭子,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第四节军事和法律制度,二、法律制度1.法规郑国子产:前536年铸刑鼎;邓析竹刑晋国:铸刑鼎范宣子-刑书法家无上下贵贱皆从法的精神。魏国-李悝编法经:盗、贼、囚、捕、杂、具法。秦国-商鞅后颁行-秦律:盗、贼、囚、捕、杂、具律。云梦秦简:律、令、问答、例、式法规,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第四节军事和法律制度,二、法律制度-2.刑罚种类和司法行政种类:死刑、肉刑、财产刑、自由刑、流刑每种刑法区分出轻重不同的等级死刑:有赐死、杀、斩、腰斩、绞、戮、囊扑、枭首、弃市、剖腹、凿颠、抽肋、车裂、肢解、醢脯、夷族、灭宗等数十种处决方式肉刑:有鞕、笞、黥、劓、髡、斩左右趾、刖、挖目、截耳、宫等。财产刑:偿、赎、罚、没;自由刑:自由、劳役法律面前实行公开的不平等原则量刑,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第四节军事和法律制度,二、法律制度-2.刑罚种类和司法行政司法行政:中央:司败、廷里、廷尉、司寇地方:郡县长官兼理司法事务属员、掾吏上计制度:审案拟罪-逐级上报-郡守到君主形成了中央到地方的司法行政体系。,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第四节军事和法律制度,一、官吏选拔制度世卿选官制:世袭者享有优先被选拔的待遇。新的选官制:有荐举、学校、游说自荐、招贤、军功、任子、胥吏等不同的选官途径。荐举:德、功、能为推荐的标准。“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管子立政荐举连坐。学校:官学:“士”,通过官学取得任官资格。私学:平才能入仕。,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第五节职官管理制度,一、官吏选拔制度游说自荐-孔子:3000人,72人-子贡:“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事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史记卷67仲尼弟子列传旬况、商鞅、张仪、苏秦、李斯“各国设官职,陈爵禄,而士自至。”军功以功授官军功入仕是最快途径荫子制度:爵位世袭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第五节职官管理制度,二、等级和俸禄世卿世禄制:等级-天子、公、侯、伯、子、男俸禄:裂土分封-政治特权-物质待遇-世袭罔替官僚制度:新封官、世袭官都有等级俸禄:土地实物、食邑、货币实物粮食(石、盆、担、钟、斗、斛)食邑租税收入货币黄金(镒)以上等级、俸禄数额、级差等均已形成一定的制度,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第五节职官管理制度,三、考课和奖惩上计制度上计:年终(小计)、三年(大计)木卷“簿册”“计簿”上级(县令、郡守)郡主(相-帮助君主审核)“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平均成绩-赏罚结果:优者褒奖,劣者收回官印并实行杖责。郡守、县令推荐人才连坐制“保任其人不称者与同罪。”上计制度:考课、奖惩、人事升黜任免、人才推荐,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第五节职官管理制度,四、封君和赐爵制封君:赵简子“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目的:奖励将士,激发各阶层人士分发立功。对象:有功勋者、宗亲与姻亲限于本人赐爵制:秦的“军功爵制”“二十等爵制”按官爵享有政治和经济权益。目的:建立新的等级制度-调节关系-扩大基础主爵中尉管理爵制的专门机构,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第五节职官管理制度,先秦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先秦国家政体的特点共主霸主群雄二、先秦行政制度的特点神权-政权、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郡县制-军功爵制、臣仆用事、文武分工,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先秦时期政治制度主要指中国秦朝以前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它包括世袭制度、宗法制度、礼乐制度和分封制度。这一时期,我国政治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处于萌芽、雏形时期。,1、行政制度的特点:第一,各部门之间还缺乏明确的分工,职、权、责也不很分明。第二,政权系统和宗法系统紧密结合,行政制度带有浓厚的宗族血缘性质。第三,本身属于为王家服役的人员,却经常受王委派,分管某一项政务,逐步演变成为国家行政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