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论述类文本阅读有以下特点:1选文内容广泛,特点突出。一是选材范围广泛。选文往往涉及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化学、文艺学、美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广泛的社会科学领域。二是注重文化积淀,关注传统文化。2010、2011年的论述类选文中,命题者从民间传统艺术、经典文化、文化习俗、文学艺术等方面选材,体现了历史厚重感。如2011新课标卷选自金开诚诗经,2011湖北卷选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文法”。,2题型呈多样化。从题型上看,2011年新课标卷、全国卷、山东卷、江西卷、天津卷、辽宁卷等为三个选择题形式,其他省份如湖北卷、浙江卷、湖南卷采用选择题加简答题的形式,需要值得注意的是2010、2011年广东卷都是设置一道多选题,这种命题形式对考生读写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3考点全面,重点突出。考试大纲规定的六个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在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中都有所涉及,同时重点考点又十分突出。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三个考点几乎在每一份试卷中都有所涉及。,【例】(2011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解析A项“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原文第一、二段并无表述,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B、C两项直接转述原文。D项稍作整合,由原文的前因后果关系变为前果后因关系,与原文表述一致。答案A,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解析“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与原文“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表意不符,犯了“曲解文意”的错误。答案C,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解析由原文“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说明没有进入诗三百篇中的“徒歌”也有可能被谱上曲调。答案B,在论述类文章阅读中,“重要概念”主要指的是:指代性的词或短语在文中所指的具体内容;非指代性的词或短语在文中表达的特定的意义,尤其指概念的内涵。,解答此类题目,要把握三个方向:(1)概念特征。准确判断概念的本质属性,对文中有关信息进行筛选,选取能揭示概念特征的信息来组织答案。(2)关键词语。筛选出文中与概念相关的关键词语,综合这些词语的内涵,以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揭示概念的含义。(3)上下语境。对词语修辞意义、引申意义的理解,文中往往没有现成的词语可供参考,这就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的内容,进行仔细的筛选、深入的分析、合理的概括。,解答此类题目,还要关注“四个警惕”:“四个警惕”是指警惕范围扩缩,警惕扭曲文意,警惕混淆时空,警惕胡乱组合。(1)所谓范围扩缩,是指选项故意漏掉某些限制性词语或混淆某些范围的界限,造成概念范围的扩大或缩小。(2)扭曲文意指选项故意扭曲阅读材料的意思,把考生的思维朝背离文本的方向引领。(3)混淆时空指事物的发展总有先后顺序,有些选项则故意混淆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以迷惑考生。(4)胡乱组合指文章在解释某一个概念或说明某一对象时,会使用比较多的事例,有些选项会把这些事例的内容加以组合,并且故意使组合后的信息与文本信息相左,以迷惑考生。,“重要句子”是指内涵较为丰富或者富有表现力或者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三个切口。(1)词语。根据语境判断出句子中具有丰富内涵的关键词语,理解了这些词语,句子的含意便可自然得出。(2)句子。把握句子的语法结构、文中位置和表达效果等,要特别关注修饰、限制成分对句子内涵的提示,关注句子的修辞性或象征性意义。(3)主旨。主旨渗透在文章的各个部分,任何一个关键句子都会与主旨有着显性或隐性的联系,考生可以沿着主旨的方向理解句子。,所谓“筛选”,就是按照考题设定的阅读区间对文章进行分析,从而准确、快速、有效地辨别并获取答题的有效信息。所谓“整合”,就是对筛选所得的信息作出正确的认知,把握各信息材料之间的关系,并能归纳综合,或者按照命题要求进行信息重组。筛选整合信息最有效的技巧就是“勾画对照分析”三步筛选法。,解答此类题目,要把握三个阶段:(1)通盘把握。通读全文,整体认识文章,明晓文章从哪些层面阐明了怎样的观点,或通过哪些方面叙述了怎样的人、事,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基本倾向。(2)探寻圈画。根据题目要求,带着具体的阅读目标,对文章进行第二次阅读,从与题目紧密相关的文字中圈画出需要的信息。(3)整理呈现。准确分析圈画出的信息,将其或合并,或分解,或补充,或概括,并按照题目的要求,有条理地表述出来。,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如下技巧:(1)抓各段中心句。注意抓住各个文段的中心句,而这些句子一般在首句和尾句的位置上。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之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要点;归纳时要把握整体,从全文出发。(2)抓过渡句。过渡句在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往往是解题的关键。(3)研究标题、头尾。标题常能反映作者立意的角度,与文章中心相关联;文章开头或开门见山、或旁征博引,文章结尾或卒章显志、或总结全文、或画龙点睛,均与文章中心密切相关。,(4)综合段落大意。从文章中分解出要点,归纳各层层意,进而提炼出中心意思,这是分析归纳文章中心意思最有效的方法。(5)注意关键词语。要注意文段中多次出现的词语、意义相近的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如同被反复敲击的琴键,其乐音往往是乐曲的主旋律,是内容要点、中心意思的外在表现。,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有的表述得直接,有的表述得间接;有的集中,有的分散;有的明朗,有的含蓄。解答此类题目,要抓住三个步骤:(1)整体阅读。在通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句或中心句,从整体的角度筛选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观点态度的语句。(2)分析中心。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分析作者对事理的分析和对不同观点的评价,分析作者对所描述的人、事的见解和褒贬态度,进而把握隐含于其中的作者的观点态度。(3)落到实处。综合考虑具体语境、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等,从文章实际出发进行合理的发掘,从而客观地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探究干扰项设计的方法与这类试题的解答方法1干扰项设计方法。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客观型试题设干扰项的方法主要有:(1)无中生有:原文没有相应的表述或暗示,选项某些内容是命题者硬加进去的。(2)答非所问:尽管选项出自文章,但与题干毫不相干。(3)曲解原文:利用文中某一词语原有的多义性或某一短语的歧义性(这一词语或短语在原文中是单立的、无歧义的),故意曲解原文意思。,(4)偷换概念:选项中将原文词语用似是而非的非等值概念替换,常见方法是漏字、添字、换字、错位。(5)源流倒置:选项在时间上将原文内容提前或滞后;在原因或条件与结果关系上,将原文的“因(或条件)果”互换;在“源流”关系上,将“源流”互换。(6)以偏赅全:即以片面的、局部的认识来概括整体。(7)转化失误:将某一个意思的句子转化成另一个句子时,误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谓词变主词,全称变特称,特称变全称,已然变未然,未然变已然,或然变必然,必然变或然。,2解题方法。(1)“复位验证法”。在理解文中的词语时,如果对自己的选择没有十分的把握,可把选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肉牛养殖场员工技能培训体系构建与职业标准开发分析
- 2025-2030肉牛养殖产业共享牧场模式创新与土地资源利用研究报告
- 2025-2030精准医疗行业市场格局分析及技术突破与商业模式研究报告
- 2025-2030离心式海底泵行业售后服务体系建设与客户满意度提升策略
- 2025-2030社区团购模式下生鲜供应链重构与区域市场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 2025-2030矿泉水行业广告投放效率与营销ROI测算研究
- 2025山东临沂一地考聘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和两新组织专职党务工作者81人备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教育大数据在智能教育助手开发中的应用与挑战分析报告
- 小学五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题汇编
- 防水防锈施工方案(3篇)
- 秋形势与政策正确认识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教案2025版本
- 药品注册审评员考核试题及答案
- GB/T 7251.10-2025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0部分:规定成套设备的指南
- 森林防灭火知识培训材料课件
- 成本管控的课件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在线考试题库及答案
- CT检查的课件教学课件
- 年产50万吨钙系列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提高中小学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和育人能力的策略及实施路径
- 2025年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要点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课件:Starter Unit 1 1a-2e(共32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