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实务.ppt_第1页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实务.ppt_第2页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实务.ppt_第3页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实务.ppt_第4页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实务.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实务,内容提要第一节全国与广州市事故类型结构第二节有限空间的概念内涵第三节有限空间作业的基本要求第四节作业前的安全确认第五节作业中的安全防护第六节作业管理及职责规定,第一节全国与广州事故类型结构,1.2010至2013年,全国工贸行业共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以上事故67起、死亡269人,分别占工贸行业较大以上事故的41.1%和39.9%。2.2014年全国工贸企业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12起、死亡41人,分别占工贸行业较大事故总量的50.0%和51.8%。3.今年上半年又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5起、死亡18人,分别占工贸行业较大事故的45.5%和43.9%。,事故暴露的主要问题,对有限空间的辨识存在误区,食品加工等行业企业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不重视,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熏死!),作业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到位,。,盲目施救导致人员伤亡扩大问题突出。,涉及硫化氢的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辨识不到位。2014年至今,近一半的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都是硫化氢中毒引起的,因搅动造成沉淀物中的硫化氢气体逸出,从而导致中毒事故发生。,广州市生产安全事故类型结构,按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事故统计分类划分,目前广州市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共有15类。高坠、坍塌、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中毒、爆炸、起重伤害、车辆伤害、淹溺、火灾、灼烫、容器爆炸、其他伤害、其他类别2006至2010年事故死亡人数总量:438人高发事故类别死亡人数:349人(79.7%),2006至2010年高发事故类型死亡人数比例,典型事故案例,案例1:2013年4月6日,位于番禺区的某化工企业,工人进入装混凝土添加剂的储罐内清洁时晕倒,2人入罐救援时晕倒,事故最终导致2死1伤,造成本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有限空间作业防护和施救不当。,事故直接原因:在储罐内的聚羧酸减水剂,在复配时添加了千分之六的蔗糖和百分之二点三的葡萄糖酸钠变质、分解产生的甲烷及少量硫化氢等有害气体,降低了储罐内氧气的浓度,人员进入罐内导致窒息。聚羧酸减水剂储罐内的温度为(20至30)、酸度PH77.5、湿度大,加上密封环境,给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很好的营养和环境。微生物将复杂的有机物质(蔗糖、葡萄糖酸钠)中的糖类、蛋白质等降解成简单的物质而产生甲烷、硫化氢等。据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的检测数据,硫化氢气体为192mg/m3,达不到1000mg/m3的中毒浓度。甲烷对人体虽基本无毒,但当甲烷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气浓度明显降低,使人窒息。当空气中甲烷、硫化氢气体浓度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呼吸困难,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案例2:2010年9月17日下午16时许,位于白云区石井街华南北路污水工程,施工人员在进行检查井内钢管防腐作业时发生有毒气体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4人重伤,造成本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有限空间作业防护和施救不当。,注意:大约1/3与有害气体和缺氧有关的事故,是作业本身引起的。通常当工人最初进入密闭空间时,危险的环境并不存在。,事故直接原因:违反安全规程,未能采取有效通风、检测等防护措施,导致作业场所积聚高浓度硫化氢有毒混合气体,存在重大事故隐患。事发当天上午7时10分与下午14时12分,施工单位安全员对WA1检查井测得硫化氢有毒气体结果分别为,上午26ppm(39.56mg/m3),下午30ppm(45.64mg/m3),职业接触限值已分别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中“硫化氢最高允许浓度10mg/m3”的2.96倍和3.6倍。当天晚上19时50分,市环境监测中心在井口检测到硫化氢含量高达229mg/m3;20时45分,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测得井内氧含量仅为16%(正常大气氧含量为20.9%),硫化氢超标0.3倍。,第二节有限空间的概念内涵,一、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相关规定1.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广东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公告第3号,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三十条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爆破、吊装、悬吊、挖掘、建设工程拆除等作业,临近高压输电线路、输油(气)管线、通信光(电)缆作业,有限空间内作业,应当执行危险作业管理规定以及本单位的危险作业管理制度,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落实下列现场安全管理措施:(一)确认现场作业条件符合安全作业要求;(二)确认作业人员的上岗资质、身体状况及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符合安全作业要求;(三)向作业人员说明危险因素、作业安全要求和应急措施;(四)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采取应急措施,停止作业并撤出作业人员。生产经营单位委托其他有专业资质的单位进行危险作业的,应当在作业前与受委托方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2.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9号,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3.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69号,自2014年9月29日起施行)4.关于开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条件确认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厅管四201437号)5.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2007),6.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2006)7.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8.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9.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223)10.密闭空间直读式仪器气体检测规范(GBZ/T206-2007)11.密闭空间直读式气体检测仪选用指南(GBZ/T222-2009),二、有限空间定义及类别,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9号)第二条第2款:本规定所称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工贸企业有限空间的目录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确定、调整并公布。,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2007),由定义可见,有限空间不是让工人长期工作的地方,但有时需要进去完成某类工作(例如检测、清洁、维护及修理)。由于进出口狭窄,会令出入密闭空间加倍困难,增加了应急救援的难度。进入有限空间可能是非常危险的。除非工人受过正规训练,并有合适的防护用品,否则不应进入该种地方。,有限空间的类别,1.封闭、半封闭设备:船舱、储罐、反应塔、冷藏车、沉箱及锅炉、压力容器、浮筒、管道、槽车等。2.地下有限空间: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矿井、废井、地窖、沼气池及化粪池、下水道、沟、井、池、建筑孔桩、地下电缆沟等。3.地上有限空间:储藏室、酒槽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封闭车间、试验场所、烟道等。,三、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危险,(一)主要危险1.缺氧。2.有毒气体或粉尘中毒(窒息)危险。如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等3.因缺氧导致的其他危险。4.因气体或粉尘浓度过高导致的爆炸。(二)窒息性气体的类别1.单纯性缺氧。这类气体本身属于惰性气体或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和甲烷等。2.化学性缺氧。这类气体本身属于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进入机体后,能造成血红蛋白送氧能力和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下降,也就是内窒息,如一氧化碳、硫化氢和氰化氢等。,(三)危险来源,四、常见危害影响,(一)氧浓度异常缺氧劳动者只要暴露在氧气含量低于18%(正常18-22%)的环境中,很快就会失去知觉,进而丧失自救或者寻求救援的能力,大量教训说明:缺氧是有限空间的头号杀手。富氧比缺氧罕见,但同样很危险,因为这会增加密闭空间起火或爆炸的机会。在一个氧气过多的环境中,一些平常不容易起火或燃烧的物质会变得易燃。导致富氧的原因可以是氧气管道未完全封闭,直接向密闭空间输入氧气,或焊接工具漏氧所致。,(二)硫化氢低浓度的硫化氢具有臭鸡蛋气味,容易察觉,但是这只是种不可靠的警告,因为嗅觉神经很快就会被麻痹,从而使人丧失危险意识。高浓度的硫化氢无色无味,工人可能还无任何意识就已经昏倒,即“电击样死亡”。在清洁化粪池时,粪肥这种有机物质会释放有毒的硫化氢。储存罐内腐烂的纸浆也会产生硫化氢。,(三)一氧化碳也是煤气中毒元凶,无色无味,很容易在有限空间产生,高浓度的CO往往使人还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失去知觉,丧失自救能力。,(四)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气体一定浓度的可燃性气体可以引起燃烧和爆炸,直接伤害人体。,缺氧危险环境的氧含量标准(GBZ/T205-2007),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2006将缺氧危险浓度由18%提高到19.5%。,有限空间作业强调有害环境(GBZ/T205-2007),1,2,3,4,5,值得注意的一过性危害(GBZ/T205-2007),第三节有限空间作业的基本要求,一、作业安全管理基本要求(一)建章立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9号第5条)1.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分管安全负责人负直接领导责任;生产技术管理人员负直接管理责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监督检查的责任。2.应当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3.应当建立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4.应当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5.应当建立有限空间作业操作规程。,(二)安全监管要求。,1.应当进行专项安全培训。(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9号第6条)/(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69号第4条)2.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9号第7条)3.应当配备足够的救援设施,包括救援设备和呼吸装置等。完善作业条件和配备检测检验设备,包括氧气、有害气体检测设备。4.应按规定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9号第18条)5.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组织,配备安全生产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6.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9号第21条),(三)其他要求。(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9号第19条)第十九条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还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保持有限空间出入口畅通;(二)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三)作业前清点作业人员和工器具;(四)作业人员与外部有可靠的通讯联络;(五)监护人员不得离开作业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六)存在交叉作业时,采取避免互相伤害的措施。,危害告知,二、根据有害环境选择呼吸防护用品(一)选择程序。1.识别有害环境?2.氧气浓度18%?3.空气污染物是否存在?4.浓度是否已知?5.浓度是否IDLH?(二)IDLH环境的判定。1.氧气浓度未知2.缺氧:氧气浓度18%(19.5%)3.空气污染物和浓度未知属于IDLH环境,必须使用正压式全面罩呼吸器。,呼吸器选用要求,头面部特征选用半面罩或全面罩时应注意:a)若呼吸防护用品生产者或经销者能向使用者提供适合性检验,可帮助使用者选择适合的密合型面罩,适合性检验方法参见附录E;b)胡须或过长的头发会影响面罩与面部之间的密合性,使用者应预先刮净胡须,避免将头发夹在面罩与面部皮肤之间;c)应考虑使用者面部特征,若因疤痕、凹陷的太阳穴、非常突出的颧骨、皮肤褶皱、鼻畸形等影响面部与面罩的密合时,应选择与面部特征无关的面罩。,呼吸防护器具选用,缺氧或工作环境变化大或可能发生爆发性毒气涌入的作业环境,应佩戴隔离式呼吸防护器具,如送风式长管呼吸器,自吸式长管呼吸器,正压钢瓶长管呼吸器,正压钢瓶背负式呼吸器。氧浓度合格,有毒气体浓度可稳定保持在作业场所允许浓度的10倍以下,工作环境条件稳定,不会发生爆发性毒气涌入的作业环境,可使用半面罩自吸过滤式呼吸防护器具,俗称防毒口罩,同时实施定时监测。如:硫化氢浓度小于100mg/m3时。注意滤毒盒寿命。氧浓度合格,有毒气体浓度可稳定保持在立即威胁生命健康浓度IDLH以下,工作环境条件稳定,不会发生爆发性毒气涌入的作业环境,可使用全面罩自吸过滤式呼吸防护器具,俗称防毒面具,同时实施定时监测。注意滤毒罐寿命。,防护注意,当未配备隔离式呼吸防护器具进入有限空间时,必须佩戴氧气报警器,或进行氧气浓度定时监测。当佩戴过滤式呼吸防护器具进入有限空间时,必须佩戴相应的有毒气体报警器,或进行有毒气体浓度定时监测。未佩戴呼吸防护器具进入有限空间时,必须佩戴有毒气体报警器和氧气报警器。,三、密闭空间作业必要条件(GBZ/T205-2007),四、密闭空间作业相关人员培训要求,培训日期。,五、密闭空间作业承包分包要求,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9号)第二十二条工贸企业将有限空间作业发包给其他单位实施的,应当发包给具备国家规定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承包方,并与承包方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存在多个承包方时,工贸企业应当对承包方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工贸企业对其发包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承担主体责任。承包方对其承包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承担直接责任。,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2007),六、密闭空间应急救援的要求,七、应急吊救设备的要求,选择。,应急救援设备,生产经营单位应配备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应急通讯报警器材,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等。,个人防护和应急设备,八、59号令处罚条款,第二十八条:工贸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一)未在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的;(二)未按照本规定为作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的。,第二十九条:工贸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一)未按照本规定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辨识、提出防范措施、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的;(二)未按照本规定对有限空间的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的;(三)未按照本规定对有限空间作业制定作业方案或者方案未经审批擅自作业的;(四)有限空间作业未按照本规定进行危险有害因素检测或者监测,并实行专人监护作业的;,第四节作业前的十项安全确认,1.作业必须履行审批手续。(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69号第1条)2.作业前进行危害因素辩识/环境评估,并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经企业负责人批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9号第8条)3.按照作业方案,确定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作业人员及其安全职责。(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9号第9条)4.作业前将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进行安全告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9号第10条),5.采取可靠的隔断(隔离)措施。(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9号第11条)6.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9号第12条)/(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69号第2条)凡要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事先测定其氧气、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的浓度,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在未经通风或者未准确测定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前,严禁进入该作业场所。检测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分钟。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可采用动物(如白鸽、白鼠、兔子等)试验方法或其它简易快速检测方法作辅助检测。检测人员应佩戴隔离式呼吸器,严禁使用氧气呼吸器。,7.确保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氧气含量应在18%以上,22%以下。其有害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粉尘容许浓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安全要求。8.监护人员必须坚守现场。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事先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69号第3条)9.作业场所必须配备防护设施和应急装备,如:呼吸器具、梯子、绳缆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设备,以便在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69号第5条)10.作业现场必须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保护出入口畅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69号第3条),常用检测仪器,扩散式气体报警器,检测须知,检测人员的自身安全要有保障。应在危险环境以外进行检测,可通过采样泵和导气管将危险气体样品引到检测仪器。当初次进入危险环境进行检测时,需配备隔离式呼吸防护设备。监护员可在危险环境以外实施连续或定时监测,既不影响作业活动又可有效实施监护。,第五节作业中安全防护措施(15项),1.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进行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9号第16条)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作业人员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重新通风、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2.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9号第15条)第十五条: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工贸企业应当采取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禁止采用纯氧通风换气。发现通风设备停止运转、有限空间内氧含量浓度低于或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高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限值时,工贸企业必须立即停止有限空间作业,清点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3.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检测。(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9号第16条)在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检测。发现可能存在有害气体、可燃气体时,检测人员应同时使用有害气体检测仪表、可燃气体测试仪等设备进行检测。4.作业时所用的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国家安监总局令第59号第17条)第十七条: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的照明灯具电压应当符合特低电压限值(GB/T3805)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作业场所存在可燃性气体、粉尘的,其电气设施设备及照明灯具的防爆安全要求应当符合爆炸性环境第一部分:设备通用要求(GB3836.1)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有可燃气体或可燃性粉尘存在的作业现场,所有的检测仪器,电动工具,照明灯具等,必须使用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要求的防爆型产品。,5.对由于防爆、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6.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前和离开时应准确清点人数。7.当发现缺氧或检测仪器出现报警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作业点人员应迅速离开作业现场。当发现有缺氧症时,作业人员应立即组织急救和联系医疗处理。8.如果作业场所的缺氧危险可能影响附近作业场所人员的安全时,应及时通知这些作业场所的有关人员。,9.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应在醒目处设置警示标志。10.在密闭容器内使用二氧化碳或氦气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在作业过程中通风换气,确保空气符合安全要求。11.在通风条件差的作业场所,如地下室、船舱等,配置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应将灭火器放置牢固,禁止随便启动,防止二氧化碳意外泄出,并在放置灭火器的位置设立明显的标志。12.当作业人员在特殊场所(如冷库、冷藏室或密闭设备等)内部作业时,如果供作业人员出入的门或盖不能很容易打开且无通讯、报警装置时,严禁关闭门或盖。,13.当作业人员在与输送管道连接的密闭设备(如油罐、反应塔、储罐、锅炉等)内部作业时必须严密关闭阀门,装好盲板,并在醒目处设立禁止启动的标志。14.当作业人员在密闭设备内作业时,一般打开出入口的门或盖,如果设备与正在抽气或已经处于负压的管路相通时,严禁关闭出入口的门或盖。15.在地下进行压气作业时,应防止缺氧空气泄至作业场所,如与作业场所相通的设施中存在缺氧空气,应直接排除,防止缺氧空气进入作业场所。,通风注意,强制通风可将新鲜空气导入到有限空间,增加氧气浓度,降低有毒气体浓度;持续通风可降低有毒气体积聚风险,即使有毒气体在不断释放,只要风量足够,就可避免中毒事故发生;纯氧遇明火易引发火灾爆炸。,通风口位置,第六节作业管理及职责规定,一、作业管理要求1.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应履行申报手续,填写“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安全审批表”。(以下简称“安全审批表”)作业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检查和确认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的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