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_第1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_第2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_第3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_第4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届高考总复习(一轮),必修二经济史,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题线索:,18401860187018941900190519121914191819271928193719451949,鸦片战争,晚清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全民族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黄金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短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日益萎缩,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甲午中日战争,洋务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清朝统治结束,一战爆发,一战结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北洋军阀统治结束,全民族抗日开始,抗日战争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洋务运动开中国近代化之先河;19C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发展较为迅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日益萎缩陷入绝境。,考点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一、考纲要求:,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二、考点搜索:,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2、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3、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三、梳理复习:,(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行大量增加;,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出现;,贸易中心从广州转到上海;,近代机器生产开始出现,外资经济、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现。,概念解释:洋行和买办,“买办”是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一个特殊阶层。下列有关“买办”的表述正确的是A.外国资本家在旧中国开设的商行、公司等机构B.旧中国设在通商口岸管理外贸的机构和人员C.外商在旧中国设立商行、公司、银行等机构中雇佣的中国代理人D.旧中国外商设在中国的商行等机构中的外资代理人,C,材料一(松江)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歇。华亭县志风俗材料二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棱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销减走半。包世臣安吴四种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经济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知识延伸:自然经济逐步瓦解,(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近代企业的冲击,(2)表现:,变化:家庭手工业逐步破产。说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瓦解的标志:鸦片战争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衰败,即出现“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男耕女织”的变化中国农产品日趋商品化;“自给自足”的变化鸦片战争后,列强利用各种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闭关锁国”的变化,(4)影响:,(3)地位:,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在近代中国仍占据主导地位。,积极:促进了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是历史的进步。政治上:冲击封建制度,有利于瓦解晚清及北洋军阀政府反动统治;经济上:推动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基本条件;,都市工业品之侵入,实为农村贫困之最大原因。因都市工业品急刷侵入而引起乡村财富之急刷流出,都市工业品侵入之结果,使家庭手工业及农村副业破产,农民之收入因此大减。都市工业之发展,既远不足以吸收此大量之过剩劳力,于是没落地主及失业农民,转化为流氓地痞等寄生阶级,为害乡里。因游民激增烟赌之风大炽,全镇以赌博为职业者20余人。全镇有烟馆10余家,染烟癖者130余人,每年消耗,竟达2万元之巨。薛暮桥:江南农村衰落的一个缩影工业品侵入对农村带来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何影响?,农村日益贫困、衰落;农民、地主破产;社会风气的改变和恶化。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劳力、市场等。,消极:农民、手工业者破产,带来巨大的灾难;使中国逐步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史料(2013浙江高考,节选)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1)仔细阅读材料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7分),自然经济加速解体;(3分)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2分)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2分),史料研究:,史料: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掀起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狂潮。但是,由于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外国商品并没用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实现了向中国倾销商品的愿望。1865年,在对外正当贸易中,中国第一次出现逆差。人教版中国近代史上册19世纪中期,西方国家通过哪些经济侵略活动逐步打开中国市场,“实现了向中国倾销商品的愿望”?这一“愿望”的实现对中国近代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10分),侵略活动: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取得了五口通商,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开始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增开了更多的通商口岸,取得了内河航运和内地通商等权利,便利了列强的商品输出,并打入内地市场;通过控制中国海关,发展外商在华企业,组织“洋行”经营对华贸易等,扩大商品输出。(6分),影响:在对外贸易中,中国出现逆差,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促进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4分),史料研究:,1.(2013重庆高考)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镑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2.(2014新课标1卷)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3.1847年,英国商人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B.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D.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试题调研:,B,D,B,I,A,G,C,D,B,F,E,H,J,K,18601870189519121919192719361945194919521956,夹缝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较快发展,日益萎缩,陷入绝境,获得新生,时间,消亡,迅速萧条,(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概念解释:,1、近代工业,近代工业就是指以机器大生产为代表的生产方式。,2、近代民族工业,近代民族工业是在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中国人所办的机器工业。包括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官僚资本主义工业、新民主主义企业等。,3、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在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中国人私人投资所办的具有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机器工业。,(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C60-70S),洋务运动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先天不足:规模小、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后天畸形:分布不均衡,集中在沿海城市;结构不均衡,以轻工业为主;力量对比弱。,瓦解自然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壮大了无产阶级队伍和产生新的阶级力量(民族资产阶级);推动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形成。,知识延伸:关于洋务运动,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的自救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创办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近代海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史料研究:,史料:曾国藩说:“购买外洋器物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据史料说明洋务运动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经济、外交、思想、军事、教育);引进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推动民族企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史料研究:,史料(2012四川高考,节选)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申报评论:“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外,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招商局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轮船招商局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办的?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在促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方面的积极作用。,背景:工业革命后,西方公司的示范;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作用:A引入股份制公司组织形式,有利于吸引投资,促进了民族企业的创建与发展;B开创了近代民族航运业,抵制了外来侵略,维护了民族利益;C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为近代工商业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1.(2013海南高考)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2.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所创办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试题调研:,B,C,(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895-20C初),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主要原因)在民族危机下,“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张謇的大生纱厂、荣氏兄弟的保兴面粉厂等,规模扩大,增长速度快,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进一步瓦解中国自然经济,改变中国的经济结构;为变法和革命提供物质和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掀起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使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转向制度层面。实业救国、维新思潮兴起并传播。,知识延伸:解读“实业救国”思潮,(1)代表人物:,(2)产生:,(3)主张:,(4)实质:,(5)评价:,南张北周,19世纪末期,民族危机加深,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在20世纪初与民主共和成为当时两大社会思潮。,把发展实业(实业泛指农工商业,重点指近代工业)看做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反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根本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爱国性:通过发展实业抵制列强侵略,挽救民族危亡。进步性:有利于民族工商业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为中国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局限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行不通的。,四、课时练:夯实基础,提升能力,1、完成步步高课时练第16讲,2、完成金考卷考点19,考点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考纲要求:,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二、考点搜索:,1、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2、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3、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4、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命运: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斗争中求发展;,三、梳理复习:,(三)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短暂春天1912-1919):,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扫除了一些障碍;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北洋军阀政府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实业救国”思潮和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主要原因),轻工业有了显著发展,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重工业也有一定增长。,主要在沿海地区。主要发展轻工业,重工业薄弱,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短暂,只在一战期间。,使民族资级力量进一步壮大和成熟,掀起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促进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和中共的成立奠定物质、阶级基础.,史料研究:,史料(2014重庆高考,节选)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根据史料,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趋势: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大缩减。原因:欧洲各国忙于一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减少了对外国商品的依赖;提倡国货运动抵制了外国商品的输入。,1.(2014安徽高考)“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商人投资规模过度A.B.C.D.2.(2014海南高考)晚清时期清政府实行专利制度,允许企业享有长时间生产经营垄断权。1912年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后财政总长周学熙等为其所设公司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这反映了民国初期()A.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经济法制体系B.经济立法鼓励工商业自由竞争C.中央政府限制官营商业的发展D.经济法规得以完全遵照执行,试题调研:,B,B,(四)抗战前夕(国民党统治前期1927-1936)的短暂发展:,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目的、影响)、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官僚资本加强了对民族工业的控制。,(五)国民党统治后期(1937-1949)民族工业的困境:,日本全面侵华,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野蛮的洗劫和破坏;国民党发动内战的破坏;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官僚资本的压迫;美国的经济侵略(条约);繁重的捐税负担。,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六)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1、在夹缝中求生存(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的压迫与剥削。2、在斗争中求发展(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但斗争中具有妥协性)。,概念解释:“民族资本”、“外国资本”与“官僚资本”,民族资本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民族资产阶级拥有的资本,一般是中小资本。,外国资本则是相对于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官僚资本则指统治者凭借国家权力获得的资本,这种资本通常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知识延伸: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我们觉得国民经济建设的真实意义,应当是谋国民生活的安定有抗御外侮的国防能力的充实。不是表面为人赞叹的繁华,也不是与外国媲美的建筑,而是实在福国利民的建设最后,关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实现,我们觉得这个建设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本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在强有力的指挥之下,在齐整的步骤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涤尘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评述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聚集抗战的经济力量的背景下展开的。(是什么)政府统一经济计划安排,有利于动员全国的人力物力,对民族工业发展有促进作用,也埋下了官僚资本猖獗的隐患。(怎么样),史料:(2014年北京高考,节选)1932年,日本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鉴于中国重要工厂绝大部分都集中于上海,而内地各省几乎没有工业基础,难以满足抗战的物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计划将工厂内迁。1937年,国民政府制定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截止到1937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146家,各种机件14600余吨。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再次动员企业迁移,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从1938年7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主要迁往湘、桂、黔、曩、陕、川,共迁出企业304家,物资511825吨。(1)结合材料及所学,概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内迁的原因及过程。(8分),知识延伸:20世纪30年代民族工业的内迁,原因:中国现代工业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支持长期抗战,国民政府决定将工业内迁。过程:抗战初期企业迁往武汉;武汉失守前又迁往西北、西南等地。,(2012浙江文综历史18)右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速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B,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夹缝产生,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抗战胜后(194549):陷入困境,十年对峙(192736):短暂发展,民国初期(19121919):进一步发展(短暂春天),一战后:迅速萧条,建国后:重获新生,改造为公,抗战时期(193745):日益萎缩,知识延伸:概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知识延伸: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阻碍因素,1、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主要因素)。,2、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因素,4、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1、西方列强的侵略,瓦解着中国封建经济。,2、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3、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知识延伸: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特征,材料1: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前半期的20多年间,民族资本工业约有百余家,其中资本万元以上的50余家,资本总共不过五六百万。1894年以前,资本超过1万以上的制造业,平均每家资本还不到9万元,只有清王朝所办的同类企业资本的1/10。材料2:1895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工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其中80%属于轻工业。材料3:1866年方举赞在上海创办了发昌机器厂。建厂时只有一座打铁炉,四五个工人,专为美商的“船坞”加工、制造船舶零配件;70年代,这个厂发展很快,已能制造小火轮船,不过直到此时,发昌机器厂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它制造的小火轮船,发动机系英国造。材料4:1893年,李福明设立机器磨房,京城官员见生意兴隆,存心勒索,今天令他降价,明天令他捐献,李福明不甘压迫到官府讲理,反被清政府作为“不安分”的“刁商”,“经督察院奏准,令撤去”,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资金少,以轻工业主,技术力量薄弱,受封建主义的压制,纺织业,面粉业,分布不平衡(地域、部门),(1)先天不足,(2)后天畸形,在国民经济比重小。(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不是在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逐步成长起来的,而是在列强入侵加速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3)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特征,发展环境: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双重压迫,发展缓慢。与其既有矛盾又有依赖性,结构:,主要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分布:,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内地少;,地位:,1.19001920年,中国农业、手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6%,近代工业只占14%。1920年,中国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总产值中,新式产业只占7.84%,传统产业占92.16%。这反映出当时()A.传统经济形势仍占绝对优势B.近代工业发展缓慢C.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D.中国资本主义缺乏发展空间2.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一书记载:1933年,工业总产值中(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1936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是()A.近代工业中,消费资料的生产比重稳步增长,生产资料的生产比重逐年下降B.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压榨,使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C.民族工业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但地域分布不合理D.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畸形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试题调研:,A,D,知识延伸: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材料:夫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