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章醇、酚、醚及消除反应,(一)醇,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醇的物理性质及光谱性质醇的制备醇的化学性质,(二)消除反应的机理,1.双分子消除反应(E2),2.单分子消除反应(E1),3.消除反应的取向,4.E2反应的立体化学,5.影响消除反应和取代反应的因素,(三)酚1.酚的物理性质和波谱特征2.酚的制备3.酚的化学性质(四)醚1.醚的结构和命名2.醚的物理性质和光谱特征3.醚的化学性质,4.醚的制备5.环氧化合物1.硫醇和硫酚2.硫醚、亚砜和砜,(五)硫醇、硫酚和硫醚,9.1醇,9.1.1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1.醇的结构,饱和醇分子中的氧原子和碳原子:sp3杂化轨道,键,孤对电子占据sp3杂化轨道,醇ROH,可看作烃RH分子中的H原子被羟基(-OH)取代后的产物.饱和一元醇通式:CnH2n+1OHH2O:氧以sp3杂化轨道与H原子的s轨道形成共价键;ROH:氧以sp3杂化轨道与一个C的sp3杂化轨道和一个H的s轨道形成共价键。醇分子是一个极性分子,2.醇的分类,根据分子中的-OH多少,可以把醇分为一元醇、二元醇,三元醇,多元醇等.根据-OH所连烃基的不同,可将醇分为脂肪醇、芳香醇、饱和醇、不饱和醇、脂环醇等.,按-OH所连碳原子的类型分类,又可以把醇分为伯醇、仲醇和叔醇等。,3.醇的命名,醇的的普通命名法与烷烃类似,在烷基后面加一个“醇”字,称“某醇”。,-普通命名和系系统命名法,正丙烷,正丙醇,普通命名,系统命名法,A.命名时所选主链是含有羟基的、碳链最长的、取代基最多的;B.以最小数字表示出羟基的位次,放在名字的前面,羟基的位次是“1”时可以省去;C.支链的位次、名称及羟基的位次写在名称前面;D.对于多元醇,每个羟基的位次用数字表示放在母体名称前,羟基的个数用大写数字表示,放在“某醇”之间。,5-甲基-4-己烯-2-醇,1,3-丁二醇,3-戊烯-1-醇,9.1.2醇的物理性质及光谱性质,醇的物理性质醇是极性分子,羟基可以彼此形成氢键。低级醇的熔点、沸点都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烷烃高得多,密度也比相应烷烃大。对水的溶解性也较大。,醇的光谱性质,红外光谱RO-H,醇分子游离羟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出现在36503600cm-1区域内,峰尖锐、强度中等,缔和羟基的吸收峰在34003200cm-1处,峰强而宽.伯醇的CO伸缩振动在10851050cm-1,,仲醇的CO伸缩振动在11251100cm-1叔醇的CO伸缩振动在12001150cm-1,2-戊醇的红外光谱图,O-H,R-OH,15.5ppm范围内。有时也可能隐藏在其它质子吸收峰内,加入重水后羟基质子可被重氢交换掉,吸收峰消失。,上的氢的化学位移出现在较低场,=3.44.0ppm。,羟基所连碳,核磁共振谱,2-戊醇的1H-NMR谱,9.1.3醇的制备,1.烯烃水合法,2.硼氢化-氧化法,烯烃水合法,(1)间接水合,烃基硫酸氢酯,(2)直接水合,在一定的催化剂、温度、压力条件下,烯烃与水蒸气加热直接生成醇,是制备低分子质量醇的重要工业方法,注意:亲电加成机理,碳正离子重排,2.硼氢化-氧化法,对于不对称烯烃,得到的是反马氏规则的加成产物,立体化学特征是顺式加成,无重排产物,OH-,9.1.4醇的化学性质,1.醇羟基的反应,与活泼金属的反应,反应活性:甲醇伯醇仲醇叔醇,M=Na,K,Mg,Al,2.羟基的取代,羟基所连的碳具有部分正性,可被其它负性基团取代,发生亲核取代反应,R-OH+HNuR-Nu+H2O,=HI,HBr,HCl),(1)和氢卤酸反应(HNu,ROH+HXRX+H2O,卤离子的亲核能力为IBrCl,故氢卤酸的反应活性为HIHBrHCl各种醇的反应活性为:苄醇或烯丙醇321。,(2)Lucas试剂:浓盐酸-无水ZnCl2混合溶液,C6以下的醇可溶于Lucas试剂,而反应生成的卤代烃不溶于Lucas试剂,溶液出现混浊或分层。,利用Lucas试剂与不同类型醇的反应时出现混浊的速率不同,区别伯、仲、叔醇。,叔醇与Lucas试剂反应很快出现混浊,仲醇与Lucas试剂反应10分钟后可出现混浊,伯醇则需加热条件下才可反应。,(3)和氢卤酸反应机理,氢卤酸与大多数一级醇按SN2机理进行,氢卤酸与大多数苄醇、烯丙醇、叔醇及仲醇按SN1机理进行,按SN1机理进行反应时,有碳正离子中间体生成,有时可能发生重排反应,(4)和三卤化磷,五氯化磷,亚硫酰氯反应,CH3CH2OH+PCl5CH3CH2Cl+HCl+POCl3(P+Cl2),没有重排产物生成,3.脱水反应,分子内脱水生成烯烃,-氢的醇分子间脱水生成醚,低温脱水生成醚,高温脱水生成烯醇结构对脱水有明显影响,三种类型的醇发生消除反应的活性顺序为:叔醇仲醇伯醇。脱水产物符合查依采夫规则.,脱水剂:硫酸(易重排);氧化铝(温度高,重复使用,较少重排),硫酸脱水生成重排产物,4.氧化与脱氢,(1)伯醇和仲醇在氧化剂作用下得到相应的醛、酮和酸,在强烈条件下,酮可进一步被氧化,碳碳键断裂生成两分子羧酸.,用较温和的氧化剂,如三氧化铬的吡啶络合物(Collins试剂)可将伯醇氧化为醛。,伯醇和仲醇脱氢生成醛和酮,(2)叔醇在一般氧化剂下不反应,若条件剧烈,碳链断裂,5.邻二醇的氧化,(1)高碘酸(HIO4)的水溶液或四醋酸铅Pb(OAc)4可将邻二醇氧化成羰基化合物,用于邻二醇的定量测定,(2)高碘酸还能氧化具有邻羟基羰基结构的化合物,6.邻二醇的重排,邻二醇在酸的作用下重排成羰基化合物,嚬哪醇重排反应机理:,(III)的稳定性比(I)大,9.2消除反应的机理,B,双分子消除反应(E2),单分子消除反应(E1),9.2.1双分子消除反应(E2),(1)碱进攻-氢,(2)逐渐与之结合,碳氢键逐渐断裂;与此同时,卤素X带着一对电子逐渐离开中心碳原子。电子云也重新分配,经过一个过渡态,(3)生成烯烃,双分子消除反应(E2)特点:(1)反应不分阶段,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同时发生;(2)决速步骤中有作用物分子和试剂双分子参加。注意:E2和SN2反应往往同时伴随发生,两种历程很相似,只是SN2:亲核试剂进攻-C原子;E2:亲核试剂进攻-H原子。,SN2,E2,9.2.2单分子消除反应(E1),第一步,卤代烷异裂为碳正离子,碳正离子,第二步,碱性的亲核试剂进攻-氢原子,并夺取-氢原子(以H+形式),同时在,碳原子之间形成键.,单分子消除反应(E1)特点(1)E1反应和卤烷的浓度有关,而与试剂(如碱)无关;(2)反应分二步进行;(3)生成碳正离子,重排反应是E1反应历程的标志。,9.2.3消除反应的取向,无论是卤代烷还是醇在发生消除反应时,如果有两种-H,则主要消除含氢较少碳上的氢,生成取代基多的烯烃为主。这一规则称为Saytzeff规则。,+,a,b,主产物,为什么消除反应要遵守这一规则,?,超共轭理论解释,2-甲基-2-溴丁烷E1反应的能量曲线图,E1,E2,2-溴丁烷E2反应的能量曲线图,9.2.4E2反应的立体化学,sp3杂化向sp2杂化转化。只有HCCL处于同一平面,才可以使过渡态中部分双键中的p轨道达到最大重叠,能量上稳定。,绝大多数的E2消除反应采用稳定的交叉式构象进行反式消除。而只有在刚性分子中,当离去基团与氢不能处于反式时,才采用顺式共平面的消除方式。,a,a,b,b,稳定的构象,反式共平面,9.2.5影响消除反应和取代反应的因素,消除反应和取代反应,反应物的结构,亲核试剂的强弱,溶剂的极性,反应温度,1.烃基结构的影响,。,空间因素的影响,叔卤代烷更容易发生消除反应,伯卤代烃更容易发生亲核取代反应。,2.试剂的影响,a.亲核性强的试剂有利于取代反应,亲核性弱的有利于消除反应;b.碱性强的试剂有利于消除反应,碱性弱有利于取代反应,3.溶剂的影响,增加溶剂的极性,有利于取代反应,不利于消除反应。因为溶剂的极性大有利于电荷集中的过渡态,不利于电荷分散的过渡态。,另外,温度高有利于消除反应(拉长C-H),总结,伯卤代烷直链的伯卤代烷SN2反应速率快,消除反应很少,但在位取代基增多时,消除反应几率增大。仲卤代烷仲卤代烷消除反应和取代反应都容易发生;溶剂极性大、亲核试剂亲核性强,有利于SN2反应;低极性溶剂、强或浓碱试剂有利于E2反应。,叔卤代叔卤代烷较易发生消除反应,尤其是在碱性条件下,消除反应为主。醇醇一般以取代反应为主,只有在浓、强酸(如浓硫酸)及高温下,才容易发生消除反应。,9.3酚,羟基直接与芳环相连的一类化合物称为酚。根据环上羟基的数目,酚可分为一元酚和多元酚。,9.3.1酚的物理性质和波谱特征,(1)物理性质,酚能形成氢键,(2)红外光谱酚的红外光谱与醇一样,羟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带在36403400cm-1范围内,C-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在1230cm-1附近。,OH,C-O,对甲酚,(3)核磁共振谱酚的核磁共振谱中,酚羟基质子的化学位移值一般为49。,对甲苯酚的1H-NMR谱,9.3.2酚的制备,1.从煤焦油中分离得到苯酚和甲苯酚2.从异丙苯,3.从芳磺酸芳磺酸钠盐与氢氧化钠共熔(称为碱熔)可以得到相应的酚钠,再经酸化,得到相应的酚。,4.从芳卤衍生物卤代芳烃很难水解需要高温高压。但当卤原子的邻位或对位连有强吸电子基团时,水解反应才比较容易进行。,9.3.3酚的化学性质,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酚羟基的反应,与三氯化铁反应,1.酚的酸性,(1)弱酸性酚可与强碱溶液发生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盐:,通入CO2气体可使澄清的苯酚钠溶液又出现浑浊,说明苯酚(Ka=1.2810-10)的酸性比碳酸(Ka=4.310-7)更弱,由于苯酚的酸性弱于碳酸,一般情况下,苯酚只能溶于NaOH而不溶于NaHCO3,这一性质可用于酚的鉴别。,酚的酸性因芳环上连接了吸电子基而加强,连接了斥电子基而减弱。,2.酚醚的生成,酚醚不能和醇一样通过分子间脱水得到,但酚钠可与卤代烃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芳醚,称为Williamson反应。,3.酯的生成,酚必须在碱性或强酸催化条件下,与酰卤或酸酐反应才能生成酯。,4.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烯醇式结构遇到三氯化铁呈现颜色反应。酚类化合物是一种烯醇式结构,遇到三氯化铁溶液也发生颜色反应。,不同的酚与三氯化铁呈现不同的颜色。这一性质可用于定性鉴定。6C6H5OH+FeCl3Fe(OC6H5)63-+6H+3Cl-,5.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1)卤化反应苯酚卤代反应比苯容易,室温及过量的溴即可与苯酚反应,在较低的温度和弱极性溶剂如氯仿、二硫化碳中,苯酚的溴代反应可生成一取代产物,(2)硝化反应苯酚用稀硝酸直接在室温硝化,可得到邻位和对位硝基苯酚的混合物,但因苯酚易被氧化,产率很低。,浓硝酸反应,邻硝基苯酚可形成分子内氢键,故沸点相对较低,在水中的溶解度也较小,可用水蒸气蒸馏法蒸出,从而与对硝基苯酚分离开。,(3)磺化反应苯酚与浓硫酸在较低的温度下(15-25)很容易进行磺化反应,主要得到邻羟基苯磺酸,100时主要得到对羟基苯磺酸。,磺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在稀硫酸中回流又可去掉磺酸基,因此,可用磺酸基占位.,(4)烷基化和酰基化烷基化:醇和烯为烷基化试剂,以酸为催化剂。,苯酚的付-克反应一般不用三氯化铝作催化剂,酰基化使用三氟化硼做催化剂,酚和羧酸可直接发生酰基化反应,而且对位产物为主。,6.与羰基化合物的缩合反应,酚的邻对位上氢原子特别活泼,可以与羰基化合物发生缩合反应,苯酚与甲醛在酸催化下发生亲电取代反应,首先在苯酚的邻位或对位引入羟甲基;所得产物再与酚进行烷基化反应得到一系列脱水产物,它们是制造酚醛树脂的重要原料。,酚醛树脂,两分子苯酚与一分子丙酮在酸的催化下发生亲电取代反应,脱水生成2,2-二对羟苯基丙烷,俗称双酚A:,双酚A是一种无色针状结晶,熔点154。是制造环氧树脂、聚碳酸酯、聚砜等的重要原料。,7.氧化反应,酚很容易被氧化,空气中的氧都能将酚氧化。氧化之后生成醌类化合物,多元酚更容易被氧化,醌类化合物都是有颜色的,这正是酚氧化后带有颜色的原因。,9.4醚,9.4.1醚的结构和命名,1.醚的构造,R-O-RAr-O-ArAr-O-R,醚中的氧为sp3杂化,醚键的键角近似等于110,醚可以看作是水分子中的两个氢都被烃基取代的衍生物,2.醚的分类A.饱和醚:单醚,R=R,混醚,R=R,B.不饱和醚:,(R为不饱和烃),C.芳醚:RO或ArO与芳烃基相连接,D.环醚:二价烃基的两端与醚键相连接,3.醚的命名(1)结构简单的醚按其烃基来命名,CH3CH2OCH2CH3,乙醚,烃基结构相同的称为单纯醚,命名时,称为“二某醚,“二”字可以省略,烃基结构不同的称为混合醚,命名时,小烃基在前,大烃基在后,称为“某基某基醚”,有时“基”字可以省略。芳醚则将芳基放在前。,苯乙醚,CH3OCH2CH3,,甲乙醚,(2)烃基结构复杂的醚,则按系统命名法,取碳链最长的烃基作母体,烷氧基作取代基,(3)环状醚一般称为环氧某烷,或按杂环化合物命名,9.4.2醚的物理性质和光谱特征,1.物理性质醚分子中不含有活泼氢,因此,醚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故醚的熔点、沸点都比醇低。除甲醚和甲乙醚外,其余的醚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有特殊气味。醚分子之间不能形成氢键,但和水可形成氢键,所以,醚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2.红外光谱醚分子中CO伸缩振动是醚类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吸收峰出现在12001050cm-1区域,与醇的CO吸收峰出现在同一区域内。,正丙醚的IR谱图,C-O,3.核磁共振谱,醚分子中的质子化学位移在3.44.0ppm。,正丙醚的1H-NMR谱图,9.4.3醚的化学性质,羊盐的生成,(1)钅,醚遇到强无机酸(如,浓硫酸、浓氢卤酸等)可形成盐,浓酸中才稳定,遇到水马上分解,又析出醚。,(2)醚键的断裂,使醚键断裂最有效的试剂为浓氢卤酸或Lewis酸,通常为HBr、HI、AlCl3等。,伯烷基醚在HX作用下一般按SN2反应进行,叔烷基醚则按SN1机理进行,叔烷基醚也可能发生消除反应生成烯烃,芳醚断裂总是生成酚和卤代烃,醚键断裂的方式往往从含碳原子较少的烃基断裂下来,与碘离子结合成碘代烃,大基团的烃基则生成醇(或酚)此反应可定量完成,实验室常用于测定甲氧基或乙氧基。若有过量的HI存在,则产生的醇可再与HI反应,生成碘代烷。,HI,ROH,CH3I,HI,(3)过氧化物的生成,醚对氧化剂虽然较稳定,但与空气长期接触,可被空气氧化成过氧化物。氧化一般发生在-碳氢键上,生成过氧键:,除去过氧化物方法:A.加入还原剂如Na2SO3、FeSO4等,以破坏生成的过氧化物;B.储存时醚中加入少许金属钠或铁屑,以免过氧化物形成。,蒸馏乙醚时,不要完全蒸完,以免过氧化物过度受热而爆炸。蒸馏前必须检验有无过氧化物存在,以防意外。检验过氧化物方法:A.用KI-淀粉试纸检验,若KI被氧化成I2而使淀粉试纸变为蓝紫色,说明有过氧化物存在。B.加入FeSO4和KCNS溶液,若有红色Fe(CNS)63-络离子生成,说明有过氧化物存在。,9.4.5醚的制备,1.醇脱水:不适合于合成混合醚醇和硫酸一起共热,在控制温度条件下,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醚,工业上也可将醇的蒸气通过加热的氧化铝催化剂来制备醚,2.Williamson反应,醇钠与卤代烷发生SN2亲核取代反应生成醚,称为Williamson反应。这是制备混合醚的好方法。,选用伯卤代烷,制备芳醚时,应采用酚钠与卤代烷反应,3.Ullmann反应,在高温或铜盐、亚铜盐存在下,酚钠(或钾)与芳卤反应生成二芳基醚,这个反应称为Ullmann反应。这种方法可用于合成具有较大位阻的二芳基醚。,9.4.6环氧化合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市昌平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含参考答案
- 采薇的语言鉴赏与历史背景探讨:语文教学教案
- 时间巧安排课件
- 一支好香烟500字(11篇)
- 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400字(7篇)
- 时事政务知识培训课件
- 请跟我来学校250字(15篇)
- 早餐培训面点师课件模板
- 观后感白芳礼的观后感900字(7篇)
- 纪检15严禁课件
- 【社会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变更风险识别、评估记录表参考模板范本
- 2022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工作计划
- 癫痫病人的护理查房ppt课件(PPT 24页)
- DB45T2053-2019 重质碳酸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红金简约风教师退休欢送会PPT通用模板
- 水准点复测记录(自动计算表)
- 有机热载体锅炉安装工程施工方案完整
- 处方点评与案例分析
- 《放射物理与防护》第三章
- 任务1汽车配件识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