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勘察项目--技术标_第1页
建筑工程勘察项目--技术标_第2页
建筑工程勘察项目--技术标_第3页
建筑工程勘察项目--技术标_第4页
建筑工程勘察项目--技术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蜀都中心D3地块岩土工程勘察投标文件 【技术标】第4页“蜀都中心” D3地块岩土工程勘察投 标 文 件(技术标)招标编号: SDYT-D3- 目 录第一部分 工程概况1第二部分 承担勘察内容11.勘察内容11.1招标文件确定的勘察内容11.2岩土工程勘察的要求1第三部分 工程管理机构31.工程组织管理机构32.主要勘察人员配备情况一览5第四部分 主要勘察技术方案71.工程摡况72.勘察等级和技术要求7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83.1地形地貌83.2 气象特征83.3区域地质概况83.4地层结构103.5地下水113.6地震效应124.本次勘察工作的依据124.1本次勘察主要遵照执行的规范、标准125.勘察技术工作方法135.1 工程地质资料搜集135.2钻探135.3原位测试145.4取样及室内试验155.4.1试验样品的采集155.4.2 室内试验166.勘探点布置167勘察成果178.施工组织方案188.1组织体系188.2施工机具配置218.3勘察工期219.质量保证措施与安全文明施工239.1组织及管理措施239.2 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249.3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2410.勘察后期服务25第五部分 勘察现场质量保证体系和措施261.勘察现场质量保证体系262.质量监督检查体系273.质量保证措施273.1按照ISO9000质量体系标准实施质量控制管理273.2严格实施质量管理制度283.3质量保证措施28第六部分 避免勘察质量事故的措施及承诺301.院的质量保障能力是避免勘察质量事故的关键301.1质量保证能力301.2专业勘察保证301.3素质保证301.4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有针对性地提高工程质量311.5全面质量管理312.避免勘察质量事故的措施312.1严格进行技术交底312.2全面贯彻质量责任制322.3实行样板先行制度322.4执行检查验收制度322.5质量例会制度、质量会诊制度、质量讲评制度322.6质量否决制度332.7严格执行技术复核制度332.8勘察人员持证上岗制度342.9计量及试验质量控制343.避免勘察质量事故的承诺34第七部分 勘察进度保证措施351.工期计划保证措施35第八部分 勘察平面布置36第九部分 劳动力安排计划、勘察机械和器具计划371.劳动力安排计划372.拟配备的主要试验/测量/检验仪器设备表382.1拟配备的主要试验/测量/检验仪器设备表382.1.1工程测量382.1.2工程地质钻探382.1.4原位测试392.1.5室内试验室内试验配备的主要试验/测量/检验仪器设备表39第十部分 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措施,施工安全指标及对施工安全的承诺401.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措施401.1安全控制措施401.2文明施工控制措施442.职业健康管理453.施工安全指标及对施工安全的承诺46第十一部分 对后期服务的承诺471.服务宗旨472.服务内容与服务承诺472.1服务内容472.2服务承诺48蜀都中心D3地块岩土工程勘察投标文件 【技术标】第46页第一部分 工程概况受成都蜀都银泰置业有限公司的邀请,我司参与天府新城D3地块“蜀都中心”岩土工程勘察的投标工作。蜀都中心D3地块项目位于成都市高新区地铁控制中心南侧、新会展中心对面。拟建的成都天府新城D3地块商业地产项目总建筑面积,由1栋18F商务楼、1栋271F办公楼及两栋21、31FF住宅楼组成,设二层地下车库及地下室。第二部分 承担勘察内容1.勘察内容1.1招标文件确定的勘察内容根据蜀都中心的总平图,本岩土工程勘察项目的勘察内容包括:办公楼、住宅楼、商业裙楼及地下车库区域。1.2岩土工程勘察的要求本项目招标文件对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要求如下: 查明场地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评价场地的整体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查明场区拟建建筑范围内各岩土层的成因、年代、类型、地层结构及均匀性,尤其应查明特殊性岩土的分布、特点等。选择基础持力层,提出技术经济合理可行的基础方案的建议(多方案)。查明邻近有无不良地质现象;查明人防机涵洞的分布、走向及对该工程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查明抗震设计所需的场地土类型,确定场地类别,评价场地的地震效应。分析评价场地可能出现的人工边坡、可能出现的滑坡部位、标高、性质以及地下室侧壁边坡的稳定性,提出支护措施建议。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环境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第三部分 工程管理机构1.工程组织管理机构项目管理机构框架图详见表1。蜀都中心D3地块岩土工程勘察项目组织机构框图 图1项目负责人康景文:副院长,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四川省勘察大师,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拟担任本项目的技术总监。邬相国:助理总经理,公司经理,工程师,负责项目与业主的协调、沟通和项目的组织、实施及后期服务。赵跃平: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报告审定朱赫宇: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教授级高工、报告审核项目经理黄练红:公司副经理、高级工程师、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全面负责项目的现场技术、安全、工期、管理项目HSE管理负责人沈泽:公司副经理、高级工程师、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项目技术负责人王亨林: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地质工程师张 洪:高级工程师 王 武:高级工程师杨 森:助理工程师 张伟峰:工程师 王祖锐:技术员专职安全管理丁荣迁:工程师,安全员专职质量管理郑德彬:工程师,质检员工程物探负责人梁海,注册岩土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程地质钻探负责人鲜宗能,钻探工程师。原位测试负责人曾雪松,工程师。室内试验负责人彭仕明,注册岩土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抽水、压水试验负责人吴福兵,高级工程师。工程测量负责人崔同建,工程师,组员有何宗荣、魏波等。2.主要勘察人员配备情况一览 项目主要人员配备情况一览表 表2姓名性别年龄在本工程拟担任的职务资质情况学历专 业工作年限岗位情况康景文男49技术总监教授级高工四川省勘察大师注册岩土工程师国务院政府津贴博士岩土工程25副院长总工程师邬相国男33项目负责人高级工程师硕士工程地质14公司经理赵跃平男55项目负责人教授级高工四川省勘察大师注册岩土工程师国务院政府津贴学士岩土工程27常务副总工程师朱赫宇男43报告审核教授级高工注册岩土工程师硕士工程地质25副院长黄练红男43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学士岩土地质22公司副经理王亨林男40技术负责人高级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学士岩土工程19主任工程师沈 泽男38HSE负责人高级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学士地质勘察15公司副经理张 洪男44地质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大专工程地质16王 武男40地质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学士水文地质16杨 森男27地质工程师助理工程师学士土木工程4张伟峰男31地质工程师工程师硕士岩土工程9王祖锐男24地质工程师技术员学士土木工程1丁荣迁男50专职安全管理工程师、安全员中专钻探工程33郑德彬男46专职质量管理工程师、质检员中专岩土工程26梁 海男45工程物探负责人高级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学士地球物理勘探23鲜宗能男40工程地质钻探负责工程师中专钻探工程21曾雪松男34原位测试负责人工程师学士工程地质10吴福兵男38抽水、压水试验负责人高级工程师学士岩土工程16彭仕明男53室内土工试验负责人高级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学士工程地质26王少梅女45室内土工试验技术员高级工程师大专岩土测试26唐崇源男53测量负责人教授级高工学士测量工程27何宗荣男59测量员工程师高中工程测量39第四部分 主要勘察技术方案1.工程摡况蜀都中心项目位于成都市高新区地铁控制中心南侧、新会展中心对面。拟建的成都天府新城D3地块商业地产项目总建筑面积,由1栋18F商务楼、1栋271F办公楼及两栋21、31FF住宅楼组成,设二层地下车库及地下室。2.勘察等级和技术要求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为甲级,场地及地基复杂程度均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此次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要求如下: 对场地内各建筑地段的稳定性作出评价,并为确定建筑总平面布置,主要建筑物地基基础工程方案及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工程提供工程地质资料和依据。查明拟建场及附近有无影响场地和地基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性岩土存在。查明场地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性岩土的成因、分布、规模、和发展趋势,并对场地的稳定性做出评价,提出处理建议。 查明拟建场地的地貌特征、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岩土工程特性、地下水的埋藏条件。 对场地内的地基土的地层结构、岩土工程特征作出分析与评价,选择天然地基持力层,计算地基承载力;选择桩基持力层,提供桩周土的极限摩阻力和桩端土的极限承载力。查明建筑场地的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渗透性、以及地下水位季节性变化幅度,评定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判定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划分建筑场地类别和场地土类型,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 分析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推荐适宜的基础方案及基础持力层;对可能采取的地基基础类型,基坑开挖及支护、工程降水方案进行初步评价,提供设计所需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所需的水文地质参数,提供合理的工程措施意见和合理的施工方法。在上述规范规定的基本要求条件下,还要采取有效物探手段对厂区特殊的沉积特征和人为活动对环境地质现状改造破坏的结果进行有针对性地测试分析,对重要地段进行连续的面状测试解译。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3.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成都市高新区,地貌单元属岷江水系二级阶地。3.2 气象特征成都地区气候温和,降水丰沛,水网密布,土地肥沃。素有“天府”之称。据成都气象台多年观测资料表明,成都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6.2,极端最高37.3,极端最低-5.9;多年平均降水量947.0mm,日最大195.2mm;蒸发量多年平均值1020.5mm;相对湿度多年平均值82%;多年平均风速1.35m/s,最大风速为14.8m/s(NE向),瞬时最大风速为27.4m/s,主导风向为NNE向,出现频率为11%;年日照时数为12001300小时,日照最小年份只有960小时。流经成都市的主要河流有府河、南河及沙河,均属岷江水系。岷江在都江堰分流以后分出许多支流呈扇形流入成都平原。其中府河、南河和沙河顺着地势从西北向流入成都市,府河与南河在合江亭汇合,沙河在市区东南角汇入府南河,并向南流至彭山县境内再次汇入岷江主河道。在府、南河治理前,每到洪水期,暴雨成灾,洪水泛滥。1981年岷江特大洪水时本场地曾遭淹没。上个世纪90年代成都市政府对府南河进行整治后,将成都市原来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提高到两百年一遇的标准,周边环境大为改善。3.3区域地质概况成都在区域构造上处于龙门山山前断裂和龙泉山断裂之间的凹陷盆地东缘。龙门山断裂和龙泉山断裂平行展布于成都坳陷盆地的两侧,在凹陷盆地内还发育有多条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插图二:成都平原位置及构造略图)。位于成都坳陷盆地西侧的龙门山断裂地震烈度大,频度高,但波及成都其影响均未超过6度;成都凹陷盆地内的断裂构造在中早更新世活动较为强烈,自晚更新世至今,活动性大为减弱,趋于稳定,即或存在发生5.5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其基本烈度也不会超过7度。区域地质构造格局奠定了本区地形地貌的基本形态,同时也是确定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的主要依据。插图二:成都平原位置及构造略图成都平原在构造上属第四纪坳陷盆地,成都市区位于该平原的中部东侧,由近代河流冲积、洪积而成的砂卵石层和粘性土所组成的一级、二级河流堆积阶地上。下伏基岩为白垩系红色泥岩,成都市白垩系基底西部较深,向东逐渐抬升变浅。其埋藏深度在成都东郊约为1520m,市区2050m,至西郊茶店子附近陡增至100多米,参加插图三:成都市地质剖面示意图。插图三:成都市地质剖面示意图3.4地层结构根据我公司在拟建场地旁边蜀都国际勘察工程资料表明,场地上覆第四系人工填土(Q4ml),其下由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3al+pl)成因的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细砂、中砂及卵石组成,下伏白垩系上统灌口组泥岩(K2g)。 (一)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1-1)杂填土:杂色,褐黄色、松散,稍湿。以建筑垃圾、少量卵、碎石及粘性土等回填而成。层厚1.202.50m。(1-2)素填土:灰黄、褐灰色、灰黑色,稍密,稍湿。以粘土、粉质粘土回填为主,偶见少量植物根茎及腐殖质,场地局部分布。层厚0.605.50m。堆积时间小于8年。 (二)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2)粘 土:褐黄色,硬塑,局部坚硬。含铁锰质氧化物,稍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发育闭合裂隙,裂隙被少量灰白色高岭土充填,裂隙间可见光滑镜面。层厚为1.005.00m。(3)粉质粘土:褐黄、灰褐、灰黄色,可塑。含铁锰质氧化物,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较多钙质结核,局部相变为粉土颗粒,裂隙不发育。层厚0.803.50m。(4)粉 土:黄色褐黄色,稍中密,稍湿湿。含铁锰质氧化物和少量粘性土,无光泽反应,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低,韧性低。层厚0.502.70m。(5)细 砂:灰黄色黄色,松散稍密,湿饱和。矿物成份以石英为主。该层分布不连续,主要以透镜体状分布于卵石顶面以上。层厚0.401.00m。(6)中 砂:青灰色,松散中密,湿饱和。矿物成份以石英为主,主要分布于卵石层顶板上或以透镜体状分布于卵石层中,其中分布于卵石层内的细砂含约10的卵石、圆砾、层厚0.401.80m。(7)卵 石 层:灰黄色黄色,湿饱和,卵石成分以火成岩和石英砂岩为主。卵石呈亚圆形、圆形,一般为中等风化,少量呈强风化或微风化。充填物为中砂及圆砾。卵石层在场地内分布较稳定,卵石层顶面埋深为6.507.70m。根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按超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将其分为4个亚层:(7-1)松散卵石:灰黄色黄褐色,松散,湿饱和,卵石粒径一般25cm,呈亚圆形。含50%55%的卵石,充填中砂、砾石和少量粘性土。N120修正击数小于24击。(7-2)稍密卵石: 灰黄色黄褐色,稍密,饱和,卵石粒径一般36cm,个别约7cm,呈亚圆形。含55%65%的卵石,充填中砂、砾石和少量粘性土。N120修正击数一般为47击。(7-3)中密卵石:褐黄色黄色,中密,饱和,卵石粒径一般48cm,个别大于10cm,呈亚圆形。含65%70%的卵石,充填中砂和砾石,含个别漂石。N120修正击数一般为711击。(7-4)密实卵石:黄黄褐色,密实,饱和,卵石粒径一般48cm,个别大于20cm,呈亚圆形。含70%80%的卵石,充填中砂和砾石,含较多漂石。N120修正击数大于11击。(8)泥岩(K2g):紫红色红褐色,主要由粘土矿物成分组成,泥状结构,厚层状构造,分布连续。场地内基岩顶面埋深为11.3012.90m。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根据其风化程度,将其划分为强风化、中等风化2个亚层:(8-1)强风化泥岩:紫红暗红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泥状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风化裂隙发育,结构面不清晰,岩芯极破碎,呈碎块状,手捏易碎,干钻可钻进。该层内夹有薄层、风化呈土状的全风化泥岩和少量中风化岩块,层厚0.300.50m。(8-2)中等风化泥岩:紫红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泥质胶结泥钙质胶结,泥状结构,巨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不发育,结构面较清晰,岩芯较完整,呈短柱状或长柱状,岩质软。局部地段岩芯较为破碎,沿水平结构面夹薄层强风化泥岩。干钻钻进困难。岩石为较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该层最大揭露厚度为14.20m,本次勘察未揭穿。3.5地下水场地地下水类型为砂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和赋存于基岩中的裂隙水,其中孔隙潜水是本场地主要的地下水类型,其水位埋藏不深,水量丰富,对本工程基础设计和施工影响较大。第四系孔隙潜水略具承压性,随着深度增加,卵石层中粘粒含量增多,透水性逐渐减弱。场地地下水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3.6地震效应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地在区域构造上属第四纪坳陷盆地,场地及邻近无大规模区域性活动断裂。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成都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4.本次勘察工作的依据4.1本次勘察主要遵照执行的规范、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工程岩体分类标准(GB5021894)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2008版)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 0170-199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1993)全球定位系统GPS 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等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03.6)5.勘察技术工作方法5.1 工程地质资料搜集调查场地附近蜀都国际的地质情况和地基基础资料,划分地层的层序及成因类型,特别是卵石土的颗粒组成情况(包括最大粒径、最小粒径、平均粒径、含砂及粘土情况、密实度等)以及地下水的类型、特征、流量、流速情况、补排条件、腐蚀性、降水措施等。 调查可液化土层及特殊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调查有无古河道、人工洞穴情况。调查地下水动态变化与地表水系的联系。 根据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和构造资料,调查历史地震活动情况和构造活动情况,对区域稳定性作出评价。集拟建场地地区地震及气象资料,包括风玫瑰图,最大风速,湿度,最高、最低气温等。搜集当地水文资料、构造及地震资料。 我司在成都已有近五十年,在成都地区承担了大量的工程勘察和岩土施工工程,积累了大量的地质资料和施工经验,搜集和研究场地区域地质、地震资料及场地附近已有的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技术资料和经验,是我们前期勘察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现场踏勘及工程地质调查,利用所搜集的信息指导勘察工作。5.2钻探根据我司已有的工程地质资料,拟建场地分布的卵石层含有大量的漂石,因此,本工程对所有的钻孔拟采用XY-1型工程地质液压钻机,SD金刚石钻具单动双管回转钻进,并配合SM植物胶护壁钻探工艺进行全断面取芯,以便进行岩芯鉴别、取样和拍照。钻探的目的是查明地基土结构、性质、鉴别土质类别及特性,确定各工程地质层及亚层的分布埋藏界线,采取原状或扰动土试样。钻探工作的要求如下:钻探按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1992)执行。钻探须采用回转钻进(取岩芯)工艺。 钻孔孔位采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结合瑞士红外线全站仪严格施测,座标系统采用统一座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测量精度应达到图根点要求。 详细记录钻进中的情况,如漏水、掉块、塌孔、埋钻、卡钻、缩孔等。 按照要求及时采取样品,进行各种试验。原状土样应减少扰动,土样应密封,岩样应蜡封,水样瓶口应密封。砂样应尽量在标贯点采取。送样必须及时。 每个钻孔的岩芯均应按顺序在岩芯箱中摆放整齐,并按回次填写岩芯签,用数码相机逐箱拍摄岩芯彩色照片。照相前,岩芯应标明岩性、分层深度、取样深度等,然后拍照。 每个钻孔均应量测初见水位及终孔后24小时的静止水位。岩芯采取率:卵石层不低于70,粘性土不低于90。为保证岩芯采取率,在卵石层中钻探时,采用SM植物胶护壁。钻孔钻完后,提交合格的钻探资料,拍照钻孔还应提供光盘。签署齐全以备后查。勘察期间,在现场项目部建立一间岩芯保管室,针对勘探现场验收合格后的钻孔岩芯,由专职质量管理人员负责收集,按照一孔一柜的要求分开保管,钻孔岩芯按照深度依次摆放。5.3原位测试本工程的原位测试拟采用标准贯入试验、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和单孔波速测试。标准贯入试验的技术要求如下: 标准贯入试验的目的是提供岩土力学指标,进行液化判定。 标贯层位为填土、一般粉土、砂层。标贯点间距12m。在同一地质单元内,每层标准贯入试验次数不应少于6点。 应清除孔底残土后才进行试验,并防止塌孔。 如果锤击数已达50击,而贯入深度未达30cm时,可记录实际贯入深度并终止试验。 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的技术要求如下:动力触探试验的目的是探明地层结构,提供地层力学指标。 动力触探仪采用超重型动力触探,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执行。 应记录探杆长度,进行杆长校正。 探杆应垂直。动探孔的深度一般为13.00m,若遇厚层密实的卵石或漂石,贯入的确困难时,亦可分段进行原位测试。5.4取样及室内试验5.4.1试验样品的采集试验样品的采集要求如下:土样:根据场地内分布的土层情况,在钻孔和探井中采取原状样品,取样间距一般12m。土性复杂或土层厚度不大,可适当加密;土性单一或土层厚度较大。取样间距可以加大。 砂样:一般地段结合标贯取扰动砂样进行颗粒分析,必要时,使用取砂器取原状砂样测定天然孔隙比和相对密度。每组砂样不少于lkg。 卵石土样:(按成因Q4、Q2)各取6组卵石土样进行粒径分析。 水样:在抽水试验孔内取水样,每个标段各取2组,每组水样为2瓶,一瓶不得少于750ml,另一瓶(500ml)应立即加A 23g大理石粉(并注明),以便分析侵蚀性C02。5.4.2 室内试验室内试验的技术要求如下: 一般粘性土(原状土、包括原状粉土)试验项目:比重、天然含水量、重力密度、最大密度和最小密度、天然孔隙比、饱和度、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压缩系数、压缩模量、渗透系数、快剪。 砂土(扰动土,包括扰动粉土)试验项目:比重、颗粒分析,并提供粘粒含量百分率Pc。 卵石土(扰动土)试验项目:比重、筛分析,并提供含卵石量、含砾石量、含砂量、含粉砂量、含黏土量:d50、d10及不均匀系数d60d10:最大粒径;卵、砾石的形状、尺寸、硬度;颗分曲线。土样的腐蚀性试验项目和水样试验项目: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第十二章第一、二节进行,并判断其腐蚀性。拟取3组土样。6.勘探点布置根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J366-2004)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的第4.1.6条规定,按建筑物轮廓线,根据规范共布置勘探点63个。其中控制性机钻孔28个,钻孔深度暂定为20.00m,最终深度以进入中风化基岩面5m控制。一般性机钻孔35个,单孔深度暂定为13.00m,最终深度以达到基岩面为准;动力触探孔对比孔8个,单孔深度暂定为13.00m,最终深度以达到基岩面为准。取样孔18个,标准贯入试验孔16个,波速测试孔4个,取水试样孔2个。(勘探点具体位置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7勘察成果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原则上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14章所要求的内容编写。具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 工程概况1.1 建筑物性质及勘察技术要求1.2 勘察技术标准1.3 勘察工作布置1.4 勘察技术方法1.5 完成工作量2 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2.1 区域地质构造2.2 气象概况2.3 场地地形地貌2.4 场区地层构成及特征2.5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3 岩土的测试成果3.1 岩、土的室内试验3.2 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3.3 工程物探测试4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4.1 建筑场地的稳定性评价4.2 各土层的工程特性指标4.3 场地地震效应评价4.4 土层的适宜性评价4.5 地基基础方案的分析评价4.6 基坑降水及支护方案评价5 结论与建议 勘察报告附以下必要图件。 带有坐标和标高的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工程地质纵横剖面图; 工程地质柱状图; 工程物探报告; 其它图表; 各种测试、试验成果图表,岩土物理力学指标汇总、统计表以及有关图表列入勘察报告正文后面。所有成果报告及图件均数字化,提交纸介质的同时提交光盘。8.施工组织方案8.1组织体系本工程将列为我司重点项目,成立以总经理助理、公司经理为项目负责人的项目部,项目部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项目管理机构框架图详见表8.1.1,项目部主要成员及职责如表8.1.2。蜀都中心D3地块岩土工程勘察项目组织机构框图 图8.1.1项目总负责康景文:副院长,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四川省勘察大师,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拟担任本项目的技术总监。邬相国:助理总经理,公司经理,工程师,负责项目与业主的协调、沟通和项目的组织、实施及后期服务。赵跃平: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报告审定朱赫宇: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教授级高工、报告审核项目经理黄练红:公司副经理、高级工程师、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全面负责项目的现场技术、安全、工期、管理项目HSE管理负责人沈泽:公司副经理、高级工程师、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项目技术负责人王亨林: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地质工程师张 洪:高级工程师 王 武:高级工程师杨 森:助理工程师 张伟峰:工程师 王祖锐:技术员专职安全管理丁荣迁:工程师,安全员专职质量管理郑德彬:工程师,质检员工程物探负责人梁海,注册岩土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程地质钻探负责人鲜宗能,钻探工程师。原位测试负责人曾雪松,工程师。室内试验负责人彭仕明,注册岩土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抽水、压水试验负责人吴福兵,高级工程师。工程测量负责人崔同建,工程师,组员有何宗荣、魏波等。主要勘察人员配备情况一览表 表8.1.2姓名性别年龄在本工程拟担任的职务资质情况学历专 业工作年限岗位情况康景文男46技术总监教授级高工四川省勘察大师注册岩土工程师国务院政府津贴博士岩土工程25副院长总工程师邬相国男33项目负责人高级工程师硕士工程地质14公司经理赵跃平男55项目负责人教授级高工四川省勘察大师注册岩土工程师国务院政府津贴学士岩土工程27常务副总工程师朱赫宇男46报告审核教授级高工注册岩土工程师硕士工程地质25副院长黄练红男44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学士岩土地质22公司副经理王亨林男39技术负责人高级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学士岩土工程19主任工程师沈 泽男36HSE负责人高级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学士地质勘察15公司副经理张 洪男42地质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大专工程地质16王 武男38地质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学士水文地质16杨 森男地质工程师助理工程师学士土木工程4张伟峰男地质工程师工程师硕士岩土工程9王祖锐男地质工程师技术员学士土木工程1丁荣迁男50专职安全管理工程师、安全员中专钻探工程33郑德彬男46专职质量管理工程师、质检员中专岩土工程26梁 海男45工程物探负责人高级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学士地球物理勘探23鲜宗能男40工程地质钻探负责工程师中专钻探工程21彭仕明男53室内土工试验负责人高级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学士工程地质26王少梅女45室内土工试验技术员高级工程师大专岩土测试26唐崇源男53测量负责人教授级高工学士测量工程27何宗荣男59测量员工程师高中工程测量398.2施工机具配置 我司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勘探设备如表8.2。勘察机具配置一览表 表8.2设备名称型号数量用 途工程地质钻探回旋钻机XY-1008台岩土取芯冲击钻机SH30-22台土层取芯、动力触探试验取 土 器8 套采取原状土试样配 套 钻 具若干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日本拓普康1台勘探点位置及高程测量红外线全站仪徕卡TC4051台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仪8 套标准贯入试验N120动力触探仪8 套N120动力触探试验载荷试验配套仪器1 套浅(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土工试验仪器电子天平JGJ20002 套称量光学读数分析天平724522 套水分析试验三轴仪SJIA2 套三轴压缩试验三联固结仪WG14套固结实验剪力仪WI1A4套直剪试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752水分析试验其它配套设备若 干作业现场辅助设备电子计算机5台打印机1台8.3勘察工期计划测放勘探点1天,现场钻探、原位测试工期为7天,室内土工试验及水分析工期为5天,内业工期5天,各工序在项目经理的统一协调下,有机地交叉进行,计划工程总工期为12天。工期安排列于表7.3 勘察施工进度计划表 表7.3序号项目名称勘察进度(天)12345678911-121测量放线2野外作业3室内试验4资料整理(内业)5提交报告9.质量保证措施与安全文明施工9.1组织及管理措施选派具有丰富勘察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担任工程技术负责和工程技术审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勘察大师康景文任技术总监,公司常务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勘察大师赵跃平担任审定工作,负责勘察成果和勘察报告书的最终审定。勘察现场设置专职质量管理员,对整个野外钻探过程、内业整理过程全程监督,并负责野外取芯钻探的验收以及将验收合格的岩芯整理运至项目部岩芯保管室,做到一孔一柜保管。除抽调管理、技术和施工骨干组成本工程项目部以外,我司专家组还将对本工程提供技术支撑。将院先进的设备、仪器调拨本工程使用,为本工程提供物质上的支持。本工程将作为院管工程实行“三级”检查验收,由工程技术负责、生产部门及院级职能部门分别根据各自的职责对事前质量、事中质量、事后质量进行检查验收。本工程将严格按照ISO9000质量体系管理标准运作,由我司ISO9000贯标办公室对本工程进行监督检查。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影响质量因素的控制。不仅对勘察工作作好质量的事后检查工作,还应做好对工作质量、各生产工序、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若遇特殊情况应及时同建设单位和设计院等单位协商沟通,确保工程质量现场勘察过程中,如设计方案变更或地层变化较大时,经建设方同意后,可对勘察方案(纲要)进行调整,一般问题可由工程技术负责人调整实施,重大问题需经技术审核人同意并报请项目总监审批后方可实施。9.2 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勘察工作中不仅作好对勘察成果的审查验收,对勘察工作中的每一道工序都将按ISO9000标准的要求认真进行检查验收:勘探点施放及高程测量:由我司专业测量人员采用激光全站仪进行勘探点施放和高程测量,由工程技术负责人及专职质量管理员检查验收。野外钻探和测试: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范、规程及我司钻探、测试安全操作技术规程,由钻探队长负责实施,重点对设备运转、施工安全进行检查,工程技术负责人及专职质量员对野外钻探和测试工作是否符合操作规程和勘察纲要进行监督、检查及验收。野外记录:记录员应经培训并取得上岗资格证书的人员担任。原始记录必须按有关技术标准、勘察纲要进行,钻探数据准确、完整,严禁事后追记。野外记录由工程技术负责人及专职质量员检查验收。取样及样品保管:土样、水样取样搬运、储存、包装,由作业队长和记录员负责。取样及时包装和密封,并标注土样名称、编号、取样深度等,填写岩土试验送样单。级试样应轻拿轻放,并采取防晒、防震等措施,样品采取后应及时送至试验地点。土工试验:试样工作严格执行相关规范,质量控制方法按我司土工试验过程管理规定执行,土工试验成果由工程技术负责人检查验收。内业资料整理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及我司工程技术质量管理规定进行,各道工序必须做到“二查二审”,图纸及有关文件必须由相关责任人签字。9.3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安全文明生产措施应着重把好安全生产措施关、交底关、教育关、防护关、检查关、改进关。建立健全安全责任体系:院安全文明生产办公室 公司安全生产小组 项目安全管理小组。设置专职安全员,公司安全生产小组以公司经理为责任人,项目安全管理小组以项目经理为责任人,工程技术负责人和专职安全员具体实施。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专职安全员对现场工作人员(包括民工)进行安全、文明施工教育并进行安全交底工作。现场施工期间,由钻探队长负责进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院安全文明生产办公室进行检查和验收。所有人员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必须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资格,方可上岗,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对查出的事故隐患要做到“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完成时间,定整改验收人”。10.勘察后期服务注重勘察后期服务工作,积极参与和配合基础施工,是我司的传统和特点。为此,受到建设单位的赞誉和信赖,并与众多的建设单位建立起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本工程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参与和配合基础施工。在基础施工期间,我公司将利用公司总部就在项目所在地的优势,组成以项目总工程师为首、各专业副总和勘察大师为成员的专家团队为建设单位提供咨询、服务,同时指派一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无偿向设计、施工部门介绍场地工程地质情况,专门负责基础验槽,协助处理地基基础设计施工中的有关岩土工程问题,以利工程顺利进行。第五部分 勘察现场质量保证体系和措施1.勘察现场质量保证体系 本项目设置专业质量员一名,全面负责本项目的质量工作。勘察现场质量保证体系 图1总经理质量责任制总工程师质量责任制审核人质量责任制审定人质量责任制分公司经理质量责任制工程技术负责人质量责任制项目经理质量责任制室内土工试验质量责任制野外钻探质量责任制野外测试质量责任制内业质量责任制2.质量监督检查体系质 量 监 督 检 查 体 系 图2工程质量安全检查、监督专职人员技术交底、资料整理内 业测 量总工程师项目技术负责人专职质量管理员测量质量保证钻探质量野外钻探保证野外测试质量野外测试保证室内土工试验质量室内土工试验3.质量保证措施3.1按照ISO9000质量体系标准实施质量控制管理我司已通过ISO9001标准质量体系认证,我司坚持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国家系列标准,并致力于具有我司特色的质量体系的完善和有效运行,确保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高水平、高信誉。我司根据质量体系管理模式,结合我司生产及管理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一整套标准质量体系文件,明确提出并阐述了我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规定了我司质量体系控制要素,是指导我司实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纲领性、法规性文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切实执行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各项规定,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本项目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达到我司最高水平。我司的质量方针:诚信为本,科学管理,技术先进,优质服务,顾客满意。我司的质量目标:产品合格率100; 合同履约率100; 顾客满意无重大投诉。3.2严格实施质量管理制度在勘察勘察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指定的勘察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