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处理PDCA分析步骤_第1页
异常处理PDCA分析步骤_第2页
异常处理PDCA分析步骤_第3页
异常处理PDCA分析步骤_第4页
异常处理PDCA分析步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異常問題解決的對策分析方法 一.異常問題解決的對策分析步驟 步驟一. 發現問題,并確認及決定問題。 步驟二. 分析可能原因解析事實發現原因 步驟三. 設定目標 步驟四. 解決方案及執行 步驟五. 衡量追蹤確認效果 步驟六. 標准化與管理的固定化。 問題解決的詳細步驟及案例說明 步驟詳細步驟案例說明 基本階段適用方法例例案案TR-A2027F3 U601 (HP1001)不不良良率率高高達達1%的的改改善善方方案案 一發現問題并確認決定問題品管七手法案例說明:TR-A2027F3在 PRE B/I & ACT 時有1%的無壓產品. 1.1 腦力激蕩找出問題,掌握問題點單邊計數值管制表發現問題點ACT & PRE B/I無壓維修發現不良品均是由于U601壞造成. 1.2 排出其優先順序并以數字化來顯示問題單邊計量值管制表決定問題點:找出U601不良的原因. 二分析可能原因腦力激蕩來料不良 2.1 用魚骨圖以腦力激蕩找出問題的可能原因,提 出要因. 層別法 特性要因圖 2.2 調查特性值的現況查檢表 2.3 解析要因,找出實際影響結果的要因.直方圖 2.3 對問題要因進行主次區分進行討論單邊計數值管制表 2.4 決定對策項目單邊計量值管制表 三設定目標管制圖 3.1 把握現況查檢表目標U601的不良率,由現在的1%,下降至0.2%。 3.1.1 收集事實,發生前后之現象直方圖 3.1.2 模擬重現不良狀況,掌握問題特性.PFMEA現狀 3.1.3 決定攻擊對象.(特性值)1.全檢產線靜電手環,發現26PCS已壞仍在使用. 3.2 決定目標2.偶有插件人員手環未戴到位,將環戴于衣袖上,或未扣牢. 3.2.1 決定目標,盡量以數字定出改善目標值.3.鎖機板之電動起子的漏電起規格達16v原因是未接地。 人 機物 法環 耐靜電值 低于標准 作業員未佩戴 靜電環作業 部份電動起 子未接地 靜電手環已 壞仍在使用 物料暫放區在其周圍存 放有靜電發生材料 補焊時造與原件 間放電損傷 內檢理線時使用裸露 尖嘴鉗,造成原件間放 電損傷 內檢工位未使用絕 緣工具進行理線 由于先過 檢理線,理線不當時造成 放電損傷 產線拉面接地不良 烙鐵漏電流 過大 制程中產品堆積造 成U601損傷 焊接 使U601特性變異 問題解決的詳細步驟及案例說明 步驟詳細步驟案例說明 人 機物 法環 耐靜電值 低于標准 作業員未佩戴 靜電環作業 部份電動起 子未接地 靜電手環已 壞仍在使用 物料暫放區在其周圍存 放有靜電發生材料 補焊時造與原件 間放電損傷 內檢理線時使用裸露 尖嘴鉗,造成原件間放 電損傷 內檢工位未使用絕 緣工具進行理線 由于先過 檢理線,理線不當時造成 放電損傷 產線拉面接地不良 烙鐵漏電流 過大 制程中產品堆積造 成U601損傷 焊接 使U601特性變異 3.2.3 決定日程,任務分配,及期限. 四解決方案及執行 對策P 4.1 以腦力激蕩法針對步驟二所找出的根本原因定 出解決方案 查檢表1.立即更換不良的手環 管制圖2.重新教育員工靜電手環的佩戴方法與作用,并定時檢查. 4.2 排定實施事項及計划之進行.3.重新對不良電動起子進行加裝接地線,并檢驗漏電是否合. 4.3 排定期限,責任者去執行4.PE制作U601的挑選治具,對其進行上線前100%全檢.試驗一個工單. 五衡量,追蹤及控制 實施D 5.1 定期(每月或每周)確認設定目標是否達成.管制圖1.挑選15K U601有60PCS不良品 不良率0.4%. 5.2 如無明顯效果,可能有其它根本原因影響,再采取 其它解決方案并追蹤,控制. 特性要因圖2.生產線使用挑選后產U601 15K有130PCS不良品,不良率0.8% 層別法 5.3 如有成效,進一步設定改善目標,繼續追蹤查檢表 檢查C 5.4 對策之檢討直方圖前次對策改善效果不佳,不良率僅下降0.2%.須重新設定改善目標 5.4.1 提出防止再發生之防呆措施.單邊計數值管制表重新對策 5.4.2 檢討對策的具體化.單邊計量值管制表1.繼續挑選15K進行使用. 5.4.3 利用數據資料確認對策內容2.ACT后內檢工位的裸露尖嘴鉗外包雙層套管,避免理線時造成放電損傷. 5.5 對策之執行3.嚴格要求產線使用防靜電托盤,從T/U開始到鎖上蓋工位產品不可離開托盤. 5.5.1 檢討實施執行之方法 5.5.2 執行對策 檢查A 5.5.3 明定案件處理總執行人監控執行對策的執行度 與配合度. 1.挑選15K U601有48PCS不良品 不良率0.3%. 2.生產線使用挑選后產U601 15K有36PCS不良品,不良率0.3% 問題解決的詳細步驟及案例說明 步驟詳細步驟案例說明 人 機物 法環 耐靜電值 低于標准 作業員未佩戴 靜電環作業 部份電動起 子未接地 靜電手環已 壞仍在使用 物料暫放區在其周圍存 放有靜電發生材料 補焊時造與原件 間放電損傷 內檢理線時使用裸露 尖嘴鉗,造成原件間放 電損傷 內檢工位未使用絕 緣工具進行理線 由于先過 檢理線,理線不當時造成 放電損傷 產線拉面接地不良 烙鐵漏電流 過大 制程中產品堆積造 成U601損傷 焊接 使U601特性變異 六效果確認直方圖效果確認 6.1 確認對策效果管制圖第二次對策效果明顯,針對第二次對策進行效果分析. 6.2 比較目標值查檢表1.由于有防靜電托盤全程使用,避免產品堆積,PCB相碰造成的放電傷害. 6.3 掌握成果(有形無形)單邊計數值管制表2.由于將ACT后的內檢工具尖嘴鉗包雙層套管,避免理線時碰到原件造成放電損傷. 6.4 成果的鞏固與宣導.單邊計量值管制表 七標准化與管理的固定化品管七手法對策長期標准化 7.1 標准化 1.由于內檢工具多次使用后套管極易破損,保養維護困難,所以決定將內檢工位移至 ACT前,這樣可避免在ACT通電后產品在蓄電狀態下進行的內部理線造成的晶體損傷, 即使尖嘴鉗裸露亦也不會有傷害.所以調整W/I工序. 7.1.1 制定修定標准 7.1.2 決定管理的方法, 7.2 管理的固定化. 2.將此機種之經驗例入到新機種的PFMEA當中,避免后續機種發生同樣問題. 7.2.1 徹底通告所有關系人3.內檢工具使用絕緣材料制作,以避免鐵制工具碰壓壞小原件. 7.2.2 教育責任擔當者4.對組裝段為員進行定向教育:產品通電后請勿用導電工具進行內部檢查. 問題解決的詳細步驟及案例說明 步驟詳細步驟案例說明 人 機物 法環 耐靜電值 低于標准 作業員未佩戴 靜電環作業 部份電動起 子未接地 靜電手環已 壞仍在使用 物料暫放區在其周圍存 放有靜電發生材料 補焊時造與原件 間放電損傷 內檢理線時使用裸露 尖嘴鉗,造成原件間放 電損傷 內檢工位未使用絕 緣工具進行理線 由于先過 檢理線,理線不當時造成 放電損傷 產線拉面接地不良 烙鐵漏電流 過大 制程中產品堆積造 成U601損傷 焊接 使U601特性變異 7.2.3 依據決定的管理方式 7.2.4 長期效果確認.長期效果確認自實施上述對策U601不率控制在0.10.15% U601 不良 問題解決的詳細步驟及案例說明 案例說明 例例案案TR-A2027F3 U601 (HP1001)不不良良率率高高達達1%的的改改善善方方案案 內檢理線時使用裸露 尖嘴鉗,造成原件間放 電損傷 U601 不良 內檢理線時使用裸露 尖嘴鉗,造成原件間放 電損傷 責任人 責任人 U601 不良 內檢理線時使用裸露 尖嘴鉗,造成原件間放 電損傷 1.由于有防靜電托盤全程使用,避免產品堆積,PCB相碰造成的放電傷害. 1.由于內檢工具多次使用后套管極易破損,保養維護困難,所以決定將內檢工位移至 ACT前,這樣可避免在ACT通電后產品在蓄電狀態下進行的內部理線造成的晶體損傷, 即使尖嘴鉗裸露亦也不會有傷害.所以調整W/I工序. 2.將此機種之經驗例入到新機種的PFMEA當中,避免后續機種發生同樣問題. 4.對組裝段為員進行定向教育:產品通電后請勿用導電工具進行內部檢查. U601 不良 內檢理線時使用裸露 尖嘴鉗,造成原件間放 電損傷 各各不不良良問問題題對對策策分分析析步步驟驟流流程程圖圖 異常或不良問題1.產品品質不良問題 2.一般日常管理問題(不屬本分析流程范圍之內) 問題分類 1.原材料不良 2.原設計不良(設計變更) 3.制程不良 3.為工作業不良 5.生產設備與儀器不良 問題之原因討論 何人何事何地何物 舉例 問題真相 NG原因問題方向確認。是人!是物(材料)! 確認是何地!是何動機! OK NG*提出正確之對策(有經驗者) 研判*假設擬定對策(無經驗者) 假設*采多數意見作研判(最佳拍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