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桩支护方案新_第1页
木桩支护方案新_第2页
木桩支护方案新_第3页
木桩支护方案新_第4页
木桩支护方案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旭成电子转移扩展项目生产现场边坡支护方案创建:审计:批准:中国机械工业第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天津旭成电子转移扩能项目经理部2018年7月15日目录第一节工程概况2第二节圆木桩支护设计与施工要点4第三节施工组织方案5第四节边坡监测措施6第五节质量保证措施工7第六节安全施工措施9第七节文明施工措施9第一节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天津旭成电子转移扩能项目由天津旭成电子有限公司建设,调查单位为核工业天津工程调查院,设计单位为天津辰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为天津津齐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工程位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仓库物流电池组、仓盛街东、大丰兴业南、杰士电池西。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 13171.53m2,基础类型为桩基,轻型钢结构主体。生产现场建筑面积7422.48,采用钢结构体系,抗震结构8度,抗震等级为框架二级,设计耐用年限50年,笠木高18.4米,屋顶高20.2米,建筑防火等级为二级,本方案就如何挖掘生产现场土工作进行了编制。2.2环境状况介绍生产现场自然地坪水平为-0.300米,无生产现场周边相邻建筑物,生产现场下无市政管道、沟槽、电缆和通信电缆。二、编制依据本施工技术方案的编制基于以下文件和资料1 .设计施工图纸。2,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 (GB 50497-2009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2012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j7-89 )。五、基坑开挖专项方案6 .施工组织设计三、现场情况根据地检报告、现场情况和附图,生产现场采用大挖方式挖掘土工,现场内部整体土工挖至-3.6米,而4轴-5轴/E轴-F轴承挖至-3.8米,边坡放坡标尺1:1,基坑上部设有沟,底部设有排水明沟和集水坑。剖面图根据现场测量,生产现场西侧与钢筋加工堆积区和木屋相邻,东侧与现场道路相邻。 由于距离近、钻井深度大、回填土质疏松、水位高,路基边坡发生侧滑位移和局部塌陷现象,木屋和钢筋工加工区悬空,按照实际基坑位置、钻井深度和基坑支护设计规范的要求,配合现场施工情况支护本施工区的基坑施工。第二节圆桩支护设计与施工要点一、施工技术方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相关规范要求,同时从经济实用方面考虑坑侧压力和挖土安全要求,根据一般施工经验,单排长6m (直径20cm )圆木桩边坡,桩距350mm,铺设的8400单层双向钢筋混凝土,厚度加固长度东西各52m,用210型挖掘机压入土中,圆桩超过边坡0.2m,保护圆桩上口,用横圆桩钢丝连接,确保施工安全。 (参照附图)(一)测量放样打桩;根据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圆桩加固位置。施工准备测定位置挖掘、填土面桩位放样圆桩打桩钢筋一层结束混凝土打桩霸盖彩条布防水。(2)施工准备1、桩的采购和保管(一)、桩的采购和保管;桩主要在当地木材市场购买,用汽车运往工地仓库的桩须材质均匀,不太可弯曲。 桩首尾两端连成一条直线时,各断面中心与其直线的偏移程度不得超过有关规定的另一桩不得有蛀牙孔、裂纹等损害强度的缺陷。、吊、卸、卸桩时,对桩身施加冲击或振动,使用不得损伤桩身的桩时,应按到达工地的顺序使用,同时检查桩是否完整,桩基应坚固平整,有下沉现象(2)、打桩前,桩头应先锯平,保护其桩身,不得有影响功能的碰撞伤,桩头应用金属丝固定。(3)圆木桩的制作桩径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外形笔直光滑小端削成30cm长的尖头,有利于打入夹持力层准备总桩数80%以上的桩时,转入机械进行打桩工程,避免机械等待打桩工程、请勿使用腐烂的木桩。打圆桩根据控制桩的配置靠近坑东,西侧用挖掘机打,合作者必须带头盔。将挖掘机在边坡旁打开,插桩时准确定位,控制间距,桩距350mm,用挖掘机铲斗慢慢压下,土深5.8米以上。施工时,先将桩一根根地施工到稳定的深度,然后依次施工到设计深度。 在保证垂直度的条件下,也可以一次打入到设计深度。施工时,应随时检查其位置是否正确,桩是否垂直,如不符合要求,应立即纠正或拔出重新施工。(4)绑松木桩在距离桩顶20cm处设置通长横杆,用铁丝将桩连成一体,仔细检查铁丝捆扎接头,确认其牢固相连。(五)桩为永久边坡加固,不循环利用。(6)素土回填压实,复盖彩布防止雨水冲洗。(7)详情见附件第三节施工组织方案一、项目管理框架:项目经理1名技术负责人负责人施工人员质量保安人员电工机长焊接工技术工人二、工程机械和设备机械参数机器名称型号数量电力使用部位履带式单斗挖掘机sk 210战斗机一辆1M3挖沟,协助打桩机作业和道路施工木工锯一套剪圆木经纬仪DT02L一辆测定放射线水平仪DSA32-1战斗机一辆抄平沉降观测第四节基坑监测措施1 .建立基准网为科学预测基坑支护稳定和周边环境变化,及时准确可靠地预报和提供变形数据,建立基坑支护工程变形和沉降观测网,定期进行变形沉降观测。2 .基坑支护变形观测(1)基坑支护水平位移观测在基坑边坡顶配置基线,在基线上设置4个变形观测点,同时作为沉降观测点。 (参照附图)(2)基坑支护沉降观测利用远离场区的城市海拔系统水平控制点或独立水平点作为沉降观测的起点,结合上述点构成基坑支护沉降观测网。东西两侧分别配置了2个沉降观测点,与基坑周边浅的基础建筑物、重要的管线监测点一起构成了监测周边环境的沉降观测网。3 .观测方法(1)水平位移观测分别在基线点的四角设置站点,用DT02L型经纬仪观测四边网的水平角度(四边形内角),测量城市大地控制网的三角点和水平角度,检查基线点是否位移,基线点正确时,同时在四角测量端分别对应的邻接角点取向(2)沉降观测在坑边上的各点及周边点构筑的沉降观测网的测定方法,首先从远离坑的城市水平的控制点开始观测,引导到坑的周围后,按照规定的各点的观测顺序依次进行观测,最后测定不同水平的控制点一致,观测设备采用了DSA32-1精密水平。第五节质量保证措施1 .严格遵守和执行有关的施工质量规范。按照ISO9001标准要求,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提高全员质量意识,确保质量管理适应整个施工过程。 坚持质量自我诊断、互检、交接检验“三检”制。3、实行质量管理项目部责任制,配备专业质量检验员,具体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按照项目部的管理系统严格进行施工管理。4、打圆木桩前要先选材料,去除有变形的。5、圆木桩的质量要求a、桩的垂直度控制在1%以内b、桩基高程误差可控制在10cm左右c、沉桩连续,不连锁的现象是不允许的d,桩的平面位移控制在15cm以内。第六节安全施工措施1、在坑顶上周边设置连续封闭的安全栅栏,防止人员掉落。2 .为了切实保证施工者的安全,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3、建立安全保证体系,在工地设立安全管理机构。 工地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工地日常安全工作,定期组织安全检查,不符合要求立即发出整改通知,指导工程项目部和班组安全人员工作,对违反工作者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4 .优化安全技术组织的措施包括以改善施工工作条件、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病为目的的一切技术措施。 例如,要积极改进施工技术和操作方法,改善工作条件,减轻劳动强度,消除危险因素,在机械设备上安装安全装置。5、机器操作人员须持证件上班。 各类作业人员应持有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具和劳动保险用品,严禁操作人员违规作业,管理人员应当做违规指挥。6、施工中的所有机械、电气设备必须符合国家安全保护标准,设施必须通过安全检查。 所有设备应在工程前性能检测合格后使用,由负责人负责,严格执行交替制度,定期检查和维护。7、进入现场的所有人都戴上头盔,正确使用“三宝”。 协助公司安全月检工作,工程项目部应实施周检,项目点应实施日检,工程中检,及时消除安全隐患。8 .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施工前进行安全交易,每月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劳动者安全意识教育。9、在主要入口处挂显眼的安全防火宣传卡。10、现场施工用高低压设备和线路不得离开电线场所。 所有的电钩都有门,锁,有危险标志。 严格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现场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实行“一机一门一漏电保护开关”制度。 所有电气设备和金属框架应按规定安装可靠的零连接和接地保护,施工现场所有电气设备应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11 .加强安全教育和监督,坚持日常安全基础制度,提高施工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及时消除事故危险。12 .在施工中定期观察地基下沉、支护位置,加强支护监测。13、所有施工人员应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和设备性能,用电人员应各自保护自己设备的负荷、接地线和开关盒,发现问题后立即请电工解决,严禁非专业的电气操作人员摆弄电气设备。14 .配电系统分级配电,本电箱、开关箱外观完整,应牢固。15、多机作业用电应分别接通,严禁接通多机和多机,施工现场电缆、电线应按规定铺设,禁止拖布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