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教学目标,第一、知识目标1、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风格。2、学习以景显情、以情驭景的表现手法。,第二、能力目标:,第三、情感目标:,2、理解本文“主观情”与“客观景”的自然融合,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1、培养朗读感悟、品味揣摩语言的能力。,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听读朗读,品味语言;学习以景显情、以情驭景的表现手法。,通过语言的品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以写秋的名句名篇导入,v【名句参考】,v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v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v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v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v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v【名篇参考】,v王维山居秋暝,v欧阳修秋声赋,苏轼赤壁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故都的秋,“故”有“从前的”、“过去的”的意思。人们对“从前的”、“过去的”的事物往往会产生怀念、眷恋等感情。从“秋”字可以看出,文章描写的是秋景。,5,从标题看,这是-篇饱含着眷恋深情的情景交融的文章。同时故都与秋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6,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郁达夫出身于一个书香家庭。1913年留学日本,1921年与郭沫若等成立创造社。1928年加入“太阳社”。同年发起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45年9月在苏门答腊被日本宪兵杀害。1952年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其作品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散文创作有浓重的自传色彩。,作者简介:,代表作品,短篇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沉沦、迟桂花等中篇小说:她是一个弱女子等散文: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等,7,8,郁达夫(右)、郭沫若(中)、斯诺在一起,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一九三三年四月由上海迁居杭州,居住近三年。在这段时间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一九三四年七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至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此篇优美的散文。,写作背景:,9,诵读指导本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诵读时宜慢不宜快,认真体会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作者直接抒怀部分要读得意味深长,准确表达出作者的心境。,10,课文配乐朗读,整体感知课文,(12):总写对北国之秋、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11,(311):分写部分,从记叙和议论两部分描写古都纷繁多彩的秋天景象,赞美北国之秋。,(1214):总括全文,强调南国之秋不及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北国之秋的眷恋。,首段写了什么?在文中的地位如何?关键句(文眼)和关键词是什么?,首段总写了作者心中故都的秋的特点,表达了对故都的秋的向往之情,提纲挈领,统领全篇。关键句:“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关键词:清、静、悲凉,12,很高的碧绿的天色、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槐树叶底漏下的日光、破壁腰中的牵牛花、牵牛花下的秋草、槐树的落蕊、秋蝉衰弱的残声、北方又奇又有味的秋雨、北方的枣子树等,13,提问:为了体现故都的秋味,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14,来得悲凉,15,五幅秋景图解读,16,秋晨院落,17,秋槐落蕊,18,秋蝉残声,19,秋雨话凉,20,秋枣胜果,21,秋景图,秋晨院落,秋槐落蕊,秋蝉残声,秋雨话凉,秋枣胜果,22,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23,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小迁移:,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叶树,灯下白头人。A、绿B、红C、黄D、青,在描写故都秋景的基础上,作者又用了较多的笔墨写了第十二段,这一段从表达方式上来看属于什么样的段落?表达了怎样的观点,24,议论;秋对于有感觉有情趣的人类来说,总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而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能感受得到底。,25,为什么要插入这段古今中外写秋诗文的说明?,情、景、理达到完美统一,充实内容。再次点题、扣题,26,第13段,南国之秋,北国之秋,喻体,黄酒白干,稀饭馍馍,鲈鱼大蟹,黄犬骆驼,甘甜可口,回味不永,清香后劲足,如秋之内蕴,食之有味,不浓易饿,有味耐饥,如秋之隽永,味美细腻,剔刺而食,可大快朵颐,得秋之爽气,玲珑如意,逗玩邀宠,跋涉千万里,得秋之阔远,27,“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28,答案:秋天不只是指自然的秋天,也指人生的秋天。故都的秋也不是一种简单的自然景观,而是作者的一种人生理想,他想要留住的便是这种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理想生活。对行将流逝的故都文化和故都朝不保夕的危险处境的担忧。,29,讨论、探究,1、故都的秋景本应是多姿多彩的,而作者为什么不写红叶似火的香山、游人如织的颐和园、明澈如镜的昆明湖,而只选取了表现“清、静、悲凉”的景物来写呢?,时代背景及作家的特点,客观方面:这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特征,是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主观方面:第一,跟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有关,这导致他思想苦闷,逃避现实;第二,也跟作家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有关。郁达夫早年(三岁)丧父,在日本十年的异地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第三,还跟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30,2、我们所学的故都的秋是赞秋呢,还是悲秋呢?,悲凉的颂歌。“古都”二字饱含眷恋深情首段:为赏秋不辞辛劳,爱秋之切“秋天零头”:爱秋之深,31,32,归纳整合,写作特色:衬托的手法:写江南之秋的作用景物的选取:能体现作者主观情绪语言的特色:句式整散结合节奏感强,课堂小结,纵观全文,郁达夫用优美的文字,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五幅绝美的图画,写“庭院读秋”写出了秋的“清”,写“清晨踏秋”写出了秋的“静”,写“秋蝉啼秋”写出了秋的“悲”,写“闲人秋叹”写出了“秋”的“凉”,写“柿枣映秋”写出了秋的“熟”,描画出一幅神韵清绝典雅质朴、极具个性的北国秋色图,抒发了对故都之秋的向往眷恋之情,也折射作者人生的些许苦涩,堪称一篇难得的咏秋佳作。,33,34,秋晨院落秋槐落蕊秋蝉残声秋雨话凉秋枣胜果,思想苦闷、不甘沉沦,“清”清闲恬静安谧“静”细腻幽远幽静深邃“悲凉”沉静、寡淡,客观实景主观情感,课后作业,以职院的秋为题,写一篇练笔。要求:不能直抒胸臆,要学会以情驭景、以景显情。字数在200300字之间。,35,36,秋院图,碧绿天色,驯鸽飞声,细数日光,明净高爽、毫无纤尘,反衬;以声写静,“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冷落、萧条,37,悲凉:破壁腰蓝朵秋草,清晨小院静坐,手捧茶碗,举头望碧空,俯身看牵牛,耳中闻鸽声,绘声绘色,有动有静,营造了一种充满北国情调的清凉的氛围,让人感到秋天特有的清气扑面而来,喧嚣、浮躁、郁闷的心绪在这样的氛围中得以净化和升华。,38,作者十余年不逢北国之秋,他怀念北国的什么呢?,陶然亭:幽静芦花:朴素柳条:平淡虫唱:有野趣夜月、钟声:宁静而幽远,39,故都之美超越了都市的喧嚣,更具乡野的宁静和自然的境界,表现出作者独特的审美追求。,作者为什么喜欢蓝朵而最不喜欢红色,而且牵牛花底下还要有“疏疏落落的秋草”作陪衬?,40,41,蓝色白色紫黑色红色,宁静而淡远,纯净而雅洁,清冷沉重,暖色调,42,答案:蓝紫黑等色属冷色调,红色属暖色调与作者的心境不符。况且,从牵牛花所处的环境“破壁腰”,亦能发现作者的特殊喜好。“疏疏落落的秋草”作陪衬,传递的是一种悲凉的无可奈何的心境、生命的衰败。蓝色的牵牛花更增添了萧瑟的秋意,营造出一种充满北国情调的清凉氛围。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衰竭与凄凉的秋草作陪衬,就更显凄凉。,43,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44,秋槐图,这幅画面是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特点的?,45,视觉:花铺满地,扫帚丝纹触觉:脚踏花蕊听觉:树下轻扫,46,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王国维,47,落寞,A.落蕊一扫而空的直接感受(客观色彩),B.生命流逝和日渐衰老的落寞与悲凉感(主观色彩),48,49,秋蝉图,50,古诗词中的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骆宾王)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李商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51,古诗词中“蝉”意象:,寄寓了多样的人生感怀,郁达夫笔下的秋蝉衰弱的残声所唤起的关于生命漂泊与衰亡的感喟,与之一脉相承。,52,北国秋蝉:,“衰弱”“残声”“啼唱”(听觉),悲凉,生活化,平民化,53,秋雨图,54,1、北国的秋雨有何特色?,第6段:“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奇:“忽而”“息列索落”“卷”有味:“咬”“一立”“缓慢悠闲”“微叹”像样:一层秋雨一层凉,55,2、对都市闲人的描写,穿着:虽身在都市,却穿着传统的手工织的衣裳,“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神态动作:“咬着”一立“等词,一下子就传达出了一种闲闲的散淡的意味言语:”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展现一种恬淡情趣,56,3、为何要写都市闲人,身在都市而“闲”的人,就显出了一种情调,尽管他们是些没有多少身份和地位的平民,不一定有多少高雅的文化修养,但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那一份淡然而悠远的态度,却为高雅的文化人所欣赏。,57,4、为何突出闲人们的谈话?,“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58,答案:因为它触动了自己内心隐秘的伤痛:天气转凉,一年将近,人到中年,光阴几何,尘满面,鬓如霜,一切还在飘零之中。字里行间透出的那种沧桑,那种凄凉,那种无奈,都在秋风秋雨、凉意萧疏的氛围中。,59,旧梦豪华已化烟,,渐趋枯淡入中年。,60,5、雨后话秋有一句,“唉,天可真凉了”,作者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是出于什么目的?,61,答案:目的在于渲染“清、静、悲凉”的气氛。“了”字音抬得高,拖得长,回荡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基孔肯雅热题库及答案
- 葬歌课件教学课件
- 2025年高考山东物理试题(解析版)
- 2025合作项目委托合同
- 2025年三基模拟习题及答案
- 2025贷款借款合同撰写模板
- 消化内科出科题目及答案
- 查验员考试题库多选题及答案
- 相遇问题五下题目及答案
- 线性代数专题题目及答案
- (9月3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班会课件
- 新版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1-8单元教材分析
- 2025~2026学年新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
- 2025年律师培训试题(含答案)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南-河南农业技术员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套题【单选100题】)
- 2025年不动产登记业务知识试题及答案(司法考试资料)
- (新教材)2025年秋期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核心素养教案(第2单元)(教学反思有内容+二次备课版)
- 心理学基础(第2版) 课件 第7章 学习
-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
- 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
- 心内科出科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