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必修二知识总结第一章基因的发现第一、二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基本概念:(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个方面的特征。(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3)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 )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的为隐性性状。(4)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5)杂交是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间杂交或授粉(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间的交配和授粉(自交授粉是其中一种)。(7)测定交叉点是利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和未知基因型的个体的交配或授粉,测定该未知个体能够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基因型)的杂交方式。(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的性状。(9)基因型表型的相关基因组成。(10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调控相对性状的基因。非等位基因包括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和同源染色体处于不同位置的基因。(11 )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取实验材料:豌豆为严格的传粉植物(闭花授粉),在自然状态下为普通纯种,具有易区别的性状(2)从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3)分析方法: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4)实验步骤:假设演绎观察分析提出了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法三、孟德尔斯豌豆杂交实验(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 :豌豆末端P:AAaa F1 :豌豆F1: Aa自交自交F2:豌豆的豌豆F2:AA Aa aa3 : 1 1 :2 :(2)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 :黄圆绿皱P:AABBaabb F1:黄圆F1: AaBb自交自交F2:黄圆黄皱绿圆绿皱F2:A-B- A-bb aaB- aabb9 :3 : 3 : 1 9 :3 : 3 : 1在F2世代4种表现型: 2种亲本型:黄圆9/16绿皱1/16两种重组型:黄皱3/16绿皱3/169种基因型:完全纯子AABB AABB AABB合计4种1/16半纯合半合aabbaabbaabb共4种2/16完全混合子AaBb合计1种4/16第二章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一、基本概念:一、减数分裂2 .受精作用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1、部位:动物精巢、卵巢植物花药、胚珠2、精子的形成: 3、卵泡的形成一个精原细胞(2n )一个卵原细胞(2n )一个期间:染色体复制期间:染色体复制1个1次精母细胞(2n ),1个1次卵母细胞(2n )前期:联合会、四分体、交换(2n) 前期:联合会、四分体(2n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 )中期: (2n )后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2n )后期: (2n )晚期:细胞质均等分裂晚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2n )二级精母细胞2个(n )一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1个(n )前期: (n) 前期: (n )中期: (n )中期: (n )后期:染色单体分为两组染色体(2n )后期: (2n )。晚期:细胞质均等分离(n )晚期: (n )4个精细胞: (n) 1个卵泡: (n) 3个极体(n )变形4个精子(n )4、精子形成与卵泡形成的比较:精子的形成卵泡的形成部位子细胞的数量细胞是否均匀分裂是否有变形期三、受精作用及其意义: 1、受精作用2 .受精作用的意义:减数分裂的配子多样性和精卵结合的随机性会导致后代性状的多样性。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维持生物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具有重要意义。四、细胞分裂相的鉴别:1、细胞质是否均匀分裂:不均匀分裂减数分裂卵泡的形成均等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奇数减数第二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偶数是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减数第二分裂后期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联合会,四分体现象减数第一分裂前期(四分体期)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无分裂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侧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后期单侧无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萨顿假说:基因由染色体从父代传到下一代。 基因在染色体上。研究方法:类比推理二、染色体上基因的实验证据:摩根果蝇眼色的实验: (a-红眼基因a-白眼基因x,Y果蝇的性染色体)红眼(雌)白眼(雄) p:xaxaxaxaxay F1:红眼F1 : XAXa XAYF1雌雄交配F2:红眼(雌雄)白眼(雄) f2:xaxaxaxaxaxaxayxay第三节,伴性遗传概念:伴性遗传等性状的遗传调控基因存在于性染色体上,因此常与性别相关。类型: x染色体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x染色体隐性遗传:人红绿色盲血友病y染色体遗传:人耳现象一、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人的红绿色盲1、致病基因Xa正常基因: Xa2、患者:男XaY女XaXa正常:男XAY女XAXA XAXa (携带者)3、遗传特征:(1)人中发病人数男性多于女性(2)隔代遗传现象(3)交叉遗传现象:男性女性男性二、x染色体显性遗传:如维生素d佝偻病1、致病基因XA正常基因: XA2、患者:男性XAY女性XAXA XAXa正常:男XaY女XaXa3、遗传特征:(1)人中发病的女性多于男性(2)连续遗传现象(3)交叉遗传现象:男性女性男性三、y染色体遗传:人的毛耳现象遗传特征: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仅遗传于男性个体四、性别类型:XY型: XX雌性XY雄性大多数高等生物:人、动物、高等植物XW型: ZZ公母鸟类、蚕、蛾蝶类五、遗传病类型鉴别:(1)首先判断显性、隐性遗传;父母无病,孩子有病隐性遗传隔代遗传现象隐性遗传父母生病,孩子没有生病的显性遗传(中生有无)连续遗传,世代遗传显性遗传(二)常重新判断性染色体遗传;父母无病,女儿病好,有隐性遗传2、隐性遗传已知,母病儿子正常,隐性遗传已知3、显性遗传已知,父病女儿正常常,显性遗传已知4、第三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点: 1、如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艾莉实验、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实验)。以DNA为遗传物质的条件是?3,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知识点: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有什么特点?1、DNA由两条链构成,这两条链逆平行地旋转成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的碱基位于内侧。3、两链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对,且碱对有一定规律: a (腺嘌呤)必与t (胸腺嘧啶)成对的g (鸟嘌呤)必与c (胞嘧啶)成对。 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补充的原则。附属:根据碱补充原则推导出的一些数学公式l A=T; G=C;l (A G)/(T C)=1; (A C)=(T G )l一条链的A T等于另一条链的T A,一条链的C G等于另一条链的G Cl如果一条链中(A T)/(C G)=a,则另一条链中的比例也是a如果l的一条链的比率(A C)/(G T)=b,则该另一条链的比率是1/b另外,不互补的碱基总计占DNA碱基总数的50%第3节DNA的复制知识点: DNA复制的过程(DNA复制的概念、条件、特征、结果和意义)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是一边旋转一边复制。DNA复制的条件是相关的酶、原料、能量和模板。其特征是(非连续的)半保留复制。其意义是保证父子两代之间的性状形象。第四节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知识点: 1、基因的定义(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2、DNA能量遗传物质条件: a、自复制b、结构较稳定的c、遗传信息d,可以控制性状。3、DNA分子特征: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练习:一般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有多个基因,每个基因都由多个脱氧核苷酸组成。2、DNA中的碱基序列代表遗传信息,不同生物DNA中的不同碱基序列构成DNA分子的多样性,同一生物DNA分子的特定碱基序列构成DNA分子的特异性。第四章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的合成知识点:转录定义:用cell核以DNA单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地点:核模板: DNA链信息传播方向: DNAmRNA原料: 4种核糖核苷酸,包括a、u、c和g产物:信使RNA译者定义:游离于细胞质中的各种AA,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AA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称为翻译。地点:细胞质(核糖体)条件: ATP、酶、原料(AA )、模板(mRNA )信息传递方向:从mRNA到蛋白质。密码子: mRNA上的3个相邻碱决定1个AA。 这样的碱也叫做每三个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