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呼吸器使用说明_第1页
空气呼吸器使用说明_第2页
空气呼吸器使用说明_第3页
空气呼吸器使用说明_第4页
空气呼吸器使用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rhzkf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用途和特点rhzkf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是自给式开放呼吸器。 广泛应用于消防、化工、船舶、石油、冶金、煤气、石油仓库、试验室、矿山等行业,消防队员和急救人员在烟雾、煤气、缺氧等环境和有毒有害物质环境下,安全有效地进行灭火、救援、救护。本产品搭载的面罩视野广阔,明亮,气密性优异,可迅速与供给阀连接和分解。 配置的供给阀径向尺寸和轴向尺寸小,面罩下视野扩大,供给阀采用无磨损的机构,延长了寿命,减少了使用维护量。rhzkf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设置有气动报警器,可以在规定的气瓶压力下向佩戴者发出声音信号。 馀气报警器报警后,产品可使用58分钟,使用者可立即离开现场。 本产品的馀气报警器,在佩戴者的胸前,即使在噪音大的现场和数名工作人员共同作业的现场,也能清楚地听到报警哨声,分辨出是谁报警了。rhzkf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面罩和供应阀可迅速结合和分解,便于穿戴者的穿戴和分解维护。2、rhzkf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产品的型号规格和技术参数rhzkf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额定工作压力为30MPa,气瓶有容积为3.0L、6.8L、9.0L的碳纤维复合气瓶,织带是阻燃材料。产品规格表性能指标形式额定工作压力MPa储气瓶容积l供气流量L/min进气阻力Pa储气量l使用时间min单元重量KgRHZKF6.8/30306.8300L/min0-002040688.8RHZKF3.0/303.0900306.5RHZKF9.0/309.02700909.83、rhzkf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略)。3. 1气瓶和气瓶阀储气瓶是储存人体呼吸用压缩空气的高压容器,碳纤维卷绕铝合金内的储气瓶,储气瓶的制造符合Q/SGMT0001-2001标准,储气瓶的阀门逆时针旋转打开,相反关闭。使用空气呼吸器时,为了确保充分的供气,最好将气瓶的阀门打开到最大位置。3.2减压器在减压器上设置安全阀、高压导管、中压导管,使高压气体从高压变为0.4-0.9MPa。 减压器的输入端与储气瓶的储气阀连接。3.3中压导管(中间安装快插接头)中压导管由两端带接头的耐压橡胶软管构成,一端与减压器连接,另一端与供给阀连接。 构成输送压缩气体通路.3.4面罩该掩模为紧贴型单眼窗、宽视野、双环状片密封的正压型掩模。 口罩内有符合口鼻的鼻罩,减少口罩的实际有害空间,口鼻罩上设有吸气阀,供给阀的新鲜空气由此吸入穿戴者。 口鼻阀与正压型呼气阀连接,呼气通过该阀排放到大气中。 呼气阀安装在口罩的底座上,口罩上安装有麦克风,使用中可以相互通话。 使用过程中,由于口鼻面罩的作用,呼出气体会从面罩排出,因此面罩的镜头总是清晰明亮,不会出雾。3.5供给阀本产品供给阀的最大输出流量为300L/min,因此进气时非常舒适,供给阀上设有自动开关,打开气瓶开关后,压缩空气通过减压器、中压导管进入供给阀。 此时,自动接通开关应该处于断开位置,供给阀没有空气输出。 佩戴者佩戴后,深呼吸,自动开关打开,供给阀有空气输出。 使用时,无论吸气和呼气,供给阀口罩内的压力始终高于大气压,保证了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不会进入口罩内,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3.6背靠背,吊带气瓶,减压器固定在背靠背上,肩带和腰带可根据人体身高迅速调节,服装舒适,背靠背,肩带和腰带通用,用于RHZK所有规格的阳型空气呼吸器。3.7压力表压力表盘采用荧光材料,具有放水、防雾、夜光、防尘的特点,镜面由抗冲击材料制成,设有橡胶套。3.8气动报警器残气报警器通过高压导管与减压器高压腔相连接,气瓶内的压力下降到4-6MPa时,残气报警器发出报警音,报警后可持续使用58分钟,佩戴者听到报警后,可立即离开作业现场,更换气瓶后继续工作4、rhzkf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工作原理rhzkf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用压缩空气是空气源供给使用者呼吸的正压自给式呼吸器,使用者的呼气通过面罩上的正压型呼气阀排出到大气中,吸气时适量的新鲜空气通过钢瓶开关、减压器、中压导管、供给阀、面罩吸入空气,完成了呼吸循环的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口罩内的口鼻罩上设有两个吸气阀和呼气阀,由于呼吸过程单向打开,气流总是单向流动,构成了整个循环过程。5、rhzkf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使用方法5.1使用前的准备5.1.1安装前先打开储气瓶开关,随着管路、减压器系统的压力上升,惠听到馀气的警报发出了短暂的声音。 气瓶开关完全打开后,请检查空气的储存压力,一般为28-30MPa。5.1.2关闭储气瓶开关,观察压力表测量值,5分钟内压力下降至2兆帕以下,供气管道系统高压气密性良好。5.1.3高压系统气密后,轻按供气阀上的红色按钮观察压力表显示值的变化,气瓶压力下降到4-6MPa时,气动报警器发出声音,同时吹跑报警器的通气道,气动呼吸器不使用时,每月用这种方法检查一次。5.1.4气瓶的更换使用rhzkf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之前,储气瓶内需要足够的空气(储气瓶压力一般为28-30MPa ),将充满空气的储气瓶放在背板上,将减压器连接到储气瓶的阀出口和支架上,安装前连接到减压器上的“o”环是否处于正确的位置5.1.5面罩与供给阀连接从口罩上拆下供给阀时,用拇指用力按下口罩的弹簧。 另一只手拔出供给阀。 安装时,将供给阀直接插入卡口,用手检查弹簧的卡止,以免脱落。5.2安装呼吸器5.2.1检查背带、皮带及面罩带是否完全松动,供气阀与面罩是否紧密相连。 把口罩的脖子带挂在脖子上,用手穿过右肩带向右转,用左臂穿过左肩带,下降到肩带合适为止,系紧腰带。 必须将调整肩带和腰带的多馀部分放入腰带之间,保持清洁安全。5.2.2用大拇指按下供气阀的红色按钮,使供气阀处于关闭状态,慢慢打开储气罐的阀门,检查储气罐的压力是否为额定工作压力。5.2.3戴口罩下巴放在下颚托里,头带向后拉,将面罩上贴好的头发弄直,按顺序勒紧头带:底部、中部、上部、不要太用力,吸气打开进气阀,正常呼吸后进行4.2.4正压测试,手指放入面罩5.2.4使用后,松开面罩的线束夹,取下时用双手食指左右的卡拉开,从脸上取下面罩,用手指关闭供给阀的红色按钮。 此时,从身体上取下呼吸器,关掉钢瓶开关。注意:除非离开危险区域,否则不要取下呼吸器。5.2.5戴口罩请把下巴放在下颚托里,把头带向后拉,把面罩上贴好的头发弄直,按顺序系头带:底部、中部、上部、不要太用力。 吸气打开进气阀后,进行正常呼吸的4.2.4正压试验将一根手指放入口罩内检查有无气流流出,取出手指口罩再次密封5.2.6使用后,松开面罩的线束夹,取下时用双手食指左右的卡拉开,从脸上取下面罩,用手指关闭供给阀的红色按钮。 此时,从身体上取下呼吸器,关掉钢瓶开关。注意:除非离开危险区域,否则不要取下呼吸器。6 .呼吸器的维护6.1定期检查每次使用的呼吸器必须在使用开始前和使用后检查。预备呼吸器和预备燃气瓶每周检查,确认使用时正常工作。在发现故障的呼吸器上做上标记,让授权者立即修理。6.2使用后的处理呼吸器使用完毕后,请仔细清洗被污染的零件并进行消毒。清洁口罩:请用中性肥皂液或洗涤剂清洗口罩,用水清洗干净。在海绵上涂上消毒剂擦拭口罩,消毒后,用流水清洁的水冲洗口罩。请将口罩完全自然干燥,干燥时远离热源,避免阳光直射。6.3气瓶储气瓶维修人员和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国家高压容器的使用规定进行管理和使用,并按储气瓶上记载的日期定期进行检查。禁止充满气体的储气瓶暴露在阳光下,不得撞击或损伤表面。储气瓶内的气体无法用完,应该还有0.05MPa以上的残留压力。小心地拆下气瓶的接头。6.4供给阀从口罩上拆下供给阀后,供给阀不允许自己拆装,供给阀不能浸入水中。 用海绵或柔软的布可以清除供给阀外观的污垢。6.5气动报警器产品出厂时,气动报警器已按规定调整,无需自行调整。 变更警报时间。6.6减压器减压器装有中压安全阀,中压安全阀打开时,证明减压器超过规定压力,减压器阀门泄漏,应及时修理。特别注意:安全阀的调节螺钉不能随时随地调整(红点被密封)6.7一般保护管理注意事项6.7.1空气呼吸器和部件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防止橡胶老化。6.7.2呼吸器与人体的呼吸器官有直接关系,因此要放在清洁的地方,不要损害健康。6.7.3空气呼吸器不得污染油脂6.7.4保管室内温度在530之间,相对湿度为40-80%,呼吸器离供暖设备1.5米以上,空气中不得含有腐蚀性酸性气体和烟雾。6.8常见故障排除措施:故障可能是原因排放措施高压连接泄漏1、连接不严密2、密封圈损坏1 .再次紧固2、更换密封件4-6MPa时无报警哨声1、馀气警笛位置变化2、警笛污染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