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山市金斗湾省级湿地公园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中山市坦洲镇农业和农村工作局编制单位:深圳市汉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10月2(一)建设项目概况项目背景: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湿地公园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20122020年),规划构建“一带、一网、多点”的珠江三角洲湿地公园网络体系。其中,“一带”指以红树林、水鸟栖息地保护和恢复为定位的珠江口海岸带;“一网”中包含以构建水生动植物廊道和弘扬岭南水乡文化为定位的西江水网;“多点”指散布在珠三角的大小水库和湖泊,定位为重要的水源地的保护;规划提出中山要建设坦洲红树林湿地公园。为提高和改善中山市湿地公园的数量与功能配套,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中山市坦洲镇农业和农村工作局拟在中山市坦洲镇磨大冲口大堤灯笼水闸至马角闸沿线投资建设中山市金斗湾省级湿地公园项目。中山市金斗湾省级湿地公园项目占地面积为 2298.4 亩,场地由东北向西南方向成狭长型,全长 7.4 公里。宽度变化小,最宽处 310 米,最窄处 110 米,本项目设施用地规模约50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停车场、集散广场、服务中心、栈道、观鸟台等设施,项目总投资为4784.33万元。本项目以“水之美灵”和“鸟之天堂”为主题,以不同类型的湿地为主导景观,将原有的自然形态和景观要素作为湿地的特色景观。项目充分利用公园现状生态资源,通过科学布局,形成五个功能片区,分别为:合理利用区、生态保育区、管理服务区、宣教展示区、恢复重建区。多个功能区通过合理组织,并由主园路进行串联,形成“一轴贯穿,四片联动”的结构,使游人可以体验到多种不同类型的湿地景观,打造特色鲜明的湿地公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及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本项目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此,建设单位特委托深圳市汉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承担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环评单位接受委托后,立即组织评价专题组对评价区域进行了现场踏勘。在认真调查研究及收集有关数据、资料基础上,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特点和区域规划,对建设项目进行了分析,并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地面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噪声、生态影响)有关要求,编制完成中山市金斗湾省级湿地公园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名称:中山市金斗湾省级湿地公园项目。项目性质:新建项目。建设单位:中山市坦洲镇农业和农村工作局。建设地点:中山市坦洲镇大冲口大堤灯笼水闸至马角闸沿线。建设规模:占地面积为 2298.4 亩,场地由东北向西南方向成狭长型,全长 7.4 公里,宽度变化小,最宽处 310 米,最窄处 110 米。 建设内容:本项目设施用地规模约50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停车场、集散广场、服务中心、栈道、观鸟台等设施。总投资及环保投资:项目总投资4784.33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78.43万元,占总投资的10%。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项目劳动定员5人,每天工作8小时。本项目以“水之美灵”和“鸟之天堂”为主题,以不同类型的湿地为主导景观,将原有的自然形态和景观要素作为湿地的特色景观。项目充分利用公园现状生态资源,通过科学布局,形成五个功能片区,分别为:合理利用区、生态保育区、管理服务区、宣教展示区、恢复重建区。一、合理利用区合理利用区分为两大块,分布公园首尾两端,北面区域占地16.05公顷,南面区域占地14.27公顷,总占地30.32公顷。1、北面区域:北面马角水闸附近利用古神公路二期延长线的优势,在场地北面现状红树林地块陆地进行整理,形成入口广场(占地1500平方米),为整个公园主入口。合理利用区(北面区域)主要设立:停车场(占地10219平方米)、游客服务中心(建筑、占地250平方米)、巡护中心(150平方米)、集散广场(占地1353.4平方米)、厕所(包含在游客服务中心内)、4个景观亭(共60平方米)、一个入口牌楼(43平方米)等设施。2、南面区域:合理利用区域的南面区域主要分布在灯笼水闸的南北两岸。在灯笼水闸的北面管理用房附近设置次入口,在灯笼水闸南面设置护航中心以及配套管理用房。合理利用区(南面区域)主要设立:次入口广场(1387平方米)、集散广场(620平方米)、1个景观亭(共9平方米)、护航中心(150平方米)、护航管理中心(建筑、占地250平方米)等设施。二、生态保育区生态保育区位于公园中部联石湾水闸附近,总面积占68.01公顷。该区皆为人工种植的红树林。该区以湿地保护培育为主题,以植被抚育、自然演替、生态教育等为主要功能。生态保育区位于公园北部现状红树林地块,在现状红树林成林的基础上进行生态改造而成,是公园中游人集中开展游憩活动、观赏湿地景观的区域。该区为公园的核心景区,主要功能包括湿地景观观赏、湿地科普推广、红树林欣赏等。该区主要以保护现状大面积红树林为主,相应增加种植湿地植物品种,当中设置一条木栈道,供游人身临其境欣赏独特的湿地森林景观;现状唯一能进入湿地的入口就在此区域,联石湾水闸的北面,在此设置一个次入口平台,目前在规划建设堤围跨桥横跨联石湾水闸,游客可在此从湿地上堤围,横跨桥梁,跨越联石湾水闸,到达公园南面的地块。景区内仅设计架空木栈道作为主要人行通道,可使动物自由贯穿园区;景区设计观鱼台、眺望西江景观平台,可观鸟并可远望西江风景。生态保育区主要设立:观鸟塔(2F,取名水木明瑟,28平方米)、廊道(共16.6平方米)、次入口平台(共790平方米)。三、管理服务区管理服务区占地共10.20公顷,该区位于联石湾水闸南面,现有堤围内中部较平坦陆地进行整理,为公园日常办公、管理、及科研人员提供办公场所,管理服务区现状为现有农田,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环境整理与公园协调统一,作为服务游客管理的综合功能服务片区。建筑材料以体现环保为特色,注重采光及节能设置,色调与风格要与周围的湿地环境相协调。管理服务区主要设立:平台(2个,共270.6平方米)、垃圾回收站一个(建筑、占地50平方米)、宣教中心(建筑、占地1033平方米)、广场(3954平方米)、办公区及接待中心(建筑、占地433平方米)。四、宣教展示区宣教展示区位于公园中部,总面积13.67公顷,北与生态保育区相接,恢复重建区相连,在现状养殖塘的基础上进行生态改造而成,总面积约20公顷,是公园中游人认知湿地、学习湿地知识的区域。科普教育区为公园核心景区,主要功能包括形象展示、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等。该区设计利用现状空地设置综合服务区,包括生态科普馆、停车场、电瓶车站点等功能;科普长廊作为园区主要科普场所,设置多种科普教育项目,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打破现状养殖塘方正的形状,通过堆造地形、种植不同湿地植物,形成不同类型的湿地植物认知园和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园。宣教展示区主要设立:平台(2个,共270.6平方米)、广场(935平方米)。五、恢复重建区恢复重建区总面积为31.04公顷,该区现状为2015年人工种植大片红树林幼苗以及具有特色莲花塘,对现状红树林保留并优化单一植物群落,形成物种丰富的红树林生态系统;该区主要为本次湿地公园的鸟类集中栖息的场所,因此该区不设过多人工设施,仅布置木栈道和休息平台作为探索道,使其成为红树林自然恢复和演替的生态区域。该区主要为红树林展示型景点和对生态环境干扰度小的活动设施。恢复重建区主要设立:廊道(3个,共60平方米)、亭子(2个、共32平方米)、平台(168平方米)。产业政策相符性:本项目为湿地公园建设项目,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本)、广东省主体功能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14年本)及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政策。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有关的产业政策。项目合理合法性:分析表明,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及广东省有关产业政策、规划等,符合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项目周边环境功能要求。本项目的选址具有规划合理性和环境可行性。4(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1、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1)环境空气质量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表明,项目所在地监测点的SO2、NO2的小时浓度,SO2、NO2、PM10 、PM2.5的日均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2)地表水根据水质监测结果和标准指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各监测断面各监测指标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类标准的要求。(3)地下水质量现状从现状监测的结果来看,本项目地下水监测结果表明:评价范围内的地下水水质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类水质标准要求。(4)噪声现状本项目位于噪声环境3类功能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3类标准。监测结果表明,项目厂界现状噪声值均可以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标准的要求,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5)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厂区各监测点土壤中镉、汞、砷、铜、铅、铬、锌、镍均可以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三级标准的要求,厂区外监测点位土壤中镉、汞、砷、铜、铅、铬、锌、镍均可以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二级标准的要求。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水环境水环境影响现状评价范围为磨刀门水道中项目起点上游500m至8km的范围。(2)大气环境本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根据导则规定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考虑常年主导风向因素,本项目评价范围定为以项目中心为中心,边长5km的矩形区域。(3)声环境本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本项目声环境评价范围确定为项目厂区边界外200m包络线范围内的区域。(4)地下水环境本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本项目地下水评价范围为项目所在区域完整地质单元区域。(5)环境风险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选择项目周边3km的圆形范围作为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范围。(6)生态环境本项目为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因此生态影响范围较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 生态影响(HJ19-2011)的相关规定,将生态评价范围定为厂区及周边200m范围。12(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效果1、建设项目污染源情况(1)废水:项目废水主要为游客公厕产生的生活污水等。(2)废气:项目废气主要为停车场机动车废气等。(3)固体废物: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游客产生的生活垃圾等。(4)噪声:项目噪声来自停车场机动车运行噪声。2、环境影响预测(1)环境空气质量影响预测本项目废气主要为停车场机动车废气,停车场设置为露天地上停车场,经随风扩散后机动车废气不会对大气环境产生明显影响。(2)水环境影响本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废水量较小,污染物简单,经处理达标后排放,不会对周围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3)声环境影响由影响预测结果可以看出,项目建成后产生的噪声在厂区边界处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的限值,不会对周围声环境敏感点产生影响。(4)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项目生活垃圾交环卫部门处理,不会对环境产生明显影响。(5)地下水影响本项目施工期、营运期均不设地下取水口,不对地下水进行开采,场内污水产生和处理设施采取防渗防漏措施,注意污水管线的安装和检修,减少污水的跑冒滴漏,本项目的建设和建成后居民的日常生活对地下水环境不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6)环境风险评价本项目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事故主要为火灾事故等,在认真落实采取相应的防范与应急措施,所产生的环境风险可以控制在可接受风险水平之内,本项目环境风险事故对周围影响是基本可以接受的。(7)建设期环境影响施工期对项目周围环境空气、水体、噪声、生态及水土保持等将产生一定的污染影响,需要在施工期加强管理,采取多种形式的保护措施,把污染影响降低到最少。废水:施工期的废水主要来自施工拌料、清洗机械和车辆产生的废水以及由于施工人员入驻产生的生活污水,施工拌料、清洗机械和车辆产生的废水经沉淀后回用,不外排。因此施工期的废水主要是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噪声:施工阶段噪声主要来源于包括施工现场的各类设备安装和物料运输的噪声。施工场地噪声主要是施工机械设备噪声,物料装卸碰撞及施工人员的活动噪声。根据施工布置情况,施工噪声是施工工地主要污染源之一,噪声源主要为施工机械或设备噪声,其污染影响具有局部性、流动性、短时性等特点。施工期间,单点噪声源或多点噪声源在施工区内缓慢移动,噪声源强取决于施工方式、施工机械种类。废气:施工过程中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产生源有:施工机械设备燃油产生的废气以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可忽略不计。固体废物:本项目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建筑垃圾,其主要包括施工过程中残余泄漏的混凝土,金属碎片、塑料碎片、破损工具、零部件、容器甚至报废的机械等。建筑垃圾必须严格按照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的要求,不得混入生活垃圾中。4、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1)废水: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2)废气:停车场废气经露天通风扩散后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小。(3)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理,外运卫生处置。(4)噪声:通过采取车辆进出停车场减速慢行等措施降低停车场机动车噪声。5、环境风险分析本项目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事故主要为火灾事故等,在认真落实采取相应的防范与应急措施,所产生的环境风险可以控制在可接受风险水平之内,本项目环境风险事故对周围影响是基本可以接受的。项目应建立整套应急预案,配备本项目消防设备、医疗物品,按照响应的应急流程,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对项目进行风险管理。包括风险管理、事故后处理、应急救援保障、培训与演练、事故应急监测、区域应急联动、应急通讯录等。6、环境影响损益分析项目总投资1.5亿元,其中环保投资200万元,占总投资的1.33%。项目获得经济效益和环保设施经济效益显著,环境损失小,环保投资是可行的。7、环境监测计划与管理制度本项目的环境监测计划见表3。表3 项目环境监测计划一览表类别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频次噪声建设项目厂区四周边界等效连续A声级每季度监测一次废水排污口COD、BOD5、氨氮、SS每季度监测一次本项目的环境管理计划如下: 要求制定环保设施操作规程、定期维修制度,使各项环保设施在生产过程中处于良好的运营状态。 要求对技术工人进行上岗前的环保知识、法规教育及操作规范的培训,使各项环保设施的操作规范化,保证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转。制定和强化各种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的规程,减少人为事故(如失误操作)的发生。 加强对环保设施的运营管理,如环保设施出现故障,应立即停产检修,严禁非正常排放。 加强环境监测工作,对地下水监测口定期进行监测,并详细记录,不得弄虚作假。废水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及时采用应急措施,防止事故排放。 加强原料、产品运输、贮存过程中的环境管理,如运输加盖篷布等措施;固体废物的处置和堆放要符合环保要求。 服从环保部门管理指导,协助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扇贝养殖出售合同范本
- 基因编辑抗逆性研究-洞察与解读
- 大学英语口语教程教案
- 幼儿园小班角色游戏肯德基教案
- 《观察蜗牛》教案(2025-2026学年)
- 井下防爆电气培训教学内容教案
- 中班健康快乐口袋教案
-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新人教版教案
- 幼儿园小班数学开车回家教案
- 高三生物教案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高三生物教案
- 高中选科规划课件
- 2025年互联网信息审核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乡村振兴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新课程标准解读》标准课件
- 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福建卷)物理试题含答案
- 交流发言: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税费征管“强基工程”推动县税务局工作高质量发展
- 1与食品经营相适应的操作流程
- 高考数学专项复习:导数压轴大题归类(解析版)
- DB52-T1626-2021水利工程调整概算报告编制导则
- 第九章 幼儿园组织文化建设课件
- 抢救记录书写要求及模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