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第一章第六课.ppt_第1页
自然地理第一章第六课.ppt_第2页
自然地理第一章第六课.ppt_第3页
自然地理第一章第六课.ppt_第4页
自然地理第一章第六课.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课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2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快,较慢,2.划分界面:见下图。,3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莫霍,古登堡,大陆地壳,横波,【释疑解惑】软流层给人“液体”印象,但为什么能通过横波?软流层所在深度温度、压力极大,强大的压力下,岩面处于一种潜在融熔态,就像烧红的玻璃,既不是液态,又有可塑性,以岩浆形式喷出时,由于压力减小,这种可塑性岩石转化成液态。,二、地球的外部圈层,1结构示意图:_;_;_。,大气圈,生物圈,水圈,2地球外部圈层的特点,【释疑解惑】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生物圈是出现并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生物圈的核心部分集中在地表以上100米到水下100米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等圈层的交界处。,氮和氧,连续但不规则,生存环境,大气圈,岩石圈,岩石圈,不连续面和内部圈层的划分,1.地震波:地震波主要包括纵波(P波)、横波(S波)。其中纵波可以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介质中传播,而横波只能在固态介质中传播。根据地震波在地球介质中传播的规律,来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矿产资源的分布和油气资源的分布,还包括与大型工程建设相关的近地表地层的复杂结构。,2.不连续面:在地球内部,地震波的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一是莫霍界面,在地面以下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全球平均深度17km),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二是古登堡界面,它在地下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总结如下表:,3内部圈层划分和岩石圈莫霍界面以上的地球表层称为地壳;古登堡界面以上到莫霍界面之间的地球部分称为地幔;古登堡界面以下到地心之间的地球部分称为地核。,具体划分如下图所示:,注意:岩石圈包含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两部分,并不等同于地壳。,【例1】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完成(1)(3)题。,(1)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A纵波B横波C纵波和横波D无法判断(2)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A5千米处B17千米处C33千米处D2900千米处(3)在莫霍界面以下()A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增加B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传播速度增加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下降D纵波传播速度增加,横波传播速度下降,【解析】第(1)题考查地震波的类型、特征及应用。从图中可知此地震波传播速度在36km/s之间,速度较慢,为横波。第(2)题此波速度在5千米深处突然变大,说明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5千米深处。第(3)题考查地震波的传播及地球圈层的划分。莫霍界面约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在此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答案】(1)B(2)A(3)A,【方法技巧】纵波与横波最突出的差异是在不同介质中能否传播以及传播速度的差异。地震波传播的速度与其通过的介质性质密切相关,介质性质发生变化,地震渡波速随之变化,出现地震波的不连续面。这样,地震波就可以带回地球内部的信息,从而可以推测地球的内部构造和物质状态。,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最主要的有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氧最多,占一半,硅其次,占1/4,金属元素最多的为铝。地壳上层为密度较小的硅铝层,呈不连续分布,在海底缺失;下层为密度较大的硅镁层,连续分布在大陆、海底地壳内。,【例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示圈层名称:A_,B_。(2)A层由C、D组成,C表示_,D表示_。(3)图中显示的A层所具有的特点是_。,【解析】从图中看出,A表示地壳,B为地核;A层由两层组成,上层C为硅铝层,下层D为硅镁层;图中看出A层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且C层是一不连续圈层。,【答案】(1)地壳地核(2)硅铝层硅镁层(3)地壳厚度不均以及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类型:地理景观图,景观只是现象,题目则是考查景观现象下的地理原理及景观现象的影响,因此这类题目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例题】(2010年高考江苏卷)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完成(1)(2)题。,(1)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2)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解析】冰岛位于极圈附近,在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控制之下,该地地处西风带,在西风的吹拂下,火山灰飘向欧洲大陆。火山灰先进入大气圈,随着降雨会进入水圈,通过植物的物质循环进入生物圈,最后又回到岩石圈。,【答案】(1)B(2)A,【名师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火山灰的形成过程及其对欧洲上空造成影响的原因,题目涉及到四大圈层之间的物质循环过程及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解答本题一方面就要熟悉冰岛的位置及其所处的气压带和风带,另一方面就是要明确火山灰是如何在四大圈层中运动的。,一、选择题,1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正行驶在三峡库区的游轮接收到的地震波是()AP波BS波CP波和S波D接收不到,解析:P波是纵波,S波是横波,只有纵波可以在水(液态)中传播。,答案:A,2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解析:石油是液态,横波不能通过。,答案:A,3有关地壳和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壳和岩石圈都是由岩石组成的B地壳的厚度比岩石圈大C地壳就是岩石圈D岩石圈就是地壳,解析: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在一起称为岩石圈,平均厚度约为100110千米。,答案:A,4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ABCD,解析:水圈包括地球表层所有的水体类型。,答案:D,5下列现象与对应圈层不正确的是()A极光大气圈B流星现象大气圈C印度洋地震岩石圈D赤潮水圈,解析: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磨擦生热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现象;来自大气外的高能粒子(电子和质子)撞击高层大气中的原子生成美丽的极光;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断裂,发生地震;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由此可见,赤潮发生在水圈和生物圈。,答案:D,二、综合题,6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_,乙_。(2)当A地发生地震时,B、C、D、E、F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发出的地震波,B测得地震震级为8.3级,E测得的地震的震级为_级。对B、E两点所测到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_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_。(3)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解析:本题为地球内部圈层分层的变式图,只要正确掌握教材中“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此题便可以迎刃而解了。要注意的是,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答案:(1)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2)8.3E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要高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E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3)过A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部分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一、选择题(学用228),(2010年江苏南通高三调研)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A为地壳B为岩石圈C为软流层D为下地幔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A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C圈层横波不能穿过D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解析:图中为大气平流层,为地壳,为软流层,为外核,为内核。平流层(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外核(层)的主要成分虽以铁、镍为主,但却是液态,层横波能穿过。,答案:1.C2.B,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完成34题。,3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A由西向东逐渐增大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C由东向西逐渐增大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4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C莫霍界面D软流层中部,解析:结合等值线分布可知,数值由东向西逐渐增大。由地球内部圈层知识可知,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答案:3.C4.C,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喻为“绿色聚宝盆”。据此完成56题。,5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A地壳B地幔C地核D软流层,解析:浅层地能主要存在于地表数百米内,在陆地地壳平均深度范围内。,答案:A,6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地球内部,解析:浅层地能埋藏浅,主要来自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少量来自地球内部。,答案:A,读秀丽的黄果树景观图,完成710题。,7图示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A2个B3个C4个D5个8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A生物圈B水圈C岩石圈D地壳9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A瀑布B岩石C树木花草D大气10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解析: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瀑布,应归属于水圈;生物圈是最活跃的圈层;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转化。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答案:7.C8.B9.C10.B,二、综合题,11读“地壳与地幔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A是_层,B是_层,C是_,D是_层,EDC是_,FEDC是_。(2)地壳结构由图中字母_表示的圈层组成。ABC合称_。(3)莫霍界面是字母_表示的两层之间的界面,古登堡界面是字母_表示的界面。,解析:本题是把有关地球三个圈层的文字内容直观化、图像化,有助于帮助我们对课本相关知识的掌握。,答案:(1)硅铝硅镁上地幔顶部软流上地幔地幔(2)A、B岩石圈(3)B、CF层底部,2009年7月9日19时19分13秒,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A高雄B成都C上海D北京,(2)此次地震,理论上姚安县居民感觉到()A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C只左右摇晃D只上下颠簸(3)云南所在的西南地区是我国地震多发地区,原因是_。(4)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我们要了解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