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巨型梁模板支撑系统施工质量控制QC_第1页
大跨度巨型梁模板支撑系统施工质量控制QC_第2页
大跨度巨型梁模板支撑系统施工质量控制QC_第3页
大跨度巨型梁模板支撑系统施工质量控制QC_第4页
大跨度巨型梁模板支撑系统施工质量控制Q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跨度巨型梁模板支撑系统施工质量控制QC小组名称:葫芦岛TESCO乐都汇购物广场QC小组施工单位:南通五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二零一二年三月一、工程概况葫芦岛TESCO乐都汇集购物广场、生活中心为一体,地下二层,地下二十六层地上商,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其中生活中心为高层建筑,框支剪力墙结构;商业裙房为多层框架结构。生活中心转换层位于地上第二层,层高7.0m,其竖向结构框支柱以1250mm1250mm的方柱为主;剪力墙体宽度为450mm、500mm、600mm;水平结构主要为高大截面的框支巨型转换梁,其截面尺寸及跨度为:800mm2400mm,跨度9600mm、10500mm;800mm2600mm,跨度8400mm、10500mm;1000mm2800mm,跨度8400mm、9600mm;1000mm3000mm,跨度10500mm。钢筋采用HRB400,水平结构梁配筋规格直径多为16mm-32mm,下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多四排,上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多三排,箍筋直径为12mm;该层楼板厚180mm,板中配筋为双层双向三级钢12150。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墙柱C55、梁板C40;转换层下部各层板厚为:首层顶板140mm、负一层顶板180mm、负二层顶板150mm。二、小组简介本QC小组成立于2011年6月,注册号为NTWJ2011-06,小组成员共10人,均受过市级TQC培训学习,开展活动正常有序。针对葫芦岛TESCO乐都汇购物广场项目质量要求高的特点,本QC小组认真讨论和分析,决定选择的课题为“大跨度巨型梁模板支撑系统施工质量控制”,小组成员情况见表2-1。QC小组成员基本情况表 表2-1小组名称葫芦岛TESCO乐都汇购物广场项目部QC小组注册日期2011.6.15注 册 号NTWJ2011-06课题名称大跨度巨型梁模板支撑系统施工质量控制年检注册日期2012.1.10年检注册号NTWJ2012-06活动日期2011.6.152012.2.20课题类型攻关型培训学习小组成员均受过TQC学习培训学习课时60学时序号姓名年龄性别组内职务岗位/技术职称文化程度1缪永山43男组长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本科2潘华35男副组长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硕士3朱祥林42男副组长技术负责人大专4季何建41男组员工程师大专5杨国楼32男组员工程师大专6孙菊香28女组员助理工程师本科7王晓峰33男组员工程师本科8郭小军29男组员工长/技师大专制表人:孙菊香 制表日期:2011年6月15日三、选题理由1、国家要求:根据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件,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应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并经专家论证。2、本工程是重点工程,质量目标为确保工程质量达市优,确保工程结构的优质是实现质量目标的基础。3、创精品工程,树企业形象,提高市场声誉,势在必行,立公司品牌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锻炼一批技术骨干,提高整体业务水平。四、现状调查针对设计意图和现场实际情况,对公司承建的高支模框架结构工程,进行了一次系统调查和评价,本次调查总计检查280个点,有62个点不合格,合格率为77.9%,列出了常见质量问题及频率频数图表,确定了施工中需要重点控制的关键环节。高支模支撑体系安全问题调查表 表4-1序号 检查项目检查处合格处合格率%1立杆搭设40 16402纵横杆搭设4018453剪刀撑搭设403587.54连墙柱杆搭设4036905扫地杆搭设4036906顶托使用4038957其 它403997.5合 计28021877.9按表4-1调查表,列出了高支模支撑体系安全问题频数、频率统计表(表4-2)高支模支撑体系安全问题频数、频率统计表(表4-2)序号 检查项目频数(处)频率(%)累计频数(处)累计频率(%)1立杆搭设2438.72438.72纵横杆搭设2235.54674.23剪刀撑搭设58.15182.34连墙柱杆搭设46.45588.75扫地杆搭设46.4 5995.16顶托使用23.26198.47其 它11.662100合 计62100按表4-2,绘制出高支模支撑体系安全问题排列图见图4-1。高支模支撑体系安全问题排列图(图4-1)制图人:王晓峰 制表日期:2011.6.18由排列图可见,影响高支模支撑体系安全问题的A类缺陷为:立杆和纵横杆的搭设五、设定目标及可行性分析1、设定目标总目标: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一次性验收合格。目标值:立杆和纵横杆符合施工方案和技术规范,大梁处立杆横向(垂直于梁方向)间距500mm;纵向间距800mm,其它位置800mm;纵横杆底层步距1800mm、以上1225mm左右;横竖成直线,连接符合JGJ130-2001、JGJ162-2008要求,一次性合格率达到97%,经加固合格率达到100%。 2、可行性分析有利条件:1)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对本工程大力支持,并得到设计单位的大力支持,为既定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组织、经济和技术保证。2)公司领导层高度重视,全力支持以此项目为突破口,为高质量的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全面支持,为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证。3) 近几年来我公司成功完成过几项高支撑案例,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同时我们小组有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又有锐意进取的年轻技术骨干,大家立志发扬企业精神,展示铁军风采,对圆满完成本分项工程施工充满信心。 难点:1)支撑高度高:达14.34m;最大施工荷载为400mm1600mm大梁和500mm1600mm预应力大梁。2)缺乏高大模板支撑安全教育,立杆和纵横杆搭设规范性差。3)材料质量控制难度大。 结论:通过以上的分析,有业主和监理单位的支持,有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虽然有困难,但我们有信心能够圆满完成本工程高支撑模板的施工。 六原因分析小组成员根据调查结果各抒己见,从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归纳出因果分析图:39制图人:杨国楼 制图日期:2011.6.20七要因确定要 因 确 认 表 表7-1序号末 端因 素确 认 内 容确认方法验证人日期确 认结 果1缺乏高支模板架安全教育操作工人,大多没有受到高支模板架施工的安全教育,以自身经验,以为与普通满堂架一样,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对按方案施工不以为然,在施工员指出问题时,会引用经验进辩解,管理人员和工人想法不一样,对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安全控制,很不利。现场验证朱祥林11.6.21是2岗位责任制度不落实岗位责任制度不落实,奖罚不分明。一次性验收合格,不影响进度计划,没有安全隐患,对管理人员和施工队如何进行奖励,没有明确。对没有如期完成,催三催四才动手整改,留下安全隐患,如何处罚,没有规定。要达到一次性验收合格,或者进行整改难度很大。调查分析傅 明11.6.21否3缺乏技能培训操作工人,都来自劳务公司,对满堂架搭设,都有技术基础,作业前还要进行技术交度。调查分析杨国楼11.6.21否4没有用测量工具确定钢管位置由于立管,一经搭设,很难再修改间距,或者费用很高,在进行立管搭设时,按要求先拉钢尺定下距离,用墨斗弹线,定点。由于工人不认真执行,或者执行时打折扣,而工人人数众多,一下子,就立好钢管了,待发现时,已经晚了。调查分析潘 华11.6.21是5力矩扳手不合格 工人使用的扳手都经过检查,都是合格的。 现场调查 王晓峰 11.6.21否 6搭投时没有使用检测仪器检查 交底中要求搭立管和纵横管时都用钢尺量测,过程中使用力矩扳手检查扣件,只要工人安全意识有了就会按要求操作。 调查分析 郭小军11.6.21否 7进场材料没有检验 采用分级控制,辅以现场抽查,保证了材料质量可满足设计要求。 现场 调查 孙菊香 11.6.21是 8技术交底不清 按公司要求,工人操作前,都要进行技术交底,查相关记录,所有工人已接受技术交底。 现场 调查 朱祥林 11.6.21否 9允许偏差控制不严 允许偏差的控制:板下立杆纵横向间距不大于方案中设定的800mm;大梁下立杆纵向间距不能大于800mm,横向间距不大于500mm;底层步距不能大于1800mm,以上为1225mm左右;横竖成直线,立杆、纵横向杆连系成整体,才能符合JGJ130-2001、JGJ162-2008的构造要求,否则,承载力受到的影响很大,为支撑体系安全控制的重点。 调查 分析 杨国楼 11.6.21是 10方案没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施工方案已经公司主管部门审核,对1000*3000梁支撑、模板的进行了具体验算,经总工审批、监理批准,并经专家组论证,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调查 分析 缪永山 11.6.21是 11基层 不平 基层不平,通过其它方法进行调节,易控制。 现场 调查 潘 华11.6.21否 12作业所处位置风很大 作业所处位置比较,对立杆定位及垂直度有影响,但是客观存在,只能克服。 现场 调查 季何建 11.6.21否 制表人:郭小军 制表日期:2011.6.21经过要因确认,我们找出了影响高支模支撑体系安全问题的5大要因:八、制定对策 针对影响高支模支撑体系安全问题的五个要因,小组成员根据5W1H的原则,研究对策、制定目标、采取措施、专人负责,具体见对策表(见表8-1)。对 策 表 表8-1序号要因对 策目 标措 施地 点负责人时 间1缺乏高大模板架安全教育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工人安全培训率100%,提高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一次性验收合格的意识。1、对全部操作工人进行交底;2、在检查中发现安全操作不规范的,进行纠正,如经三次纠正无效的,停止作业资格。现场朱祥林11.6.212没有用测量工具确定钢管位置对操作人员进行严格技术交底并按交底执行。使工人从一开始,就树立一次验收合格的意识,不返工,不浪费支撑材料和劳动力。1、放线后定好立钢位置后才允许工人操作;2、工人立管必须立在划定范围。现场杨国楼11.6.213进场材料没有检验严把材料关,分级监控。材料质量全部符合方案要求。分级控制,从材料准备、材料进场、随机抽查分级控制,保证村料质量。 现场潘 华11.6.214允许偏差控制不严对操作人员进行严格技术交底并掌握技术要领并按交底执行。不允许超过施工方案要求的的情况出现,避免返工,浪费劳动力。1、建立间距工艺卡,发放给工人,不按要求搭设立杆、纵横向杆的,返工费用,由作业工人自己承担,并张榜公布。2、对按要求作业的,也按制度进行奖励。激发工作的积极性。现场傅 明11.6.215方案没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对1000*3000梁支撑、模板的方案进行了验算对1000*3000梁支撑、模板重新编写了计算书,使方案具有可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专业人员对1000*3000梁支撑、模板重新编写计算书。确保计算书的准确及可操作性。现场缪永山11.6.21制表人:季何建 制表日期:2011.6.21九、实施对策实施一:针对缺乏高大模板架安全教育的要因1、2011年06月23日,对29名操作工人进行高大模板架安全教育,并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进行淘汰,共淘汰3名工人。2、2011年07月01日组织工人学习项目部根据安全生产法、JGJ130-2001技术规范、JGJ162-2008技术规范及专家论证方案编制的专项技术交底。3、在项目部开展高支模板支撑体系安全劳动,施工过程中,吴军队表现良好,项目部对该队奖励900元,队中表现突出的张强等三人,每人另外奖励100元。4、加强安全制度宣传,在现场设置宣传栏,让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公司的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并对部分管理规定作出利害关系的分析;公示违规者和获奖者以张强三人为榜样。 对策一实施效果检查:经过该措施的完善和落实,于2011年07月22日对实施后效果进行检查,实现了对策目标。实施二:针对没有用测量工具确定钢管位置的要因1、对操作人员进行严格技术交底并按交底执行,让工人明白不按交底施工,后果自负, 承担安全隐患整改的费用,并上工地现场批评名单。2、作业前,要求工长及作业工人与施工员一起放线,定下立管位置后才允许搭设架子,并按纵横方向间距搭设支撑。3、工人立管不按要求搭设,不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要承担整改费用,包括多使用的钢管及扣件的租金。 对策二实施效果检查:经过该措施的实施,由杨国楼对现场进行跟踪检查,脚手架搭设规格、立杆、横杆间距、尺寸、搭设方法均符合方案要求,达到了预期目标。 实施三:针对进场材料没有检验的要因1.在设计方案确定后,由周俊杰负责对材料部门作出专项交底,对各种材料规格、质量要求作出具体要求。2.由张栋梁具体负责对进场材料进行控制,主抓进场材料的现场检查,保证进场材料质量符合设计方案要求。3.在高支架施工过程中,由郭建华对高支架材料进行随机抽查。严把材料关,禁止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对策三实施效果检查:经过该措施的实施,并由张栋梁不定期对现场进行检查,材料质量得到了控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实施四:针对允许偏差控制不严的要因1、立杆和纵横杆的搭设要求量化后对工人进行交底,立杆和纵横杆符合施工方案和技术规范,大梁处立杆横向间距500mm(垂直于大梁方向),纵向间距800mm,其它位置800mm;纵横杆底层步距1800mm、以上1225mm左右,横竖成直线,连接符合JGJ130-2001、JGJ162-2008要求,合格率达到100%,且每一跨格区间(8m14m)中只允许出现一处不合格。出现超过以上要求者,返工费用由个人和工长共同承担,项目经理和生产经理承担等额处罚,并通报批评。2、编制工艺卡,让作业工人随身携带,可随时查阅工艺卡。 对策四实施效果检查:经过该措施的实施,高支撑脚手架搭设质量达到设计方案及相关规范要求,圆满完成预期目标。 实施五:方案没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一、参数信息1.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梁截面宽度 B(m):1.00;梁截面高度 D(m):1.50;混凝土板厚度(mm):180.00;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La(m):0.60;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0.10;立杆步距h(m):1.50;板底承重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Lb(m):0.47;梁支撑架搭设高度H(m):5.50;梁两侧立杆间距(m):1.40;承重架支撑形式:梁底支撑小楞垂直梁截面方向;梁底增加承重立杆根数:2;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可调托座; 2.荷载参数模板自重(kN/m2):0.85;钢筋自重(kN/m3):2.00;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5;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kN/m2):18.0;倾倒混凝土侧压力(kN/m2):4.0;振捣混凝土荷载标准值(kN/m2):2.0;3.材料参数木材品种:马尾松;木材弹性模量E(N/mm2):10000.0;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3.0;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1.5;面板类型:胶合面板;面板弹性模量E(N/mm2):95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3.0;4.梁底模板参数梁底方木截面宽度b(mm):40.0;梁底方木截面高度h(mm):90.0;梁底纵向支撑根数:10;面板厚度(mm):18.0;5.梁侧模板参数次楞间距(mm):150 ,主楞竖向根数:3;主楞间距为:450mm,450mm;穿梁螺栓水平间距(mm):450;穿梁螺栓直径(mm):M14;主楞龙骨材料:钢楞;截面类型为圆钢管483.0;主楞合并根数:2;次楞龙骨材料:木楞,宽度40mm,高度90mm;次楞合并根数:2;二、梁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1.梁侧模板荷载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其中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可按现场实际值取,输入0时系统按200/(T+15)计算,得5.714h;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1.500m/h; 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0.750m; 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00; 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150。根据以上两个公式计算的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F;分别计算得 50.994 kN/m2、18.000 kN/m2,取较小值18.000 kN/m2作为本工程计算荷载。三、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面板计算简图(单位:mm)1.强度计算跨中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W -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W = 1002.12.1/6=73.5cm3; M - 面板的最大弯距(Nmm); - 面板的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 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按以下公式计算面板跨中弯矩: 其中 ,q - 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包括: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 q1= 1.21180.9=19.44kN/m; 倾倒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 q2= 1.4140.9=2.52kN/m;q = q1+q2 = 19.440+2.520 = 21.960 kN/m;计算跨度(内楞间距): l = 150mm;面板的最大弯距 M= 0.12521.961502 = 6.18104Nmm;经计算得到,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 6.18104 / 7.35104=0.84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13N/mm2;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0.84N/mm2 小于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N/mm2,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标准值: q=21.96N/mm; l-计算跨度(内楞间距): l = 150mm; E-面板材质的弹性模量: E = 9500N/mm2; I-面板的截面惯性矩: I = 1001.81.81.8/12=48.6cm4;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 521.961504/(38495004.86105) = 0.031 mm;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 l/250 =150/250 = 0.6mm;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031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0.6mm,满足要求!四、梁侧模板内外楞的计算1.内楞计算内楞(木或钢)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按照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二跨连续梁计算。本工程中,龙骨采用木楞,截面宽度60mm,截面高度80mm,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 = 6822/6 = 128cm3;I = 6832/12 = 512cm4; 内楞计算简图(1).内楞强度验算强度验算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 内楞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 M - 内楞的最大弯距(Nmm); W - 内楞的净截面抵抗矩; f - 内楞的强度设计值(N/mm2)。按以下公式计算内楞跨中弯矩: 其中,作用在内楞的荷载,q = (1.2180.9+1.440.9)1=24.48kN/m; 内楞计算跨度(外楞间距): l = 450mm; 内楞的最大弯距: M=0.09624.48450.002= 4.76105Nmm; 最大支座力:R=1.124.480.45=4.039 kN;经计算得到,内楞的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 = 4.76105/1.28105 = 3.718 N/mm2; 内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13N/mm2;内楞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 = 3.718 N/mm2 小于 内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N/mm2,满足要求!(2).内楞的挠度验算 其中 l-计算跨度(外楞间距):l = 450mm; 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标准值:q=24.48 N/mm; E - 内楞的弹性模量: 10000N/mm2; I - 内楞的截面惯性矩:I = 5.12106mm4;内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 0.67724.484504/(100100005.12106) = 0.133 mm;内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 450/250=1.8mm;内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133mm 小于 内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1.8mm,满足要求!2.外楞计算外楞(木或钢)承受内楞传递的集中力,取内楞的最大支座力4.039kN,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本工程中,外龙骨采用钢楞,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截面类型为圆钢管483.0;外钢楞截面抵抗矩 W = 8.98cm3;外钢楞截面惯性矩 I = 21.56cm4;(1).外楞抗弯强度验算 其中 - 外楞受弯应力计算值(N/mm2) M - 外楞的最大弯距(Nmm); W - 外楞的净截面抵抗矩; f -外楞的强度设计值(N/mm2)。根据三跨连续梁算法求得最大的弯矩为M=Fa=1.647 kNm;其中,F=1/3qh=10.98,h为梁高为1.5m,a为次楞间距为150mm;经计算得到,外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 1.65106/8.98103 = 183.408 N/mm2; 外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205N/mm2;外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183.408N/mm2 小于 外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205N/mm2,满足要求!(2).外楞的挠度验算 其中E-外楞的弹性模量:N/mm2;F-作用在外楞上的集中力标准值:F=10.98kN; l-计算跨度:l=450mm; I-外楞的截面惯性矩:I=mm4;外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1.61510980.000450.003/(100.000.000)=0.364mm;根据连续梁计算得到外楞的最大挠度为0.364 mm外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 450/400=1.125mm;外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364mm 小于 外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1.125mm,满足要求!五、穿梁螺栓的计算 验算公式如下: 其中 N - 穿梁螺栓所受的拉力; A - 穿梁螺栓有效面积 (mm2); f - 穿梁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70 N/mm2;查表得: 穿梁螺栓的直径: 14 mm; 穿梁螺栓有效直径: 11.55 mm; 穿梁螺栓有效面积: A= 105 mm2;穿梁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N =(1.218+1.42)0.450.495 =5.435 kN。穿梁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 N = 170105/1000 = 17.85 kN;穿梁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N=5.435kN 小于 穿梁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 N=17.85kN,满足要求!六、梁底模板计算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挠度。计算的原则是按照模板底支撑的间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撑在底撑上的三跨连续梁计算。强度验算要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模板结构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荷载。本算例中,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6001818/6 = 3.24104mm3; I = 600181818/12 = 2.92105mm4;1.抗弯强度验算按以下公式进行面板抗弯强度验算: 其中, - 梁底模板的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 M - 计算的最大弯矩 (kNm); l-计算跨度(梁底支撑间距): l =111.11mm; q - 作用在梁底模板的均布荷载设计值(kN/m);新浇混凝土及钢筋荷载设计值:q1: 1.2(24.00+2.00)0.601.500.90=25.27kN/m;模板结构自重荷载:q2:1.20.850.600.90=0.55kN/m;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q3: 1.42.000.600.90=1.51kN/m;q = q1 + q2 + q3=25.27+0.55+1.51=27.33kN/m;跨中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max = 0.1027.3350.1112=0.034kNm; =0.034106/3.24104=1.042N/mm2;梁底模面板计算应力 =1.042 N/mm2 小于 梁底模面板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13N/mm2,满足要求!2.挠度验算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刚度验算采用标准荷载,同时不考虑振动荷载作用。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压力线荷载: q =((24.0+2.00)1.500+0.85)0.60= 23.91KN/m; l-计算跨度(梁底支撑间距): l =111.11mm; E-面板的弹性模量: E = 9500.0N/mm2;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 =111.11/250 = 0.444mm;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 0.67723.91111.14/(10095002.92105)=0.009mm;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009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 = 111.1 / 250 = 0.444mm,满足要求!七、梁底支撑的计算本工程梁底支撑采用方木。强度及抗剪验算要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模板结构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荷载。1.荷载的计算:(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q1 = (24+2)1.50.111=4.333 kN/m;(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q2 = 0.850.111(21.5+1)/ 1=0.378 kN/m;(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m):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P1= (2.5+2)0.111=0.5 kN/m;2.方木的支撑力验算静荷载设计值 q = 1.24.333+1.20.378=5.653 kN/m;活荷载设计值 P = 1.40.5=0.7 kN/m; 方木计算简图方木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本算例中,方木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499/6 = 54 cm3; I=4999/12 = 243 cm4;方木强度验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设计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线荷载设计值 q = 5.653+0.7=6.353 kN/m;最大弯距 M =0.1ql2= 0.16.3530.0550.055= 0.002 kN.m;最大应力 = M / W = 0.002106/54000 = 0.035 N/mm2;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 N/mm2;方木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0.035 N/mm2 小于 方木抗弯强度设计值 13 N/mm2,满足要求!方木抗剪验算: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其中最大剪力: V = 0.66.3530.055 = 2.287 kN; 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 = 32287.2/(24090) = 0.953 N/mm2;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 = 1.5 N/mm2;方木的受剪应力计算值 0.953 N/mm2 小于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 1.5 N/mm2,满足要求!方木挠度验算:最大挠度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计算公式如下: q = 4.333 + 0.378 = 4.711 kN/m;方木最大挠度计算值 = 0.6774.71154.5454 /(10010000243104)=0mm;方木的最大允许挠度 =0.0551000/250=0.218 mm;方木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 0 mm 小于 方木的最大允许挠度 =0.218 mm,满足要求!3.支撑托梁的强度验算支撑托梁按照简支梁的计算如下荷载计算公式如下:(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2):q1 = (24.000+2.000)1.500= 39.000 kN/m2;(2)模板的自重(kN/m2):q2 = 0.850 kN/m2;(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m2):q3= (2.500+2.000)=4.500 kN/m2;q = 1.2(39.000 + 0.850 )+ 1.44.500 = 54.120 kN/m2;梁底支撑根数为 n,梁底小横杆支撑间距为a, 梁宽为b,梁高为h,梁底支撑传递给托梁的集中力为P,梁侧模板传给托梁的集中力为N 。当n=2时: 当n2时: 计算简图(kN) 变形图(mm) 弯矩图(kNm)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支座反力 RA = RB=0.26 kN,中间支座最大反力Rmax=1.301;最大弯矩 Mmax=0.054 kN.m;最大挠度计算值 Vmax=0.062 mm;最大应力 =0.054106/=0.441 N/mm2;支撑抗弯设计强度 f=13 N/mm2;支撑托梁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0.441 N/mm2 小于 支撑托梁的抗弯设计强度 13 N/mm2,满足要求!八、梁跨度方向钢管的计算作用于支撑钢管的荷载包括梁与模板自重荷载,施工活荷载等,通过方木的集中荷载传递。1.梁两侧支撑钢管的强度计算: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集中力P= 0.26 KN.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计算弯矩图(kNm) 支撑钢管计算变形图(mm) 支撑钢管计算剪力图(kN)最大弯矩 Mmax = 0.17 kNm ;最大变形 Vmax = 0.19 mm ;最大支座力 Rmax = 3.14 kN ;最大应力 = 0.17106 /(4.49103 )=37.864 N/mm2;支撑钢管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205 N/mm2;支撑钢管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37.864 N/mm2 小于 支撑钢管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205 N/mm2,满足要求!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Vmax=0.19mm小于600/150与10 mm,满足要求!2.梁底支撑钢管的强度计算: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集中力P= 1.301 KN.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计算弯矩图(kNm) 支撑钢管计算变形图(mm) 支撑钢管计算剪力图(kN)最大弯矩 Mmax = 0.852 kNm ;最大变形 Vmax = 0.953 mm ;最大支座力 Rmax = 15.733 kN ;最大应力 = 0.852106 /(4.49103 )=189.708 N/mm2;支撑钢管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205 N/mm2;支撑钢管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189.708 N/mm2 小于 支撑钢管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205 N/mm2,满足要求!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Vmax=0.953mm小于600/150与10 mm,满足要求!九、立杆的稳定性计算: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1.梁两侧立杆稳定性验算: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 纵向钢管的最大支座反力: N1 =3.14 kN ;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1.20.1365.5=0.898 kN; N =3.14+0.898=4.038 kN;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59;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24; 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4.49; - 钢管立杆轴心受压应力计算值 ( 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205 N/mm2; lo - 计算长度 (m);参照扣件式规范不考虑高支撑架,按下式计算 lo = k1uh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为:1.155 ; u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 =1.7;上式的计算结果:立杆计算长度 Lo = k1uh = 1.1551.71.5 = 2.945 m;Lo/i = 2945.25 / 15.9 = 185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 0.209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 ;=4037.822/(0.209424) = 45.565 N/mm2;钢管立杆稳定性计算 = 45.565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的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2.梁底受力最大的支撑立杆稳定性验算: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 梁底支撑最大支座反力: N1 =15.733 kN ;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1.20.136(5.5-1.5)=0.898 kN; N =15.733+0.898=16.38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