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六章腹外疝患者的护理,学习目标,1。掌握腹股沟疝和股疝手术前后的症状、体征、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2.熟悉腹外疝的病因、病理解剖和临床分类。3.了解脐疝和切口疝的原因。4.熟练掌握腹外疝的护理评价方法,能够运用腹外疝的护理知识对腹外疝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第一节概述了疝气是指身体中的某个器官或组织离开其正常的解剖部位,并通过先天或后天的弱点、缺陷或毛孔进入另一个部位。第一节概述了腹外疝是指腹腔内器官或组织的形成,以及通过腹壁的薄弱点或孔向体表突出的腹膜壁层。第一节概述,常见的腹股沟疝、股疝、脐疝、切口疝等。腹内疝:腹腔内的组织或器官形成腹腔内的间质包膜,如网膜疝。(病因和发病机理)1。腹壁强度降低:引起腹壁强度降低的最常见因素是先天性因素:先天性结构缺陷和发育不良,如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股动脉和股静脉穿过股管,脐血管穿过脐环,腹部白线发育不良。后天因素:后天腹壁肌肉功能丧失或缺损,如伤口愈合不良、外伤、感染、腹壁神经损伤、老年肌肉萎缩、慢性病或肥胖等。是形成腹外疝的解剖结构。病因病机,2。腹内压增加: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如良性前列腺增生、膀胱结石)、腹水、妊娠、举重、婴儿频繁哭闹是腹内压增加的常见原因。虽然正常人有时腹内压增加,但如果腹壁强度正常,就不会发生疝。是导致或诱发腹外疝形成的重要因素。病理解剖学,疝环:它是疝过程至体表的通道,是腹壁的薄弱部位或缺损。疝囊:壁腹膜的憩室投影,分为颈部、身体和底部。疝内容:进入疝囊的内部器官或组织,小肠是最常见的,其次是网膜。疝外覆盖物:除疝囊外的每一层组织,通常由筋膜、皮下组织、皮肤等组成。临床分型),腹外疝有易复位、难复位、嵌顿、绞窄等临床类型。临床分型,1。易还原疝:疝中的内容物很容易合并回腹腔的疝。特点:当患者站立、行走、工作或腹内压力增加时,疝内容物进入疝囊,躺下、休息或用手轻轻推压后可返回腹腔。最常见的,俗称“疝气”。临床分型,2。不可复性疝:疝的内容物不能或不能完全重新整合入腹腔的疝。特征:无论患者腹内压力增加,平躺并用手返回疝块,疝都不会消失。原因:疝气内容物经常反复突出,导致疝囊颈部因摩擦和粘连而受损,从而导致内容物无法收回。大部分内容物是网膜。临床分型,3。嵌顿疝:当疝环较小或腹内压力突然增加时,更多的疝内容物通过狭窄的疝环强行进入疝囊,然后疝环弹性回缩,疝内容物被卡住而不能返回腹腔。病理变化:疝嵌顿后,如果肠壁及其内含物的系膜被压在疝门处,静脉回流将首先受阻,导致肠壁充血水肿,疝囊内肠壁和系膜增厚,颜色由正常的红色逐渐变为深红色,囊内黄色渗出物积聚。肠道的压力男性更常见,男性:女性是15:1;右边比左边更常见。分类:(1)腹股沟斜疝(常见),占所有腹外疝的75-90%,腹股沟疝的85-95%。(2)腹股沟直疝,二期腹股沟疝患者的护理,腹股沟斜疝:疝囊穿过腹壁下动脉外的腹股沟深环(内环),向内、向下、向前斜穿腹股沟管,然后穿过腹股沟浅环(皮下环),并可进入阴囊,称为腹股沟斜疝。第二部分是腹股沟疝病人的护理。腹股沟直疝:疝囊通过腹壁下动脉内的直疝三角形区域从后向前直接突出,不穿过内环或进入阴囊。(1)腹股沟斜疝:1)先天性解剖异常:婴儿出生后,鞘突不闭锁或不完全闭锁,与腹腔相通。当孩子的哭闹和排便等腹内压力增加时,未闭合的鞘突可扩大,肠管、网膜等。可进入鞘突形成疝,而鞘突成为先天性斜疝的疝囊。(病因和发病机理)2。获得性腹壁薄弱或缺损:任何腹外疝均有不同程度的横腹筋膜薄弱或缺损。此外,腹股沟区的解剖缺陷、横腹肌和斜腹肌发育不全也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当腹内压力增加时,内环的腹膜从腹壁的薄弱部分向外突出形成疝囊,腹部器官组织进入疝囊。(2)腹股沟直疝三角的外侧是腹壁下动脉,内侧是腹直肌的外侧边缘,底侧是腹股沟韧带。腹壁缺乏完整的腹肌覆盖,腹部的横筋膜比周围部分薄,因此容易发生疝。(1)健康史: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以及患者是否长期负重或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了解患者是否有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腹水等病史。了解他们平时的营养发育和体能状况。(2)身体状况:1。腹股沟斜疝:主要临床表现是腹股沟区的突出肿块。一些病人在开始时有一个小肿块,然后通过深环进入腹股沟管。疝气环只有轻微的下垂和肿胀的感觉。(1)易复性斜疝:除腹股沟区肿块和偶发性疼痛外,无其他症状。站立、行走、咳嗽或工作时经常出现肿块。它们是梨形的,有带蒂的手柄,可以下降到阴囊或大阴唇。用手按压肿块,同时指导患者咳嗽,可能会造成肿胀。如果病人躺下休息,或者用手将肿块推到腹腔,肿块可以缩回到腹腔并消失。如果疝的内容物是肠袢,肿块会摸起来柔软光滑,按钮听起来像鼓。(2)不可复性斜疝:临床表现的主要特征是除轻微胀痛外,疝不能完全恢复。(3)嵌顿性斜疝:当内部压力突然增加时发生,如强烈的分娩或排便,其特征是疝块突然增加并伴有明显疼痛。躺下或用手推不能使疝块复位。肿块又紧又硬,有明显的压痛。如果嵌顿物是网膜,局部疼痛通常是轻微的。如果是肠袢,不仅局部疼痛明显,而且还有机械性肠梗阻,如腹痛、恶心、呕吐、排便和排气停止、腹胀等。(4)绞窄性斜疝:临床症状较严重,但当肠袢坏死穿孔时,由于疝块压力突然下降,疼痛可暂时缓解。因此,如果疼痛减轻,肿块仍然存在,不能认为是疾病的改善。如果绞窄持续很长时间,疝的内容物将被感染并侵入周围组织,导致疝的外覆盖组织的急性炎症。脓毒血症可能会导致、直疝和斜疝之间的区别、直疝和斜疝之间的区别、直疝和斜疝之间的区别、直疝和斜疝之间的区别、直疝和斜疝之间的区别、护理评价】、(3)心理社会状况:是否有因长期反复突出的疝块而引起的焦虑或不安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了解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患者及其家属掌握预防腹内压升高和治疗慢性病相关知识的程度。【治疗原则】一般情况下,应尽快进行手术治疗。1.非手术治疗:半岁以下的婴儿暂时不接受手术。棉签或绷带可用于压迫腹股沟管的深环,以防止疝块突出。对于年老体弱或患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禁止手术,可将医用疝带一端的软压力垫压在疝环上,以防止白天接受疝内容物后疝块突出。外科治疗:基本原则是关闭疝门(内环口)并加强或修复腹股沟管壁。术前应积极进行治疗以增加腹内压,如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等。否则手术后容易复发。(1)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腹壁增强,因为婴儿的腹肌在发育过程中可以逐渐增强。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无需修补往往能达到满意的疗效。(2)疝修补: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在腹股沟管的前壁或后壁有不同程度的虚弱或缺损。只有在疝囊高位结扎后,才能通过加强或修复腹股沟管薄弱的前壁或后壁来完成治疗。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传统疝修补术、新兴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原则),嵌顿疝和绞窄性疝的治疗:嵌顿疝可首先在以下情况下通过试验性手动复位进行治疗:(1)嵌顿疝发生在3至4小时内,无明显的局部压痛和腹膜刺激征,如腹部压痛或腹肌紧张;(2)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更严重的疾病,且据估计肠袢未被绞窄和坏死。重新定位的注意事项:操作应该温和,避免粗鲁。复位后,应密切观察腹部情况。如果出现腹膜炎或肠梗阻,应尽快进行外科探查。普通护理诊断,普通护理诊断,1。焦虑:与疝气阻滞对日常生活的显著影响有关。2.知识缺乏:对腹外疝的病因、腹内压升高的预防和术后康复缺乏了解。3.潜在的并发症:术后阴囊水肿和切口感染。(1)术前护理:1。休息和活动:对于大疝患者,减少活动,卧床休息;建议患者下床活动时用疝带压迫疝环口,以避免因腹腔内容物脱垂而造成疝嵌顿。2.病情观察:如患者出现明显腹痛,伴有疝块突然增大、张力和僵硬、触诊和明显疼痛,且无法返回腹腔,应高度警惕嵌顿疝的可能性,立即向医生报告,并配合紧急治疗。3、护理措施。消除引起腹内压升高的因素:对于接受择期手术的患者,如果术前存在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引起腹内压升高的因素,应进行相应的治疗,并在控制症状后进行手术。指导患者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多喝水,多吃蔬菜等粗纤维食物,保持排便通畅。吸烟者应该在手术前两周戒烟。4.术前训练:对于老年人、腹壁肌肉无力和复发性疝患者,术前应加强腹壁肌肉训练,并卧床排便,以(2)术后护理:1。休息和活动:患者返回病房后,取卧位,在膝盖下放置一个软枕,使髋关节轻微弯曲,以减轻腹股沟切口的张力和腹内压力,有利于切口愈合,减轻切口疼痛。第二天可以换成半卧姿势。术后1 2天卧床期间,鼓励翻身和双上肢运动。一般来说,术后3 5天可以考虑下床活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病人可以早下床。年老体弱、复发性疝、绞窄性疝、巨大疝等患者可适当延迟下床活动。饮食护理:术后6 12小时,如无恶心、呕吐,可根据患者的食欲,服用流质食物,逐渐转为半流质、软食和普通食物。那些接受肠切除和吻合术的人应该在手术后禁食,只有在肠功能恢复后才进食。3.病情观察:注意体温和脉搏的变化,观察切口是否红肿疼痛,阴囊是否有出血和血肿。4.伤口护理:手术后切口一般不需要沙袋压迫。如果切口有血肿,应施加适当的压力。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无尿液和粪便污染,防止切口感染。预防腹内压升高:术后应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引起的咳嗽。指导患者在咳嗽时用手支撑和保护切口,在增加腹部压力(如咳嗽动作)时用手掌轻轻按压切口。保持排便通畅。便秘患者应该服用泻药,以避免强迫排便。对于麻醉或手术刺激引起的尿潴留,可肌内注射卡巴胆碱或针灸,以促进膀胱平滑肌收缩,导管插入术是必要的。并发症的预防:为避免阴囊积血和积液,促进淋巴回流,术后可用丁字带支撑阴囊,并密切观察阴囊肿胀情况,防止阴囊水肿。切口感染是疝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绞窄性疝肠切除吻合后易发生切口感染。术后应使用抗生素,污染或脱落的敷料应及时更换。一旦发现切口感染的迹象,应尽快进行治疗。(3)健康指导:1)活动指导:患者出院后应逐渐增加活动量,并在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或搬运重物。2.预防复发:减少和消除导致腹外疝复发的因素,注意避免增加腹内压的行为,如剧烈咳嗽、排便困难等。以防止术后复发。调整饮食习惯,保持排便通畅。3.出院指导:定期随访,如疝复发,应尽快诊断和治疗。第三部分是其他腹外疝患者的护理。其他常见的腹外疝包括股疝、脐疝和切口疝。股疝:一种疝,其中腹部器官或组织通过股环和股管突出至卵圆窝。腹外疝的发病率约为3 5%,在40岁以上的女性中更为常见。切口疝是一种疝,它反映了腹腔器官或组织从腹壁手术切口突出。它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发病率约为腹外疝的第三位。脐疝是指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通过脐环突出的疝。临床上,脐疝可分为婴儿脐疝和成人脐疝,前者更为常见。(1)股疝:股骨骨盆相对较宽,关节腱和腔隙相对较弱,使股骨上段开口松动,易于发育。怀孕是腹内压力增加的主要原因。在腹内压增加的情况下,面对股骨管上开口的腹膜被下降的腹内脏器向下推,并通过股骨环突出到股骨管,形成股疝。这手术不当也是造成切口疝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切口感染,这将导致腹壁组织的破坏,从而造成切口疝。此外,缺乏缝合技术、麻醉效果差、术后并发症和伤口愈合不良也可导致切口疝。(3)脐疝:疝囊穿过脐环的疝称为脐疝,可分为婴儿脐疝和成人脐疝,其病因不同。婴儿脐疝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脐环闭锁不全或脐部瘢痕组织强度不足。它发生在腹内压力增加时,例如孩子哭的时候。成人脐疝是获得性的,罕见的,发生在月经妇女。(1)健康史: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是否长期重负荷或重体力劳动,是否有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腹水等病史。了解他们平时的营养发育和体能状况。(2)身体状况:1。股疝:疝块通常很小,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的卵圆窝,呈半球形突起。疝气肿块有时不能自行消失,因为疝气囊外有大量脂肪。易复性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实验7 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初中化学仁爱科普版2024九年级下册-仁爱科普版2024
- 淘宝设计自学课件
- 三 美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说课稿-2025-202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版2004
- 八年级历史下册 5 艰辛探索中的曲折说课稿 华东师大版
- 大家来劳动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音乐人音版五线谱北京一年级上册-人音版(五线谱)(北京)
- 氯化工艺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九年级化学下册 10.1 食物中的有机物说课稿 (新版)鲁教版
- TBDMS-PEG6-OH-生命科学试剂-MCE
- 氢能源产品科普知识培训课件
- 专题范文开除通知10则
- 曲臂式高空作业车专项施工方案
- 艾滋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5.1.2 7~9的乘法口诀 教学课件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 入团考试试题及答案大全
- 2024全员安全生产“大学习、大培训、大考试”考试题库(含答案)
- 电焊作业高空作业危险点及控制措施
- 云鹤电商公司管理制度
- 新生儿臀部护理与纸尿裤使用指南
- 农村坟墓修建协议书
- 医院培训课件:《医疗质量管理办法》
- DB64-680-2025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