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文言文阅读,第一节文言实词和虚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历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重要考点。高考语文对本考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2012年高考语文17套试卷都对文言实词进行了考查,出题方式都是从选文中选取四个句子来理解规定的实词,除上海卷为解释实词外,其余均为选择题。文言虚词有10个省份专题考查,题型相对稳定:一是用两两比较的方法从选文中选出四个虚词,分别跟课文中相同的虚词加以比较来考查;二是选取同一材料不同句子中的相同的文言虚词,要求考生比较其异同。,【考情快递】,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我们在一轮复习中主要从这三个方面把握:一、复习并掌握了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和18个“常见文言虚词”;二、训练了依据语境来理解并识别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的能力;三、复习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点。在做题过程中还存在以下误区,要在二轮中特别注意纠正的。,【一轮诊断】,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含义掌握不清,常常觉得不知所云。忽视课本文言例句的指导,不能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和迁移运用。做题僵化,不知从具体语言环境中去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进一步增强语境意识,善于联系上下文判断词义,整体理解,翻译时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需灵活掌握一种或综合运用多种答题技巧,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一步强化精细意识,抓住关键词语的一一对应落实,不歪曲不遗漏。熟记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解题的前提,熟悉课文出处并正确理解是成功的关键。,【二轮定向】,审,题,与,答,题,(2012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教你审题题干要点首先明确题干要求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四项中三项正确,一项错误。要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眼睛要死死盯着错误的。四个选项句全都选自阅读材料,所要理解的词全都是实词。有一定的难度。要注意语境的干扰及所解释的义项本身的干扰性。答题方向重点在于寻找切入点解答此题目可采用联想推断(联想课文语句、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邻字帮助推断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等方法。关键的两点:一要调动积累,联系课本;二要根据前后文进行推断。,教你答题要领提示本题D项中的“阙”,正确解释是:空缺、空额。要准确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必须牢牢把握语境。在“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这两句话中,前有“进起居郎”,后有“遂除左司谏”,都是讲任职之事。中间的“察官”应作名词,亦属官职,“阙”理解为“空缺”,与后面的“朝论多属燧”才能文脉贯通,合理自然。答案示例D,点击进入word,阅,卷,与,叮,嘱,(2012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取材于宋濂文宪集李疑传)【注】执业:指捧书求教,犹言受业。汛室:汛,洒水。汛室,指打扫房间。,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懂得命题规律,明白答题技巧一、理解文言实词技法点拨1代入检验法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即将所给的义项放在具体语境中,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如理解“乃留愈幕府赞军事”(2011年大纲全国卷)中的“赞”的含义,把选项给的释义“辅佐”,代入检验,语意贯通,据此可判断是正确的。2联想迁移法(1)联想教材例句(2)联想成语,成语大多来自文言文,借助这些成语中词语的意义,可以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如“泽命不渝,信也”(2011年山东卷)中的“渝”,我们可借助“矢志不渝”这个成语来推断:渝,改变、违背。3语境推断法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4句式推断法古人行文,喜欢用整齐的句式,如排比句、对偶句,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且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这样我们就可以由已知的词性词义推测未知的词性词义。,二、理解文言虚词技法点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推断。以下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题。1掌握常用意义高考复习时能熟记并掌握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试时就会得心应手。2牢记教材例句文言虚词中考查的八个句子,一般是四句来自原文,另四句出自课本。因此,只要熟悉该虚词在教材例句中的意义和用法,再加以比较,就很容易推断出答案。,3分清虚词实词有些文言词语兼有实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如果一组句子中同一个文言虚词的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定不同。4分析语法结构与实词相比,虚词主要表达一定的语法功能,因此从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入手,也可以推断其意义和用法。5理清逻辑关系有些虚词可以表达一定的逻辑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分析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来推断它们的意义和用法。,6联系语境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