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演示文稿.ppt_第1页
中国法制史演示文稿.ppt_第2页
中国法制史演示文稿.ppt_第3页
中国法制史演示文稿.ppt_第4页
中国法制史演示文稿.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法制史导论3第一章夏商法制8第二章西周法制15第三章春秋战国法制24第四章秦法制32第五章汉法制40第六章三国法制, 两晋南北朝52第7章隋唐法制59第8章五代十国法制与宋代75第9章辽、金、 元朝法律制度86第10章明朝法律制度91第11章清朝法律制度98第12章晚清法律制度的变化105第13章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法律制度113第14章民国北京政府法律制度120第15章民国国民政府法律制度127第16章新民主主义革命法律制度基地138、简介、教学目的和要求:在世界五大文明古国和地区中,唯一没有停止过的是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其中的法律文化也是如此,所以有必要学习。 掌握与中国法律制度史相关的一些主要问题。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制史是研究中国法制的发生、发展和规律的专门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的法律制度。它应该研究中国法律的起源,各种法律制度的内容、性质、特点、功能、发展、演变过程和规律。中国法律史是一门基础法学,也是一部特殊的史学。法律可以分为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史学也可以分为许多类别。第二,学习的意义中国法制史 1批判地吸收和借鉴中国历代法制中的一切有益的东西,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提供历史依据。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提高对社会主义法制的认识,增强守法意识。3.加深对法律理论的理解,为学习部门法律课程提供必要的知识背景和理论知识。学习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学习和研究中国法制史,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努力实现阶级分析和历史分析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实事求是地解释和论证中国法制史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2.历史方法。要了解中国法律制度的历史,必须从中国历史的具体实际出发,找出相关法律制度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条件,不能从法律的角度来讨论法律。我们应该从历史的整体发展中把握法制的演变及其内在联系。3.掌握一定的中国古代知识是学好中国法律史的必要条件。中国古代法制史的基本资料几乎都是中国古典。因此,培养和提高古代汉语的阅读能力,对于学习和研究中国法制史非常重要。(1)划分的依据:中国社会的演变(2)阶段划分:中国法律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a .奴隶制发展时期b .封建社会发展时期c .半封建半殖民地发展时期d .社会主义发展时期,试题1。中国法律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研究中国法律史的现实意义是什么?第一章是关于中国法律的起源和夏商时期的法律制度,教学目的和要求:夏商时期是中国蓄奴国家形成和初步发展的时期。作为伴随国家的法律制度,夏商代也处于起步阶段。学习本章,了解中国法律的起源,在了解夏商法律的基础上掌握刑法体系和司法体系。第一部分是关于中国法律的起源和夏商法律的概况。首先,中国国家和法律起源的基础是夏朝:夏柒夺权第二,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原始社会长期处于“服从人民而没有制度秩序”、“统治而没有惩罚、统治而没有军事力量”的社会状态。虽然原始社会不能产生以国家形式体现的法律,但它确实产生了以法律的雏形形式存在的个氏族的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说,法律的起源本质上是从氏族习惯到奴隶制习惯法的质变。它表现出以下特点:1 .法律的起源受血缘关系和婚姻因素的影响很大。2.它主要通过两种基本方式来完成:惩罚源于士兵,仪式源于祭祀。仪式和惩罚相结合的想法总是贯穿始终。1.神权、政治与法律视野中的“天罚”与“天罚”2。中国法制史:根据禹刑:“夏朝有混乱,但左传昭公六年被制造出来。”禹刑是夏代法律的总称。3.不完整的指控系统:“昏、墨、贼、杀”罪恶比不孝更大“不要在俱乐部里自杀。”启在禹刑年宣布了文献中记载的最早的军事法规,警告参军的士兵要“惩奸犯科,以服务天道”,不要攻击右派,不要服从左派。如果权利不攻击权利,你就是不尊重。这不是正确的做法。你太无礼了。用你的生命回报你的祖先,不要杀死你的社会,用你的生命杀死你。4.夏朝已经初步形成了一种相对固定的刑罚形式:大弼、宾、公、少、莫。此外,还有其他种类的惩罚,如流浪、鞭打和拍打。惩罚是用荆棘做成的,用来打人。5.司法方面:司法原则:“与其杀死无辜的人,还不如丢掉这条路。”司法机关和监狱的设立:圆土、下台和军台都指监狱。第二部分是关于商代的法律制度。第一部分是商代的立法思想。第二部分是关于“神授王权”的法律思想。2.“天罚”与“天罚”的法律思想。第二,主要法律形式:1。商朝政治混乱,商刑是商朝法律的总称。2、官刑,严惩巫、阴、乱三风。3.不成文的习惯法和法令、誓言和专利证书也是法律的重要来源。3.商朝的罪行和刑罚:比夏朝更多的罪行,如“乱政罪”和“怀疑公众罪”、“放弃所做的事”、“不服从誓言”、“不敬行为”和“不为人民服务”。刑罚继续使用五刑,酷刑,如殴打,开枪和乳房切割也出现了。流放和监禁的雏形也开始出现在商朝。所谓乱政罪主要包括三种政治罪:一是随意歪曲和破坏法律、法令;二是扰乱法律地位和政治法律制度。第三是利用侧门和左手的方式来干扰统治秩序。怀疑群众罪包括五种蛊惑人心、制造混乱的犯罪行为:一是制作违禁音乐、舞蹈、奇装异服、奇器。第二,言行虚伪、狡猾、雄辩。三是坚持习惯,宣传违法理论。第四是对违法事物的顽固服从和粉饰。第五是向鬼神做虚假的假托,以反对礼制的名义献祭。这块土地属于以国王为代表的奴隶主国家。2.婚姻明确定义了“一夫一妻制”,国王和贵族在一夫一妻制下娶了大量的小妾。3.继承制度。商朝初期实行“兄弟对兄弟”的制度,后期则改为“长子制”。(5)司法制度:1)司法机关。中央司法机关被称为土匪(或大土匪),必须得到商业国王的批准。因此,商业之王拥有最高司法权。司口有“郑”和“石”等官员协助审判。商朝都城的司法官员称他们为“学者”,而城外的司法官员称他们为“僧侣”。2.审判制度。重大、疑难案件应经过司法和历史的初审,马学习这一章,我们应该了解和掌握西周统治阶级法律制度的指导思想、国家和家庭制度、礼仪制度、礼仪与法律的关系、刑法原则和讯问方法等。了解西周法律制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第一节是关于西周的法律思想和立法概况。第一节是关于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第一节是关于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第二节是关于“以德为天”、“以智慎刑”。第二部分是关于“尊重和尊重”。第一节是关于西周的立法概述。第一节是关于周朝的礼仪,它是由原始社会的风俗习惯演变而来的。周朝建立礼之后,它在西周时期就具有了法律的属性。(2)西周礼制可概括为五种,即“五礼”、吉祥、凶、客、军、甲礼。(3)礼的基本原则是“亲亲相敬”和(2) 甘誓 (1)“周代乱政九判”。(2)九种惩罚有两层含义。一种是九种惩罚,即在奴隶制的五种惩罚中增加流动、救赎、鞭笞和拍打。第二个是禹刑。3.汤刑 背景:侯训夏赎刑。(2)主要内容:明确处罚的种类和适用处罚的原则。赎刑是其核心内容,其刑罚原则是“慎刑慎刑”(3)评价:周初的制度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完善。它的原则主要用于后来的封建法典,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第二部分论述了西周的宗法制度以及礼与刑的关系。首先,西周的宗法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组织与国家制度相结合,以确保血缘贵族世袭统治的政治形式。西周时期的“封国立国”常被称为“分土封王”。2.西周宗法制度的三大原则:长子继承制、小宗服从大宗、各级家族组织共同向周天子负责。(2)西周时期礼与刑的关系(1)礼仪: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维护血缘关系和宗法制度的一系列精神原则和言行规范的总称。礼仪的两层含义是:抽象的精神原则(忠诚、孝道、诚信等具体的精神规范在此基础上形成);具体的礼仪(五大礼仪:吉祥礼仪、残酷礼仪、军事礼仪、宾客礼仪和礼仪)。2.李周的性质:它具有法律的性质和功能(规范性、国家意志、强制性)3。礼与刑的关系:(1)礼与刑是西周法律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2)仪式是一种积极规范,积极规范人。惩罚处于被动和被动的状态,惩罚所有违反礼仪的行为。(3)“礼去,刑去”,二者相辅相成。“赠送礼物,接受惩罚”。“礼仪不亚于庶人,惩罚不在医生身上”,庶人并没有摆脱礼仪的约束,贵族犯罪也没有摆脱法律的制裁。第三部分,西周法律的主要内容如下:1。西周的国家行政制度和行政管理制度1。国家行政系统。行政管理系统。西周刑法1。重大犯罪2。处罚。除了五刑之外,还有围捕土制(类似于监禁)、细石制(类似于刑事拘留)和赎罪制(用金钱或货物赎罪)。3.刑法原则:对老少犯下的罪行减轻或免除处罚。(2)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习惯犯罪和偶然犯罪。(3)犯罪嫌疑人轻第四部分是关于西周的司法制度。第一,司法机关:周王是最高法官。在皇帝之下,有一个大坏蛋,“六卿”之一。大坏蛋有小坏蛋。在这一制度下,将有专职的下属官员,如监狱官员、屠宰官员、惩罚官员和合同官员。第二,诉讼制度:1、监狱与诉讼、刑事与民事案件。审理诉讼和捣毁监狱。2、五听、言语听、色彩听、气体听、耳朵听、眼睛听。3.阅读并上诉判决。4.西周司法官员的“五关”:只有官员,只有反对(私诉),只有内(亲属),只有货物(贿赂),只有来(请求支持)。5.三个利害关系(棘手的案件需要由官员、官员和人民来审理)3。监狱系统:监狱也被称为“圆土”和“监狱”。西周时期,有两种监狱管理官员,即典狱长和典狱长。论西周的法律指导思想。2.什么是宗法制度?它的内容和影响是什么?3.试描述西周时期的婚姻制度。4.试描述西周时期礼与刑的关系。5.试描述西周刑法的主要原则和刑事政策。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教学目的和要求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由奴隶制社会逐渐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些诸侯国(如郑国、晋国等。)相继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封建生产关系。作为一种上层建筑,法律制度也随着“礼与乐的崩溃”而发生了变化。在研究这一章时,我们应该着重把握从奴隶制到封建主义的“法治”的标志:成文法的颁布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首次影响。把握中国奴隶制法律向封建法律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第一节是春秋时期的法制。第一节是春秋时期的社会变迁:春秋时期是孔子所说的“礼崩乐坏”的时代。1.井场系统被摧毁了。2、县制取代分封制。3.从奴隶制法律到封建法律的过渡。(2)春秋时期的成文法出版活动:1)郭征“铸刑书”:郭征的统治之子在公元前536年出版了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的出版。2.邓的“竹刑”:从郑当时的社会经济看邓。政治上的迅速变化导致了刑法的起草,该法被刻在竹简上并公布于众。在历史上,它被称为“竹刑”。公元前531年,晋国的大臣赵阳和荀选,把范在位时修订的刑表铸于鼎上,公之于众。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3)成文法出版引发的争议(4)成文法出版的意义:1)对传统法律观念、法律制度和社会秩序的否定。(法律不是少数人的私有财产,而是整个社会公开的调节器。)2。它客观上为封建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3.它标志着法律概念和法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第二部分是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首先,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主要法律观点:1 .在治国方略中,国家应该是法治的。国家应该制定法律成为整个社会的基本准则。国家应根据制定的法律(依法治国)处理各种事务。法律应作为选择的统一标准(事物由法律决定)。2.在法律的应用中,没有惩罚的等级(惩罚不回避部长,奖励好人不抛弃普通人)。3.在法律的内容中,刑罚的执行是轻的(轻罪重判,重罚主义)。4.以法律的形式,应该公开。二。九刑 1.李悝制定九刑:魏文侯在任时,他想充实强兵,任命第四,有一个“禁止玩(赌博)”。第五天是“不允许门徒(集体聚会)”6日,实施了“黄金(贿赂)禁令”。除了六条禁令外,吕刑还制定了禁止超越坡度的规定。第六篇文章法经,法经也叫法经。标题和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国王的政府不应该急于盗贼,所以法律从盗贼和小偷开始。小偷和小偷必须被非法抓住,所以网上又抓到了两个物品。他轻佻狡猾,超越城市,玩得很广泛,利用虚假的借口,沉湎于铺张浪费。他认为他有一个杂七杂八的定律,并用一个定律来加减它。因此,他只写了六篇文章。然而,他犯下了所有罪行。”3.法经的特点:以剿匪为首要任务;反对奴隶主和贵族固有的等级特权;体现重罚精神;法律在体例上的结合,法律被列出后4和盗法的阶级性质和历史地位;3.商鞅变法与秦法制的发展商鞅变法:以法家为代表的商鞅主张用法律手段达到在秦建立强大封建政权的目的。1、变法律为法律,拓展法律内容。法律强调法律的普遍性。2.用法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