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词语、熟语_第1页
2013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词语、熟语_第2页
2013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词语、熟语_第3页
2013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词语、熟语_第4页
2013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词语、熟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2004年起,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由原来的“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改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D级。这段文字应作如下理解:1.表明对词语考查的范围扩大了。由“成语”扩大到“熟语”的变化给了我们一个信号:中学生必须进一步走向生活。2.对熟语的考查重在正确使用的能力上,能力层级为D级。3.熟语的运用要考虑以下三个层次的问题:准确把握熟语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内涵;细致了解熟语语义轻重、范围大小、适用对象、感情态度、语体风格等特定指向;辨别熟语在语境中语法搭配、感情色彩、整体语义等方面的协调问题。,本考点包括的知识点、能力点是:1.了解熟语分类。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俗语);格言。2.熟悉成语常识。成语的特征;成语的来源;成语的构造。3.掌握熟语误用类型辨析熟语运用中会出现的下列错误类型:望文生义;误用褒贬;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累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2013年对熟语的考查仍是热点。从错误干扰项的设置情况来看,考查的内容包括熟语运用中的望文生义、大词小用、褒词贬用、贬词褒用、使用对象错误、适用范围不当等。具体说可能有以下的特点:第一,综合性越来越强,有可能将熟语的运用和辨析近义词结合起来设题考查。第二,选取的测试熟语应是生活中的常用熟语。第三,设置仍以客观题为主,个别省份有可能以主观形式出现。,熟语的使用,重点是正确理解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不仅有对熟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使用得是否更好的问题。作为高考对熟语的考查,不外乎以下十种情况:1.望文生义,主观臆断熟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等特征,有其丰富的人文背景。因此,我们在掌握或运用熟语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它的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同时必须准确理解其中一些含有生僻义的关键语素,切忌粗枝大叶,一瞥而过,主观臆断,望文生义。例如: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分析:“美轮美奂”出自礼记檀弓下,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在句中使用时,由于望文生义,误解成了美好之意。,2.不明语源,不知本义许多熟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于古代寓言,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诗文,都有着特定的含义。还有的熟语在现代大都使用其引申义或比喻义,但偶尔还会使用其本义,故当它们的运用回到其本义时,我们不能视其为错。例如:随着双边关系的不断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分析:“秦晋之好”泛指两姓联姻,而非泛指友好关系。再如: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剧目。分析:此句中的“粉墨登场”用的就是本义,则是中性词。“粉、墨”,搽脸和画眉的化妆品。原指演员化装上台演戏,但现在一般多用于贬义,比喻坏人乔装打扮登上了政治舞台。,3.色彩不分,褒贬失当熟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不同的熟语常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并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我们在使用时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失误。例如:当年中国音乐家往外走,现在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趋之若鹜地进入中国。分析:“趋之若鹜”指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是个贬义词,用于此处色彩不当。,4.对象不当,张冠李戴有些熟语词义有所侧重,适用的对象也就不同。如果对这些熟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缺乏了解,就会使陈述与被陈述对象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例如:民谣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足见贾府金玉之多,简直达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分析:“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不能指金玉之类,对象不当。,5.角度不当,谦敬错位某些从古代沿用下来的熟语已烙下了古代文化的印记,有的用于自称(谦称),有的则用于称呼对方(敬称),如将其混淆,就可能造成误用。例如: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国政府鼎力相助,全力维持世界经济平稳。分析:“鼎力相助”为敬辞,用于请求或感谢别人帮助,不能用于形容自己帮助别人。敬辞谦用不当。,6.范围不清,轻重失当有的熟语适用范围有大小,词义有轻重,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范围大小或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重词轻用或轻词重用等弊病。例如: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做好复习,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分析:“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事故,特指人的死亡,词义很重,例句中,用在“考生”身上是犯了“重词轻用”的错误。,7.功能混乱,搭配不当熟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会不同。如果对句子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搭配不当、功能混乱。例如:他往四周一看,发现漫山遍野都是这种怪石,这时他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叛军的妙计。分析:例句中“出奇制胜”可作谓语,但其后不能带宾语,用在此处显然错误。,8.画蛇添足,前后重复熟语一般都比较简练,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之效。但如果不注意有些成语和句中的其他词语的语意作相同或相近的比照,就容易造成成语隐含义与句子语意的重复。例如: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分析:例句中“自惭形秽”指因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成语里已隐含有“感到”之意,故该句在语意上显得重复赘余。,9.不合逻辑,事理不通不合逻辑是指所使用的成语与整个句子的意思不符甚至矛盾。有时从意义上乍一看,似乎没有错误,但从逻辑角度考虑则可能于事理不通。例如:其实,很多纷纷落马的贪官在受贿之初就心有余悸。分析:“心有余悸”指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虽然过去了”与“受贿之初”相矛盾。类似的还有“曾几何时将大展宏图”“问题未发现前就应防微杜渐”“长此以往就出现了成绩下滑”等。,10.不合语境,整体不协有些成语使用时有着特定的语言环境,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与所在的语境不协调。例如: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分析:“安步当车”意思是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而句中描述的是抗洪抢险时的情景,情况紧急又遇上“暴雨如注”,该成语与所在的语境很不协调,是不恰当的。,(2007广东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父亲收藏的那些产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造型、来自不同国家的玩具汽车,把小小的书房挤得满满当当,间不容发。B.我们不能因为有姚明等人加盟美国NBA,就妄自菲薄地说,我国的篮球运动足以与欧美篮球强国抗衡了。C.沈从文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时。D.我俩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从大的方面着眼,我总是从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但总能殊途同归。解析:A.间不容发: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事物很精密或时间紧迫,事机危急。用在这里“把小小的书房挤得满满当当,间不容发”明显不恰当。B.妄自菲薄: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这个成语用在这里,明显不对。C.名噪一时:噪:群鸣。一时名声很大。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噪:群鸣。D.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2008广东卷)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公共汽车正在行驶中,前面一骑摩托车的男子突然变向横穿马路,眼看两车就要相撞。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嘎”的一声,公共汽车司机紧急刹车,避免了一场车祸的发生。车上乘客目睹了这扣人心弦的一幕,议论纷纷,怨声载道。那翻倒在地的骑摩托车男子迅速爬起来,一阵东张西望之后,未见交警身影,继而义无反顾,翻身上车,扬长而去。司机不禁怒形于色,大声斥责那违反交通规则的男子。A、扣人心弦B怨声载道C义无反顾D、怒形于色解析:A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B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群众普遍不满。C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不退缩回顾;D怒形于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2009广东卷)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欣逢您四十华诞,我们谨向您亲爱的母校,致以热烈的祝贺。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各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亲爱的母校,是您厚实的沃土孕育了我们的未来,是您严谨的学风和优良的传统赋予了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是您把我们这些懵懂少年培养成今天的栋梁之材。A莘莘学子B运筹帷幄C首当其冲D栋梁之材解析:A“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子,此处符合语境。B“运筹帷幄”指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也泛指筹划决策,此处符合语境。C“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此处不合语境。D“栋梁之才”担负国家重任的人,符合语境。,(2010广东卷)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殊途同归。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斗转星移,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今天他们并没有因为现在高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A殊途同归B.斗转星移C.甚嚣尘上D.销声匿迹解析: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达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得到相同的结果。斗转星移:北斗转向,众星移位。表示时序变迁,岁月流逝。甚嚣尘上:比喻对某人某事议论纷纷。现多指反动或错误的言论十分嚣张。用错对象。而且,褒贬也失当。高科技手段是新事物,对旧事物之冲击本为正常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现在也指事物消失。,(2011广东卷)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一项是近年来,我国历史文学巨匠的诗文专集、选集及各种汇编的整理问世,更是卷轶浩繁,蔚为大观。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繁盛,各国文学读物大量出现,使人自顾不暇,这里有各种文化珍品的精译精编,有各国新作的争奇斗艳,也有选材不严的作品,鱼目混珠,为读者所诟病,但就其主流来看,文学翻译家的辛勤劳动,大有益于我们文学的“外为中用”,大有助于文学新人的迅速成长,因此也是值得重视的。A蔚为大观B自顾不暇C鱼目混珠D诟病解析A蔚为大观:蔚,茂盛;大观,盛大的景象。发展成为盛大壮观的景象;形容事物丰富多彩,汇聚成一种盛大壮观的景象。C鱼目混珠:混,搀杂,冒充。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D诟病:指责;指出他人过失而加非议、辱骂。答案:B.自顾不暇:暇,空闲。自己照顾自己都没有工夫,指没有力量再照顾别人。可改为“目不暇接”。,(2012广东卷)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最近400年的突飞猛进,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已泾渭分明,不再神秘人们不再敬畏自然,凭借手中的科学技术,肆意改变环境人们渐生狂妄,争相掠夺自然、破坏自然,把一个本不算大的地球折腾个底朝天人类在发展中堕落,在违背自然中自掘坟墓忤逆自然的人类将无法在大自然里颐养天年。A泾渭分明B肆意C忤逆D颐养天年【解析】本题重点考察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A项“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可改为“一清二楚”;B项“肆意”意思为纵情任意,不受拘束后多含贬意,谓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用于此处,符合句意;C项“忤逆”,指违抗;冒犯D项“颐养天年”,指保养年寿,安享晚年语段对人类的描述使用“堕落”“坟墓”直至“不能安享晚年”,保持手法的连贯性,使用合理。答案A,(2012年全国卷)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A项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意思说反了,应为“不负众望”望文生义。B项呼之欲出:指画得十分逼真,一叫就会出来似的,也泛指文学作品对人的描写十分生动形容对象错了。C项渐入佳境:指状况渐好或兴趣逐渐浓厚主体应是人,但句子语境为家具形容对象错了。D项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符合语境。【答案】D,(2012年江西卷)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B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C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婚丧嫁娶,对普通人家来说都不是小事,对皇家而言,就更不同凡响了。D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A、如数家珍: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一般用于介绍不属于自己的事物,且用于介绍地震灾害情况,感情色彩上不合。B、不刊之论:指不可磨灭和不可改动的言论。C、不同凡响: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不能理解为“不是一件小事”。D、茹毛饮血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叫做茹毛饮血,一般用于形容原始、野蛮的生活方式答案:B,(2012年安徽卷)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今年一季度我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同比增长12.7%,总收入同比增长19.9%,增长数据令人侧目,显示出我国旅游业良好的发展势头。B.4月以来的多轮强降水使鄱阳湖水体面积由668平方公里扩至2370平方公里,以致极大地改善了江豚等珍稀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C.国际田联专家诊断,男子110米栏项目仍是刘翔和罗伯斯的天下,刘翔的竞技状态与日俱增,而罗伯斯则稍欠稳定且实力有所下滑。D.电视评论的犀利和深刻是主持人思想创造性的外化,主持人只有具备思想的创造性,才能将观点转化为鞭辟入里、发人深省的评说。【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令人侧目侧:斜着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褒贬使用不当。B.以致: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情况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C.与日俱增:与:跟,和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形容不断增长形容对象不对。D.鞭辟入里: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答案】D,(2011年安徽卷)17.下面一段文字后的四个选项中能准确概括文字内容的一项是()琴声渐起我仿佛看见一滴滴饱满的水珠儿洒落在含苞待放的桃花上,又恋恋不舍地挂着丝儿似的落下来,犹如一个活泼的小精灵这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它裹挟者泥沙、卵石,翻滚着向前奔去,撞击着河岸,向阻挡它的一切势力发起猛烈冲击那河上还有勇敢的艄公,正在与恶浪搏斗一阵清风穿过树林,一粒沙子从屋檐上滚落,掉在门前那口空水缸里,清脆悦耳,回音似璧琴声欲止,似一朵烟花静静地绽放。A.琴音似水B.琴音遐想C.琴声悠扬D.琴声如风解析:此题非常新颖,考语段的理解和词语的辨析:对象是琴音还是琴声,重点是描写还是想象,抓住“遐想”二字找解题的突破口答案:B,一、辨析方法正确使用熟语,辨析正误是关键。辨析熟语使用的正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从熟语意义上辨析1.准确把握熟语的含义。对熟语的一些关键语素,必须准确理解,防止望文生义。许多熟语都有特定含义,不能随便解释,更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如“不孚众望”中的“孚”是“使人信服”的意思;“不负众望”中的“负”是“辜负”的意思,两个熟语的意思相差很大。又如“无微不至”,是待人细致周到,体贴入微,褒义;“无所不至”是指做事无法无天,到处干坏事,是贬义。2.理解关键语素的含义。比如“文不加点”一词,其中“点”不是指“标点”,而是指“涂上一点,表示删去”。如果我们不理解它,就可能把意思理解成“写文章不加标点”,而实际上它的意思是“写文章很快,不用修改就写成”。3.掌握多义熟语。如“灯红酒绿”除了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外,还可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淋漓尽致”既可以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可以指暴露得很彻底。,(二)从熟语色彩上辨析1.晓褒贬。熟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感情色彩,否则就会误用。例如: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分析:其中“蠢蠢欲动”本指虫子及其他生物缓缓移动。后用于比喻坏人准备进攻或行动。多含贬义。用在来我国投资的外商身上,就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2.知谦敬。有些熟语是谦辞,只能对己;有些熟语是敬辞,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例如: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些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分析:“蓬荜生辉”表示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别人的字画挂在自己室内而使自己非常荣耀。用作谦辞,只能对己。这里犯了谦辞敬用的错误。,(三)从熟语用法上辨析1.明确对象。有些熟语需要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而误作他用。如“巧夺天工”指人为,非自然物。“涣然冰释”指误会、前嫌等消除,与具体的冰无关。“汗牛充栋”专指藏书多,而不能用作指其他。2.注意搭配。熟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会不同。如果对句子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搭配不当。3.避免重复。熟语一般都比较简练,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但如果不注意将某些熟语和句中的其他熟语的语意作相同或相近的比较,就容易造成熟语隐含义与句子语意的重复。,二、答题技巧解答熟语使用题,可以采用以下两类技巧:1.选项排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