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一次课改委专题会议工作汇报_第1页
2014年第一次课改委专题会议工作汇报_第2页
2014年第一次课改委专题会议工作汇报_第3页
2014年第一次课改委专题会议工作汇报_第4页
2014年第一次课改委专题会议工作汇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方案和项目指南(第二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委员会办公室2015年4月28日,一、项目背景二、项目思路和目标三、研究内容与子项目领域四、研究方法与策略五、项目实施进程六、项目团队七、过程管理八、项目学校申报与遴选,汇报提纲,3,(1)形成了“大兵团”、“共同体”协同攻关的行动范式:一是形成了行政人员、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分工合作的“大兵团”协同攻关范例;二是探索了行政、教研部门自上而下的引领指导与一线学校自下而上的实践创新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三是提炼了目标、任务、时间与“可视化”工具相结合的项目管理办法。(2)提炼了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的有效途径:一是形成了“背景分析+需求调研顶层规划+模型设计分段推进+专家指导+展示交流提炼总结”的行动研究路径;二是开发与大规模行动研究相配套的“可视化”的工具和流程(目标、内容过程框架图、任务分解表等);三是引导学校结合子项目实践,从机制形成、团队影响、专业提升、环境变化、行动改进等方面,回答如何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一、项目背景第一轮经验/研究本身,4,(3)学校课程领导力有了显著提升:项目学校89.6%校级领导、81.6%中层干部、49.5%教师自觉投入到项目中;校长和教师的课程理念指标(最高为5)从原来的3.6提升到4.6,课程规划与校本化指标从3.5提升到4.6,课程开发、教师发展等指标从3.4提升到4.5,课程评价指标从3.7提升到4.6;2013年评选出的59名特级校长中,11名为项目学校校长,比例显著高于(约8倍)其他学校。(4)学生的课程满意率得到了提升:学生对课程丰富性、选择性、课堂教学有效性、自信心等课程满意率高于同类其他学校;据2011年至2012年的上海市“绿色指标”数据显示,学生对师生关系评价“较高”的比例提升14%,对教师教学方式评价“较高”的比例提升6%,对课程领导力的评价“较高”的比例提升6%。,一、项目背景第一轮经验/研究效果,5,(5)项目取得了丰硕物化成果:完成6本总项目丛书、36本学校丛书;共发表2487篇文章,其中约50%在市级以上期刊上发表;共召开了134次市级以上现场展示会;多种媒体专题介绍了项目研究成果;在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评选中,项目学校研究成果占特等奖总数的21.1%,占一等奖的16.3%。(6)项目经验从上海辐射到全国:浦东等区相继开展了区域性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2013年,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启动了教育部6个实验区提升课程领导力的实践探索,涉及上千所学校,惠及上百万学生。(7)项目获奖:获得2014年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14年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目背景第一轮经验/研究成果,6,(1)第一轮项目实践的问题:学校课程领导力(课程思想力、设计力、实施力、评价力)评价有待解决;学校课程领导力成果对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改革的影响力有待提高;学校子项目实践对课程领导力提升的关联有待明确;“大兵团”协同攻关的机制有待完善;总项目组的研究有待加强。(2)课程改革的时代新要求:加强课程横向贯通、纵向衔接,形成德育、体育、美育课程体系;丰富学生实践性学习经历;探索课程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促进个性化和选择性学习;推进各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形成以校为本质量保障体系。(3)项目意义:深化第一轮课程领导力项目研究的需要;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需要;促进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一、项目背景问题、要求、意义,7,(1)指导思想:项目研究以“评价引领、实践导向、互动生成、模式多样、促进提升、关注特色”为指导思想。(2)研究思路:项目研究采用“指南引领(顶层设计)工具测评(前测、后测)行动研究(设计-实施-调整)总结提炼(路径、机制)推广辐射”的工作思路。(实证研究要进一步体现),二、项目思路和目标思路与逻辑,(3)设计逻辑:课程领导力指课程思想力、设计力、执行力、评价力围绕课程要素的行动研究,有助于提高学校课程领导力(基本假设)围绕计划、课程、课堂、作业、评价、活动、教研等学校可观测行为,设计评价工具,并建立这些行为与课程领导力要素的关联可以实现对课程领导力的评价。(如果评价课程领导力),8,(1)探明课程领导力要素和课程要素之间的关联,通过探索解决本市综合改革方案中的导向性问题,提升课程领导力。(体系架构)(2)开发课程领导力评价指标和项目管理工具,评估与检验课程领导力的提升情况,提升项目管理的品质。(有实证基础的评价指标)(3)建立三个机制,形成长效活力。一是大兵团运行机制(针对区域,形成合力);二是课程领导力持续提升机制(针对学校,有助于学校持续提升);三是经验共享机制(针对全市,指向所有学校)。(4)促进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改革探索和学校质量保障体系形成。(关注学科改革+关注质量提高)(5)培育10所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学校(幼儿园)和40所在全市具有影响力的学校(幼儿园)。(简称为“1040计划”),二、项目目标和思路目标,9,1.构建学校课程领导力的评价指标,开发、实践、完善课程领导力测评工具,进行课程领导力测评实践研究,开发项目管理工具。2.构建与完善课程领导力三个长效机制,即“大兵团”协同攻关机制、课程领导力持续提升机制、经验共享机制。3.探索综改方案中基础教育阶段拟解决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三、研究内容与子项目领域研究内容领域,说明:总项目组重点开展课程领导力评估(观测工具与课程领导力要素关联)、项目管理和长效机制等方面的研究;项目学校重点围绕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内容框架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探索建设提升课程领导力的机制;项目设计时要思考为什么(背景)、做什么(目标)、怎么做(路径)、做的怎么样(评价)等问题。,10,三、研究内容与子项目领域中小学子项目领域,11,三、研究内容与子项目领域幼儿园子项目领域,12,四、研究方法与策略,(1)研究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其中行动研究法为本项目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2)研究路径:采用“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以评价引领实践,在实践中完善提升”的工作路径,来探索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的有效方法,探寻促进校长、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3)研究策略:一是问题导向,聚焦热点难点问题;二是评价先行,明确项目研究导向;三是纵贯横通,强化学段间、内容间贯通;四是蹲点指导,开展持续的研究和指导;五是精细管理,积累项目研究过程档案(实证);六是深化研究,做好提炼、辐射。,13,(一)项目预研究阶段(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二)项目启动阶段(2015年4月至6月)(三)项目实施阶段(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四)项目成果总结与结题阶段(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五、项目实施进程,14,1.项目领导小组:为了有效推进“课程领导力”项目,建议市教委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具体由基教处负责组建。,六、项目团队领导小组和总项目组,2.本室总项目组:对项目进行整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设计。下设四个学段项目组、评价项目组、专家指导团、学校子项目组和项目资源保障组。组长:徐淀芳。副组长:陆伯鸿、纪明泽、谭轶斌。成员:汤青、金京泽、曹刚、韩艳梅、姚剑强、赵伟新、贺蓉、徐则民;倪冬彬、王月芬、张汶、汪茂华。,15,(1)学段项目组:负责学段课程领导力研究和对项目学校的管理、协调、评价工作。高中学段组:负责高中段研究和管理、协调、评价工作。组长:陆伯鸿、纪明泽。副组长:汤青、金京泽。成员:高中部各学科教研员。初中学段组:负责初中段研究和管理、协调、评价工作。组长:陆伯鸿、纪明泽副组长:韩艳梅、曹刚。成员:初中部各学科教研员。,六、项目团队学段项目组,16,(1)学段项目组:负责学段课程领导力研究和对项目学校的管理、协调、评价工作。小学学段组:负责小学段研究和管理、协调、评价工作。组长:谭轶斌、纪明泽。副组长:姚剑强、赵伟新。成员:小学部各学科教研员。学前教育组:负责学前教育段研究和管理、协调、评价工作。组长:谭轶斌、纪明泽。副组长:贺蓉、徐则民。成员:幼特教部学前教育教研员。,六、项目团队学段项目组,17,(2)评价项目组:负责评价工具研究和项目学校的评价。组长:纪明泽。副组长:金京泽、汪茂华。成员:待定(区县教研室、科研室;高校专家)。,六、项目团队评价组,(3)专家指导团:负责对项目学校的指导、培训、评价工作。组长:纪明泽。副组长:待定。成员:由本市中小学校长、教研科研人员、高校教师及教育督导人员等组成,进行全程、全范围的结对指导。,18,(4)区县教研室项目组:负责本区县项目学校指导和经验传播。组长:徐淀芳、纪明泽。成员:各县区教研室主任代表。,六、项目团队评价、区县、学校、保障组,(5)学校子项目组:负责本校的项目研究。组长:项目学校校长。成员:学校确定。(8人),(6)项目资源保障组:提供会务、科研、信息化等资源保障服务。组长:徐淀芳。副组长:倪冬彬、王月芬、张汶。成员:张新宇、刘嘉秋、江佳宁。,19,(1)项目学校:按照计划开展项目研究,上传进程和资料。(2)区县教研室:每月一次深入项目学校,了解项目进程,指导项目研究;每学期向总项目组反馈项目进展,提出项目建议。(3)专家指导组:每月一次深入项目学校,开展项目调研,指导项目研究,评估项目成效;每学期向学段组反馈项目进展,提出项目建议。(4)学段项目组:制定年度学段项目计划;每年2次召开学段专家组、区县教研室主任组、学校校长组联席会议;每年组织一次全室项目展示活动;每学期向总项目组反馈项目进展,提出项目建议。(5)总项目组和保障组:制定年度项目计划、经费预算和项目总结;根据需要组织项目培训;组织项目研讨和评估。,七、过程管理,20,(一)项目学校申报(1)申报方式:采用项目学校自主申报、区县教育局审核推荐和市教研室推荐、区县教育局协商确定两种申报方式。(2)申报要求:每区县各学段推荐1-2所学校(幼儿园),市教研室推荐10所学校(幼儿园),总计约100-150所;完成申报表(含自选子项目设计)和自主测评检核表;学校子项目要符合项目指南规定的子项目领域要求,呈现课程思想力、设计力、实施力、评价力。,八、项目学校申报与遴选申报,说明:通过遴选,最终设立项目学校(幼儿园)不超过50所。其中通过学校自主申报和遴选产生40所学校(幼儿园);通过市教研室推荐申报和遴选(含协调)产生不超过10所学校(幼儿园)。,21,(二)项目学校申报(1)自主申报学校遴选:学校填写申报材料和测评检核表区县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