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 说“木叶”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了解作者及作品 2.了解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的特质,提高古诗歌鉴赏能力 3. 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 解力和领悟力 4.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教学难点:1.分清“木”、“树”、“木叶”、“树叶”、“落木”、“落叶”教学重点:1.了解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的特质,提高古诗歌鉴赏能力 2.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 和领悟力教学方法:串讲法 引导归纳法 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各位同学,正式上课之前我想先给大家复习一个成语叫“一字千金”,相信大家对这个成语的意思非常熟悉了。那“一字千金”是从哪个故事来的呢? 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做了一笔中外历史上最大的投机生意。他不惜巨资,把作为人质的异人立为秦国国君。异人当了秦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由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了进退百官的权威,朝中的大小官员嘴上不说,心里却很不服气。吕不韦也知道他的政治资历太浅,人们可能在私下议论,他觉得提高声望是让人们服气的最好办法。但怎洋才能迅速提高呢?他一时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吕不韦为这件事大伤脑筋,召集门客进行商议。有的门客建议吕不韦统兵出征,灭掉几个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以此来树立威信。有人立即反对说:“这办法有百害无一利,即使把仗打胜了,回来也升不了官,因为没有比丞相还高的职务了。重要的是战争风险太大,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战争失利,结果会适得其反。” 有人说:“我们知道孔子的学问很好,那是因为他写了部叫春秋的书;孙武能当上吴国的大将,是因为吴王看了他写的孙子兵法。我们为什么不能写部书,既能扬名当世,又能垂范后代呢?”吕不韦认为这个办法很好,命令门客立即组织人员撰写。 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为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 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于是“一字千金”便流传至今。文学作品中,一个字精妙与否,足以决定作品是流光溢彩,还是黯然失色。尤其是我们的古典诗词,用简短的几个字,造就的却是丰富的情感与博大的意境。读后满口余香,却是妙处难与君说。这跟诗歌的语言是密不可分的。今天,我们就通过说木叶一文,对中国诗词语言特质作一番探幽。二、作者简介 林庚:清华大学教授,现代诗人、学者、文学史家。字静希。作为学者,林庚教授的研究主要涉及唐诗、楚辞、文学史等方面,显示出诗人学者的独有特点。在唐诗研究方面卓有建树,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三、背景资料 作者从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中,发现了诗人极少用“树叶”一词,他对此展开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艺术欣赏的大门。作者对古代诗歌中“木”字的艺术特征的阐释,让我们发现:“木”在貌似平常的简单用语中饱含诗人的感情,是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作者在“木叶”上下的功夫,对我们体察诗歌艺术中的精微之处颇有启发,也启发我们该怎样欣赏文学作品。四、基础积累1.字音字形袅(nio)袅 王褒(bo) 皎(jio)皎 灼(zhu)灼 亭皋(go) 柳恽(yn) 寒砧(zhn) 万应锭(dng) 潜(qin)在 门闩(shun) 桅(wi)杆 言筌(qun) 窸窣(x s) 庾(y)信2. 词语补释 1.一言难尽:一句话很难说完。形容事情曲折复杂,很难用一句话说清楚。2. 不落于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筌,捕鱼的竹器。这句话出自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3. 相去无几:指二者距离不远或差别不大。相去,互相之间存在的距离;无机,没有多少。4.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开头稍微差一点,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强调不能有一点差错。差,相差。毫厘,“毫”和“厘”都是很小的计量单位,形容微小。谬,错误。五、整体感知课文(一)题目解说文章以古诗中的“木叶”意象作为论题,围绕它展开全文。在结构安排上由引古诗到谈意蕴,先排除古代诗人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再从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探寻其含有落叶等因素,最后才触及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 (二)课文结构1.段解第一段:说明从屈原的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第二段: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大量的是用“木叶”,又发展到用“落木”第三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字,在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也有可能在形象上有很大的区别。第四段: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第五段:说明“木”为什么有这个特征。(暗示性)第六段: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清秋的气息。(颜色性)第七段:总结全文,“木叶”与“树叶”一字之差,到了艺术领域却差别极大。2.结构 发现问题:“木叶”为古代诗人所钟爱说木叶 分析问题:分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暗示性、颜色性) 总结全文:艺术领域:一字之差,相隔千里六、问题探究时至暮秋,说木叶一文此时出现可谓恰逢其会。一个简单的问题:请看窗外,那绿色的,我们称它为什么?同学说那是树,我说那是木,可以吗?(请生物课代表告诉我,在生物学上,树与木有何区别?)用生物学的概念说,两者没有区别。 既然生物上的树与木无大区别,为何我们的同学却称之为树,鲜有称之为木呢?因为在我们的大脑里,树与木的形象是大不一样的,有同学能说说它们分别是怎样的形象吗?树:枝繁叶茂,青翠葱茏,蓬蓬松松像一位圆润,丰满,婀娜的少女 木:木头木板,干枯,孤单,笔直,黄褐色像一位铮铮铁汉 3.树与木又为什么会给人如此不同的感觉呢?请同学们结合作者所引用的诗句来体会。 边显示文中所引诗句边引导学生思考: 引1: 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叶: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思考:这所有的诗句,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明确:枝繁叶茂,浓阴匝地 引2: 木叶:亭皋木叶下,陇首秋去飞。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落木: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思考,讨论:体会这几句诗给你的感觉。并注意由“木叶”到“落木”的发展及其关键之处。 明确:萧瑟、凄凉。关键之处在于“木”字。 4.比较:“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与“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讨论后明确:“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予人以一种饱满感,感觉到了层层树叶的波动。而“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则是一种落木千山的画面,感觉到的是“空阔”。 小结:这就是“木”字在古诗中的艺术特征。 5.结合课文,从上面我们可以总结出“木”有两个艺术特征:第一,“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它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使读者更多地想到了树干,而很少想到叶子,“叶”因此常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这排斥暗示着落叶。例如,“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扫高木”,显然是落叶的景况,显出“落木千山”的空阔。(暗示性)第二,“木”还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而清秋的气息。至于“落木”,则比“木叶”显得更加空阔,连“叶”这个字所保留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颜色性) 6.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树”与“木”的这种明显的区别呢? 在文学领域,概念相同的两个字,它们在形象、色泽、联想意义上,可能大有 区别。进入诗歌,形成不同的意象,造成不同的意境和情感。) 对于这个现象,我们的诗人早就慧眼独具的发现了。在表示清秋的句中,诗人们用木叶取代了树叶。接下来我们看看,木叶与树叶在意味上有何不同?木叶:疏朗微黄(微黄干燥的叶子正在飘零,越来越少) 树叶:繁润青翠(就象窗外,偶尔飘落一两片) 好这些不同暗示性的字词进入诗歌,就造成了大不相同的意味。我们不妨看看以下四句诗,它们分别体现了怎样的意境? 空阔 黄色- 木: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饱满 绿色- 树: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疏朗 微黄-木叶: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繁润 绿 色-树叶: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总结:不同暗示性的字进入诗歌,往往产生了不同的意境与情感。 六、 延伸拓展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A、草木类: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君子隐士菊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志士隐士草随时序而流转,碧草连天触动忧思,思念绵绵表达离别羁旅之情落花花落春归伤春悲秋,青春易逝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归,好友相别杨、柳“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梧桐遇秋先损悲秋之性孤独失意者B、动物类(1) 大雁(雁、飞鸿)雁资雄壮,春秋迁徙,鸿雁传书雄浑悲壮,思乡之情,书信来往壮士、游子、怀人(2) 蝉栖高饮露志行高洁高洁之士(3) 猿叫声凄切悲凉凄凉忧愁忧思(4) 杜鹃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C、气象地理类(1)夕阳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游子、思妇、壮士(2)流水流水不返,延绵不绝时光易逝,情意绵绵怀古思今,爱恨情长(3)雨喜雨:应时而降,无声润物,焕发生机安静祥和,企望幸福 雨苦雨:历时弥久,造成阻隔;急骤迅猛,造成破坏孤独愁苦,漂泊沦落 (4)秋万物凋零英雄美人迟暮英雄、美人秋满目苍凉思乡怀人游子思妇秋天高云淡心胸壮阔壮士良辰7、 小结归纳说“木叶”解说和阐发了一个文学意象。作者以自己深厚的学养与丰富的联想力,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作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使我们对古诗词中艺术的精致之处有了更深的体察。8、 练习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白板课件不能导入
- 培训课程的知识产权课件
- 2025年影视作品海外发行与版权贸易合作协议
- 2025年北京新型建材研发与应用施工总承包合同
- 2025年校园足球场地租赁及体育用品定制配送服务合同
- 2025年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销售目标考核及奖励合同范本
- 2025年新能源领域合伙人分股协议及分红管理方案
- 2025年版生态农业园规划设计及建设承包协议
- 口才主持社团课件教学
- 2025年医院智能化节能减排设施安装合同范本
- 有害物质过程管理系统HSPM培训教材
- 乒乓球馆合伙人协议
- 2024至2030年中国品牌战略咨询服务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ISO∕TR 56004-2019创新管理评估-指南(雷泽佳译-2024)
- TSG+11-2020锅炉安全技术规程
- 从高考改卷谈对物理教学的几点启示
- DB32-T 4757-2024 连栋塑料薄膜温室建造技术规范
- 项目成本核算表模板
- 2024新版实习律师协议
- 2024辅警考试公基模拟220题及答案解析
- 县乡教师选调进城考试《教育心理学》题库含完整答案【全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