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杜甫诗三首.ppt_第1页
25、杜甫诗三首.ppt_第2页
25、杜甫诗三首.ppt_第3页
25、杜甫诗三首.ppt_第4页
25、杜甫诗三首.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杜甫诗三首,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世称“诗圣”,其诗是“诗史”。因曾居住于长安城南的少陵以西,故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官致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他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杜甫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其诗被誉为“诗史”。著有杜工部集。,杜甫出身于“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处在唐朝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时代。他怀有忠君爱国、积极用世的抱负,但因仕途失意,又历经祸乱,有志不展,生活贫困,因而能体察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诗歌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刻,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杜甫创造性地发挥了各种诗体的功能,发展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丰富和提高了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表现力,并形成了“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读书和漫游时期(30岁以前)二、困居长安时期(30岁至44岁)三、为官时期(44岁至48岁)四、西南漂泊时期(48岁至58岁),走进杜甫,一、读书和漫游时期(30岁以前),走进杜甫,代表作:望岳(25岁,现存最早的杜诗),风格:热情奔放乐观坦荡,生活:裘马轻狂(生活富裕,放荡不羁),二、困居长安时期(30岁至44岁),走进杜甫,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生活: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风格:悲壮凄凉沉郁顿挫,三、为官时期(44岁至48岁),走进杜甫,代表作:春望(被安史之乱叛军所俘,带回长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风格:沉郁顿挫,生活:不懂明哲保身,四、西南漂泊时期(48岁至58岁),走进杜甫,代表作:蜀相登高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题:感时伤怀忧国忧民,生活:安定,后又漂泊,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当时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yn州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简介,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岱宗、泰岳,为五岳之首。泰山位于古代齐、鲁两国之间,长达二百公里。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形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泰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故齐、鲁之“青”是泰山掩映的结果;又多溪泉,故而不乏灵秀与缠绵。缥缈的云雾、东升的旭日、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等大自然奇观及石坞松涛、对松绝奇景观,宛若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诗文解释,泰山的面貌怎么样?青翠的山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层出不穷的云雾使人心胸荡漾,睁裂双眼目送那归来的鸟儿。我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试分析“望”的角度,品读体会,第一联远望挺拔雄伟横跨齐鲁第二联近望神奇秀丽遮天蔽日第三联细望心情激荡眼界开阔第四联望中所感望岳而生登顶之意愿,反映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本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主要描写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末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本诗热情歌颂了泰山,进而透露出诗人早年。,小结:,高大雄伟的气势神奇秀丽的景色,“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春望,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今宁夏)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溅()抵()搔()浑()胜()簪(),jin,滴、洒,d,值,so,用指甲轻抓,zn,shng,能够承受,一种束发的首饰,简直,hn,读准下面的字,并理解它的含义,译文:,国都虽已残破不堪,但山河依旧,春日的长安城里草木长得照样十分茂盛。(只因为)感伤国事,伤心离别,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反而痛苦流泪,听到那婉转的鸟鸣反而心惊胆寒。,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金。头发早就白了,而且越来越少了,简直就要插不上簪子了。,伤时,思家,忧国,苍老之快,全由忧国、伤时、思家所致。,合作探究,春望中有哪些对偶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石壕吏,杜甫,安史之乱,历时九年,使黄河流域萧条冷落,人烟断绝,兽游鬼哭。中国人口从九百万户锐减至二百万户,四分之三惨死。残存者以纸为衣。公元755年有5292万人,到760年人口1699万。损失率达68%。可谓“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安史之乱和以后的几年混战中,杜甫描绘了一幅幅老百姓求生无望求死无门的悲惨图像,使后世能如见如闻地了解到,公元八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末,老百姓是怎样在水深火热中翻滚,怎样命贱得跟蚂蚁一样默无声息地走向死亡。课外请阅读杜甫现实主义代表作“三吏”“三别”中的另五首诗。它们是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潼关吏新安吏。,暮投逾墙走一何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有孙母未去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如闻泣幽咽,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诵读本诗,想象故事场景,感受人物形象,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夜,石壕村,一老妇家,吏、老妇、老翁、诗人,有吏夜捉人,夜,捉人,吏、老妇,此时的老翁、老妇分别有怎样的举动?,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老翁逾墙走,它们深刻地表现了当时战祸连绵、酷吏捉人,人民睡卧不得安宁的情景,揭示出老妇一家悲惨命运的社会环境。,诗中“夜、捉人、逾墙走”有何作用?,“有吏夜捉人”,吏和妇分别怎样表现?,吏怒呼蛮横凶残妇苦啼悲凉凄苦,对比,听妇前致词:,第一次申诉:三儿作战,两儿战死第二次申诉:家中状况:一孙一寡妇第三次请求:自请应役,兵役之苛酷,战争之惨烈。,人丁单薄,家境贫困,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老妇的“致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吗?根据内容,想象吏和老妇对话时的情景。,公元759年,安史之乱中,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四处抽丁,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一个深秋的晚上,死一般沉寂的石壕村内,两个彪形大汉敲响了一个老妇的家门。家中的老头子情急之下艰难地翻过墙头,这时,敲门声一阵紧接着一阵,老妇人颤微微地开了门“”差吏一进门就声嘶力竭地叫喊着。老婆婆战战兢兢地哭诉道:“”这时一阵婴儿的啼哭声突然响了起来,差吏暴跳如雷地吼道:“”老婆婆涕泗横流,她擦着眼泪悲切切地说:”“”说着,凶暴的差吏就要进屋提人。老婆婆哭着央求着:“”“”如狼似虎的差吏恶狠狠地斥道。,拓展练习:,在我国的古典诗歌中,藏问于答、从答见问的例子并不罕见。例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在松树下,我询问童子,他说师傅采药去了。只知道他就在这个山里,然而山高云深,真不知道他在哪里。,主题,全诗反映了诗人对差吏凶残捉人的强烈不满,对百姓遭受战争之苦的深切同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