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内分泌功能的发现及研究进展_第1页
肾脏内分泌功能的发现及研究进展_第2页
肾脏内分泌功能的发现及研究进展_第3页
肾脏内分泌功能的发现及研究进展_第4页
肾脏内分泌功能的发现及研究进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肾脏内分泌功能的发现及研究进展,姓 名 学 号,肾脏的基本生理功能有以下五点:,肾脏的基本生理功能有以下五点:, 分泌肾素、前列腺素、激肽,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肽缓激肽前列腺素系统来调节血压。, 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骨髓造血。, 活性维生素D3,调节钙磷代谢。, 许多内分泌激素降解场所,肾功能不全时这些激素的半衰期明显延长,从而引起代谢紊乱。, 肾外激素的靶器官,如甲状旁腺素、降钙素等。可影响及调节肾脏功能。, 分泌肾素、前列腺素、激肽,肾素(英语:Renin),也被称为血管紧张素原酶,是第一个被分离出来的肾脏激素。 分泌:肾脏球旁器的颗粒细胞经刺激分泌 功能: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组成部分。 发现:肾素最早于1898年由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学院生理学教授Robert Tigerstedt发现、描述并命名。 肾素前体由40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包括分别包含20和46个氨基酸的前/后片断。成熟的肾素包含340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37kD。, 分泌肾素、前列腺素、激肽,临床研究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维持人体的血压、调节人体水钠平衡、细胞生长以及心血管微环境的稳定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如果 RAS过度的激活就会导致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疾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发生.因此,抑制 RAS 的过度激活能够促进心脑血管患者病情的改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血管紧张素 II 受体拮抗剂(ARB)和肾素抑制剂等RAS 抑制剂在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新的 RAS 抑制剂问世,还会有关于 RAS 抑制剂治疗高血压的全新的研究报道,从而不断地推动高血压治疗的临床进步,为患者带来福音., 分泌肾素、前列腺素、激肽,1913年,生物学者就从前列腺中提取了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物质。1930年,人们发现男性的精液中含有一种能使女性子宫收缩的物质,然而当时并没有认为这是前列腺素的作用。奥伊勒凯尔平(Hans Enler-Chelpin)1962年,奥伊勒的弟子贝格斯特罗姆(Suue K. Bergstrom)在他的指导下继续从事研究。现在,不但所有天然前列腺素已能用全合成法制取,还合成出许多前列腺素类似物,他们常常比天然的前列腺素有更好的临床应用范围及效果。, 分泌肾素、前列腺素、激肽,成 分:脂类分 布:首先在精液中发现,故称之为前列腺素。几乎全身组织均能合成,但以肾脏合成最多合成场所:主要场所是在肾集合管细胞和肾乳头星状细胞,肾动脉内皮细胞和肾间质细胞均含有前列腺素合成酶(环氧化酶)。功 能:肾脏能产生两种前列腺素:前列腺素A2和前列腺素E2,前者会使全身血管扩张,降低血管阻力,使血压下降;后者能扩张肾脏本身的血管,增加肾脏血流量,增多水、氯化钠的排泄,减少循环血量,也使血压下降。 由此可见,前列腺素与肾素的作用恰好相反,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血压才能保持稳定状态。, 分泌肾素、前列腺素、激肽,激肽释放酶(肾脏) 生成激肽原(肝脏) 激肽 激肽水解酶(肾脏) 破坏, 分泌肾素、前列腺素、激肽,功 能:促进小动脉舒张,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 肾内小动脉舒张,肾血流量增加,改善肾皮质缺血; 促进钠、水的排出,水的排出比钠为多,故尿渗压下降。水、钠排出增加导致血浆容量减少,使血液红细胞压积及血浆总蛋白浓度增加; 由于血管外周围阻力下降及循环血量减少,可使血压下降,故有抗高血压的作用。, 分泌肾素、前列腺素、激肽, 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英语:Erythropoietin,简称EPO),或称红细胞生成素分 泌:由肝脏和肾合成分泌。 婴幼儿时期主要由肝脏合成 成年后主要由肾脏合成。功 能:是一种调控血红细胞制造的糖蛋白质激素,骨 髓中血红细胞前驱的细胞因子。当 今:促红细胞生成素因为层出不穷的禁药事件而为公众所知。注射人工合成的红细胞生成激素刺激剂(ESA)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成绩。这种药物与人体自身合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有微小的差别,比较容易被检测出。,1836年,Richard Bright认为贫血是肾功能衰竭的并发症。1863年,Dvenison Jourdanet命名红细胞明显诸多为红细胞增多症,并认为与高海拔低氧环境有关。1906年Paul Camot和C. Deflandre观察到有种激素与红细胞生成有关。二十世纪40年代,C.L.Krumdieck和其他研究者发现在贫血或低氧的血浆中存在一种因子可增加幼稚红细胞的释放。1950年,K.R.Ressman应用外科连接的小鼠实验证实存在体液调节机制,在实验中,当一只小鼠给予低氧情况时,配对小鼠出现骨髓红系增生活跃。1953年,Allan J.Erslev证实在贫血兔子的血浆中存在红细胞生成刺激活性的物质,并在理论上提出如果这一物质被分离,将有潜在的治疗意义。1957年,Leon O.Jacobson、Eugene Goldwasser、Walter Fried和Louis F. Plzak明确肾脏是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器官。,1977年,Takaji Miyake、Charles Kung和Eugene Goldwasser从一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尿中提纯出人促红细胞生成素。1983年,由Fu-Kuen Lin领导的研究小组和由Eugene Goldwasser领导的研究小组克隆、表达出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1986年,美国研究者Joseph W. Eschbach、John W.Adamson等和英国研究者Christopher G. Winearls等发现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纠正慢性肾脏病导致的贫血。1988年,Mark J. Koury等和Catherine LaCombe等同时证实在肾脏细胞、肝脏细胞和巨噬细胞中存在促红细胞生成素RNA。1989年,FDA批准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二十世纪90年代,Epo开始应用于某些骨髓疾病导致的贫血,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作为一种主要由肾脏成纤维样细胞(I型间质细胞)分泌合成的糖蛋白激素,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EPOR)结合而发挥促红细胞生成作用。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肾小管上皮细胞及其它肾脏细胞表达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促红细胞生成素可缓解高糖环境下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水平,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促红细胞生成素, 活性维生素D3,维生素D ? 内分泌, 活性维生素D3, 活性维生素D3,l , 25 二羟维生素 D3作为配体,与受体VDR结合发挥作用。受体与配体相结合形成激素一受体复合物,再与细胞核的维生素D 反应元件相结合,激活或抑制含有维生素D 反应元件的基因,发挥其调节作用。VDR 在多达三十个不同组织细胞中表达。20 世纪对维生素D 分子生物学结构和生物学作用的大量研究证实维生素D 是一种激素而不是维生素。, 活性维生素D3,成 分:脂溶性维生素,类固醇化合物来 源:自身合成 + 食物摄入功 能:作为一种激素,调节钙和磷的吸收,促进骨骼的生长和重构,维生素D可以用来预防小儿佝偻病和成人骨软化症,维生素D与钙合用可以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 维生素D对神经肌肉功能、炎症都有作用,还影响许多基因的表达和翻译,调节细胞的增殖、转化和凋亡。, 活性维生素D3,1913年,美国科学家Elmer McCollum和Marguerite Davis1921年,Elmer McCollum 命名1923年,威斯康辛大学Harry Steenbock 专利1928年,德国哥廷根大学教授Adolf Windaus chemical structure1945年,专利权到期,美国佝偻也基本病消失, 活性维生素D3, 许多内分泌激素降解场所,正常的肾脏是多种肽类激素降解的场所,如甲状旁腺素、胰岛素、胰岛素原、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生长抑素、降钙素、C肽、促甲状腺素、催乳素、促黄体素和胃泌素等。 当肾功能不全时,上述激素灭活障碍,血浓度增高产生有害作用,如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糖代谢障碍及消化道大出血等。, 肾外激素的靶器官,甲状旁腺素与降钙素 ,维生素D代谢产物一同调节体内钙磷代谢。甲状旁腺素(PTH)是由甲状旁腺分泌的唯一活性物质,它是一种多肽激素。他的生理功能是调节骨、肾脏、肠道这三个靶器官上的钙运转过程。降钙素可降低血浆中钙、磷浓度,抑制钙、磷的吸收,是甲状旁腺激素的拮抗物。其生物活性主要作用的靶器官为骨、肾。降钙素的分泌情况通常标志钙水平的升高和降低。,肾上腺盐皮质激素主要作用为调节水、盐代谢。在这类激素中以醛固酮作用最强,脱氧皮质酮次之。这些激素一方面作用于肾脏,促进肾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并促进钾的排泄,另一方面影响组织细胞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