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私法-涉外遗嘱与继承专题_第1页
国际私法-涉外遗嘱与继承专题_第2页
国际私法-涉外遗嘱与继承专题_第3页
国际私法-涉外遗嘱与继承专题_第4页
国际私法-涉外遗嘱与继承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国遗嘱和继承、目录、外国遗嘱和合法继承、遗嘱的概念是在可遗嘱人生前处置其遗产并在死后具有法律效力的单方面法律行为。遗嘱是一种民事行为,通过在死者生前安排和委托其死后事务,或通过提前处置其财产并在自然生命之前安排相关事务,在死者死后具有法律效力。在我国,继承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其中,遗嘱继承是指根据死者生前所立的合法有效的遗嘱继承死者遗产的一种方式。法定继承是遗嘱继承以外的一种继承方式,是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将遗产转让给继承人。(一)涉外继承的概念,是指公民死亡时,其个人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依法转移给他人并具有涉外因素的法律制度。继承中的外国因素是指继承法律关系中的若干因素(主体、客体、权利和义务)中至少有一个与外国有关。(2)涉外继承的特点(1)涉外继承因素是指继承法律关系中至少有一个因素(主体、客体、权利和义务)与外国有关。涉外继承包括以下基本情况:(1)被继承人是外国人;(二)继承人、受遗赠人是外国人,或者继承人、受遗赠人中有外国人的;(3)遗产在外国。(四)继承关系中的法律事实(被继承人死亡或者遗嘱行为)发生在国外。2.外国继承法适用内容的复杂性由于外国继承法涉及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各国继承法主体的适用内容存在很大差异。例如,一些国家采用统一的遗嘱继承法来执行遗嘱行为的结果和法律的效力,而另一些国家则采用内容分割的方法来执行相关的法律,如遗嘱的内容、遗产的管理、遗嘱的效力等。这导致了实际涉外遗嘱的复杂情况和遗嘱继承法适用中的明显冲突。涉外继承法之所以具有排他性,是因为涉外遗嘱需要通过不同国家的遗嘱行为来订立,当事人所在国将尽最大努力通过反致排除继承人所在国的法律适用,以保护本国或本辖区公民的权益。这种明显的排他性是导致遗嘱效率低下、过程复杂的主要原因。后果通常是当事人自身的权益受到严重损害。虽然遗嘱继承最终完成,但规范操作仍有待商榷。法律适用于外国法定继承,法定继承,也称为无遗嘱继承,是指财产按照继承的范围、顺序和份额以及法律规定的继承分配方式进行的继承。关于涉外法定继承的法律适用,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31条规定:“法定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经常居住地的法律,但不动产的法定继承适用不动产所在地的法律。”明确采用分割制度将动产与不动产分开,动产的继承适用属人法;房地产继承适用房地产所在地法律。房地产的合法继承适用房地产所在地的法律。动产的合法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通常居住地的法律。一、我国关于涉外法定继承的有关规定,对于涉外法定继承关系应如何处理,我国1985 继承法、1986 民法通则也有相关规定。继承法第36条规定:“中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继承遗产的外国人继承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遗产或者中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遗产。动产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民法通则第149条规定:“对于遗产的合法继承,动产应受死者死亡地的法律管辖,不动产应受不动产所在地的法律管辖。”适用于涉外遗嘱继承的法律。涉外遗嘱继承的核心问题是确认涉外遗嘱继承的有效性。为了确认遗嘱的有效性,人们应该从其能力、方式和内容来判断。法律适用法规定了遗嘱方式(形式要求)和遗嘱条件(实质要求)的法律适用。它们都属于无条件适用的冲突规范。(1)外国遗嘱能力法适用于外国遗嘱能力。大多数国家主张在实践中立遗嘱时适用属人法。但是,我国法律适用法第33条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解释。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参考法律适用法第12条关于一般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律适用。(2)涉外遗嘱适用的法律是指处置遗产的意思表示,包括遗嘱是否为书面形式,是否必须经过公证。中国法律适用法对外国遗嘱适用同样的制度,不区分动产和不动产。根据法律适用法第32条,可以根据立遗嘱或死亡时惯常居住地的法律、国籍法或遗嘱行为法。(三)涉外遗嘱的内容和效力适用中国法律适用法第三十三条:“遗嘱的效力适用立遗嘱人订立遗嘱或者死亡时经常居住地的法律或者国籍国的法律。”立遗嘱人的属人法应为适用法律。(4)撤销涉外遗嘱的法律适用我国立法没有对撤销遗嘱作出单独规定。一般来说,适用法律是从撤销遗嘱的能力和方式两个方面来确定的,分别适用与撤销遗嘱的方式和能力相同的适用法律。(5)涉外遗嘱解释的法律适用我国立法对遗嘱解释没有单独的规定,一般适用法律适用法第33条关于遗嘱效力的规定。一、我国关于涉外遗嘱继承的有关规定,如何处理涉外遗嘱继承关系,1985 继承法也有相关规定。继承法第36条规定:“中国公民继承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遗产或者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遗产的,动产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外国人继承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遗产或者中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遗产。动产应受死者居住地法律管辖,不动产应受不动产所在地法律管辖。”但是,由于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法律适用法第51条规定:如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46、147和36条与本法的规定不一致,应适用本法。外国遗嘱的方式和能力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32条和第33条的相关规定。适用管辖无继承人的涉外财产归属的法律。当没有遗嘱或者遗嘱继承人拒绝继承,并且没有合法继承人,或者合法继承人被剥夺继承权或者放弃继承权时,死者的遗产被称为“绝对财产”。包括本国公民死亡后留在该国(领土)的人和外国公民死亡后留在该国的人。法律适用法第35条规定:“死者死亡地的法律适用于无人继承的遗产的归属。在我国,学者们主张适用继承关系的法律来确定遗产是否为涉外绝对财产,即民法通则第149条规定“遗产的合法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地的法律,遗产所在地的法律适用于动产。”在实践中,我国于1954年颁布了法律适用法号法,1988年颁布了外交部、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外人在华遗产继承问题处理原则”的指示号法第191条,规定没有继承人的外国人留在我国的财产归我国所有,只有在有条约义务的情况下,财产才移交给死者所属的国家。我国涉外遗嘱继承的立法模式和法律方法论,以及我国涉外继承领域采用的立法模式和法律方法论,一国立法模式的选择取决于该国的司法传统、法律制度和社会习俗。在涉外继承领域,确定冲突规范有两种立法模式:同一制度和不同制度。在指导适用法律的选择时,两种立法模式的划分是基于财产是动产还是不动产。同一制度也称为单一制度,这意味着当冲突规范指导适用法律的选择时,它们不区分动产和不动产,而是统一适用相同的冲突规范来确定适用法律。相应地,区分制度是指区分不动产是动产还是不动产,然后根据不同的冲突规范选择适用的法律。从各国的实践来看,统一制度对动产、不动产和遗嘱要素一视同仁地适用相同的适用法律,这很容易导致遗嘱的有效性和分配计划被一国所承认,并在遗产所在地国被完全推翻,从而使遗嘱的继承无法实现。歧视制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上述缺陷,因此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认可。我国涉外遗嘱继承的立法模式和法律方法论,以及涉外遗嘱继承领域冲突规范所采用的具体法律方法论,在理论上分为两种类型:分割理论和统一理论。分裂说是指在涉外遗嘱继承的冲突规范中,遗嘱的实体要素和形式要素以及要素要素分别被引导到不同的适用法律进行处理。相应地,统一理论意味着不区分遗嘱的实体要求和形式要求,而是应用相同的冲突规范来指导适用法律。分割理论采用分割的方法,将遗嘱的要素、形式要素及相关方面划分为若干法律要素。每个要素都可以由不同国家的适用法律决定。因此,它不仅充分尊重遗嘱人的意思自治,而且能有效提高各国对遗嘱效力的认可程度。这种软化冲突的处理方式也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综上所述,我国在涉外遗嘱继承方面采取了相同的立法模式,所选择的方法是分割理论。根据上述立法原则,在中国涉外遗嘱继承中,适用同样的冲突规则来确定适用的法律,而不区分遗产是动产还是不动产。此外,对遗嘱的方式和效力分别规定了不同的冲突规范来指导适用法律。(1)涉外遗嘱继承的法律选择及实质要件问题遗嘱的实质要件是遗嘱的灵魂,是遗嘱最重要的部分。民通意见第33条规定,遗嘱的有效性应受立遗嘱人在立遗嘱或死亡时惯常居住地的法律或国籍国的法律管辖。根据上述规定,遗嘱的基本要求必须符合立遗嘱人在立遗嘱时的惯常居住地法律、立遗嘱人在立遗嘱时的国籍法律、立遗嘱人在死亡时的惯常居住地法律以及立遗嘱人在死亡时的国籍法律。根据国际私法理论世界上仍然有一些国家承认双重甚至多重国籍的存在。当立遗嘱人在立遗嘱时或在死亡时具有双重或多重国籍,并且立遗嘱人的继承规定在各种适用法律中有很大差异时,立遗嘱人的遗嘱如何在立遗嘱时得到体现?如何确定适用法律?众所周知,遗嘱只有在立遗嘱人死后才生效。如果在遗嘱的外国继承发生争议时,适用的法律是通过其他公共手段确定的,这是否违背了立遗嘱人的初衷?为了解决上述冲突中的冲突,有必要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冲突规范的效力顺序。这样,遗嘱人在立遗嘱时就会知道不利后果,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并准确地确定适用的法律,从而恢复遗嘱继承的真实性质。2.惯常居住地的识别。惯常居住地是我国法律界定法律关系和管辖主体的一个概念。根据国际惯例,类似的永久居住地通常称为“惯常居住地”。同时,大多数国家对惯常居住地都有具体的规定。居民的连续居住时间和是否有长期居住的意向等因素。都是由立法规定的,从而使法律关系的主体明确了条件,便于在司法实践中确定管辖权。外国遗嘱继承本身属于国际私法冲突。其立法应该更加国际化。只有这样,它才能发挥作为冲突规范的应有作用。涉外遗嘱继承的法律选择及存在的问题。3.具体法律条款的表述应符合国际标准。法律的规定应该易于操作。然而,第32条的规定在表达上很容易含糊不清。根据国际通行的冲突法表述,建议将该条款修改为:如果遗嘱方式符合下列法律之一,则为立遗嘱人立遗嘱时的行为地法律。(2)立遗嘱人立遗嘱或去世的国家的法律;(3)立遗嘱人立遗嘱或去世时的居住地的法律;(4)立遗嘱或死亡时立遗嘱人惯常居住地的法律。涉外遗嘱继承的法律选择及存在的问题:4.缺乏关于遗嘱变更和撤销的冲突法和实体法规定。关于遗嘱的变更和撤销,各国民法在法律形式上一般都是明确的。美国第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号法律规定,号法律可以因离婚而改变或撤销遗嘱;立遗嘱人要求明确撤销,例如,立遗嘱人可以通过焚烧、撕毁或涂抹同一份遗嘱来改变或撤销该遗嘱。然而,在涉外遗嘱继承的冲突规范和实体法中,并没有明确的撤销遗嘱的程序。缺乏立法将大大降低遗嘱的有效性。“没有救济,就没有法律”。撤销和变更遗嘱制度是对遗嘱的一种救济。因此,建议在实体和冲突规范的适用法律中增加关于变更和撤销遗嘱的相关规定。例(1)死者王紫嫣(化名)是一名英国华裔,因抑郁症于2008年5月22日在英国住所自杀。接班从那天开始。早些时候,王紫嫣留下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公,大海:我希望我能给我父母南京的房子养老!孩子是你的!”从那以后,王紫嫣的父母和她的丈夫大海以及他们的孩子卷入了一场遗产纠纷,并导致了南京市法院的诉讼。原告王紫嫣的父母声称,不动产继承诉讼是基于不动产所在地的法律。因此,应适用中国继承法。遗嘱有效并根据遗嘱继承,即父母继承不动产。(被告大海及其子女声称,在本案中,中国统一遗嘱检验法(以下简称适用法)第32条和第33条规定的连接点均指向英国法律。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应适用英国法律来确定遗嘱的方式和效力。然而,英格兰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规定,在立遗嘱时应有两个以上的证人在场二审法院认为:遗嘱法颁布于2010年,将于2011年4月1日生效。此案发生在2008年,发生在法律适用法生效之前。法律不适用于这种情况。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案例(1),分析:本案的主要问题在于法律适用法生效前涉外民事案件的处理和法律适用;法律适用法于2010年颁布,并于2011年4月1日生效。这似乎不适用于2008年发生的案件。但是,根据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司法解释第二条的规定,涉外民事关系发生时,在涉外民事关系准据法实施之前,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有关法律规定确定准据法。如果当时法律没有规定,可以参照涉外民事关系适用法律的规定来确定。在法律适用法实施之前,中国没有任何关于适用法律确定涉外遗嘱的方式和效力的法律规定。然而,在法律适用法中有关于这个问题的明确和具体的规定。因此,本案应根据上述司法解释的规定“参照涉外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