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蓄能技术简介_第1页
第一讲-蓄能技术简介_第2页
第一讲-蓄能技术简介_第3页
第一讲-蓄能技术简介_第4页
第一讲-蓄能技术简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蓄能原理与应用,郑州轻工业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6.03郑州,中国能源发展战略基本框架节能效率优先,环境发展协调,内外开发并举;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以能源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前言,前言,解决新能源发展瓶颈:波动性和间歇性;削峰填谷:合理调配使用电能;满足时代发展需求:新技术革新推动分布式能源发展: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主要章节,1、绪论2、储能技术原理3、相变储能材料的基本特性4、冰蓄冷空调技术及应用5、电能储存技术及应用6、热能储存技术及应用7、气体水合物储能技术及应用8、化学储能技术及应用9、其他储能技术及应用,第一章绪论1储能技术及其应用简介2储能技术发展状况与展望了解储能基本概念和储能技术的应用场合。掌握能量储存主要方法和储能系统的评价指标。了解储能技术发展的历史及前景。,能源定义,一次能源,核裂变能,常规能源,新能源,化石燃料,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生物质能,可再生能源,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核聚变能,能源定义,电能,汽、热水,二甲醚(CH3OCH3)、乙醇,氢能,热能,.,二次能源,最重要应用最广,1.1储能技术及其应用,1.1.1什么是储能?储能(energystorage),又称蓄能,是指使能量转化为在自然条件下比较稳定的存在形态的过程。它包括自然的和人为的两类:自然的储能,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辐射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人为的储能,如旋紧机械钟表的发条,把机械功转化为势能储存起来。按照储存状态下能量的形态,可分为机械储能、化学储能、电磁储能(或蓄电),风能储存、水能储存等;和热有关能量储存,称为蓄热。,储能技术特指通过机械的、电磁的、电化学电等方法,将能量存储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再通过机械的、电磁的、电化学的方法转变为相应的可用能量的技术。储能技术有如下广泛的用途:防止能量品质的自动恶化。(水、风流动与方向)改善能源转换过程的性能。(自然界一些能源具有良好储存性,但在化石燃料转化为电能时,电网峰谷差、部分负荷运行):需要大容量、高效率的电能储存技术调峰。为了方便经济地使用能量,也要用到储能技术。(蓄电池充电、放电),1.1.2什么是储能技术?,为了降低污染、保护环境也需要储能技术。(氢能)新能源利用中,也需要发展储能技术。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发电装置,在能量输入、输出之间必须布置蓄能装置,稳定输出。加惯性轮的机械储能、太阳能储热箱等。,1.1.2什么是储能技术?,1.1.2储能技术特点,储能就是在能量富余的时候,利用特殊装置把能量储存起来,并在能量不足时释放出来,从而调节能量供求在时间和强度上的不匹配。可以设置可储蓄能量的中间环节,类似稳压器。储能系统本身并不节约能源,他们的引入主要在于能够提高能源利用体系的效率,促进新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的发展,以及对废热的利用。,特点:化学能的优点是便于储存和输送;电能的优点是可适用于各种用途,但储存困难:热能约占最终能源消耗的60%,但它是一种质量最差的能的形态,在储存和输送方面也不太适宜。储存技术选择,性能判断考虑因素:能的输入、输出形态;储能密度;储能时的能量损失程度;储能期限;能的输出和输入的难易程度;安全性;达到一定的输入、输出值所需的时间即响应性;耐久性;经济性。,1.1.3能量储存方法,按照储存能量的形态储能方法可分为如下4类:机械储能:以动能形式储存能量,如冲压机床所用的飞轮;以势能形式储能,如机械钟表的发条、压缩空气、水电站的蓄水库、汽锤等。蓄热:以物质内能方式储存能量的属于蓄热,以任何方式储存热量的也属于蓄热。一般把物质内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部分称为显热,把相变的热效应称为潜热,把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称为化学反应热,把溶液浓度变化的热效应称为溶解热或稀释热。化学储能:在正向化学反应中吸收能量,把能量储存在化学反应的产品中;在逆向反应中则释放出能量;蓄电池。电磁储能:把能量保存在电场、磁场或交变等电磁场内。,1.1.3能量储存方法,在对储能过程进行分析时,为了确定研究对象而划出的部分物体或空间范围,称为储能系统。包括能量和物质的输入和输出设备、能量的转换和储存设备。储能系统往往涉及多种能量、多种设备、多种物质、多个过程,是随时间变化的复杂能量系统,需要多项指标来描述它的性能。常用的评价指标有储能密度、储能功率、蓄能效率以及储能价格、对环境的影响等。按储能周期,分为短期(1周),1.1.4储能系统的评价指标,钠硫电池,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飞轮储能,锌溴液流电池,铅酸电池,抽水蓄能,压缩空气,1.1.5能量储存方法,电能可以转换为化学能、势能、动能、电磁能等形态存储,按照其具体方式可分为物理、电磁、电化学和相变储能四大类型,物理储能,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电磁储能,电化学储能,相变储能,超导储能超级电容储能高能密度电容储能,铅酸、镍氢、镍镉、锂离子、钠硫和液流等电池储能,冰蓄冷储能,水合物储能,相变材料储能,1.1.5能量储存方法,储能技术抽水储能,优点:技术成熟,容量大;缺点:受地理限制,能量损失大,投资周期长。,储能技术压缩空气储能,优点:技术相对成熟,大规模储能;缺点:响应速度慢,需要特殊地理环境。,储能技术飞轮储能,优势效率:70%-90%;能量密度:最高130Wh/kg;输出功率:kW-MW,由电动/发电机和电力变换装置决定;响应速度:5-25ms,5-15s达到额定输出;寿命:大于20年;工作温度:-4050低维护、环境友好,限制系统复杂;有高速转动部件;轴承待机损耗问题,Beaconpower,50kWh/100kW的飞轮储能示范电站8个6kWh/15kW飞轮单体,MW级飞轮储能示范电站25kWh/100kW飞轮单体,储能技术飞轮储能,储能技术钠硫熔融电池,不足:高温运行,启动慢;费用较高;材料腐蚀、安全性较差。,优点:高比功率;高比能量;转换率高。,日本独家生产,上海重新研制,34MW钠硫电池储能电站,储能技术超级电容器,优点:循环寿命若干万次,比功率高;缺点:比容量小;单位能量投资高;关键:开拓毫秒-秒级的应用、降低成本,超级电容器用于电力机车节电,功率300kW;储能量850Wh;组成:双向DC/DC,640支超级电容器,2.5V/2600F;重量477kg;体积1900950455mm车载储能装置,庞巴迪Mitrac节电装置,储能技术锂离子电池,优点:高比能量;高比功率;高能量转换效率;长循环寿命,不足:有的体系安全性较差;价格还不够低,锂离子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产业兴起的关键,磷酸亚铁锂、钛酸锂等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大大改善了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和循环寿命,从而可能将锂离子电池用于更大规模的储能,储能技术液流电池,全矾液流电池与风电场联合运行储能系统6MW/6MWh,储能技术混合储能,目前的各种储能技术各具优缺点,单一的储能技术很难在技术性和经济性上适应所有的应用需求。将性能互补性强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储能技术混合使用,可以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混合储能可以是储能器件的内部混合,也可以是系统级的混合。对于微电网,可以将功率型的储能和能量型的储能技术混合使用,同时实现对系统的能量管理和稳定控制,提高微电网的稳定性和经济性。,1.1.6储存技术对比,1.1.6储存技术对比,1.1.6储存技术对比,天然冰,冬季由湖泊和河流采取,储存于绝热良好的库房,用于保存食物、冷却饮料等。19世纪化学电池在1896年世界首台电热能储能系统,压缩空气、高温热水驱动的街车20世纪70年代,单井承压含水层季节性蓄能当前:双井(Ref.Paper:地下含水层储能技术的应用条件及其关键科学问题),1.2储能技术发展状况与展望,1.2.1储能技术发展的历史,承压含水层储热(冷)系统由冷井、热井、井间管道与换热器组成。为避免冷热“短路”的相互影响,交替作为取水井和回灌井的冷井与热井,间距至少为15mm20mm。含水层储存的是低品位的冷与热,大多数储热(冷)系统回灌水的温度,冬季为69,夏季为1525。,世界最早投入运行的抽水蓄能电厂为瑞士Schaffhausen电站,设2座常规机组和2座泵机,装机2000kw,从1909年开始迄今仍在运行中。20世纪60、70年代后发展迅速。广州抽水蓄能电厂总装机容量240万千瓦。近年来,我国电力蓄能技术发展迅速,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应用了电力蓄冷、蓄热技术,累计可转移高峰负荷80万千瓦,按冰冷空调和蓄热电锅炉平均移峰成本约1500元/kW和900元/kW计算,已节省电力投资50多亿元。,储能技术将在能源系统、可再生能源(单个或集成)技术及输送中发挥作用;它的发展,必须和现有的过容电站或应急发电厂相适应。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一次能源的消耗,促成可再生能源在持续供给电力中份额的不断增加,为偏远地区提供廉价、可靠的电力,储能至关重要。,1.2.2储能技术发展的前景,提高电池的能源密度和寿命,开发新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