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两首 (2)ppt课件_第1页
辛弃疾词两首 (2)ppt课件_第2页
辛弃疾词两首 (2)ppt课件_第3页
辛弃疾词两首 (2)ppt课件_第4页
辛弃疾词两首 (2)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宋代词人:李清照、柳永、秦观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岳飞等。,1,报国欲死无战场栏杆拍遍悲断肠,2,辛弃疾(11401207),字,号,济南历城人。抗金英雄,南宋著名词人。艺术风格以为主,与苏轼并称为“”,传世词有600多首,皆冠两宋。其词抒发,倾诉的悲愤,乃“”。,作者简介,幼安,稼轩,强烈的爱国热情,壮志难酬,豪放,苏辛,人中之杰,词中之龙,“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3,辛弃疾,南宋词人。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和。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其词题材广泛,善于熔铸典故,以文为词;词风以豪放为主;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4,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他比陆游小十五岁,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女真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女真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而另一方面,正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汉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立志报国,5,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汉族人民奋起反抗。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二千人,参加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1162年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敌营,把叛徒擒拿交给南宋处决。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三岁。,英雄本色,6,1162年至1181年,从辛弃疾23岁到42岁,是一生中游宦时期。这一时期的辛弃疾,雄心勃勃,壮志凌云。他热情洋溢地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著名的有美芹十论九议。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老百姓称赞,广为传诵,但已经不愿意再打仗的朝廷却反映冷淡,只是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才干很感兴趣。在此期间,他由签判到知州,由提点刑狱到安抚使,虽然宦迹无常,但政绩卓著。他出任滁州知州仅半年,当地“荒陋之气”一洗而空。他在湖南帅任,创置“飞虎军”,“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他不失为一个有清醒政治头脑忧国忧民的好官。,坎坷仕途,7,但现实对辛弃疾是严酷的。他虽有出色的才干,他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官场上立足。所以早已做好了归隐的准备,在江西上饶修建了园榭,以便离职后定居。果然,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四十二岁时,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他常常一面尽情赏玩着山水田园风光和其中的恬静之趣,一面心灵深处又不停地涌起波澜,时而为一生的理想所激动,时而因现实的无情而愤怒和灰心,时而又强自宽慰,作旷达之想,在这种感情起伏中度过了后半生。,归居田园,8,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9,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10,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1,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1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13,题目解说,“水龙吟”为词牌名。建康,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14,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15,掌握生字读音;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充满感情的朗读;结合课文注释,疏通词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16,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楚地的天空,千里弥漫着清爽的秋气,江河水流向天边,秋色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远望遥远的山岭,有如插着玉簪的螺髻,向人们呈献愁恨。移情及物,17,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流落江南的游子。在落日的时候,在失群孤雁的哀鸣声中,站在楼上瞭望。,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把宝刀吴钩看完,把栏干拍遍,但没有人领会,我登临楼台的用意。,18,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不要说鲈鱼正好可以切碎煮熟品尝,秋风吹遍大地,张季鹰怎么还没有回乡?,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见晋书张翰传),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如果只想像许汜一样,买田置屋,怕会羞于看见才气横溢的刘备。,19,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见三国志陈登传),20,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可惜年华如水流去,忧愁风雨,树木犹且如此。世说新语言语载,桓温北伐,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经长到几围粗,便感慨地说:“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意思是说树已经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请谁唤来身穿鲜丽衣服的女子拿着红巾,揩拭英雄流下的眼泪?,21,自学指导1、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2、落日和断鸿在词中比喻的是什么?3、这里的游子又是指谁呢?这又表达词人怎样的情感呢?4、作者用了哪几个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吴钩、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意”有哪些含义?,22,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长天楚天,秋水,23,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远山,24,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落日,断鸿,25,2、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3、游子指辛弃疾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北伐收复失地之意,也不把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26,作者在赏心亭看到什么触动自己心弦的东西?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断鸿哀鸣,水天相接,无边无际,雄浑,显得空寂苍凉。气势阔大、笔力遒劲、磊落的胸襟,比喻,清秀之美。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移情入景,满怀愁恨。,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因飘零的身世而悲苦和孤寂的心情。,楚天千里、江水无际,山景,落日,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也表达了作者的愁苦悲凉心情。,浩渺壮阔气势雄浑苍茫悲凉报国无路壮志难酬,27,看、拍、会、登“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宝刀闲置身旁,烘托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知己。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作者用了哪几个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仔细端详抽出鞘来的宝剑;用手使劲拍打亭上的栏杆。,直抒胸臆,28,整体看,上阕用到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用的是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29,断鸿哀鸣,营造了一种苍凉、空阔的意境。,增添江南游子的愁怨,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江天无边无际空寂苍凉,山景满怀愁恨,落日愁苦悲凉,30,小结:,上片通过()等意象,为我们描绘了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气象宏大,笔力遒劲。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表达了作者飘零江南的愁恨、抑郁和孤独之情。,31,思考: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则是?,1、与词的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词人写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2、词人对这些历史人物各持什么态度?,32,上片借景抒情,下片则是直接()。,言志,1、与词的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词人写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张翰乐于归隐许汜谋取私利刘备雄才大略桓温叹时光流逝,2、词人对这些历史人物各持什么态度?,否定张季鹰的乐于归隐。批判不顾国事、谋取私利的许汜。赞赏刘备的才气,表明自己志在为国为民。想起桓温,又感慨年华虚度,时光流逝。,33,上片所写景物,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从中引出漂泊南方、渴望报国,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幽愤。,下片用典、直接言志,表达自己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无望的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