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第七册语文颐和园优质课件下载3.ppt_第1页
新课标人教版第七册语文颐和园优质课件下载3.ppt_第2页
新课标人教版第七册语文颐和园优质课件下载3.ppt_第3页
新课标人教版第七册语文颐和园优质课件下载3.ppt_第4页
新课标人教版第七册语文颐和园优质课件下载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颐和园、中国首都北京西郊,有世界闻名的皇家庭园颐和园,有着名的走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 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一开始就知道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景色美丽颐和园宽阔,用地广阔。 2、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呢?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观赏颐和园。 颐和园到处都是美丽的景色,不能说话,作者希望有机会去北京参观颐和园。 中所述情节,对概念设计中的量体体积进行分析。 1 .分段方法步骤: (1)通读全文,理解文本内容,确定分段依据。 (2)仔细阅读各自然段落,了解各自然段落的意思,看是否有帮助分隔文本的标志。 (3)精读全文,根据分段依据,准确指出分段的开始。 2 .段标志: (1)时间词作为段标志。 (2)以场所词为分隔符。 (3)总结,将总结的段落作为分隔符号。 (4)过渡句、段作为分隔符。 按照作者的旅游程序划分文本。 (1)默读文本,看作者写颐和园哪里的景色。(2)从文本中找出能够表现作者观光顺序的句子。 理解在课文中的作用。 走进颐和园的大门,绕过正殿,就来到有名的走廊。 走过走廊,来到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前俯视,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前。 从万寿山下车就是昆明湖。 (这些句子都是渡来文,文章中起着继承作用的这些句子清楚地说明了作者的观光顺序:走廊万寿山昆明湖和十七洞桥。 这些句子有助于我们分隔文本。 游记这样的文章特征是“移动改变景色”,一般来说景观是一体的。 (朗读课文的三四个自然段落,思考,回答:1.作者游过走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看到了什么景观? 是什么样的呢? 佛香阁:八角宝塔建于半山腰,黄色跟腱闪闪发光。 排云殿:一排,金碧辉。 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前面,望着不同的三个方向,分别看到了什么? 往下看:颐和园的景色大半都收在眼底。 青葱的丛黄色,绿色的跟腱屋顶朱红的宫壁,构成了古色的古香风景画。 正面:昆明湖静如镜,绿如碧玉。 游船和画舫在湖面上慢慢滑动,几乎不留痕迹。 向东眺望:隐约可见几座古城和城镇的白塔。 第四自然节是按照方向变化的顺序写的,可以改变书的方向顺序,也可以改变方向顺序。 1、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看到了什么场面?长堤几种不同风格的石桥倒塌的柳湖心小岛,十七洞桥。 2、17洞桥怎么样?“这座石桥上有17个桥洞,叫做17洞桥。桥栏杆上有数百根石柱,柱子上雕刻着小狮子。 3、说句子抓住什么来描写场景。这句话抓住场景的“多”的特征来具体地写。 首先是十七洞桥的桥洞多,其次是桥栏杆的石柱多,第三是柱子上雕刻的小狮子多。 石柱上雕刻着很多狮子,姿态不同。 这说明了什么? 狮子“姿态不同”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总结游记一样的文章的写法。 1 .按一定的顺序写。 观光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 2 .使用过渡句,明确说明观光的顺序。 3 .抓住场景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