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化学复习笔记(详细)必须掌握化学思想和方法1.诚信原则:学会从整体的角度考虑问题。2、节约意识:三个守恒内容:质量守恒;(2)电荷守恒;(3)得失电子守恒3.平衡意识:查太莱原理适用于所有平衡系统(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等)。)4.合理性原则我们应该学会用常识和常识来解决问题,学会认识社会常识。结束不合逻辑的常识错误5.绿色化学思想原子经济;(2)杜绝污染源6.组成分析组合和拆分;反应物和产物分子组成的变化7.特征反应(关注典型反应)突破解决问题;问题眼,关键词8.具体化可以让问题变得异常简单。化学知识系统网络第一部分是基本概念和理论(a)材料的成分1、分子和由分子组成的物质(1)分子是一种可以独立存在的粒子,它保持了这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分子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分子不断运动(物理变化是分子运动状态变化的结果);分子之间存在分子间相互作用(范德华力)。(2)由分子组成的物质(固态分子晶体)。一些非金属简单物质(如H2、O2、Cl2、S、惰性气体等。);气态氢化物;酸酐(二氧化硅除外);酸和大多数有机物质等。2.原子和由原子构成的物质(1)原子是参与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分裂和结合,这是原子运动形式的变化。原子有特定的种类、大小和质量。在由原子组成的物质中,原子之间也有一定的间隔。原子不断运动。原子之间有某种力。(2)由原子组成的物质(固态原子晶体)。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3.离子和由离子组成的物质(1)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如钠、三价铁离子、H3O离子、四价铵离子、银(NH3) 2等。负电荷阴离子,如氯离子、S2阴离子、羟基阴离子、硫酸根阴离子、铁(氰)6 3-阴离子等。(2)由离子组成的物质(固态离子晶体)。大多数盐类(三氯化铝等除外。);强碱和低价金属氧化物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注释离子和原子的区别和关系:离子和原子在结构(电子构型、电、半径)和性质(颜色、对物质的不同反应、氧化或还原等)上是不同的。)。阳离子原子阴离子(简单的阳离子和阴离子)(2)物质分类1.元素(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型原子的通称(元素的类型由核荷数或质子数决定)。人们称一个有一定数量质子和一定数量中子的原子为核素,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相互称为同位素。(2)元素的存在状态(1)元素中游离由同一元素形成的不同的简单物质同素异形体通常以下列三种方式形成:组成分子中的原子数量是不同的:O2,O3;白磷(P4)和红磷等。晶格的原子排列是不同的:例如,金刚石和石墨晶格的分子排列是不同的:例如,正交硫和单斜硫(2)化合物中元素的组合注释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可以从概念、意义和应用范围来区分。(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理和化学变化的比较比较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其他物质没有变化。其他物质会发生变化物质只有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的距离改变(聚集状态),分子组成和性质保持不变,分子种类保持不变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原子重组,但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伴随现象材料形状和状态的变化放热、发光、变色、气体释放、沉淀形成等。范围蒸发、冷凝、熔化、液化、汽化、升华、变形等。分解、结合、置换、复分解、燃烧、风化、脱水、氧化、还原等。差异不会产生新的物质。有新的物质形成相互关系物理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而化学变化不一定在物理变化中发生。与自然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4)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元素的价态是上升还是下降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2.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之间的关系下面两行可以用来把握这个概念返回氧气和氧气的上升和下降元素原子结合所损失的物质是还原剂与被还原剂还原的元素的产物价增加的电子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氧化,这是氧化产物。还原的氧气还元素原子结合得到物质是氧化剂和氧化剂的产物具有还原价的电子氧化剂具有作为还原产物的氧化还原。3、物质是否氧化或还原及其强度的判断(1)物质是氧化还是还原当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它只具有氧化性,如Fe3+和H2SO4分子中的6种硫元素;处于最低价格状态的元素只有还原性,如铁、S2-等。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既氧化又还原,如Fe2、SO2、S等。(2)判断物质氧化或还原的相对强度(1)通过比较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随着单质还原性的增加而降低。例如,以下四种阳离子的氧化性从强到弱依次为:ag Cu2 Al3 k。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随着元素氧化的增加而降低。例如,下列四种卤素离子的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I- br- cl- f-。(2)通过比较反应条件的难度不同的氧化剂与相同的还原剂反应,反应条件越容易,氧化越强。如果F2和H2在黑暗中混合,它们会剧烈结合并爆炸,而I2和H2需要持续加热才能缓慢结合,因此F2比I2更具氧化性。不同的还原剂与相同的氧化剂反应,反应条件越容易,还原性越强。如果有两种金属M和N能与水反应,M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氢,而N需要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因此判断M的还原性强于N。(3)比较氧化还原反应方向还原剂a氧化剂b氧化产物a还原产物b,然后:氧化:b a还原:a b例如,从2fe2 br2=2fe3 2br-已知氧化:Br2 Fe3还原:Fe2 br-(4)当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种氧化剂反应时,可以根据氧化剂的还原程度来判断还原剂的还原性。一般规则是氧化剂的还原程度越大,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类似地,当不同的氧化剂与相同的还原剂反应时,还原剂的氧化程度越大,氧化剂的氧化就越强。例如,氯和硫氧化剂分别与相同的还原剂铁反应。氯可以将铁氧化成三氯化铁,而硫只能将铁氧化成硫化亚铁,这表明氯比硫更具氧化性。注释还原性的强度是指物质失去电子的能力的强度,与失去的电子数无关。例如,钠的还原性比铝强,而钠、铝、铝的电子损失比钠大。同样,氧化的强度指的是物质获得电子的能力的强度,与获得的电子数量无关。如果氧化F2 O2,则F22F -,F2O2-,O2中的电子数大于F2。4.平衡氧化还原方程原理:氧化剂中所含元素的价态下降值(或电子增益)等于还原剂中所含元素的价态上升值(或电子损耗)。第一步:写出反应物和产物的分子式,列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的价态(简写为标记态)第二步:列出元素价态增加值(或电子损失数)和元素第三步:找出价波动值(或获得和损失的电子数)的最小公倍数。平衡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系数。第四步:用观察法来平衡其他物质的系数。(5)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条件发生离子反应的条件(即离子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原因):(1)离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1)有降水。不溶于水的化合物可根据书后面物质的溶解度表来判断,以下物质不溶于水:二氧化钙、二氧化钙(草酸钙)等。(2)有气体产生。如co32- 2h=CO2 H2O弱电解质形成。例如弱碱NH3H2O;氢氟酸、高氯酸、H2S、磷酸等弱酸。还有一些难以电离的物质,例如水、(CH3COO)2Pb、银(NH3) 2)、铁(SCN)2。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Fe3+和I-不能在溶液中共存,2Fe3 2I-=2Fe2 I2S2-、so32-、h不能在溶液中共存,2s 2-so32-6h=3s 53h2o等2、编写离子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1)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参与反应,不能写出离子方程式。例如:硫酸铜(浓缩);氯化铵(固体)氢氧化钙;浓硫酸(浓缩)反应;氯化钠(固体)+硫酸(浓缩),因为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参与反应,所以不写离子方程式。(2)离子生成的反应可以写出离子方程式,如钠和水、铜和浓硫酸、SO2变成溴水、碳酸钙溶解在乙酸中等。(3)简单物质和氧化物都写在离子方程式的化学式中。例如,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二氧化硫20H-=SO32-H2O或二氧化硫0H-=HSO 3-(4)酸式盐的酸根离子不能展开并写入离子方程。例如,碳酸氢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碳酸氢盐-+氢+=H2O+二氧化碳当操作顺序或反应物的相对量不同时,离子方程式也不同。例如,向氢氧化钙中引入少量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为:Ca22OH-CO2=CaCo3H2O;过量的CO2被引入到氢氧化钙中,离子方程式为:氢氧化钙- CO2=碳酸氢钙-。对于易溶于水的产品,应特别注意反应条件。如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铵溶液反应,当浓度不大,且不加热时,离子方程式为:NH4 + OH-=NH3 H2O;当它是浓溶液并加热时,离子方程式是NH4OH-NH3H2O微溶物质(通常为硫酸钙、氢氧化钙、硫酸银、碳酸镁等)。)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当反应中有微溶物质呈溶液状态时,它们应写成离子,如加有石灰水的盐酸:氢氧根-=H2O;当反应中的微溶物质为混浊液体或固态时,应写出化学式。例如,Na2CO3溶液:Ca(OH)2co 32-=CaCO32OH-;当微溶物质沉淀在产品中时,微溶物质由化学式表示,例如,硝酸银溶液:将2Ag SO42-=Ag2SO 4加入到Na2SO4溶液中。适用于中强酸(H3PO4、H2SO3等)。),在离子方程式中写出化学式。当强氧化粒子与强还原粒子相遇时,应首先考虑氧化的还原反应,而不是简单地考虑复分解反应。3.溶液中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几种情况(1)氢不能与所有弱酸阴离子和羟基共存,因为会产生弱电解质(弱酸)和水。羟基不能与所有弱碱阳离子、氢和弱酸的酸根离子大量共存,因为会产生弱碱、弱酸盐和水。(3)通过复分解反应产生弱电解质、沉淀物和气体的那些不能大量共存。能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Fe3+、S2-、Fe2+和NO3-(H)、S2-和SO32-(H)。(5)一些弱酸基和弱碱基不能大量共存,如S2-、HCO 3-、AlO 2-、CO32 -和Fe3+、Al3+等。(6)络合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Fe3+和SCN、银和NH3 H2O。(7) Al3+和Al02-、NH4和Al02-、NH4和SiO32 -不能大量共存。(8)注意有色离子(有时作为试题的附加条件):Cu2+(蓝色)、Fe3+(棕黄色)、MnO 4-(紫色)、铁(SCN) 2(红色)等。(6)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热化学方程(1)概念:表示反应释放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2)编写热化学方程的注意事项。H用“;”写在等式的右边或底部分离后,释放的热量H为“-”,吸收的热量H为“”。(2)指示反应物和产物的状态。固体用符号“S”表示,液体用符号“L”表示,气体用符号“G”表示。(3)热化学方程中每种物质前面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它可以是整数或分数。对于同一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不同时,H也不同。2.反应热的计算(1)反应热=1摩尔物质反应吸收或释放的热量(2)反应热=反应物的总键能-产物的总键能(3)根据格斯定律: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个步骤进行,则每一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等于一步反应完成时的反应热之和。(4)某些物质的不同状态或晶体形式会导致反应热的不同。根据气体定律,热化学方程可以“加或减”,然后根据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热来比较它的大小。(5)根据物质的量与反应热之间的正比例关系,可以比较不同物质的量引起的反应热的差异。(7)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的物理意义是一组包含一定数量的粒子,符号为n。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缩写为mo,符号是摩尔。物质的量和摩尔的关系就像时间和秒的关系、长度和米的关系、电流和安培的关系一样,不能混淆。(2)使用物质数量及其单位时的注意事项“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开,如“时间”分开表明意义已经改变。写“物质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和“物质的数量”也是错误的。它不能被理解为物质的数量或质量。(2)摩尔是用来表示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数量的单位。)或它们物质的特定组合。它不能用来表示宏观物体,例如1摩尔苹果等。(3)当使用摩尔时,应注明颗粒的化学式,而不是颗粒的中文名称。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因引用不清楚而造成的混乱。例如,使用1毫升氧气会使意思不清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图书发行渠道研究报告
- 科研创新思维训练计划及头脑风暴技巧
- 客户还款意愿评估方法
- 广东省直线加速器中标通知书
- 广州公交空载停运通知书
- 广阳区医院停诊通知书
- 康县高温红色预警通知书
- 建投御湖园停电通知书
- 开学教职工返岗通知书
- 开平骏景湾停电通知书
- 高中课本剧-鸿门宴剧本
- 产品组装记录填写说明
- 超前地质预报数据处理基本理论知识
- GB/T 9112-2010钢制管法兰类型与参数
- GB/T 8981-1988气体中微量氢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 GB/T 2900.20-2016电工术语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 天津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培养方案
- GB 35114-2017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信息安全技术要求
- GB 17498.5-2008固定式健身器材第5部分:曲柄踏板类训练器材附加的特殊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 奉喜堂糖尿病管控模式方案课件
- 小学数学答题卡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