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传热学场协同.ppt_第1页
第2章传热学场协同.ppt_第2页
第2章传热学场协同.ppt_第3页
第2章传热学场协同.ppt_第4页
第2章传热学场协同.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强化传热技术,2020/5/25,第二章场协同原理及应用fieldsynergyprinciple,1.1概述场协同原理为后面介绍的各种强化传热方法提供理论基础。强化传热的着眼点传热系数K传热面积F传热温差tm传统理论解释强化传热的物理机制:壁面与中心流体的混合边界层减薄二次流、湍流普遍存在的问题:传热获得强化的同时,阻力也相应增大。,有些强化传热技术的机制不能解释或解释不清,狭义,翅片,紧凑,逆流,强化传热技术,2020/5/25,新的强化传热技术(第三代/第四代)三维肋三维粗糙元纵向涡发生器复合强化等需要有基于新概念的创新性强化传热技术场协同原理能统一认识现有各种对流换热强化的物理本质,指导发展新的传热强化技术(高效低阻)。,强化传热技术,2020/5/25,2.2对流传热的物理机制,传统观点: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能携带热量,所以对流换热的热量传递速率高于纯导热时的传递速率。以下从另一角度审视。2.2.1对流换热中有流体运动时的导热以二维平板层流边界层问题为例,强化传热技术,2020/5/25,层流边界层的能量守恒方程导热的能量守恒方程对流换热可以比拟为具有内热源的导热问题,两边积分得,内热源强度,热边界层厚度,x截面处热源总和,x处壁面热流,希望右边大,就得左边大!,强化传热技术,2020/5/25,同理可得三维边界层问题的对流换热能量方程移项后积分得对流源项总和越大,则对流换热强度越高。流体加热固壁时,有热源可强化,有热汇则弱化;流体冷却固壁时,有热汇可强化,有热源则弱化。流体温度高于固壁时,相当于热源;反之,相当于热汇。,对流源项,导热源项,真实源项,有放热化学反应的流体加热冷壁时,对流换热能强化。,空气冷却器中喷水蒸发时,能强化换热。,强化传热技术,2020/5/25,2.2.2对流换热控制和强化的途径,将二维热边界问题式(2a)中的左边对流项改写为矢量形式引入无因次变量整理得,速度矢量,返回,强化传热技术,2020/5/25,被积因子其中是速度矢量与温度梯度矢量(热流矢量)的夹角。由式(6)可见,换热强化有3方面的途径:提高Re数提高Pr数增加无因次积分值。其物理意义是x处热边界层内的无因次热源强度的总和增大被积函数的数值,就能增加I值新途径:当90时,减小速度矢量和热流矢量的夹角。,强化传热技术,2020/5/25,2.3对流换热中的场协同原理,2.3.1场分析两个矢量场:速度场温度梯度场或者三个标量场速度绝对值场温度梯度绝对值场夹角余弦场,强化传热技术,2020/5/25,2.3.2场协同数,由式(6)可见,在流速和流体的物理性质给定的条件下,边界上的热流取决于流动当量热源强度,或者在Re数、Pr数一定时,Nu数取决于无因次流动当量热源。取决于速度场、热流场本身,以及它们之间的夹角。式(6)中的积分值高则速度场与热流场协同较好。速度矢量与温度梯度矢量的夹角余弦值尽可能大;流体速度剖面和湿度剖面尽可能均匀;尽可能使三个标量场中的大值与大值搭配,也就是说要使三个标量场的大值尽可能同时出现在整个场中某些域上。,强化传热技术,2020/5/25,定义对流换热的场协同数鉴于无因次积分中cos总是小于1,当Fc=1时速度场与热流场完全协同。这是对流换热强度的上限。实际情况低了12个数量级,说明有很大潜力。Fc随着Re增大而减小。,平板层流边界层,平板湍流边界层,湍流管内流动,强化传热技术,2020/5/25,2.3.4场协同原理及其适用性,表述:对流换热的性能不仅取决于流体的速度和物性以及流体与固壁的温差,而且还取决于流体速度场与流体热流场间的协同程度。在相同的速度和温度边界条件下,它们的协同程度愈好,则换热强度就愈高。适用性:从边界层(抛物型)流动回流型(椭圆型)流动;从层流流动湍流流动;从稳态流动一维瞬态流动;从单股流流动两股(多股)流换热器,强化传热技术,2020/5/25,2.4场协同原理的应用,1)充分发展的圆管层流换热问题等壁温边界条件圆管内层流换热的NuT=3.66;等热流边界条件圆管内层流换热的Nuq=4.36。传统解释:等热流边界条件时,管内流体在壁面处的温度梯度更大些。场协同理论的解释:将数值计算的两者之等温线比较:,强化传热技术,2020/5/25,充分发展流的流线均平行于轴线。热流方向垂直于等温线,并朝向低温方向。等壁温:壁面处速度矢量与热流矢量的夹角为90。等热流:壁面处速度矢量与热流矢量的夹角小于90。夹角微小的变化就可形成Nu数较大的差异。,强化传热技术,2020/5/25,2)壁面可穿透的平板边界层(等温壁面有垂直于主流方向的流体进入或逸出)。当壁面处流体吹进主流时,阻力和换热系数减小;当流体从壁面处被吸出时,阻力和换热系数将增大。壁面处的垂直方向流速vw与主流U相比很小时有如下分析解(相似解),吹进主流,吸出主流,强化传热技术,2020/5/25,传统解释:当流体被抽吸时,温度边界层变薄,从而壁面温度梯度增大。场协同解释:当流体被抽吸时,两矢量的夹角减小,相当于热源强度增加,换热强化;而当壁面喷吹流体时,使增大,且壁面附近处90,此时流动起热汇作用,换热减弱。,强化传热技术,2020/5/25,又如冲击射流为什么能强化换热?沿流向的正压力梯度为何能提高对流换热系数?等等都可从速度与热流矢量夹角减小找到原因。这样对于对流换热的物理机制和传热强化的原因就有更深入和本质的认识,强化传热技术,2020/5/25,3)平行平板间对流换热(反面例子),平行平板间对流换热示意图,a.入口处速度剖面均匀,b.上部被加热,下部被冷却,c.温度剖面趋于线性分布,速度充分发展后,流线是平行于平板的,即流线与等温线平行,通道内的速度矢量与温度梯度矢量的夹角为90。积分为零,温度线性分布,式(4),强化传热技术,2020/5/25,2.5发展强化传热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对流换热中流场与温度场是耦合的,改善场的协同虽然不容易,但还是有可能的。三个方面:改变热边界条件。在边界热流一定时,使边界热流沿流向增加的分布就能强化传热。在温度边界条件的情况下,平均温度相同时(流体被加热时,如能布置壁温沿流向升高时,传热就能强化。改变速度分布。有意识地通过速度边界条件的改变使速度和热流矢量的夹角减小,或者使三个标量场的配合更好,从而强化传热。特殊的肋或插入物。,强化传热技术,2020/5/25,1)交叉缩放椭圆截面管,清华大学孟继安采用周期性改变椭圆截面放置,从而改变管内流场。相邻2个椭圆管的长轴(短轴)相互垂直,交接处形成2个方向交替收缩和扩张。,强化传热技术,2020/5/25,2)纤毛肋,它不是为了增加传热面积,也不是为了增加湍流度。由高导热组成,金属丝与管径相比很细,与管壁接触好的称为纤毛肋,如不完全接触的则称为纤毛状插入物。很稀疏地布置在管内,填充率仅为0.5%1.0%。其主要作用是使流体的径向温度均匀化,改善协同。在同功耗条件下,换热强化可达200%以上(Re2000)。,强化传热技术,2020/5/25,3)二维顺排板束与平板通道的比较,层流,L1=L2=L,H1=H2=2/3,H1/L1=0.4等壁温边界条件,Pr=0.7,强化传热技术,2020/5/25,4)二维叉排板束与平板通道的比较,层流,H=L,t=H/3,强化传热技术,2020/5/25,5)二维波纹型通道与平直通道对比,层流,Rm/S=0.6,L/S=1.84,H/S=0.6,强化传热技术,2020/5/25,6)二维渐扩渐缩通道与平板通道的对比,层流,Hmax/Hmin=2,L/Hmin=3,强化传热技术,2020/5/25,7)流体纵掠二维顺排平行板束的湍流换热,L1=L2,H/L1=1,d/L1=0.20.4,强化传热技术,2020/5/25,8)流体纵掠二维叉排平行板束的湍流换热,几何尺度与顺排板束相同,强化传热技术,2020/5/25,9)内环肋管道中的湍流换热,肋高比H/D=0.1,0.2;肋距比P/H=15、10、8等;W=H,强化传热技术,2020/5/25,10)翅片作用的分析,翅片管,强化传热技术,2020/5/25,10)翅片作用的分析(续),有翅片通道,无翅片通道,强化传热技术,2020/5/25,11)开缝翅片开缝位置影响分析,“前疏后密”法则,强化传热技术,2020/5/25,12)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