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药动学.ppt_第1页
药理学药动学.ppt_第2页
药理学药动学.ppt_第3页
药理学药动学.ppt_第4页
药理学药动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药物产生作用的快慢取决于()A药物的吸收速度B药物的排泄速度C药物的转运方式D药物的光学异构体E药物的代谢速度,反馈,2.离子障指的是()A离子型药物可自由穿过,而非离子型药物则不能穿过B非离子型药物不可自由穿过,离子型的也不能穿过C非离子型药物可自由穿过,离子型的也能穿过D非离子型药物可自由穿过,而离子型的则不能穿过E以上都不是,反馈,3.弱酸性药物在碱性尿液中()A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B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C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D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E以上均不是,反馈,4.临床上可用丙磺舒以增加青霉素的疗效,原因是()A在杀菌作用上有协同作用B二者竞争肾小管的分泌通道C对细菌代谢有双重阻断作用D延缓抗药性产生E以上都不对,反馈,5.某药在体内可被肝药酶转化,与药酶抑制剂合用时比单独应用的效应()A增强B减弱C不变D无效E相反,反馈,6.某病人应用双香豆素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后因失眠加用苯巴比妥,结果病人的凝血酶原时间比未加苯巴比妥时缩短,这是因为()A苯巴比妥对抗双香豆素的作用B苯巴比妥诱导肝药酶使双香豆素代谢加速C苯巴比妥抑制凝血酶D病人对双香豆素产生了耐药性E苯巴比妥抗血小板聚集,反馈,7.下列情况可称为首关消除()A苯巴比妥肌注后被肝药酶代谢,使血中浓度降低B硝酸甘油舌下给药,自口腔粘膜吸收,经肝代谢后药效降低。C青霉素口服后被胃酸破坏,使吸收入血的药量减少D普萘洛尔口服,经肝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反馈,8.肝药酶的特点是()A专一性高,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B专一性高,活性很强,个体差异大C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小D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E专一性高,活性很高,个体差异小,反馈,一、药物浓度-时间曲线,1.时量关系:血浆药物浓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规律。2.时量曲线:用药后在不同的时间里,测定血药浓度,然后以时间为横座标,以血药浓度为纵座标,所绘出的曲线称时量曲线。,第二节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药动学药物的速率过程,峰浓度(peakconcentration,Cmax):口服给药的时量曲线的最高点,此时药物吸收和消除达到平衡。,达峰时间(peaktime,Tmax):达到峰浓度的时间。,曲线下面积(areaunderthecurve,AUC):由时量曲线与横坐标围成的面积称为曲线下面积,它与药物吸收的总量成正比。,时间,血药浓度(mg/L),曲线下面积(AUC),二、药动学模型(房室模型),二室模型,一室模型,一室模型:假定身体由一个房室组成,给药后药物立即均匀地分别于整个房室,并以一定的速率从该室消除。,二室模型:假定身体由两个房室组成,即中央室(血流丰富的器官如心、肝、肾)和周边室(血流量少的器官如骨、脂肪)。给药后药物立即分布到中央室,然后缓慢分布到周边室。,外周室,一室模型与二室模型比较,体内,中央室,三、药物消除动力学,(一)一级消除动力学(恒比消除),是指单位时间内药量以恒定比例消除。由于血药浓度较低,未超出机体消除能力的极限。,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血浆药物消除速度)与血药浓度成正比。,纵坐标取对数时,药-时曲线呈直线(线性消除)大多数药物属此类消除。,(二)零级消除动力学(恒量消除),指当体内药物过多时,机体以最大能力消除药物;血中药物消除速度与血药浓度无关。,是指单位时间内药量以恒定数量消除。由于血药浓度过高,超出了机体消除能力的极限。,纵坐标取对数时,药-时曲线呈曲线(非线性消除),某药的药-时关系为:时间(h)0123456C(g/ml)10.007.075.003.502.501.761.25该药的消除规律是:A.一级动力学消除B.一级转为零级动力学消除C.零级动力学消除D.零级转为一级动力学消除E.无恒定半衰期,(一)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是指药物经血管外给药后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百分数。,四、药动学的重要参数,口服等量药物后的AUC绝对生物利用度=100%静注等量药物后的AUC受试药物AUC相对生物利用度=100%标准药物AUC,1.是评价药物吸收率、药物制剂质量或生物等效性的重要指标。2.绝对生物利用度可用于评价同一药物不同途径给药的吸收程度。3.相对生物利用度可用于评价药物剂型对吸收率的影响,可反映不同厂家同一种制剂或同一厂家的不同批号药品的吸收情况。4.生物利用度还反映药物吸收速率对药效的影响,同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AUC相等时,吸收快的血药浓度达峰时间短且峰值高。,生物等效性:如果药品含有同一有效成分,而且剂量、剂型和给药途径相同,则它们在药学方面应是等同的。两个药学等同的药品,若它们所含的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无显著差别,则称为生物等效。,生物利用度的意义,某药剂量相等的三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比较,(二)半衰期1/2(halflifetime)指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其反应体内药物消除的速度。,1.反映机体消除药物的能力与消除药物的快慢程度;2.确定给药间隔时间;3.一次用药后经过5个t1/2后体内药物基本清除干净;间隔一个t1/2给药,经过个t1/2血药浓度可达稳态浓度(ss,坪值);4.肝肾功能不良者,药物的t1/2将相应延长,此时应依据病人肝肾功能调整用药剂量或给药间隔。,t1/2的意义,1.甲药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为95%,乙药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5%,甲药单用时血浆t1/2为4h,如甲药与乙药合用,则甲药血浆t1/2为()A小于4hB不变C大于4hD大于8hE大于10h,2.某药在体内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在其吸收达高峰后抽血两次,测其血浆浓度分别为180g/m1及22.5g/ml,两次抽血间隔9h,该药的血浆半衰期是()A1hB1.5hC2hD3hE4h,c,t,连续给药时的稳态浓度与稳态药量,c,t,首剂给负荷剂量,(三)(血浆)清除率(CL)是肝、肾和其他器官的药物清除率的总和,指单位时间内多少容积血浆的药物被清除干净。CL=A/AUC(ml/min或L/h),(四)表观分布容积(Vd)指体内药物均匀分布时,由血药浓度推算得到的药物占据的体液容积(单位为L或L/kg)。,Vd的意义:反映药物分布的广泛程度。反映药物剂量与血药浓度的关系,用于药量计算。一定量的药物,Vd大时,血药浓度低,组织分布广;Vd小时,血药浓度高,组织中药物少。,对于某一具体药物而言,Vd为已知常量,而治疗所需的有效浓度(C)也是清楚的,所以可以据此计算或调整所需治疗剂量。,Vd用于给药方案设计及调整,静脉注射某药0.5mg,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