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免疫学检查ppt课件_第1页
常见免疫学检查ppt课件_第2页
常见免疫学检查ppt课件_第3页
常见免疫学检查ppt课件_第4页
常见免疫学检查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2、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globulin,Ig )测定血清补体检查、感染免疫检查、自身免疫检查、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3、血清免疫球蛋白分类,Ig将通常具有抗体活性和抗体结构的球蛋白应用免疫电泳和超速离心分析将Ig分为IgG、IgA、IgM、IgD、IgE类。 IgG :含量最多或最主要的Ig(75% )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 主要由脾脏和淋巴结浆细胞合成和分泌。 IgA :约占10%,SIgA在局部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 主要来自肠系淋巴组织中的浆细胞。 4、血清免疫球蛋白、IgM :分子量最大,5个IgM单体由j链连接。 最早出现的Ig,是抗原刺激后最早出现的抗体,其杀菌、溶菌、溶血、吞噬促进及絮凝作用比IgG高5001000倍。 测定方法:单向免疫扩散法(RID )或免疫比浊法。 5、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标准,参考值: IgG:7.616.6g/L(RID法) IgA:7103350 mg/ligm:0.482.12 g/l,6,临床意义免疫球蛋白增多克隆增加:是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肝硬化、淋巴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单克隆增加:主要见于免疫增生性疾病,如多发性骨肿瘤、原发巨球蛋白血症等。7、减少免疫球蛋白:多种先天性免疫缺陷、获得性免疫缺陷、联合免疫缺陷、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常见。 血清IgD测定免疫扩散法:062mg/L中,抗核抗体、抗基膜抗体、抗甲状腺抗体和抗“o”抗体都属于IgD,但活性非常低。8、血清IgE :主要由鼻咽部、支气管、胃肠道等黏膜固有层的浆细胞分泌,为亲细胞抗体,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球膜上的FceR结合,引起I型过敏。 ELASA:0.10.9mg/L临床意义:1.型变态反应2.IgE型骨髓瘤、寄生虫感染等3 .慢性肝炎、SLE、类风湿性关节炎等。9是单克隆b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时产生的IgG分子或片段,一般不具有抗体活性。 参考值:蛋白电泳法、免疫电泳法:阴性意义:1.多发性骨髓瘤(MM ),占35%65%,其中IgG型占60%左右的IgA型占20%左右的轻链型占15%左右的IgD、IgE型很少见。 2 .巨球蛋白血症。 3 .重链病(HCDs )。 4 .半分子症。 5 .恶性淋巴瘤。 6 .良性m蛋白血症。 血清m蛋白测定(Mprotein,monoclonalimmunoglobulins )、10、血清补体测定、补体为具有酶活性的无耐热球蛋白,分为3组: 9种补体成分(C1C9)。 b、d、p、h、I因子; 补体调节蛋白如C1抑制剂、C4结合蛋白、促衰变因子等。 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 )测定标准值试管法: 50000100000U/L意义:增加见于急性炎症、急性组织损伤、恶性肿瘤及妊娠。 降低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自身免疫性疾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慢性肝病、肝硬化、AIDS、重度烧伤等。11、血清补体测定、血清C3:主要由巨噬细胞和肝脏合成,在古典激活途径和旁路激活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值免疫比浊法0.851.70g/L提高作为急性时相蛋白,在急性炎症、传染病早期、急性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抑制物排斥反应时提高。 减少补体合成能力下降的合成原料不足消耗或遗失过多的先天性补体不足。12、血清补体测定、血清C4测定:由肝脏、吞噬细胞合成,参与补体的典型激活途径。 参考值:单向免疫扩散法: 0.197 /-0.109/L . 临床意义基本上与C3相似,下降亦可见于多发性骨髓瘤、IgA肾病、遗传性C4缺乏症等。13、血清补体测定、补体C1q测定参考值:0.1790.04g/L临床意义:类似于C3,降低可见于活动性结缔组织病、重度营养不良、肾病综合征、重度联合免疫缺陷等。b因子测定-C3活化剂前体,14,细胞免疫检查,淋巴细胞表面标记测定;t淋巴细胞表面标记测定: e玫瑰花形成试验,免疫荧光法(IFA ),荧光活化细胞分类法(FACS ),免疫金银法及免疫酶染色法等。 e玫瑰花形成试验SRBC CD2参考值Et64.4%6.7%免疫荧光法,15,t淋巴细胞表面标记的测定,意义可用于t淋巴细胞的计数,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类及t淋巴细胞活化程度的判断。 CD3分子表达于所有成熟的t淋巴细胞表面,是整个t淋巴细胞的重要标志,CD3多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重症肌无力、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 CD3主要见于免疫缺陷病,如AIDS、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综合征、联合免疫缺陷病等。 恶性肿瘤、SLE、免疫抑制剂治疗等也可见。16、t细胞分化抗原测定、白细胞分化抗原(clusterdifferentiation,CD)CD3表示总t淋巴细胞,CD4是辅助诱导t细胞的标志,CD8是抑制和破坏t细胞的标志。 采用单抗和荧光标记二抗反应,在荧光显微镜下或流式细胞仪计算CD的百分比。 参考值:免疫荧光法(IFA):CD3为63.1.8%; CD4占42.8%9.5%; CD819.6%5.9%; CD4/CD8是(2.20.7)/1。 流式细胞术: CD361%85%; CD428%58%; CD819%48%; CD4/cd80.9到2.0/1。17、t细胞分化抗原测定,临床意义CD3CD4 T细胞下降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如AIDS、MCV、严重创伤、全麻、大手术、应用免疫抑制剂等,上升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 CD8 T细胞下降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Sjogren综合征、重症肌无力、DM(II型)及膜型肾小球肾炎等,上升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病急性期、MCV及慢性乙型肝炎。 CD4 /CD8比率下降,在AIDS、肿瘤型麻风病、恶性肿瘤进展期和复发时较为常见。 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MCV、血吸虫病等感染性疾病的一部分也表现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SLE、Sjogren综合征、重症肌无力、膜型肾小球肾炎、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等。18、淋巴细胞功能检测、t细胞转化试验形态学法: t细胞转化率60.1%7.6%3H-TdR配方法:培养淋巴细胞用液体闪烁体测定,每分钟记录脉冲数(cpm )。 SI (刺激指数)=PHA刺激管cpm平均/对照管cpm平均SI2显着,2是淋巴细胞转化率降低.19、t细胞转化试验,临床意义是判断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水平,降低细胞免疫缺陷和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常见恶性肿瘤、淋巴瘤、重症结核、肝硬化等。 上升常见于Down综合征。 估计疾病的疗效和预后如下: 20、b淋巴细胞表面标记物检查、表面抗原: CD19、CD20、CD21、CD22和CD40等表面受体: b细胞抗原受体(BCR )、细胞因子受体(CKR )、补体受体(CR )和Fc受体等。 b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BCR,SmIg )是b细胞的特征性表面标记。 检测荧光标记抗不同类型Ig的单克隆抗体,b细胞可分为SmIgG、SmIgM、SmIgA、SmIgD、SmIgE。 21、b淋巴细胞表面标记物检测参考值:免疫荧光法(羊抗人) SmIg细胞总数:平均值21%(16%28%)SmIgG细胞:平均值7.1%(4%13%)SmIgM细胞:平均值8.9%(7%13%)SmIgA细胞:平均值2.2%(1%4% ) SmIgD细胞:平均值6.2%(5%8%)SmIgE细胞:平均值0.9%(0%1.5% ),22,b淋巴细胞表面标记物检查,临床意义SmIg细胞增多:常与b细胞恶性增殖有关,主要见于慢喷、毛细胞白血病及巨球蛋白血症等。 SmIg细胞减少:主要与体液免疫缺陷有关,常见于性联丙种球蛋白缺乏症、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症等。、23、b淋巴细胞表面标记物检测、b细胞分化抗原CD19、CD20、CD21、CD22测定标准值: FACS:CD19细胞11.74%3.73%临床意义CD19是所有b细胞共有的表面标记物,提高了b细胞系中可见的恶性肿瘤,降低了体液免疫缺陷的表现.24,NK细胞活性测定,NK细胞有直接杀伤效应细胞,具有抗肿瘤、抗感染和免疫调节等功能,也参与移植物排斥反应、自身免疫和过敏反应的发生。 LDH释放法参考值细胞毒指数: 27.5%52.5QCr释放法参考值NK细胞活性(自然杀伤率):47.6%76.8%、25,NK细胞活性测定,临床意义活性上升常见于病毒感染早期、Down综合征、器官移植、接受骨髓移植的患者等和免疫增强剂治疗患者。 活性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严重联合免疫缺陷、AIDS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等。 肿瘤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价免疫调节功能NK细胞可释放INF-、INF-和GM-CSF等细胞因子。 病毒性肝炎的实验诊断我国是病毒性肝炎多发地区,全国有肝炎患者2700万人,每年新发病病例900万人,HBsAg携带者达1.2亿人。 由于慢性肝炎5070%有活性病毒复制,30%发展为肝硬化,510%发展为肝癌,我国是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多发国家,慢性HBV携带者肝癌的危险性比非携带者高100倍。 HBV形态结构形态:球形粒子、直径约42nm的外膜:厚度约7nm、HBsAg脂质核心(核壳):直径27nm、HBcAg、DNAP、病毒DNA、来自少量宿主的磷酸激酶、HBV在血清中的存在形式完备的病毒粒子(Dane粒子)如上所述可以复制, 传染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颗粒为22nm小球型颗粒,由HBsAg和脂质组成,不含DNA,不可复制,无传染性,*数最多的管型颗粒,长30-40nm的HBsAg和脂质组成,不含DNA,不可复制,无传染性,血清中数量最少。 HBV的基因结构HBV基因组由一个双链切口环型DNA组成,含有约3,200个核苷酸,分别为ORFS/PreS、ORFC、ORFP、ORFX,外膜蛋白(根据起始部位分别为HBsAg、前S1、前S2)、核壳蛋白基因型是1979年首次出现HBVDNA全序列,1988年日本学者将HBV分为a、b、c、d 4个基因型。 (OkamotoH,etal.JGenVirol,1988; 693363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3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653 73:3141 )临床意义不同的基因型为病原以c型为主,台湾50岁以上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以c型为主,50岁以下肝细胞癌患者以b型为主(KaoJH,etal.Gastroenterology,2000; 118:554 )。 目前实验室常用的是HBsAg、抗HBsAg、抗HBCHEg、抗-HBePre-S2和抗Pre-S2四抗原抗体系统。 HBsAg阳性的意义(1)HBV感染的潜伏期(2)乙型肝炎急性期(3)慢性或迁延性乙型肝炎活动期(4)肝炎后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5)无症状HBsAg长期携带者。 (6)HbsAg阴性不能完全排除慢性乙型肝炎。 小心! 一、血清分离不良或肝素抗凝常引起HBsAg假阳性二、HBsAg假阴性常见原因是5%急性感染者肝炎症状出现后仍为阴性,极少数慢性感染者也为HBsAg阴性, 此时需要检测抗HBc-IgM和HBVDNA基因突变改变HBsAg的氨基酸结构,许多商用试剂盒检测系统采用多克隆抗体检测HBsAg的a决定簇, 该区域点突变可能导致临界测量值或阴性结果由于慢性病毒载体(低水平的HBsAg载体)或HBV感染潜伏期,HBsAg浓度低于检测水平的下限。 血清抗HBS检测的意义(1)乙型肝炎感染率调查中,HBsAg、抗HBS和抗HBC是感染率的指标。 在这3个指标中,如果有一个是阳性的,就表示受到了HBV感染。(2)抗HBS是HBV免疫的指标,抗HBS阳性率和滴度表明人的免疫情况。 (3)乙型肝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HBV感染3个月后,血清中出现了抗HBS。 取2份血清(急性期和恢复期)同时检查,比较抗HBS阳转或恢复期和急性期,抗体滴度增加4倍或4倍以上,显示此次感染为HBV感染。 (4)对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进行考察。 疫苗免疫前后取血清检测抗HBS,抗HBS阳转和抗体滴度明显提高,表明疫苗免疫效果良好。 免疫效果差。 (5)乙型肝炎预后的判断。 抗HBS的出现表明疾病处于恢复期,预后良好。 同时,抗HBs和HBsAg在急性HBV感染时短暂存在,检测出两者浓度低(表现为免疫复合物),随后采血仅检测出抗HBs前后或同时感染两种亚型HBV,HBssAg暂时或持续存在反映了其中一种亚型感染编码HBsAg的基因突变改变了HBsAg抗原性,原型抗HBs不能去除它。 抗HBc检测的意义(1)HBcAg是HBV感染和复制的标志之一,高滴度抗HBCC表现为HBV现象感染,低滴度抗HBCC表现为过去感染,常与抗HBs并存。 (2)高滴度抗hbci GM是诊断急性肝炎的金指标,低度抗hbci GM表现为慢性肝炎急性发作。 (3)血中HBcIgA滴度与病毒复制无关,与肝组织病变有明显相关,随着病情的恢复,HBcIgA消失,持续呈慢性化和病情的进展。 (4)在献血者筛查中是辅助指标。 从血源血中检测出高滴度的抗HBC,显示有传染性,该血源不能用于输血。 小心! a、临界阳性一般为假阳性,为IgM型交叉反应。 b、抗HBc阴性、HBsAg阳性一般发生在免疫缺陷病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