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程光炜、刘勇等)_第1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程光炜、刘勇等)_第2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程光炜、刘勇等)_第3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程光炜、刘勇等)_第4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程光炜、刘勇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史,绪论,3,一、文学启蒙的意义,1.启蒙在传统中的历史依据2.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之间3.“现代化”内涵的扩大,4,“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梁启超,5,循着民族、国家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两个方面,继续扩充和深化“现代化”内涵的,是鲁迅和周作人,6,1.价值观的转变:民族文化人格的重构2.主流社会思潮的转变:西方思想的传播3.文学传统的转变:对多元文学创作的认同4文学话语权的转变:个人话语-启蒙话语-大众话语,7,二、对启蒙的冷静反观,周氏兄弟精神世界中充满矛盾的两条思路现代化主题的矛盾与张力题材的多样化选择文学形式的变革实践,周作人,8,文学现代化中国现代文学的两大基本题材:知识分子题材与农村题材现代文学形式的变革:现代民族国家建立的历史要求与文学语言的民族个性的矛盾,9,三、国家现代化及文学的新要求,民族危机使人们认识到国家的现代化是中华民族摆脱灾难、振兴自强的唯一途径。在近百年的历史空间里,人们不约而同和频繁地使用着“国家”这个核心性概念。,1931年第七期良友战事画刊,10,现代文学内部的变迁:现代化(西方化)到本土化(民族化)的转变,11,四、中国现代文学前、后期的形成,中国现代文学史记录的是从1917年新文化运动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中国文学的发生发展情况。这中间又以抗战的爆发作为前后期的分界点,12,抗战改变了现代中国文学的基本格局和走向改变了“五四”以来强调个人的文学主张文学观念由西方化向本土化转变使后期现代文学形成了多元的、复调性的思想特色与艺术追求,第一章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14,一、“发生”的概念,以不同的“形象”进入历史叙述两种叙述的深刻差异现代文学“发生”的诸多“条件”,15,新文学实践条件的产生和成熟的过程就是新文学的“发生”。这个“发生”的条件包括新文学和文化实践的主体、方式和资源等一整套社会性的机制。,16,事实上,这里的“发生”概念在某种意义上,它试图描述一种新文学结构性的发生,即在前新文学时期去发现某一种可能导向新文学的社会性体制和结构的初步诞生。,17,二、近代知识界的形成,知识分子角色的转换,张元济,曾中进士,清末投身出版业,经营商务印书馆,是当时文人转型的代表,18,近代报业的兴起:报业在知识和思想传播意义上成为知识分子所承担的“启蒙业”,19,学会的涌现:近代的知识实践形式近代中国兴学会之风,正是从戊戌变法运动开始的,20,三、“白话”的兴起,“白话”是社会文化实践所要寻找和建构的目标和对象:一种普及教育、开启民智的工具;一个富国强民的良方。,21,1900年,王照出版了官话合声字母一书,参照日本的假名,创制了一种以北京音为标准的、采用双拼制的“合声字母”,22,四、近代诗文界的“革命”,诗界革命:作为晚清文学革命运动的组成部分,在当时产生了较大影响,青年梁启超,23,文界革命:最早出现在在梁启超写于1899年的夏威夷游记中,在后来一系列报业的实践中成就的“新文体”,24,小说界革命:公开亮相是在诗界革命已达于创作高潮的1902年,“俗语文体”的建设便成为一种必然,25,研究论著,刘纳:嬗变辛亥革命时期至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陈平原:触摸历史和进入五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二章文学革命与白话文,27,一、文学革命,1915年9月15日,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自第2卷起改名为新青年)在上海创刊新青年的“青年形象”与各种新式知识者向它的迅速集结,28,破坏与建设的两个思想维度,首先展开在对中国思想传统的祖师爷孔子的重新评判,展开在对封建礼教的抨击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的重新估定其次在新文化的建设方面,主要体现为从西方输入文明的“欧化”战略和相应的西方思潮的引介实践,29,对文学革命的不同解释及其交锋与林纾的论战与“学衡派”的论战,林纾,30,文学革命运动的意义中国现代新文化实践的开端为“白话”最终成为中国现代民族语言奠定了基础打破了近代以来体用之争的思想樊篱,以前所未有的开放态度和极大热情吸收和引介外国现代文学和文化思想,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民族“文学”的生产方式,31,文学改良刍议胡适从文学进化论的立场提出了文学变革的必要性。他认为,文学的发展必须适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他以中外文学史史实论证了“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的文学发展观。,胡适,32,二、新文学初期的理论建设,理论建设的三个部分:为白话做出重新定位对白话文学形式的探索对白话文学精神的追寻,33,胡适对白话文学的基本观点:中国文学一向是朝着白话的路走的。古文是死文字,白话才是今人使用的“活文字”,才是今人表达情感、思想,进行文学创造的合用的工具。,34,周作人对思想革命的倡导和推进:人的文学指出新文学本质是对“人”的重新发现,它的根本目标在于能使人性得以健全发展思想革命主张新文学必须有新思想,强调思想的革命比语言文字的革新更为重要平民文学对新文学进行了更加具体的界说,指出新文学是“平民的文学”,就是要用普通的文体实写大众生活的真情实状,三、文学社团与创作倾向,各种社团的涌起及其主张外来文学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审美倾向,1922年文学研究会出版丛书,36,1921年1月,由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周作人等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在北京正式成立文学研究会将小说月报作为自己的代用会刊.自1921年1月第12卷1号起,至1931年12月第22卷12号止,37,1921年6月,创造社在日本东京成立,其最早的成员包括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穆木天、陶晶孙、何畏等,左起:王独清、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38,莽原未名社莽原周刊创刊于1925年4月,是在鲁迅的主持下与原狂飙社的成员合办的一个刊物,并由此而形成了一个写作群体,其中包括韦素园、高长虹、韦丛芜等,创作上也注重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1925年秋,由鲁迅、韦素园、台静农、李霁野、曹靖华等又组成未名社,39,新月社新月社是在新文学发展初期稍后一个阶段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一个文学社团1928年3月,新月社创办新月月刊,40,四、早期白话文学创作,诗歌:最初的实践领域小说的积极尝试各具特色的白话散文初期戏剧的艰难耕耘,41,胡适的新诗理念1.提倡“细密的观察”和“朴实无华的白描工夫”所形成的写实倾向2.因倡导诗的“具体的做法”所造成的理念化、寓言化的倾向,42,诗歌创作沈尹默、刘半农、俞平伯、康白情和傅斯年等人是“从旧式诗词、由里脱胎出来”的。沈尹默的三弦、月夜是早期白话诗的代表作。俞平伯的冬夜和康白情的草儿两诗集也在白话诗的初期创作中产生了重要影响,43,小说创作最初显示了白话文学实绩的是鲁迅的创作,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具有现代形式和现代精神的白话小说,44,散文创作1918年4月,新青年4卷4号开辟了“随感录”专栏,为现代散文的创作提供了最初的园地,45,戏剧创作这一时期虽有胡适的终身大事、郭沫若的诗剧棠棣之花等创作,但在现代戏剧传统中的意义并非十分重大,真正对中国现代剧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作家和作品是在1922年以后才出现的,46,研究论著,陈平原:思想史视野中的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第01期;王晓明:一份杂志与一个社团重识“五四”文学传统,上海文学,1993年04期;周策纵:五四运动史,岳麓书社,1999年,第三章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者鲁迅,48,一、鲁迅出现的意义,家庭、世事与“第一要著”鲁迅原名周树人,号豫才,1881年生于浙江绍兴县,念完私塾即往南京,1902年,他考取官费留学日本,49,在最初的文学尝试失败后,他站在当时中国人所能达到的理论高度批判地梳理了中西文化的历史发展与利弊得失,确立文艺为“第一要著”,50,鲁迅“在当时认定中国当务之急,既非片面移植西方物质技术,也非皮毛地抄袭所谓民主政治,更不是生吞活剥地搬用各种主义、学说,而“首在立人”,树立个人独立自由之精神,这样社会群体才能发展。”,51,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卓越而不间断地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多种崭新样式,并一一使其臻于成熟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定了现实战斗精神和现代反抗意识的优秀传统在热情呼唤现代化的同时,意识到现代化在中国可能产生的各种假象、变体和负面效应,充满辩证精神的深刻思想,52,二、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中国文学由此跨入“现代”探索农民灵魂世界的秘密知识分子形象的两种类型几种基本的叙事方式借历史小说审察传统思想在现代的命运,53,1918年的狂人日记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成功的白话小说,中国文学由此真正跨入现代,54,呐喊收录了19181922年的14个短篇,首开20世纪中国文学最深刻的主题国民性批判的先河,小说伤逝情节,55,三、野草和朝花夕拾,鲁迅的“哲学”就在野草里突破传统文学樊篱的现代性文本朝花夕拾的回忆视角老中国灰暗深邃背景烘托下舒缓明丽的抒情基调,野草版画,56,野草题辞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57,不愿意想到目前,于是回忆在心里出土了,写了十篇朝花夕拾。鲁迅,民国本朝花夕拾插图,58,四、杂文,“取今复古”的魏晋格调面对大众启蒙与守住自我的内心几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对现代中国文章形式的创造性综合,59,狭义的杂文,又称“杂感”,是指用现代白话文写作的篇幅短小手法灵活的“社会批判和文明批判”广义的杂文泛指中国现代一切白话文的总和,但其内在精神必须体现作者的独立意志和自由思想,60,鲁迅杂文创作的几个时期1918年至1924年即热风和坟的一部分,属早期1925年至1929年间,这一时期的杂文包括华盖集及其续编,而已集和三闲集1930年至1934年,包括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和花边文学,61,鲁迅杂文的内容鲁迅杂文涉及问题极其宽广,涵盖现代中国人生活的各方面,核心是揭露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奴役关系,大声疾呼人的自由与解放。内容首先是直接抨击时弊的政论。另一项重要内容是思考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探索中国如何看齐世界前进大势而又不为先进文化所主宰,亦即他早年希望的“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62,杂文是文章形式的彻底解放,也是文学精神的深刻自觉,它是鲁迅对可用于现代中国的一切文章形式的创造性综合,也是他一生文学成就的综合显示。鲁迅明确反对现代“文学概论”之类对各体文章的严格限制,强调既要发挥各体文章特殊的形式功能,更要注意互补融合,追求无所顾忌自由驱遣的恢弘气象。,63,研究论著,李长之:鲁迅批判,北新书局,1936年;王富仁: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三联书店,2008年;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第四章多种小说形式的探索,65,一、郁达夫与“自叙传”抒情小说,郁达夫(18961945)本名郁文,字达夫,1913年赴日本留学,1921年和郭沫若一起创办创造社,同年10月出版沉沦,是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也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留学生小说集,引起文坛的震动。,66,“零余者”形象来自俄罗斯小说家屠格涅夫的多余人日记,而其代表人物则是罗亭中的同名男主人公。郁达夫把“多余人”翻译成“零余者”,从多余人的形象中获得深刻的共鸣,俄国文学家屠格涅夫,67,郁达夫称自己身上有三重精神要素:对于大自然的迷恋,向空远的渴望,远游之情,并把这三重要素视为写作的“主要动机”,68,郁达夫的小说叙事的三种形态1.以沉沦为代表,小说结构表现为散文化和情绪化的特征2.到了春风沉醉的晚上和薄奠,小说中既有“我”,又有了“她”,出现了两个主人公、两种人物的生存境遇的参照3.到了1932年的迟桂花,“她”真正成了主人公,而“我”除了作为小说人物之外,更体现一个叙事者的功能,69,二、“五四”时期的抒情小说,人生从十八九到二十余,总是要经过一个浪漫的抒情时代的。郁达夫,70,如果说,“五四”时期以女神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歌中充满狂飙突进的激昂情绪,那么小说中的情感则往往表现为低回、感伤,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抒情小说大多创生于“五四”落潮之际,尤其“到五卅的前夜为止,苦闷彷徨的空气支配了整个文坛”,1921年版女神封面,71,郭沫若在1919年发表以朝鲜为背景的首篇小说牧羊哀话。此后的文学创作间或有小说问世,直到1947年发表地下的笑声,其间的小说收于落叶、塔、橄榄、豕蹄等,牧羊哀话,72,创造社有影响的小说家还有张资平,以写三角恋爱小说著称,主要作品有梅岭之春、苔莉、飞絮等,73,庐隐(18991934),原名黄淑仪,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灵海潮汐、曼丽,长篇小说归雁、象牙戒指,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短篇小说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中篇小说海滨故人,74,冯沅君(19001974),河南唐河县人,1922年开始以淦女士的笔名在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杂志上发表隔绝、旅行、慈母、隔绝之后等小说,其后收入小说集卷葹,75,三、乡土小说的流脉,“侨寓文学的作者”改造国民性的主题民俗学的价值小说家的怀乡病乡土小说的意义,76,乡土小说“五四”时期通常与问题小说、抒情小说并称的第三种小说类型,指“五四”时期从广大乡村流浪到北京的青年作家以乡土为主要题材的小说创作潮流,77,乡土小说的作者“五四”运动直接熏陶出来的鲁迅这一代之后的第二代新文学作家,他们大部分有乡土童年的生活背景,又受“五四”的感召离开故土进入都市,一方面接受了现代文明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乡土保持着观照距离,再回过头来以现代意识反观乡土,就有了终老乡土不曾有的感受和发现,78,乡土小说家首先发现的是故乡原始习俗的落后愚昧以及反人性的野蛮残酷乡土小说所普遍具有的民俗学方面的价值乡土小说还侧重叙写了作家们在都市中接受了现代文明的同时,因感受到随着中国社会生活的半殖民地化、商品化和城市化带来的道德问题,79,乡土小说的意义:1.乡土小说家们普遍注重对地方风物民俗的描写2.乡土小说作者是一批真正扎根乡土生活,真切地了解乡土农人的辛酸和痛苦的小说家3.乡土小说反映了“五四”从启蒙主义的个性解放发展为社会解放的思潮,打破了“五四”的“自我”的形象,从浪漫主义的天空回到了坚实的大地,回到了社会现实,80,四、“为人生”的小说,乡土生活的表现,作家创作视野的扩大,使小说题材的扩大成为可能,“为人生”的理念也得以真正在创作实践中落实。,王怀庆作倪焕之插图原稿,81,叶圣陶(18941988),问题小说代表作家之一。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20年代相继出版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等,并在1928年创作了长篇小说倪焕之,82,王统照(18971957),字剑三,山东诸城人,“五四”初期“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沉思微笑湖畔儿语和生与死的一行列,83,许地山(18931941),笔名落花生,1917年入燕京大学,后去牛津学宗教考古学,精通梵文。他的早期小说大都以东南亚为背景,充满异域情趣,是文学研究会作家中最奇特的一位,其创作有他人无法重复和替代的文学史价值,84,研究论著,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丁帆:乡土文学派小说主题与技巧的再认识,江苏社会科学1992年第4期,第五章现代散文的建立和发展,86,一、“随感录”所开创的杂文,产生的背景新青年等报刊的各家杂文“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的杂文在30年代的延伸发展,87,现代散文使用清楚明白、逻辑严密的白话,借助西方语言的句法、章法和某些概念,抒发个人意志,标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笔法大胆创新,洋溢着激进批判的青春气息,为后来散文的发展开辟了道路。,88,1918年4月,新青年第4卷第4期,首创了一个“随感录”专栏。后来成为日常词汇的“随感”二字,在当时包含着个性解放的自由意义,它是打破“文以载道”僵化堡垒的炸药包,陈独秀,89,刘半农,林语堂,瞿秋白,90,我还更乐观于杂文的开展,日见其斑斓。第一是使中国的著作界热闹,活泼;第二是使不是东西之流缩头;第三是使所谓“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品,在相形之下,立刻显出不死不活相。鲁迅,91,二、周作人与美文的倡导,1921年6月,周作人发表了一篇美文。幽默、雍容、漂亮、缜密,便是“美文”的主要特点。周作人自己首开风气,写出了许多抒发性情的文字,92,周作人所说的美文就是英文里的Essay,可译作随笔、小品文、絮语散文、家常散文、随笔散文等,他恬淡闲适的散文风格带动了一个“闲话风”气候的形成,93,俞平伯(19001990),有杂拌儿、燕知草等集子。他的散文经常示人以一种名士风度,使人于微暖轻醺中有不知身在何世之感,94,钟敬文(19032002),1922年毕业于海丰县陆安师范,师范学校学习期间,受新文化运动影响,开始学做白话诗。早年的散文集荔枝小品依稀有一些周作人的影子,95,30年代,发生过关于闲适小品的争论。林语堂先后创办了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主张“超脱”和“幽默”,主张抒写性灵,96,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早年主要写作新诗,后来转向散文创作。他的散文是公认的现代散文和现代汉语的楷模,其为人为文均表现出中国知识分子正直清白的节操,三、朱自清、冰心等人的散文,97,“朱自清把古典与现代、文言与口语、情意与哲理、义理与辞章,结合到了近于完美的境地。尽管有“着意为文”、过于精细之嫌,但那既洗尽铅华又雍容华贵的风致,实在是现代散文的骄傲。”,98,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五四”时以问题小说和小诗写作成名,但以散文的成就为最高。她自己承认:“我知道我的笔力,宜散文而不宜诗。”,99,何其芳(19121977),1936年出版画梦录。何其芳在代序扇上的烟云中说自己:“喜欢想象着一些辽远的东西。一些不存在的人物。和许多在人类的地图上找不出名字的国土。”,100,李广田(19061968),出版有画廊集、银狐集、雀蓑集等。他喜欢以记叙某种独特人物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在散发着泥土气息的人物身上,命运的悲苦和对这悲苦的抗争构成了一幅幅质朴而忧郁的人生风景,101,四、报告文学的兴起与演变,报告文学现代散文的一个重要品种,它是随着近现代报刊业的兴起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但自觉地提倡和创作报告文学,还是左联成立以后的事,102,1936年发表的两篇重要作品,被视为年轻的中国报告文学趋向成熟的标志。一篇是夏衍的包身工,另一篇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作者宋之的,103,邹韬奋以游访欧洲、苏联为题材出版了萍踪寄语一至三集和萍踪忆语,产生很大影响大公报记者范长江出版有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深入报道了西北诸省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生活,萍踪寄语内插页,104,研究论著,周作人: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导言;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阿英:现代十六家小品序;俞元桂:中国现代散文理论,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佘树森: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六章新诗流派的多样化探寻,106,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四川乐山人。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郭沫若心底的个人的郁结和“民族的郁结”终于汇聚在一起并找到了宣泄的历史契机,出版于1921年8月的诗集女神,便是这种近乎疯狂的激情之下的产物,一、“凤凰之再生”郭沫若和女神,107,女神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最重要的诗集之一。它受“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的感召,同时又真正反映了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女神成为一个新的波澜壮阔的大时代的史诗般的作品,也成为创生期的中国现代诗歌的奠基之作,1958年版女神英文版封面,108,凤凰涅槃节选我们更生了!我们更生了!一切的一,更生了!一的一切,更生了!我们便是“他”,他们便是我!我中也有你,你中也有我!我便是你!你便是我!火便是凰!凤便是火!翱翔!翱翔!欢唱!欢唱!,109,“泛神论”既是郭沫若的哲学思想,又是他的诗歌观念。郭沫若的泛神论创造性地把自我、自然与神三个元素融为一体,构成了他的浪漫主义诗歌的三大支柱郭沫若的诗歌也体现出风格多样化的倾向,他有一些同样脍炙人口的清新单纯的短诗,如天上的市街、夕暮等,110,二、小诗派与湖畔诗人,1923年,冰心把她的三百余首小诗汇集成诗集繁星、春水正式出版,开创了一个“小诗的流行的时代”,111,由于郑振铎翻译的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和周作人引入的日本短歌、俳句的影响,以及冰心等人的自觉实践,使小诗创作在中国诗坛风靡一时,印度诗人泰戈尔,112,小诗集中体现了冰心在“五四”时代的著名的爱和美的哲学,这种爱和美的哲学在小诗中具体体现为童心、母爱、自然的母题,春水一零五: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113,宗白华在小诗派中自成一格,出版于1923年12月的诗集流云小诗,其中最擅长的领域是诗人的心灵与自然宇宙以及社会人生的律动之间的契合,114,1922年3月,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四人在杭州西子湖畔组成“湖畔诗社”,同年4月出版诗歌合集湖畔,8月出版汪静之蕙的风,1923年12月又出版合集春的歌集,115,三、新月派诗人的追求,前期新月派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其主要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刘梦苇、林徽因、孙大雨、于庚虞等人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新月诗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后期新月派的诗人群,其基本成员除了前期的徐志摩、饶孟侃、林徽因、孙大雨等人外,还有陈梦家、方玮德、邵洵美、卞之琳等,116,新诗的格律化新诗格律化的形式原则,即所谓建筑美、绘画美和音乐美的“三美”主张新诗格律化的更内在的原则,是“理性节制感情”的美学主张,117,闻一多,中国现代诗歌历史进程中重要的阶段性人物之一。格律诗理论的倡导者,他信奉:“差不多没有诗人承认他们真正给格律束缚住了。他们乐意戴着脚镣跳舞,并且要戴别个诗人的脚镣。”,118,徐志摩,1896年生于浙江海宁。1918年赴美留学,1921年进英国剑桥,1928年起任新月杂志主编,1931年主编诗刊,同年遭空难逝世。生前出版诗集志摩的诗(1925)、翡冷翠的一夜(1927)、猛虎集(1931),死后出版云游集,119,朱湘(19041933),新月派的另一重镇,有夏天、草莽集、石门集等。他是新月派中最讲究形式美的诗人,强调音韵格律与“文字的典则”,诗作有鲜明的音乐感,同时又刻意营造一种古典美,120,四、冯至及其他诗人,冯至,1905年出生于河北,1922年与林如稷、陈翔鹤、陈炜谟等人组织“浅草社”,1925年又与杨晦、陈炜漠、陈翔鹤等另组“沉钟社”,冯至20年代更为突出的贡献是他的吹箫人的故事、帷幔、蚕马等叙事诗的写作,121,臧克家(19052004),从1932年开始写诗,到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问世,臧克家始终坚持自己的贴近泥土的创作原则,被誉为“泥土诗人”,122,研究论著,冯文炳:谈新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龙泉明:中国新诗流变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蓝棣之: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姜涛:“新诗集”与现代新诗的发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七章现代话剧的孕育与进展,124,一、文明戏与爱美剧,新剧,亦称文明戏,从1907年萌生到1918年衰落,不过十年左右的时间,但它在中国现代话剧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125,“五四”时期,特别是1917年至1918年,钱玄同、刘半农、傅斯年、胡适、周作人等文学革命先驱者们纷纷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提出自己对戏剧改革的主张,钱玄同,126,爱美,英文Amateur的音译,“爱美剧”,即非职业的戏剧。“爱美剧”运动口号的提出,受到了欧洲“小剧场运动”的启发。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戏剧家们因不满于戏剧的商业化倾向,提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业余的实验性的演出,提高戏剧的艺术质量,增强戏剧的社会作用,127,1921年4月20日至8月4日,著名戏剧家陈大悲在晨报上连载了一篇题为爱美的戏剧的长文,系统地论述了爱美剧问题,率先提出开展“爱美剧运动”的主张,128,二、丁西林与早期独幕剧,丁西林(18931974),他的创作以幽默机智的喜剧而著名,1923年至1930年陆续发表了一只马蜂、亲爱的丈夫、酒后、压迫、瞎了一只眼、北京的空气等多部独幕剧,129,欧阳予倩,他创作的泼妇、回家以后产生了较大影响,首创了中国轻松喜剧的形式,130,三、田汉、洪深与浪漫戏剧,田汉(18981968),杰出的戏剧家,在一生的戏剧实践活动中,他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并从事戏剧理论研究与教育,对推动戏剧艺术在我国的萌生与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1935年田汉(右)与冼星海,131,田汉戏剧创作生涯的分期1922年开始的“南国社”时期1929年话剧名优之死具有转折意义1932年田汉加入中国共产党,剧作表现出更鲜明的爱国主义情感,展现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1937年抗战爆发后,热情投入民族解放事业的田汉创作了卢沟桥等宣传抗日救亡的剧本抗战胜利后,田汉创作了著名话剧丽人行,132,洪深(18941955),1923年起,他先后参加了“戏剧协社”、“南国社”、“左翼剧联”等一系列进步戏剧团体,抗战胜利后,他编辑戏剧与电影周刊,并写出了鸡鸣早看天、女人女人等反映国统区社会现实的剧作,133,四、夏衍与戏剧民族化的努力,夏衍(19001996),1920年留学日本,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先后加入左翼作家联盟和左翼戏剧家联盟,成为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他在戏剧、电影、散文、杂文、随笔、政论、报告文学、翻译等诸多领域都留下了自己光辉的一笔,134,夏衍戏剧创作的分期:抗日战争爆发以前,夏衍的创作主要包括多幕剧赛金花、自由魂、上海屋檐下和独幕剧都会的一角、中秋月等抗战全面爆发后的主要作品包括咱们要反攻、一年间、娟妇、心防、愁城记、水乡吟等,135,研究论著,洪深:中国新文学大系戏剧集导言孙庆升:中国现代戏剧思潮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陈白尘、董健:中国现代戏剧史稿,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第八章曹禺与现代话剧艺术,137,话剧艺术在中国的读者和观众心中真正产生具有震撼力的影响,是从曹禺剧作的问世才开始的,138,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出生在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1923年曹禺考入天津南开中学,1929年曹禺终于离开南开,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3年又入该校研究院深造,专攻戏剧,139,一、命运悲剧雷雨,140,独具匠心的艺术结构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浓烈、明丽、精确传神而又极富个性化的语言,雷雨剧照,141,雷雨序我念起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是自己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时常不是自己来主宰着。受着自己情感的或理解的的捉弄,一种不可知的力量机遇的或环境的的捉弄;生活在狭的笼里而洋洋地骄傲着,以为是徜徉在自由的天地里,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物不是做着最愚蠢的事么?曹禺,142,二、日出、原野及其他,表现题材的扩大“个性解放”问题的提出与农村题材浪潮的衔接和偏离对命运的无望抗争象征主义与表现主义相结合的手法,143,交际花陈白露靠银行家潘月亭的供养生活,好友方达生闻知后从家乡跑来让她跟自己结婚并随自己回去,陈白露拒绝了,孤女“小东西”被黑帮头子金八手下的人卖到妓院里,不堪凌辱而死。潘月亭也被金八挤垮,银行倒闭,陈白露黯然自杀。方达生则表示要与黑暗势力抗争,迎着日出而去,144,三、文明的挽歌北京人,以抗战前后一个没落的封建门第曾姓家庭的命运纠葛为题材,写出了曾家三代人各自的人生遭际和思想性格,并以此揭示了封建家庭、封建专制从物质到精神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必然趋势,2010年中央戏剧学院纪念曹禺诞辰一百周年公演北京人剧照,145,四、曹禺的戏剧观及其影响,对现代戏剧悲剧观念的辐射、渗透浓厚的诗化趋向剧中有“戏”与善于写“戏”,2010年纪念曹禺诞辰一百周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重排原野剧照,146,曹禺的戏剧剧作本身的思想蕴涵与艺术魅力对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深刻影响在现实主义风格的追求之中,明显表现出一种诗化趋向在构织戏剧冲突方面的艺术技巧是公认的,这一点从其处女作雷雨当中即已表现得淋漓尽致,147,研究论著,刘西渭:雷雨,咀华集,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钱理群:大小舞台之间,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田本相:曹禺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年,第九章时代激流中的左翼文学,149,一、红色年代的先锋旗帜,左翼文学的世界性背景左联的性质、任务、理想、追求的政治目标与新月派的话语摩擦对“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批判同“第三种人”的思想交锋论争的非学理性和意识形态倾向,苏联小说铁流插图,150,1927年底,蒋光慈、钱杏邨、孟超等人组成太阳社于1928年1月出版太阳月刊,与后期创造社成掎角之势,共同以战斗的姿态,高张无产阶级文学的大旗,锋芒直指“五四”文学的元老鲁迅、茅盾、叶圣陶、郁达夫等人,151,二、激昂的左翼诗歌,作为革命文学前导的诗歌创作诗歌往往是一种文学创作潮流兴起的前导。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诗是这样,革命文学中的“红色诗歌”也是这样时代的呼唤,终于产生了无产阶级诗歌的开山鼻祖蒋光慈,152,蒋光慈(19011931),又名蒋光赤,1921年被中共派往苏联留学,1924年归国后,与沈泽民等人组织革命文学团体“春雷社”。1925年,出版了诗集新梦,1924年至1926年写成诗集哀中国,153,莫斯科吟蒋光慈莫斯科的旗帜红;旗帜如鲜艳浓醉的朝霞,雪花把莫斯科装成为水晶宫。我卧在朝霞中,我漫游在水晶宫里,我要歌就高歌,我要梦就长梦。,154,胡也频(19031931),原名胡崇轩,福建福州人。1925年开始发表诗歌和小说。他的诗在内容上充满反抗社会的精神,在形式上则受到李金发所代表的早期象征派很大影响,155,殷夫(19091931),本名徐祖华,另有笔名白莽、徐白等,浙江象山人。在他短暂的革命青春中曾三次被捕。早期诗作有与胡也频相近之处,于孤寂中蕴藏着浓烈的感情,156,三、浪漫化的革命小说,意义趋同的“革命”与“浪漫”“光慈”式的叙事模式洪灵菲、孟超、华汉等柔石、戴平万等,157,1927年下半年后蒋光慈的小说创作进入高峰。他的野祭、菊芬、最后的微笑、丽莎的哀怨、冲出云围的月亮等作品像一颗颗炸弹在充满白色恐怖的中国炸响。文学出版界卷进了一个“蒋光慈时代”,这带动了“革命加恋爱”叙事模式的流行,158,柔石(19011931),原名赵平复,早期有短篇集疯人,中篇三姊妹,长篇旧时代之死等,善于描写青年的爱情苦闷,富于浪漫气息。后期的中篇二月和短篇为奴隶的母亲可称力作,159,丁玲(19041986),1927年12月发表处女作梦珂,1928年初发表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震动整个文艺界,从此成为最受重视的女作家。1931年,丁玲发表了以当年16省水灾为题材的中篇小说水,又一次震动文坛,四、转向写实的左翼小说,160,张天翼(19061985),原名张元定,生于南京,原籍湖南湘乡。早年的漂泊经历使他对现实社会了解得既深又广。1931年写出三太爷与桂生、二十一个,开始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161,研究论著,艾晓明: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探源,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左联回忆录编辑组:左联回忆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十章现代派文学思潮,163,一、李金发与象征派诗人,李金发(19001976),广东梅县人,1919年赴法国学习美术,耳濡目染了世纪初叶的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思潮,尤其受到法国象征派诗人波德莱尔、魏尔伦的影响,164,李金发诗中特异的艺术方式也冲击着人们的审美经验,同样令中国诗坛耳目一新。他取法国象征派诗歌技巧,摒弃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学准则,大量运用象征、暗示、通感、隐喻、联想等手法,营造具有朦胧和神秘色彩的氛围和情境,165,穆木天是初期象征派的理论代言人,他在象征主义诗学的重要文献谭诗中提出了“纯诗”的概念:诗要兼造形与音乐之美,166,二、戴望舒与现代派诗人,1935年孙作云发表论“现代派”诗一文,把30年代登上诗坛的一大批年轻的都市诗人具有相似倾向的诗歌创作概括为“现代派诗”。其重要的标志是1932年5月在上海创刊的,由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167,现代派诗人正是从艾略特、庞德、瓦雷里等西方现代主义诗人那里汲取诗学营养,尤其借鉴了意象主义的原则,同时在李金发为代表的初期象征派诗歌艺术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转化了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象征主义诗艺,现代派诗歌总体上追求“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的统一,168,戴望舒(19051950),被称为现代派诗人群的领袖。著有诗集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以雨巷名噪一时,1936年和卞之琳、梁宗岱、冯至主编的新诗杂志,把这股“现代派”的诗潮推向高峰,169,1936年由何其芳的燕泥集、卞之琳的数行集和李广田的行云集合成的诗集汉园集问世,三位差不多同时就学于北京大学的青年诗人也获得了“汉园三诗人”的称号,170,卞之琳(1910)的诗歌更多地借鉴了TS艾略特的“思想知觉化”和“非个人化”的倾向。他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在诗作中淡出,更着迷于虚拟的“戏剧化处境”。,171,三、“新感觉派”小说的都市幻影,1924年,日本作家横光利一、川端康成、片冈铁兵等创办同人杂志文艺时代,开始了“新感觉派”运动。“感觉”由此成为新感觉派文艺观的核心,注重传达瞬间感觉体验、潜意识以及内心世界。中国30年代的新感觉派小说正受到日本的直接影响。,172,刘呐鸥(19001939),最早认识到上海的都市现代性的作家,也是介绍日本新感觉派的第一人。1928年翻译片冈铁兵等人的小说合集色情文化,同年在无轨列车上发表意识流小说,并于1930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173,穆时英,施蛰存,174,1.新感觉派小说家擅长于捕捉都市化意象2.在文本形式层面整合现代都市的体验和感性3新感觉派的小说叙事模式与都市生活范型之间的内在对称性,175,四、现代话剧的先锋实验,郭沫若、田汉都是在“新浪漫主义”的名义下开始话剧实验的,这个时期对西方象征主义的借鉴还停留在简单的模仿层次。洪深在赵阎王中的表现主义实验,176,20年代初执迷于先锋话剧实验的剧作家是陶晶孙。这一时期他的重要作品有黑衣人和尼庵。,177,骷髅的迷恋者诗人:现在,我想放下骷髅,暂时放下我那宝贵的骷髅,去找人间的乐趣,谁知还未找到,你就来了。死神:把青春交给骷髅的人,永远找不到人间的乐趣,这是他们的命运。诗人:这是生之留恋,什么人都有的。死神:死是把你从这个世界渡到别个世界,一个更和平更幽静的世界。死不是可怕的这一点,诗人总会知道。诗人:我知道,可是我不相信我知道的是对的。,178,研究著述,谭楚良:中国现代派文学史论,学林出版社1996年版吴福辉:都市漩涡中的海派小说,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杨义:京派海派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十一章茅盾、巴金及现代长篇小说,180,一、茅盾:冷峻理性的小说大家,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921年,接手小说月报的主编工作,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蚀三部曲,以现实主义艺术家的创作手法,真实再现了青年知识分子的人生悲剧,181,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重要倡导者身体力行,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来展示现实主义的特有魅力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长篇小说创作上,这些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标志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走向成熟,182,长篇小说子夜的问世,标志着茅盾创作的一个高峰,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标志着现代长篇小说的成熟,183,茅盾以长篇小说见长,也写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其中不乏名篇。林家铺子和“农村三部曲”是他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184,茅盾作品所具有的诸多特点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来剖析社会矛盾全景性的大规模结构客观冷峻的叙述态度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等,185,沙汀(19041992),原名杨朝熙,四川安县人。他在抗战前的作品大都收集在航线、土饼与苦难三个短篇小说集中。写于1938年的短篇小说防空在“堪察加”的一角是现代文学中最早暴露当局假抗战的作品之一,186,艾芜(19041992),四川新繁县人,抗战前,艾芜出有南行记、南国之夜、夜景等短篇集和中篇芭蕉谷、散文集漂泊杂记等,187,吴组缃(19081994),原名吴祖襄,安徽泾县人。1929年入清华大学经济系,后转到中国文学系。在代表作一千八百担中,他采取了类乎子夜的社会剖析的写法,188,二、巴金:燃烧青春与生命的作家,巴金(19042005),本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他发表了第一部小说灭亡。主要代表作有中长篇小说新生,“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抗战三部曲”,以及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189,“五四”思潮的广泛传播,给巴金的生活带来了生机。在留学期间,巴金广泛阅读了卢梭、伏尔泰等人的著作,对俄国民粹派、民意党人等人的传略非常感兴趣,接受了无政府主义的极大影响,巴枯宁,190,巴金描写家庭生活、抨击旧式大家族的腐朽与罪恶的系列创作是以“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家为起点的,它也是中国新文学中最畅销的作品之一家它结构宏大,人物众多,线索纷繁,展现了大家族中的各类人物形象和社会底层普通家庭的各类人物形象,巴金尤其善于刻画同类人物的不同性格,191,三、“大河小说”:现代长篇的新尝试,李劼人(189l1962),原名家祥,四川华阳县人。李劼人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是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通称为“大河三部曲”,192,“大河小说”是近代法国小说的重要体式,其特征是以多卷体连续小说的形式表现时代历史的社会生活全貌。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左拉的卢贡马卡尔家族等都是大河小说,193,死水微澜以距成都不远的一个叫天回镇的小镇为背景,以小镇杂货铺老板娘蔡大嫂与当地袍哥头子罗歪嘴的恋爱苟合为情节主线,生动展现1900年前后几年成都平原的社会状况和社会风俗的变迁,把天回镇作为民族历史的缩影和象征,揭示出晚清以降中国社会在长久沉淀之后积聚着大变动之力的历史趋势。,研究论著,王晓明:潜流与漩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陈思和:人格的发展巴金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王晓明:沙汀艾芜的小说世界,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赵园:论小说十家,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194,第十二章老舍与现代市民小说,196,一、老舍的文学史地位及创作生涯,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在北京一个清贫的旗人家庭中长大,从小谙熟城市贫民生活,热爱为市民阶层喜闻乐见的北京戏曲和说唱艺术,197,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多产作家,尤其在长篇小说创作上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老舍第一个把中国市民阶层的命运、心理、情感引入中国文学,建立了完整的市民形象体系;“京味小说”的鼻祖老舍是现代文学的幽默大师,尤其贡献了长篇幽默小说的形式,占据了中国现代喜剧文学的一个重要的位置老舍也是一位语言艺术的大师,创造了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鲜明的民族色彩的雅俗共赏的语言形式,198,二、京味文化的缔造者,什么是“京味儿”艺术化的北京北京的文化史价值魂牵梦绕的乡土最后的回眸对北京文化的审视,199,所谓“北京味儿”,大概是指用经过提炼的普通北京话,写北京城,写北京人,写北京人的遭遇、命运和希望,200,老舍的北京,给人一种地方风物志一般的真实感老舍在北京的风俗地理人文风貌之外,还真正写出了北京的内在文化底蕴以及灵魂对总体性的风俗文化和风土人情的刻画,使老舍的作品鲜明地体现出一种文化史的价值老舍的创作充分展示了具有乡土传统北京所特有的一些恒久不变的魅力,201,三、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市民诗人”市民形象的长廊老舍笔下的四类市民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的敏锐体察与反思,202,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呈现了一幅全方位的市民生活图景,建造了完整的市民形象体系,老舍也因此获得“市民诗人”的赞誉老舍笔下四类市民形象:第一类是老派市民第二类是新派市民第三类是“正派市民”或者说是理想市民形象系列最后一类是“城市贫民”,203,在祥子的身上,体现着老舍从人性以及现代性的角度对城市文明病的敏锐体察与反思,体现了作者对30年代中国都市发展形态和文明现状的深刻认识,电影骆驼祥子剧照,204,四、老舍小说的艺术成就,老舍堪称是中国现代的幽默大师,在中国现代喜剧文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贡献了长篇幽默小说的类型老舍也是一个叙事大师,有出色的讲故事的本领,这与他对于书场艺术形式以及传统章回体小说的借鉴分不开老舍也是一位无与伦比的语言大师,他有创造言语的自觉,樊骏:论,文学评论1979年第1期;赵园:北京:城与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205,研究论著,第十三章沈从文及京派小说家,207,“京派”作家是指20年代末到30年代居留或求学于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城市、坚守自由主义立场的作家群体,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朱光潜、凌叔华、萧乾、李健吾、芦焚、林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